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读井大《农村建设》篇有感-----兼发牢骚 -- ★kg90
是吗?当农民饿肚子的时候,工人白面大馍管够,这不是养着是神马? 工农业剪刀差,你不会不知道吧?
矛盾吗?分田单干+勤劳是八九十年到我国农业大发展的基础。这一点任你长十张嘴也不能否认。小农经济的脆弱,那是在土地私有化社会的脆弱。在土地公有承包社会,脆弱吗?上轮土地承包已经是第二轮承包了。我说的农民陷入困境,完全是政府放弃了公共职能造成的。医疗保险农民没有,养老保险农民没有,义务教育没享受到,除了各种税农民啥也没有。这是分田单干造成的?
这还用想吗?政府不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想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想想老毛是脱颖而出的吧!
大面积比小面积有优势,这不可否认。但生产队规模就是你说的协作吗?你说的那种协作恐怕是机械化农业生产吧?!
现在我们这边已经开始了农村土地整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你说的田界和道路啥的,只要少种点房子,啥都有了。体制创新,你别冷嘲热讽的,这是条必须走的路。
什么叫剪刀差?前几年IT作为新兴产业的时候,工资滋润得很啊(中国以外的啊),你告诉我那算什么?
有种你们别用良种;别用化肥农药;别用农膜;别用农机,然后再试试看亩产有多少?
机械化=分工协作?这叫什么认识?
不要无限引申,我们现在谈的是农业和农村建设问题。什么挨踢我不明白。
简单说下我的观点,我说的是八九十年代到现在农村公共服务的缺失+农村现在面临的严重问题。这是我思考的问题。你上面的反问我很想知道你的观点。提出一种想法是很难的,那要深思熟虑;而反问,甚至连思考都不用。更何况还有很多历史发明家,发明很多历史事实,让人成了丈二和尚。
这些人本来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弱势群体,当然不是全体,我主张的是给他们城市居民身份,加一些补贴,对于那些不可能回去的人只会提高他们的地位,难道还会降低吗?难道您反对给他们城市居民身份吗?当然这个身份包括了相应的社保。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逐步进行,所以认为应该采用这个方式,而不是一下就宣布取消户籍制度,因为已经有教训,记得是郑州,实际提供不了,所以我主张计划好了每年多少,当然要有进度要求,至于弱势群体,我认为与此问题无关。
那么放到市场经济又怎样?物以稀为贵呗。当时工业产品稀少,工业产品贵点不是很正常嘛? 我所说的IT工资,不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与价格偏离之一例罢了
至于百面大馍和农转非、、、,哪个更涉嫌发明历史,天知地知人知。
假惺惺的慰问
同为西河依赖症患者,深表同情。
农民建国六十年就是亏大发了。
这种观点是最可笑的倒果为因。农业生产力有问题,还能养活那么多城市人口?用化肥,用农药,用地膜,农资的优惠抵消不了低粮价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农村不干农业干什么,请你告诉我。我哪儿说了农业一定得单干?你指出来,扣大帽子哥可不答应。八九十年代到现在政府放弃公共职能是造成农村落后的重要原因,也妨碍了人口向城镇转移。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59页第八行末起:
没有错误的话,那就这段话我有一个疑问:“早年间太原钢厂的好吃好喝”这句话本身能确定在时间上一定包含1975、1960吗?
下面再看看第57页第12行起写的是什么:
可是一九六O年困难时期,玉亭突然跑回家来,说他一个月的工资不够买一袋土豆,死活不再回太原了;他说他要在家乡找个媳妇,参加农业生产呀!
农民们如果只能理解自耕自织而理解不了社会化大生产浪潮带来的分工协作及由此而致的分配意识和形式的必需改变,那只能永远落后于时代。你把农村问题完全归于政府不搞公共职能,相当于只要鱼不要渔,和当年东北国企那帮子一个认识水平。
主贴说的很好,我在这个贴里谈的没这么全面,主要涉及的是征地问题,算是一点补充参考。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91357.shtml#Bottom
要对农民好,又管好地:
1
通过农补和农村社保加强,加强农民所得的工业回补。
2
设定征地补偿下限,保障农民的基本土地权益。
3
在下限基础上,放开上限,保障最终补偿价格,则开发商(不管国有还是私有的)与被征户,用正当商业谈判来确定。
4
在现有法律既有基础上,严厉打击,官员贪腐,刑事暴力等犯罪,并严格规范行政操作细节,规范不当行政。(这个是通用的,但具体到土地上可以专项加强)。
5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法治发展,市场化发展,资源利用加强,与社会公平增加,以及在此基础上,全面的社会进步与政府规范。
而不是,政治动物和野心家,在八十年代七拼八凑出来的,表面堆积了大量新名词的,实际的封建思想,在行政司法中的贯彻,以及由此带来的,必然的社会发展倒退。
路子就在于小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短期,对于城市周边的农村,应推进城乡一体化,目的是使得农村享受到基本达到城市人民得到的社会发展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福利。
中期,对于距离城市较远的分散的农村,政府应倡导小城镇化,逐步建设好民生设施基本齐备的小城镇,以辐射方便周边农村。
长期,对于西部边远山区分散的农村建设,可以考虑发挥不同地域的特点,保持其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前提下,整体迁移安置。
小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地方配套的作用,进行国家总体规划布局和地方自主建设相结合,有重点有试点,纳入五年计划安排和政绩考核指标。
至于土地问题,必须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不动摇,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可以灵活运用土地使用权,来使集体村民长久地享受到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土地红利。东部地区先进农村建设的很多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农业和农民,要分开来讲。
农业关系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的安身立命之处,是万万不能放弃的。
但是农业的方向,在于现代农业。就是所谓依托于科技、资金和管理等等非传统农业的方式,才能够得到保证。
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是中国以后20-30年的核心任务。但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靠得必须是大规模从农村转移进入城市,或者从事副业、食品深度加工业和服务业等等。
靠农民锁在土地上继续进行非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既无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又无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当然土地的收益中,如何保证农民利益不被侵吞,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群体事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