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南半岛遗事 (更新:法军的战斗序列之二) -- 唯有天使生双翼
若按流行的战死500多的数据,估计重伤未归队数目在500乃至更多。
而且关键是,真正投入战场攻击关家垴一带的不会是所有兵力(国民党都不会犯这种错误),除特务团之外的那几个团每个团能出3个营就顶天了,参与战斗的人数不会过万,况且记载中参与攻击的每个团也就最多两个营(特务团除外),我觉得总作战人数也就五六千。
正副班长各1
战士10人,共12人
装备1支冲锋枪,6支步枪
步兵班12个人只有7只枪?还有5个人徒手?
俺感觉步兵班应该人手一枪啊(机枪副射手除外)。
,--^----------,--------,-----,-------^--,
| ||||||||| `--------' | O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XXXXX /`| /
/ XXXXXX / `\ /
/ XXXXXX /\______(
/ XXXXXX /
/ XXXXXX /
(________(
`------'
没错,我又仔细地核对了一下原文,法国人的原始资料是这么写的。当然1953年之后的步兵班那就的确是12个人,12支枪了(6步6冲)
原文会不会错?
关键是剩下的5个人干什么?
扛子弹?1支冲锋枪,6支步枪用不了这么多吧?
掷弹兵?这7杆枪也掩护不了啊。
那时候小越还木有奢华到中世纪欧洲打群架 带仆人的程度
你不能把参加整个战役的部队数都算到一场战斗里面去.
终究没有麻烦 TG 亲自动手, 吃苦耐劳, 不怕牺牲,不动摇, 不顾身家性命的和敌人死磕。 这个小弟 TG 带得还算值得。这一点比同期的北朝鲜军队强。
后来抗美援越的十年, 越南继续发扬死磕精神, TG 花了不少钱, 但是战略的收获也很大。 中美建交的每一步都有越南因素在里面。
再后来边境战争的十年, 虽然是被反咬一口, 入骨三分。 但是也借着机会轮流练兵来着。如今又二十年不打仗了, 部队的战斗力让人心里没底, 可是找不到小规模, 高强度实战的机会。 这时才知道当年的对手是个宝儿来着。
里外里算下来, 不算亏。
光计算一线冲锋的兵力合适吗? 还有, 如果有的部队先承担进攻任务, 后因敌人援兵接近而抽出去打援就可以不计入总兵力对比吗?
决死一纵队25团, 38团参战前每团兵员为2200人左右, 在百团大战第一,第二阶段伤亡很大, 两个团伤亡超过两千人, 扣除伤亡, 参加关家垴战斗前每团兵力应为1200人左右, 772团的兵力蔡兄说了为1000人左右, 那么这三个团的兵力总额可以估算出大约为3000至3500人左右.
那么385旅的两个团和386旅的16团应当有多少兵力? 129师整个百团大战歼敌约8000人,阵亡2249人,负伤5113人,共计7362人,扣除第三阶段的伤亡总数2412人, 那么第一, 二阶段的伤亡数约为4950人,其中 772团伤亡较重损失约1000人, 那么粗略估算一下, 其它六个团的损失应在每团600人左右, 这样算起来, 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开始时每个团兵力应该在1500-1600人以上, 三个团总兵力约为4500-5000人.
总部特务团是四个营的大团, 从其11连发起冲击前拥有164人来看, 应为足额或接近足额, 兵力应超过2000人.
疑问还是在新十旅的部队上, 在介绍新十旅旅长范子侠的文章里是这样描述的, “10天后,十旅参加了关家垴歼灭战,奋战两天两夜,消灭日军冈崎大队400余人。范子侠的手腕在激战中被子弹打穿。”如果新十旅的任务仅仅是打援, 似乎谈不上两天两夜.
