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清谈何曾误国 -- 曹仲德

共:💬19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南北分治倒不是南朝的表现好

而是南北两边的当政的货色都差不多。

如果说三国分裂是因为三国都是人才济济才打了个旗鼓相当的话。南北朝的分裂实在是因为世无英雄的缘故。

北朝前期一直处于军阀混战中。前秦虽然实现了短暂统一。符坚却对征服天下操之过急,结果稍遇挫折就前功尽弃。

北魏虽然最后统一北方,却随即被背后的蠕蠕牵制。而且北魏的统治方式落后,直到孝文改革之前还基本是部落式管理。而且和当地汉人的矛盾始终不能解决,也就无力南下。最要命的是孝文本身虽然改革,却是囫囵吞枣,不加辨别得把南朝的糟粕一齐受落。不但搞门阀大姓,还说出“南朝多好臣”这类昏话来。

北魏不久又陷入内战,分裂为二,天下再次三分。南朝自然得以苟延残喘。这也并不是南朝的士大夫们清谈的结果。

南朝并非缺乏有志于恢复宇内的人物。桓温,刘裕干的都不错。不过南朝的问题有三:

1。军阀割据。南渡之后,各地虽然名义上向建康效忠,其实却是半独立的势力。其中实力强大的如王敦,桓玄还能够成功的进军建康。各地叛服无常,南朝的军力不得全力对外。

2。未能建立稳固统治,融合当地土著。南渡诸族与南方本地豪族矛盾颇深。几次政变其实都有北方豪族和本地豪族内斗的背景在内。其中又参入皇权与士族,寒族与士族之间的争权夺利。南朝内斗不及,当然无力北顾。

3。南方当时开发不足,并非今天的鱼米之乡,经济远远不如北方。北方遭到蛮族蹂躏,人口锐减,南方的人口也还是不如北方。至少符坚还能说出“投鞭断流”之类的话,南方就没有这个本钱说这种话。经济条件不足,争夺天下自然也就比较困难。就得多靠人谋。可惜南方的士大夫要么沉溺清谈,要么野心勃勃,有天下之志的实在少而又少。

在这种情况下,南北朝不过是两帮蠢蛋在那里对峙罢了。

对于清谈误国,清谈的代表人物王衍死到临头倒是有清醒的认识的,悔悟说“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u”

这大概是对清谈误国最好的注解了吧。

家园 南北朝是一帮蠢蛋?

如果南北朝是一帮蠢蛋,那明清末年的官吏和将领恐怕都是弱智了。对比一下历史记载就可以发现了,无论军事还是政治,南北朝时期的表现比明清要强的多。崔浩、高欢、陈庆之、韦睿这样的人物,明清末年有吗?

北方确实分裂过一段时间,但北魏统一之后,南朝与其战斗中也不能说太处下风,坚持了不少年,相比南宋面对蒙古只支持40年,南明只支持20多年要好的多。北魏北方有柔然做牵制,难道蒙古、满清就没有其他后患了吗?

家园 魏晋的清谈也是分阶段的

"将无同"三个字可不简单,能说出这三个字的绝对占据当时政治正确性的第一高度.我记得魏晋的清谈也是分前后期的,前期不可忽视,后期东晋时候就成了名士的装饰了.

家园 什么将无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