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重温毛泽东讲话,纪念毛泽东 -- hwd99

共:💬233 🌺2307 🌵5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经济了解太肤浅”的正是阁下你呀

hwd99对经济的了解还停留在贵金属货币的年代,就像“乔家大院”里的山西土财主把银子藏在地窖里,或者是挖下女儿首饰盒上的金子的葛郎台

贵金属天然是货币,但它除了使用不方便的“小缺点”之外,最致命而且不可解决的缺陷是储量和开采量远远赶不上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如果它储量大而且开采容易,它就不是贵金属了),造成的恶果是永远持续不停的通货紧缩。你不会不知道通货紧缩的后果吧?

纸币天然就容易贬值,必须严格控制发行量。但是与贵金属的持续通缩相比,受控的纸币(和电子货币)对物质生产的好处巨大。这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问题。

你只看到美元对于贵金属的巨大贬值,看不到通行全球的货币符号对生产的促进。美国现在玩命透支美元信用,早晚丧失其地位,但“通行全球的货币符号”绝不会倒退回贵金属,而是新的符号(比如RMB)取美元而代之。

家园 你还需要提高理解能力

明明说的是美国拿印刷的美元欠条拿走中国物质财富,这才是当前问题的实质,与金银之类有什么关系。2年前,我就写文章说过,金银本身除了工业用途外,对人类并无价值。还举过一个历史上有名的例子,蒙古人俘虏哈里发,就将哈里发关在他的财宝仓库里,那里有很多金银财宝,可是这位哈里发却饿死了。

另美元崩溃,不是信用崩溃,而是军事崩溃。现在由中国人在免费提供财富支持美国的军事,又没有强大的敌对势力反对美国,美国的军事是不可能崩溃的。

你净拿这些西方的陈词滥调来讨论问题,每次反驳过去,都转进到其他地方去了。

家园 您不用和那位仁兄争论了

他的问题其实是——别人完全理解他的立场,但是他却无法理解别人的立场。他活在自己的yy世界里,一俟自己的乌托邦政策实现就天下太平了,完全不管那背后的洪水滔天,本质上和免煮派是一样的。

家园 对这个统计谨慎怀疑

首先,不知道这个“中国教育大事典”的权威性;

其次,“适龄儿童入学率”应该是指小学而不是普9;

再次,它只说了入学率,而不是毕业率。我知道那时数量相当不少的农村孩子(尤其是女孩)完不成小学,往往是读到2~3年级,认识了一些字,就被家长辍学了。

家园 最后一次提醒hwd99:美元欠条依然是世界通用货币符号

拿了这个欠条,中国除了最核心的东西买不到,其它一切我们需要的都能买,而不一定要从美国买。比如可以买到加拿大的铁矿,中东的石油,欧洲的汽车厂。。。

同时,中国握有巨量的美元,迫使美国不敢掀桌子,只能瞪眼看着中国一天天赶超上来。否则,美国如果掐断中国的海上航线,中国除了扔原子弹毁灭地球之外,一点办法也没有,富强振兴之路顿成泡影。难道我们5千年文明的归宿竟然是主动挑起毁灭人类?

另外,你太小瞧世界最大强盗的抢劫能力了。告诉过你了,没有中国货,美国人既冻不死也饿不死。你还需要大大大大提高理解能力

关于美国的军事崩溃,我的理解是,在中国自己的军力能够保护海上航线之前,中国不希望它崩溃,哪怕是给它一些供养。这又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过,我不认为你能够理解这个道理

家园 对你的观点谨慎支持

首先,不知道这个“中国教育大事典”的权威性;

这个我没法说,但看介绍这套书应该还算比较可靠。

其次,“适龄儿童入学率”应该是指小学而不是普9;

同意

再次,它只说了入学率,而不是毕业率。我知道那时数量相当不少的农村孩子(尤其是女孩)完不成小学,往往是读到2~3年级,认识了一些字,就被家长辍学了。

这个俺表示谨慎的支持。太祖时代,确实存在农村儿童,特别是女童,辍学率较高的问题,不过俺的观点是这并不能否定基础教育发展迅速这一事实。

根据乌有之乡邋遢道人提供的数据,小学毕业升初中比例,1957年为44%,1965年达到83%,1975年达到91%,1981年降到68%,直到1995年才恢复到90.8%。当然,鉴于乌有的屁股问题,你可以怀疑这个数据的真实性。

如果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最早只能查到1990年的,是74.6%,1995年的数据和邋遢道人的一致,都是90.8%。

再早的数据只能通过小学和普通初中的招生数之比来估算。1949年小学招生数680万,初中招生数34.12万,升学率5%。1978年小学招生数3315.36万,初中招生数2005.98万,升学率60.5%。1980年小学招生数2942.34万,初中招生数1550.91万,升学率下降到52.7%。这么算有个滞后问题,不够准确而且肯定偏低,不过也能大概看出教育发展的程度。

家园 你的这个救国逻辑就是,敌人要来分裂我们,我们

应当支持!

你来忽悠谁阿!

家园 铁托,鲁迅和胡适

铁托让他的儿子做一名工程师,不要从政,对他说:“因为你不是铁托,所以做一名工程师是最好的归宿和选择。”

鲁迅写下了这样的遗嘱:“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胡适就很有意思了,其写给儿子的信可以看出其没有明确目标:致胡祖望。只要做上流人,太笼统。

名人有没有给自己的子女确定一个明确的该做不该做的职业,是非常重要的。

家园 烂到渣的美元核武论,居然还有人信。

不就是美国佬为了推销美元的说辞吗?

