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一篇关于美国制造业的长文 -- 北纬42度

共:💬67 🌺355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整理】一篇关于美国制造业的长文

链接如下

外链出处

还有NPR的报道,要短一些

上部外链出处

下部外链出处

文章很长,但很难得的没提到意识形态的东西,一切就事论事。作者想探寻美国制造业的现状。背景是美国制造业产值其实一直在增长(虽然没有中国那么快,现在美国制造业产值已经和中国差不多了),但雇佣的人近十年少了1/3,大约是600万人,把过去70年的雇佣人数的增长都给抵消了。

作者去了一家美国的汽车配件工厂采访,这个工厂位于的区域本来是传统的纺织工业区,现在纺织业全消失了,去了中国墨西哥等国家。在工厂里作者认识个27岁开数控机床的男工人,他是该工厂的精英人员,因为生产的东西是发动机喷油器,要精确到微米,全靠他们用数控机床生产。为啥这工作没跑到中国去,因为他们可以迅速的调节机床生产小批量特别定制的产品,然后以极短时间交货,而在中国生产的只能是大批量而且不需马上交货的产品。这哥们家境不错,学开机床就花了两年,全靠家里资助,这两年时间主要学理论:代数三角微积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编程和空间想象力。

作者还认识个22岁的美女工人,干的活是组装工序,其实就是把东西放到机器上按开关,2个小时培训足够。工资每小时13美元,按一周40小时计算,她的工资一年不到3万美元(那位开数控机床的哥们工资比她高50%)。她的工作为啥能存在呢,第一是因为对产品精度要求特别高,所以生产出来必须马上组装,所以这道工序不能挪到中国去。第二,她的工作虽然可以用机械手代替,但机械手价格是10万美元,工厂对买设备的要求是两年回本,10万美元价格够给她发3-4年的工资,所以不划算。但是如果机械手的价格下降,或者公司的活儿变多(机器可以连轴转,人却不能),那么她的工作就保不住了。这位美女也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她想去学开数控机床,但是,她是个单身妈妈,下班就得去幼儿园接孩子,根本没时间。她的一生看起来都被这个孩子毁了--她本来是个优秀学生,打算上大学的,结果高中毕业前一年她认识了坏男孩,怀孕后又被男友抛弃,没能上大学。虽然她现在工作很努力,也很好学,但是想再上一层楼没有系统的学习是不行的,她现在连微米是个什么概念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机床可以靠编程控制。她的工厂过去会给员工提供培训课程,但现在基本不可能,一方面是因为要培训的东西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培训的时间和成本也太高,担心把人培训出来人家就跳槽了。

结尾处,作者总结道,美国制造业并没有衰退,但制造业就业却在大量建少,这要归结于全球化和自动化,带来的后果就是两级分化,有技术的人机会越来越多,而低技术的劳动力机会越来越少,这造成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步走错恐怕就再没机会了。对于全球化,作者并没有抱怨中国,他清楚的知道就算把中国这条路给堵上工作仍然会跑到别的发展中国家,而闭关锁国只能使产业的竞争力下降。对于劳动力的素质跟不上自动化发展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目前中国人都在谈的产业升级问题,作者把问题归结于美国社会,失败的教育,少女怀孕,毒品泛滥等等,这些都是美国社会里最难解决的问题。

三个链接后面都有不少讨论,就不翻译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通宝推:本嘉明,五藤高庆,
家园 向自然进军,向科技进军

1.美国好的优势方面,地大物博,对于环境保护,还没有夸张到脑残的程度。牺牲一下环境,破坏,污染环境牺牲一点,可以开更多的矿山油田种植园。这些向自然进军,可以吸收大量体力劳动,而且收入还较高。

开矿劳动生产率高,而且必须要在本地进行,废话,你能把矿山走吗。

2.提高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大量引进全自动生产。虽然变成全自动生产,一个工厂原来雇佣100个人,引进机器人之后,只需要20个人。但是,要想明白,如果不引进机器人,连这20个人的工作也保不住。长远来说,通过增加自动化程度,会让制造业慢慢稳定。虽然就业工人也许增加不多,但至少先稳住了,不会继续大幅滑坡。而且,毕竟减少了进口逆差,对稳定美元也有好处。

我觉得,美国制造业的根本目的,应当着眼于减少贸易逆差。维持科技人才的基础。科技人才,大学的工科本科生,数量很大。不能都去当博士,科学家。要为普通理工科学生找出路,有退出机制。提高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是这些普通理工科学生应该去的地方。

不能为单纯保就业而保就业,那样造就一批没有科技竞争力的所谓制造业,还不如发救济金养着闲人。

家园 不可能,这样准出事故,另外产不了高精尖

“干的活是组装工序,其实就是把东西放到机器上按开关,2个小时培训足够。”

不可能,这样准出事故,另外产不了高精尖

家园 是开还是会编程序?