曾任129师工兵主任, 百团大战时任新十旅28团团长的王耀南参加了战前的侦察, 并且注意到”日军所挖的机枪和迫击炮工事是其装备的至少两倍以上,明白其目的是便于重火力转移,对我造成更大威胁。”战后又陪同彭总,刘伯承重返关家垴考察日军的工事. 由此可见, 新十旅肯定有部队参加攻击. 在一篇名为《八路军在武乡战斗过的30个团》的文章中, 甚至提到过新十旅的28, 29, 和30团都是关家垴西面进攻的主力团.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 说八路军有10个团的番号参与了关家垴之战并没有太大的疑问, 参战总兵力是否有两万人值得商榷, 但无论如何我军兵力占有绝对优势是毫无争议的, 参照关家垴战斗中日军一个中队约180人从25团手中夺回柳树垴的战例, 同样的地形条件下我军与日军攻坚能力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还是回到主题上, 我军的攻坚能力不是天生的, 诚然与东溪之战相比, 关家垴战斗中我军存在一些客观条件上的差距, 但从战斗的组织和指挥上来说我军也不是无可挑剔, 一些指挥员在伤亡面前叫苦连天甚至动摇决心和东溪之战中越军军官的反应如出一辙, 也正是有了这一役的苦涩, 部队包括指挥员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4号公路战役与关家垴一战有一个不同之处似乎大家都没有谈到。就是战略态势不同。八路军关家垴一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歼灭一个大队,震慑敌人,降低敌对根据地的扫荡频率。而越军显然在战略上处于进攻状态,所考虑的不仅是攻拔一个据点,围歼一部的问题,而是越过临界点,取得重大战果和决定性胜利的问题。
另外,仅仅从日军与八路军,越军与法军的数量和装备比较,去说明这两个战斗中作战双方力量的可比性恐怕是不够的。这一点可以从对手(日军,法军)就地固守待援的决心和救援的进展速度看出来;更从战斗的过程反映出来。八路必须速战速决;而实际上在敌援军将到时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只能退出战斗;越军则可以围攻并追击逃跑的法军,并歼灭之。
对关家垴一战的争议更大是合理的,而TG 以后再没有打过另一个关家垴似的强攻严密设防之敌的战斗,其结论似乎可以想到。类似的,在抗美援朝中后期志愿军也不再有一次全歼美军一个师的想法。
一点幼稚想法。仅博一笑。
关家垴之战如果把八路军所有参战部队全算进去的话,那么东溪之战也要计算越军全部出动的兵力,事实上越军主力308师主力当时已经在东溪以南占据了有利阵地,准备随时阻击可能从七溪方面开来的法军部队,七溪以南也有2个营的部队准备阻击可能从谅山方向开来的援军,此外,还有2个营围困和监视高平的法军。要是把这些已经进入阵地的打援的部队加进去,越军总参战兵力接近2万人,等于是倾巢出动。所以,关家垴是2万打500,东溪那就是2万打350了(法军260)。
胜利之后
1950年的秋天对越盟来说真是个金色的收获的季节,从他们取得的辉煌胜利中,人们看到了东南亚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现在他们再也不是那个在丛林里挣扎求生的匪帮了,而轮到法国人开始担惊受怕了。他们解放了中越边境的广大地区,打通了与中国的交通线,打破了法军对越北根据地的包围,使自己有了较为广阔的回旋地区。中国顾问团也在胜利的鼓舞下,准备照抄国内战争的经验,将这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部队及时从地方部队和游击队升格为野战军。为下一步的进攻战役做准备。
在边界战役胜利后,为了炫耀新生越盟部队的“强大”,10月24日,武元甲下令在刚占领的高平举行“阅兵式”。陈赓对此有不同意见,他劝武元甲说越军部队缺乏队列训练,着装也不够整齐,还容易受到法军的空袭报复。不过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文哥根本听不进去,他强调此次阅兵式对鼓舞越南军民抗战士气有很大帮助,而且这次轮到他拿胡伯伯压陈赓了,说这次阅兵已经报请胡伯伯批准了。陈赓没话说了。不过陈赓私下吩咐顾问团的人不许参加或者观看阅兵式,全部集中学习。
