主题:关于葡萄最近一系列文章的读书笔记及对葡萄发帖的总结归类 -- 月下
- -- 系统屏蔽 --。
有人评价主席是顺着历史创造历史的人,我相当认同,在我看来,伟大的人都是顺势而为的,轻易不逆潮流而动。
如果有人不认同这一点也不要急于否定我的说法,那或许是基于对“势”的各人理解不同:那几十年老蒋看到的势而后决定“混世界”;主席看到的势而后决定“创世界”。
那么,文革这个大动作是顺势而为呢,还是逆势而为?
如果是顺势而为,那么问题就在于主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我不敢以自己三十岁的经验与智力揣度主席的智慧,隐约觉得现在下定论说主席实验失败或许为时过早,你认为主席在蚍蜉撼大树吗,他老人家几时做过自不量力的事情?
如果思考一下实验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是民智未开条件不成熟吗?那就是下一个问题。
如果是逆势而为,那么问题就在于主席为何要这样做?
人有大限,六十岁即半截入土,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强行推动,那么是主席对干部队伍继承发扬正确路线的意愿或者能力不太信任?他提前引发文化大革命,本来就是为了让今天的我们来反思并震慑官僚阶级从而让中华民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么看来则他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证明文革成功了。
今天杜建国去世行记者会砸场子了,坚决反对私有化,比很多人强啊,至少做出来行动了。看来某些人想象中的麻木的中国人没那么好忽悠
矩阵革命中对人类控制的基础是,由于全球一体化,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的更多沟通联系是在PC通过互联网络来进行的。而那时候的PC以笔记本甚至台式机居多,就算是可移动计算机(笔记本)也无法支撑长达9,10个小时的续航,同时网络主要也是以固定网络为主,无法实现随时随地无线上网,而且无线上网费用很高。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每天坐在电脑面前,我周围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然而随着ipad及同类产品的出现,平板电脑的续航时间大大延长,同时3G无线网络的铺开,我可以拿着手机、平板电脑在城市四处游窜,同时还能完成各种办公。
当然现在的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了,上述办法只是能让人不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空间内。网络对于人的意识形态的控制,我觉得还是没有办法破解。
自己的一点看法,丁酉年吧,也不一定对。至于你说的同时代人改的,或许预言有不少修改,但没修改的也有,都有记载的。至于周易,六爻,奇门,皇极经世等,那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不存在修改,能悟多少,看个人修为了。
支持行动者
货币基数上去以后,增速下行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对于M1/M2增速回落,可能更主要的在于,对于以投资拉动经济,以信贷拉动投资的模式明知长期不可持续对于短期仍然期待而落空的失落。这也是我认为今年中国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即以银行信用为依托的投资大规模扩张在短期甚至中期也不可见。
以货币流通速度为代表的资金融通而非以货币扩张为代表的银行信用扩张本身意味着M1/M2的低增速;发展债券市场将会是不得已为之的选择。
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兄台是不是太乐观了点?
del
里面几位女河友提到手里好多资源的,呵呵。杜兄看起来还是蛮帅的,找女朋友应该不难
就好像,大米小麦是主食,当然要保障,但是并不代表那些非主食的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鲜花茶叶什么的,就可以不要啊。
infight + lame duck administration in last year.
=perfect combination for seeding the next economic crisis.
BTW, I like your point on corporate bond: but the trust between investors and corporations need to be supported by various intermediaries, such as auditor, underwriter and regulators. The Chinese equity market does not give me much confidence.
且银行包销。能发公司债的公司,几乎都是银行可批授信,但碍于规模等限制,无法提供授信的。相当于其尽调工作是银行完成的。不能用你熟悉的西方模式套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和光电效应试验,分别表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我们的科学家对此的判断是:波粒二象性。而正是为了解释波粒二象性,才出现了海森堡公式。整个物理大厦是建立在“波粒二象性”这个基础上的。
如果我们仅仅是用唯物主义观来看待这件事,我们第一个反映可能和当时伟大的科学家们截然不同:波动性和粒子性可能只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本质。(即便是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也和实际观测有5%的误差。)
为了解释试验,量子力学里加入了一个基本假设:观察的精细度和伴随干扰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是物质的本质中固有的,不随技术的发展或者技巧的提高而改变。而按照事物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论,那么不论大小显然干扰始终会存在,而且会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出螺旋发展,只是作为系统的一部分,观测的噪声会随着系统的微小程度成指数形式增长,最终在目前的科技极限处淹没掉反馈信息本身。
如果我们超出了原有的哲学思维,对粒子的性质在最初取得试验成果时,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判断。不同的哲学会有不同的物理。
所以我说,我们不能假设每次原有理论的突破都出现在观测技巧层面上。因为这个假设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在这样的假设上,可能很快我们就会遇到哲学极限这块天花板。比如,你发现了上帝粒子,那么按照传统理论的解释是,人类将遇到自己无法逾越的视界。(还记得那个固有干扰极限假设的存在么?)人类只能在自己目前的视界中发展。回过头,把两个灵格和一个位格作为对物质本质的解释本身科学么?或者说,上帝例子本身就是个固有极限的假设,他已经框定了目前人类的发展。可笑的是,那是我们自己已经在百年前设置好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