中国的情况貌似开数控只需要高中文凭,甚至更低,我在一个亲戚的工厂问的。工资,每个月三四千,RMB

为啥差距这么大呢

家园 请求科普

不可能,这样准出事故,另外产不了高精尖

求科普这句话。why? 花谢

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外包与本土高科技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是

外包不但把全部工作机会带到海外,而且随之而去的还有相关的工艺,设计等,就算这些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企业的收入还是从收税等渠道流入美国本土的金融循环,而外包的话,就要通过海外买的美国国债才进入美国的经济循环。

因此美国上下要求下一次工业革命(代表为高度自动化)的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这个战略意识是很强烈的。相反中国的制造业因为人工廉价与就业市场压力的关系,技术上升级的压力与优势不大,但是向上游市场转型的动力不小,因为消费市场在中国已经成规模了,未来美国的制造业面向中国市场也是很关键的。

这个变革对美国社会带来的冲击应该还是类似于历史上的每次变革,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达,知识型工人成为主力,多数的其他人进入复杂法律条文相关的文科服务业,或娱乐业等。这个符合人类文明进化的大趋势。只不过美国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头而已。

家园 那得资本改性,不追逐利润最大化才行,坐等美帝实现社会主义
家园 同求科普

跟着。

家园 从目前来讲

机器逐步取代人是肯定的。

高工资向低工资流动也是肯定的。这些都是不可逆的。

日本人的机器人已经会跑了,也意味着装配和简单操作的很多的工作其实已经机器人可以完成了。而简单工作需要的人口是最大的。在世博会看着机器人能演奏小提琴,很多人津津有味,没人会想到其实这也意味着人的很多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现在机器人也能做的,只是成本和社会道德的问题。

以后其实只需要1个人工作就能养活100以上的人,大家都能像阿拉伯人那样晒晒太阳,喝喝茶,聊着天,等着发救济。

以后第三世界真的会很惨的。不需要人力,人家感兴趣的只是地底下的资源。

这个估计这个世纪就能看到。

家园 是的

开机床没那么复杂的。

很多都是国际标准,g功能和m功能都是定的。

没那么夸张的。

现在还有一种软件,只要你有形状尺寸,3坐标一作,各个尺寸出来,软件就能自动生成加工程序,厉害吧。

家园 到机械厂实习几周就知道了

到机械厂实习几周就知道了

不用说数控

普通机床教两周敢放手吗?仅仅为了安全

家园 说话不要这么绝对嘛

我刚进单位是做操作工,入厂3级教育完成后,就有生产线来领人,安排师傅来带着学数控机床了。

开始学什么,不需要动脑子的,就是工件按照规定放进机床托架上面,然后人保持安全距离,在启动按钮上面按一下就可以了,一直等到设备自己做完完成的灯亮了,保护门打开,再把工件拿出来就好了。每天就是这么机械单调的工作,顺便在设备工作的时候大家吹吹牛说说笑笑。

等到设备有点熟悉了,或者在有空的时候,师傅就会慢慢教些其他的。

你这个就是不懂在大生产要求效率时数控机床的特性,以及工厂里面各个工种的区别。

家园 "入厂3级教育完成"几个小时能完成?
家园 按下开关就能组装的都是粗活

比如组装个低精度轴承,用冲床就可以了;带点精度的不能有划痕、磕碰痕迹,就必须人工组装。例:一个精密轴承从1.2米的高处落下,检验这关就难过。

组装这个活,一般都比直接生产的工资高。越复杂的东西表现越明显。例:美帝火箭的零部件什么都是日本生产,但日本组装技术却比美帝差太多。

【组装中的选配】还是举轴承的例子。

在1万件轴承中,检验、组装工可选出2-3个精度级别的轴承,盈利的很大一部分就靠这些高精度轴承保证。

在一些高转速的电机中,换轴承也是个技术活。拿来5个轴承,要从中挑出一对较合适的。如果打表看这些轴承没什么大的区别,但不同的人组装,选用不同的轴承,会造成电机使用寿命相差7-8倍。剩余的轴承可留着下次再参选,并且还能被别的电机选中。

【关于开机床】:冲床什么的确是几分钟就能学会,但国企一般招的都是技校、中专生,头3个月不算任务,跟着师傅打下手。私企也不会找新手干的,一般都是找个熟悉、了解的人干。

一般的自动化机床:操作工的确不需要什么高学历,其实就是2个小时就学会了。但正式上手一般也要3个月,如果随便出点什么事,花钱不说,二、三个班干不成活就麻烦了。新手一般就是搬个活、上个料什么,每天的第一次启动按钮不会让他按的,活干顺的时候才会让他插手。他的难点在:5-8台机床必须找到一个好的调整工。这个人必须:至少在这类机床干1年以上;在这十几个操作工中算的上机灵、勤快;对刀、换卡具什么都能拿下来。一个好的调整工比一个好的电、钳工都难找。通常这个调整工就是一个半脱产的班长。

一台自动化机床正常运转需要:一个能人,他要懂电器、机械,最好是这两者某一方面的高手。他要能分辨出故障在哪里:是机械的?电器的?调整没到位?一个机修工、一个搞自动化的电工、一个调整工,操作工反而是这个团体中最不重要的。但同一台机床3个操作工,有人超额、有人只能完成一半、还总出废品。

家园 前几天的新闻里看到

美国军用飞机机队三分之一是无人机,但是花费只占维护总经费中的7%。

这些因素是美国删减军费,并下马一些十年前的“高科技”项目的主要原因。河里许多军迷们对F35的难产津津乐道,却没有看到一场工业革命又一次近在眼前,会不会是机关枪对骑兵的历史重演,我们拭目以待吧。

河里只有葡萄隐隐约约提到点ICT的事,这里边水的深度不亚于当年核弹的研发,甚至在制造业上落后于中国的印度都有可能翻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