高平的阅兵式于当天傍晚举行,虽然有陈赓的命令,2个中国顾问周耀华和田大邦(题外话:他曾经是攻克洛阳的主攻营营长,后来他将升任昆明军区副参谋长,29年后,他的小儿子田云翔身为他老爸以前的老部队119团的一个排长,重新踏上越南的领土,只不过此行的目的和他老爸当年完全相反。。。田云翔在带领部队冲锋时右肋中弹,受了重伤,经紧急抢救后被直升机运回昆明总院,昏迷了7天才被救活,真不知道老头子当时什么心情。)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于是骑车去“看看”。事实证明陈赓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这2个顾问是几乎和一批法军战斗轰炸机同时接近阅兵式现场的,法军显然获得了阅兵式的准确情报,才敢派飞机在黄昏时分出击,猛烈的轰炸和扫射造成越军部队伤亡70余人,围观群众伤亡更加严重。爆炸声传的很远,连在20公里外的陈赓都听到了,他只是很淡定地在日记里写下了“黄昏闻剧烈爆炸声,地为之动,持续达20分钟。”
虽然受到了可恶的法军飞机小小的干扰,可文哥和其他越盟中央领导举行阅兵式的决心没有动摇,现场被草草清理了一下,然后继续阅兵,于是,在夜幕中伴随着场外还来不及运走伤员的哀嚎和死者家属的痛哭,越军照常进行了这次胜利阅兵式。越共对阅兵式的如此重视和对损失的如此淡漠实在让中国顾问们感慨不已。
10月27日到30日,人民军前指在越北南山举行营以上干部总结会议。越南党、政、军领导人胡志明、长征、范文同、武元甲等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顾问团的领导和顾问也应邀参加。陈赓将军应邀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他深刻地阐述了太祖的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思想,介绍了中国革命战争经验,针对越军在战斗中取得的经验和暴露出来的弱点,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他坦城的肺腑之言,使与会的人深受感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越南干部说,这样全面地分析越南部队的优缺点,问题讲得如此透彻而实际,让人很受教育。胡志明在讲话中对陈赓的讲话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我们打了两个胜仗。第一个胜仗是我们消灭敌人并解放了高平、东溪和七溪;第二个胜仗是我们已经看清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还明确指出:边界战役是越南抗战史上一次最大的胜利,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胜利。长征同志则大拍胡伯伯和太祖的马屁,他指出:军民一致、上下一心,这是中央和胡主席的全民团结,长期抗战的正确政策的结果。战略战术的正确运用,灵活、巧妙地在越南边界战场上运用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他说,这次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同胡主席作风相配合的胜利,是马列主义在战争指导中的胜利。特别是人民军指战员从这次战役的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适用于中国,也完全适用于越南抗法战争。 至于文哥,他就比较衰了,由于在边界战役中几次表现出“右倾”,掉链子的作风,在总结会上不得不做了深刻的检讨,而且在最后围歼贝亚德战斗群的战斗中,胡伯伯绕开他,亲自指示部队发起进攻,这使文哥感到自己如果不能尽快在51年上半年有一番表现的话,就可能进一步失去胡伯伯和越共中央的信任。他会不会改进自己的作风,我们在后面将会看到。
11月1日陈赓将军以中央军委命令他指挥3兵团开赴朝鲜为由,拒绝了胡伯伯的一再挽留,头也不回地回到国内,他是宁可去朝鲜和那个世界上最强的超级大国真刀真枪地来上几个回合,也不想继续留在越南的丛林里受鸟气了。对于陈赓如此不领情,胡伯伯是有些不爽的!此前为了表明他对陈赓的信任,在边界战役大胜后,胡伯伯可是送了他好几瓶不花钱弄来的法国香槟酒;还有自己亲笔点化的唐诗“香槟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敌兵休放一人回!”的;甚至在写给陈赓的信中,也热情地称呼这位晚辈为“东兄”(“东”是陈赓在越南时化名),落款也以非常亲昵的“你的丁(“丁”是胡志明的化名)”来收尾,企图拉近2人的关系(写到这,本人都有些恶寒)。
最终胡志明没有到场欢送陈赓(这2位伟大的战友他们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倒是武元甲带了陈登宁等一票人来送走了陈赓。