家园 一点点不同看法

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下滑的厉害
改开之前农村小学老师基本没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加上教具的低劣甚至没有,说现在的教学质量比那时还差,我觉得不靠谱。

最近校车事件频发就是注解
我看到报道的最近几次重大伤亡的校车事件,一个是逆行撞上了大货车,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北美的大鼻子校车,也一样会几乎全部死亡,与是否超载无关。另一个是超速掉到了沟里,也与是否超载无关。

孩子们发生悲剧最让人伤心,但政府对这类事件至少不是主要责任。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照顾得面面俱到不可能。

家园 我基本同意fride的看法,但您给的这个年人均6件衬衣2

我基本同意fride的看法,但您给的这个年人均6件衬衣2个床垫的看法,真的是太离谱了,您选错了例子。这个说法我也清清楚楚地记得看过,不只是从什么地方起的谣言,我也曾经被骗过,但在美国生活这些年来,我认为绝对没有这么一回事情,美国人或许生活是相较于中国人来说浪费一些,但这种浪费绝大多数是体现在服务业和能源上,比如说医疗资源上的浪费,比如说不自己做饭,一定要下馆子,不自己洗衣,一定要送干洗店,比如说城市布局的过于分散导致石油资源浪费严重,比如房屋空调系统的过分依赖导致的能源浪费等等,而对于消费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来说,美国人没那么夸张,我反正从来没见过哪个美国家庭有一年换两个床垫的壮举,绝大多数中产阶级上班族也就是总共六七件衬衣而已,每天换一件,周末正好洗一波,翻来覆去的穿好多年。也许美国的上层社会能达到您说得那么浪费的标准吧,但绝对不可能人均达到这个水平,要知道美国社会慈善组织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号召大家捐二手衣服,以缓解贫困家庭的穿衣问题呢,美国还有好多家庭连新衣服都买不起呢,这种贫困家庭情况在大中城市中尤其普遍,每个城市 中心一带几乎都是贫民窟,靠救济和捐助维持生计而以,他们也是美国社会最不安定的因素,多数刑事犯罪和暴乱都是出自这些贫困阶层。

如果没有made in china,很多美国人也许饿不死,因为地广人稀农田丰饶,但决不是您所说的衬衣穿三个月就扔,船点九个月换这么简单,首先,广大中产阶级本就被一系列银行债务压得根本就没余钱,日用消费品一涨价,能源消费又是硬需求,只能是勒紧裤腰带降低生活水平,自己的生活都维持不过来,慈善事业必受严重打击,慈善和救济出了问题,数量巨大的贫困无产者(黑人和拉丁裔尤多)更是无以为继,这些人最多也就消费得起沃尔马,这些本就是天地不怕被惯坏了的主儿,平日无风还要起三尺浪,现在你让他们过不下去,定会掀起全国范围内的暴民运动,那可是中产阶级的噩梦,真到那时候,美国还真就是国将不国了呢。

说实话,现阶段,最怕中国跨掉的就是美国,而最怕美国垮掉也是中国,这两哥是拴在一根线上的蚂蚱。

家园 再谈看法,

河南某乡村的现实对照:

80年代,民办教师;各个行政村都有育红班、小学;孩子们走路上学。

现在,教师是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但是各行政村的小学萎缩的厉害。一方面计划生育孩子少了,另一方面几个附近的行政村小学集中整合为1家。这个时候,小孩上学也是不需要校车的。

但是孩子家长的选择是,放弃本地的小学教育,选择去县城的民营小学就读。为什么呢?因为教育质量、师资投入。家长宁愿放弃免费的小学教育,而去选择额外缴费的民营小学。

结果是什么?稍微重视教育的孩子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县城住校就读。距离远了,学校有校车接送。为了节省成本,一个校车拉好多村子的孩子,超载;为了节省成本,孩子们连续住校就读10天,休息4天。

校车事件是注解,违章是表象,能死伤那么多,不就是超载吗?

上次提到的一个看法是,名义上是免费义务教育了,但是背景基础是市场化,很具有欺骗性。可以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市场化,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进难度如何呢?市场化了,公立学校的教师少了,工资照发;民营学校的教师多了,但工资是学校企业发。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市场办学层面,哪个不说好。

但孩子呢?

家园 这个东西很难一概而论

我也有过大学同学,是省级干部的唯一的儿子,和你说的情况差不多,不矫情,不虚荣,而且得到爸爸的照顾也很少,至少在我们看来。在大学同学中也丝毫不显山露水,普通人一个。90年代初的事情。但是这都是个案,没法一概而论,也有一些仅仅是地市级专业部门领导的儿子就是一副衙内派头,当然,也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同学们其实对后者就评价普遍很低,他自己也多少是有这个自觉的。靠父母辈找工作托关系进了省级实权部门,相当长时间内也混的很不好。总体说那时候还是要比现在风气好很多。现在,说实话,国内就是个阶层板结固化,比出身,比父母的年代。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家园 全文转贴,本该举报的,看在主席的面子上就算了

下不为例。赏花一朵,以敬效尤。

家园 全身都在战栗,泪水模糊了双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