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东山顶上的酥油茶】之川藏屠夫:赵尔丰开边二三事【上】 -- 京华烟云AMIP
赵老四评个模范是没问题的,他不贪财不好色,热爱工作兢兢业业,整个儿一新长征突击手啊
里面还有句当地人的话,大意是“大家庭,不分家”是保持生活水平的最好方式,云云。里面的大家庭就是以女主人为中心,几个男性(往往是兄弟)的形式团结起来的。这样的大家庭出生率不高,却也能有很高的男性劳动力比例。而横断山区的土地面积少。所以作者认为此种家庭结构确实适合当地的生产条件。我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可能在别的自然条件下又是一夫多妻更好吧。
当年赵尔丰自有高论,敬请期待
不过是现在大环境太杂,还是专版专用为好。有专门的时政版面供大家消遣,呵呵,俺闲极无聊了,就跑去看一拨人脸红脖子粗在那儿互泼狗血,互拍板砖。
我以为马上能看到呢,怎么还没开始啊?
本周还要写吐蕃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的天葬场面,居然在三年后被新浪找了出来删掉了。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出书后,给个链接。
写的时候就怕出问题,因此引用了两段别人的描述,一个是十九世纪末的日本和尚,一个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可惜这样也不行。
有朋友发河内短信询问西藏农奴制的事情,关于那段历史,双方自然各说各的理,因此笔者认为可参考一些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资料,比如:
1、美国学者Melvyn C.Goldstein(梅·戈尔斯坦)的《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西藏现代史(1913-1951)——喇嘛王国的覆灭),这本书名气很大,也容易找到。这本书主要讲清朝末年一直到西藏解放期间有关西藏的政治活动,其中也涉及一些社会制度方面的事情。
2、加拿大学者A.TOM Grunfeld(谭·戈伦夫)的《The Making of Modern Tibet》(现代西藏的诞生),里面对农奴制度有很深刻的剖析,建议重点读读。
如果觉得这两本大部头过于深,笔者的那本新书里也会涉及一些,尽管此书尚未出版,但简单来说关于农奴制其要点如下:
1、总体来看,农奴们的生活中几乎没有自由。
2、农奴的身份,几乎从孩子生下来就伴随其一辈子,基本上无法转换身份(个别例外当然也有)。
3、农奴承担着繁重的劳役,且等级森严。当然,并不是说不存在所谓的“好主人”,这是两个概念。
4、旧西藏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普遍相当低,社会底层的农奴当然更差。
以上几点,即使许多西方学者也并不讳言。至于具体的政治问题,笔者不想多加评论,读者想必自有看法。
《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大概有关部门现在很忌讳这个。
直接导致刘心武被拿下人民文学主编的位置,后来他沉浸于红楼八卦,再也不去涉及现实题材,肯定与此有关。
老刘当年可是很有水平的,《钟鼓楼》也是得过茅盾奖的,那时候的茅盾奖可多是《平凡的世界》那样的经典,远非现在以字数论胜负可比。可您看看此老现在搞得都是什么碎催啊,由文学家改行成了红学家,正所谓一旦蛇咬,十年井绳啊!
现在的作家感觉跟大时代脱节比较多。能感受到社会的脉动,却把握不住世界的震荡。国人视野已开,作家胸怀却还没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