1950年12月6日,法国派原西欧联盟陆军司令戴拉德塔西尼出任印度支那法远征军总指挥。12月17日这位能征惯战的军人在4号公路惨败的阴影下抵达河内就职。为了表示对他的信任,同时也是为了减少对他的掣肘,巴黎这一次没有派出新的总督,而是让他全权负责印度支那的一切军政事务。当时在河内是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惊恐的人们对当前的局势议论纷纷,甚至在有法国军政人员在场的公开场合都不例外;越盟地下组织的活动非常活跃,而伪警察则睁一眼闭一眼,装作没看到;富人们收拾金银细软,准备逃往遥远的交趾支那或者甚至逃离中南半岛;甚至在遥远的巴黎,左翼的报纸也在以辛辣的口吻尽情地讽刺和挖苦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印度支那政策,一些更加激进的刊物还和读者互动搞了个类似“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恶俗倒计时游戏,看看越盟什么时候可以开进河内。
面对这种困境,塔西尼一上任,就抛出了一个四点计划:(1)紧急集中精锐的欧非籍部队,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同时大规模发展伪军;(2)在北部平原和丘陵地带的占领区周围,构筑钢筋水泥工事的暗堡群防线,防线的外围建立“无人区”,以防越军的攻击;(3)加紧对占领区和游击区的“绥靖”和扫荡,大力搜刮人力物力,进行所谓“总力战”;(4)使用别动队、土匪、间谍及心理战、经济封锁、空军轰炸等手段,破坏越军的根据地。此时,山姆大叔那毛茸茸的爪子也趁着法国人虚弱的当口,第一次伸进了印度支那。 1950年12月23日,美、法与保大伪政权签订了关于军事援助的正式协定。从此,在法国的印度支那战争费用中,美援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
此时的印度支那的法军在熬过了初期的恐慌之后,由于塔西尼将军的努力,法军按照他预定的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强化防御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把那些住在印度支那的法国公民中适宜服役的男性都挑出来,组织自卫队,用于保卫法国公民聚居区,这样就可以把原先的守备队都改编为机动部队;把无关紧要的法国人都打发回国;不过他却留下了妇女和孩子,甚至直接命令打算把妇女和孩子运回法国的轮船调头。用他的话说“只要妇女和孩子不走,男人就会奋战到底。”----------这些大胆的举措在他之前没有一个法国总督和总司令敢这么做。为了稳定军心和民心,他甚至把夫人从巴黎接来,以显示法国在印度支那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摇摇欲坠。
由于法军控制着整个南部和中部的大部地区。在北部,依然控制着人口众多的平原产粮区和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西北山区。加上美国援助的到来,使得塔西尼将军得以在向北部增兵的同时,收缩占领面,集中兵力控制红河三角洲平原区,竭力扩大机动部队,增强红河中游战区的防御。边界战役后,法军在北部战场的兵力,由64个步兵和伞兵营增至71个营,其中机动部队由16个营增至25个营,编成五个机动群。当时,配备在中游地区的33个营,占北部法军的半数。此时,塔西尼将军手里的法军地面部队有19万,空军1万(通过努力向山姆大叔化缘,法国远东空军飞机数量从边界战役前的150架增加到各型飞机475架),海军5千。
与此同时,塔西尼将军还命令部队加紧修筑从鸿基、东潮、陆南、北江、北宁经永福、山西、河东到宁平的“暗堡群防线”(这条防线将很快会以他的名字命名),共113个据点、1300个碉堡,驻守着20个欧非籍营。与这条防线平行的外侧,法军强迫成百个村庄数十万居民迁入其占领区,制造一条宽五至十公里的“无人区”地带。在其占领区内,大力推行“总体战”,巩固伪政权,扩充伪军,加紧扫荡。仅1951年一年,法军在南部、中部和北部,共进行营以上规模的扫荡117次,其中北部为49次。
而在越盟方面,为了继续打击法军,歼灭法军的有生力量,打破对方在平原地区设立的防线,同时扩大和巩固根据地,伺机夺取红河三角洲(这里是越南北部最主要的粮食产区,越盟如果夺取了这里,就可以减少对中国援助粮食的依赖,减轻中国的经济负担,还能直接威胁河内,所以这里也是中国顾问团志在必得的地区之一,虽然有部分顾问团的同志认为转兵西北更为有利,原因后面解释),当然也是为了确保已经到手的北部边界主动权。中国顾问团和越军高层经过研究决定确定对北部平原和丘陵地区选择敌人薄弱部分实施进攻作战。在研究过程中,顾问团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报告并得到同意。同时经越军总军委讨论也得到了胡伯伯的批准。在经过了2个月的补充和休整之后,整装待发的越军部队准备开赴平原地区作战。
当然对于这支新生的部队,在平原地区进行大规模作战还是比较困难的。他们要面对敌人的碉堡防线和强大的机动部队,而且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法军实施快速机动和增援。而且也便于发挥法军在空军和炮兵方面的火力优势。不过在平原地区作战的好处就是平原地区居民稠密,且多是京族人,群众基础较好,并有敌后游击队的配合,又是产粮区,可以就地取给。 而且此时越盟已经有了比较稳固的后方,而且中国又训练了一批新的部队可以投入战斗。
在平原地区的初战中,中国军事顾问团领导人韦国清、梅嘉生、邓逸凡等,均与越军前指在一起,帮助进行战役的组织指挥,随时掌握战役的发展情况,同前指领导人及时研究、处置敌情变化及解决战术指导上的具体问题。派往越军各主力师、团的顾问则在各所在单位帮助指挥,贯彻越军总部的作战计划。他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未完待续。。。
资料出处:
9,《秘密征战-------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纪实》-----在此特地感谢bbbullet兄提供此书
不过也就是把冈村宁次在东北和华北的那套策略搬过来,越军困难是困难了些,不过并不是不可克服的,何况背靠中国。
早年的越军部队一是的确缺乏军火,虽然有缴获和中国援助,不过作战消耗一直很大,这里多说几句,由于东西来的太容易了,越军在长期的战争中对爱惜物资看的很淡,没了就找中国或者苏联要,抗法和抗美战争期间,都有严重浪费物资的事件;二是越军部队早期有严重的游击习气,军阀作风,多余的人平时当挑夫(背东西),战时作为预备队(拿枪的有谁死伤了就由他们替补上)。13军炮兵团帮助越军建立了第一个全建制的第95炮兵团,连骡马都白送,那些骡马是一路从北方征战到云南边陲的,饲养员都舍不得它们,到了越军手里,个把月(东溪之战前,越军大部队撑死了回国也就一个月出头)就死的死,残的残,剩下的也饿得无精打采(那些应该给牲口吃的精饲料显然是被人给“黑”了),中国顾问严厉盘问越军团干部,当着95团政委黄凤的面,副团长无所谓地说俺们以前打仗很少用马拉,大炮行军都是靠人抬。。。中国顾问无可奈何。。。
献宝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4号公路战役与关家垴一战有一个不同之处似乎大家都没有谈到。就是战略态势不同。八路军关家垴一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歼灭一个大队,震慑敌人,降低敌对根据地的扫荡频率。而越军显然在战略上处于进攻状态,所考虑的不仅是攻拔一个据点,围歼一部的问题,而是越过临界点,取得重大战果和决定性胜利的问题。
另外,仅仅从日军与八路军,越军与法军的数量和装备比较,去说明这两个战斗中作战双方力量的可比性恐怕是不够的。这一点可以从对手(日军,法军)就地固守待援的决心和救援的进展速度看出来;更从战斗的过程反映出来。八路必须速战速决;而实际上在敌援军将到时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只能退出战斗;越军则可以围攻并追击逃跑的法军,并歼灭之。
对关家垴一战的争议更大是合理的,而 TG以后再没有打过另一个关家垴似的强攻严密设防之敌的战斗,其结论似乎可以想到。类似的,在抗美援朝中后期志愿军也不再有一次全歼美军一个师的想法。
一点幼稚想法。仅博一笑。
浴血鏖战
挟边界战役初战大胜的锐气,新整编的越军主力部队将第一次进入平原地带,他们中的不少老越盟成员此时已经是各级指挥员了,回想起几年前自己被法国人如同撵鸭子一般赶进越北那鸟不拉屎的深山老林,一度过着朝不保夕暗无天日的日子(。。。想当年,劳资的队伍才开张,十来个人,七八条枪。。。),而现在呢,眼前的数万大军(此时根据法国人的统计,越盟已经拥有了总兵力达81个营的部队,其中包括12个炮兵营和8个工兵营。)正源源不断开赴前线,他们心中的万丈豪情顿时升起,现在他们将在同样的老地方向法国人讨还旧账了!进攻的越军主力和力图稳住阵脚的法军主力迎头相撞,连番大战要开始了!
平原作战的第一次战役为红河中游战役(越南称为陈兴道战役,法军则称为Battle of Vinh Yen,即永安之战)。永安位于河内西北30英里,太原省以南,地形多数是冲积平原和低矮的丘陵。是法军整个“塔西尼防线”三角防御地带的末端,也是法军和西北地区保持联系的枢纽。武元甲计划在这里给法军以痛击。为下一步向河内进攻打开大门(当时一些心急的越盟地下组织已经在分发的传单上写上“欢迎胡伯伯到河内过春节”了。20多年后,又有一些越南人想打到南宁过春节,不得不承认越南人的想象力真是太贫乏了。。。)
永安的守军是法军的2个机动群,第1和第3机动群,各有3000人。(“机动群”(Mobile Group)是法军为了应对印度支那战场的局势搞出的一种类似“团”的编制的部队,每群通常下辖3-4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有时还加强有1个坦克连。塔西尼作为“试验”组建了第一批4个机动群,由于效果不错,最终法国将组建11个法国的机动群和7个越南伪军的机动群。)第3机动群(指挥官是Vanuxem 上校)负责防守永安,第1机动群(指挥官Edon上校)则在永安东面的几个小山头构筑了一系列战术据点(这些高地在冲积平原上是非常有利于防守的)以屏护永安。
中国顾问帮助文哥拟定的作战计划是先把第3机动群吸引到南边的谭旺湖(Dam Vac lake),然后在2个机动群之间打入一个楔子,分别将其分割包围,最后对法军实施各个击破。文哥是铁了心要让1950年成为法国历史上继1940年之后的又一个“伤心之年”,为了不让法国人过好1950年这个悲催的年份的最后几天,文哥在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开始了行动。308师和新组建的312师(以原209团为核心组建)这次将随同他出击永安(312师165团此时在中越边境的老街地区剿匪来不及参战,只有209团和141团出击永安)。
越军先向河内以北30公里的永福和北宁两省交界地区的法军暗堡群防线进攻。战役第一阶段(1050年12月26日--27日)以308师三个团(36,88和102团)的兵力,采取奔袭战术,出其不意,速战速决,在越军压倒优势的力量面前,毫无准备的金英、多相、安风一线五个暗堡群据点(每个据点约有一个连)很快就崩溃了。战役第一阶段旗开得胜!
1951年1月13日,战役第二阶段打响!主要是采取攻点打援的战术,武元甲集中2个主力师的五个团于永安北部的三岛岭(Tam Dao ridge)地区隐蔽待机,由于首战告捷,越军士气非常之高,据中国顾问回忆,当越军总部和顾问团一起爬上三岛岭时,正是1951年的元旦,双方举行了联欢会,心情大好的文哥还和黄文泰一起跳了舞,大家准备从正面下山,直取河内!
文哥13日下令以308师一部兵力攻占北面的保竹(Bao Chuc)据点,这是个距离永安只有2英里的小据点,守军也只有可怜巴巴的50人,而且还分别是塞内加尔人和越南伪军,不过出乎越军意外的是,这些人进行了相当顽强的抵抗,越军攻击部队进行了2次白刃突击才最终打垮守军。接到保竹守军覆灭前发来的报丧电后,第3机动群果然中计,主力立即向北出援,打算夺回保竹据点。接着第3机动群的部队就一头钻入了越军事先为法军准备好的伏击圈,312师2个团在道四(Dao Tu)伏击第3机动群得手!法军靠着猛烈的空袭和炮击才勉强阻止了312师的猛攻,第3机动群狼狈不堪逃回永安,不过下辖的塞内加尔营几乎全军覆没,第8阿尔及利亚骑兵营(摩托化步兵营)也损失惨重。紧追不舍的越军乘胜占领了永安附近的一系列高地。法军情况现在正如越军在开战前估计的那样,主力被压缩到了谭旺湖边,后面就是红河支流所形成的沼泽湿地,无路可退,而永安东面有一个3英里的地带没有任何防御!
1月14日中午,塔西尼将军乘坐1架小型联络机抵达永安亲自指挥这次战役,在弄清局势之后,他马上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首先他命令从印度支那局势比较平静的南方把部队立即空运到北方,组成预备队;接着他命令河内开出的第2机动群(下辖3个战斗力很强的北非营)作为战役预备队,并且带上额外的弹药,立即向西进攻,突破越军的阻击,进入永安和遭到重创的第3机动群会合,沿着2号公路进攻的第2机动群在番更地区遭到越军阻击,并在友守地区与越军展开了高地争夺战,最终法军突破了越军阵地,到15日中午,第2机动群占领了157高地,在那里可俯视通往永安的公路,塔西尼此次作战计划的第一步也完成了,第二天,2个机动群将奉命重新夺回永安北面的那些高地群;同时他命令法国空军做好大举出动的准备,以便随时可以出动攻击越军。
16日15时,101高地,210高地均被法军夺回,战斗中只遭到了越军轻微的抵抗,越军的大部队突然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法国人为此一度困惑不已,难道武元甲带来近2万人大老远地跑到永安只是为了捞一把就走吗?不过2小时后,他们就知道真相了。
1月16日17时,也就是太阳才刚刚落山之际,天色还非常明亮,目瞪口呆的法军看着越军的小股部队从茂密的树林,丘陵不断涌出,逐渐会合成一支大军,这就是此次战役的越军主力部队!战斗很快就开始了,308师向永安发起进攻,越军在重迫击炮和机关枪火力支援下,以密集战斗队形冲击法军阵地,企图一举突破法军防御。越军首先进攻47号高地,接着是101高地,在进攻被击退后,没隔多久,就再次进攻47号高地和210高地。越军向法军在这些高地上临时构筑的工事一再猛冲,力图压倒守军。
在意识到局势危急后,塔西尼第二次飞抵永安指挥战斗,他命令空军和炮兵对越军的攻击进行全力压制。在此次战役中,法国远东空军实施了整个印度支那战争中最大的空袭行动,一切可以被搜罗出来的飞机都参加了空袭,连运输机也不例外。这时,去年年底和美国签署的援助协议终于看到了效果,来自山姆大叔的军火库的凝固汽油弹成了此次战役法军的救命稻草。法军飞机在印度支那战争中第一次大量投掷凝固汽油弹攻击越军,一波波的法军飞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和高爆炸弹把越军的战斗队形和法军阵地之间的地域变成了死亡地带,造成越军部队严重伤亡。由于损失很大,越军不得不先撤退,待天黑后再次发起进攻。1月17日凌晨4时,在攻守双方对掷手榴弹,残酷的近战和白刃战之后,防守101高地的法军弹药耗尽,被迫撤退。101高地失守后,47高地的守军立即被居高临下的越军火力压制,Edon上校随后命令部队撤退,越军随后又攻占了47号高地。现在的情况是,越军夺取了中央的2个高地,而两翼的210和157高地仍然在法军控制之下。
黎明时分,308师的进攻又开始了。塔西尼这时打出了最后的王牌,他下令第2机动群(下辖2个摩洛哥营和1个伞兵营)反击47号高地,17日凌晨,第2机动群已经插入到永安正西南方向。Vanuxem上校的第3机动群也奉命增援已被包围的210高地的守军,打通和他们的联系。法军地面部队在空军和炮兵的猛烈火力支援下发起反攻。最终在法军的猛攻下,越军部队崩溃了,308师前线的干部已经控制不住部队了,部队开始无组织地开始后撤。(战后法军缴获了一本308师一个连级指挥员的日记,该连在永安之战中没有直接上一线,而是在法军大炮射程之外留作预备队。该连也法军飞机空袭的时候崩溃,凝固汽油弹对部队士气震撼极大,连那些战前向指挥员交了请愿书准备要立功的战士都崩溃了,人人跑的飞快,以至于该指挥员想组织后卫警戒部队都没人可派,只能由几个干部在最后压阵。他亲眼目睹了前线的部队崩溃的情景,法军在后面紧追,甚至可以听到士气高涨的法军的欢呼。。。预备队尚且如此狼狈,一线的主攻部队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由于协同不好,在308师已经开始跑路的时候,312师又发起了一次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的进攻力图扭转战局,虽然这次决死冲锋把第3机动群的最后一个建制完整的营也打残废了,但是已经太晚了。天亮后,法国空军再次大举出动,凝固汽油弹吞噬了312师最后一批参加攻击的部队,而且法军地面部队在空前猛烈的空炮火力掩护下对撤退中的312师实施了追击,由于没有强有力的部队掩护312师的侧后,相当一部分部队被法军摩托化步兵截住,结果有数百人被俘。17日中午,越军被迫全线后撤,退回了山区。
1951年1月17日本次战役结束。越军声称此役共歼敌三个营,计1500人,人民军伤亡1000余人。法军则声称在这次9000(3个机动群)对2万(大约2个师)的战役中,以56人阵亡,545人受伤的代价,击毙越军6000人,击伤1730人,俘虏500,此外越军还有80人失踪。就笔者看来,双方的公布的己方伤亡数字和战绩都有程度不同的注水和缩水的现象,尤其是法军的毙伤俘越军超过8000人的战绩肯定过高,要知道,这308师和312师在仅仅2个月后就又卷土重来,参加了东北战役(越南称为黄花探战役)。如果伤亡如此之大的话,哪怕中国方面训练出再多的新兵,这2个师也肯定不能在2个月之内就恢复元气重新参战。当然,越军声称自己伤亡1000人也是扯淡,以2个师5个团将近2万的总兵力,无论是中国顾问还是武元甲都绝不可能因为部队仅仅伤亡了1000多人就草草鸣金收兵的。
因此,笔者看来,越军统计的法军损失大约是没错的,308师在战役第一阶段攻克了5个各有1个连防守的据点;312师在伏击第3机动群时歼灭的一个营,重创另外2个营。法军公布的己方伤亡数字很可能仅仅是在越军向永安发起进攻后的数字,而且这个数字里没有包括保大伪军的损失的数字,因此法军的损失加上伪军的损失,越军声称1500的战绩就是有夸大也不至于离谱(中国顾问此时对战绩的核实是相当严厉的,但是对越军的卫勤系统的控制就没有那么严格了,有完整的越军伤亡数字的记录是在奠边府战役期间。)。 越军方面的伤亡总数大约是6000左右,被俘500,相当于5个团的纯步兵打光了一半以上,由于越军是第一次遭到大规模的凝固汽油弹攻击,因此死亡率可能会相当高。(这里纯属个人的分析,如果哪位有可靠资料的话,请不吝赐教)
此战后,1月23日越军召开的总结会议,武元甲罕见地在会议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当然他也指责某些部队缺乏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思想存在“右倾”,甚至“贪生怕死”。中国顾问团认为这个指责对参战部队是很不公平的(无独有偶,在搞到这次会议的一些资料后,法国人也认为武元甲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在明知部队缺乏有效压制敌军的方法,还执意让战士去前仆后继地进攻敌人严密设防,并且得到强大火力支援的阵地是非常荒谬的。不过文哥在报告里大力表彰了支前的民工,他们总共出动了200万人次,一共向前线运输了超过5000吨的粮食,弹药和各种物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是来自法军缴获的越盟文件的。
这次战役对法军的士气是个很大的提高,塔西尼也因此成为了印度支那战场救世主一般的角色。这也证明了巴黎方面总算是聪明了一次,选了个得力的将领来挽狂澜于既倒。当然。武元甲是不可能长时间偃旗息鼓的,新的进攻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双方都知道,取得最终胜利对于哪方面来说,都将是长期和艰难的。这次战役的结果冷酷地表明,越盟目前还不具备把法国佬一举扫进大海的能力;从法国方面来说,法军也缺乏必要的机动部队和空中力量来进一步扩大战果,否则以战役后期越军的狼狈样,这2个师能否全身而退就难说了。
未完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