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律师,人民日报,高跟鞋,超模 -- 淮夷
政治课对中学生过于艰深,比较适合喜欢思考的成年人,我认为,哪怕在大学的哲学课堂上,对于未经世事的大学生也依然过早了。
而且,30岁后还不能理解政治课内容的成年人也是很多的,甚至很多政治老师也不真理解的。从这点上讲你的楼上说的也没什么大错。
关键是很多政治老师自己都搞不懂
整个是误人子弟
出现肥糊这种胡子都花白了脑子对政治学还是稀里糊涂糊涂的人,也就很正常了。
不知桃源兄如何看,愚意一个人读书取舍既看个人缘分,也有些内在的演进路线,是以每个人的书架上大多是此一时、彼一时。
少年时都喜欢怡情,读中外小说和诗词曲赋的想来都不算少,而随着阅历增长,一个人要折腾,要探求社会和人生规律,读一些启发思考的书籍更为有益。
兴许一个人到了老年,看透了很多东西,一切都是浮云了,才会重新拾起少年人的书籍,乃至童话、漫画、小人书,皆读得津津有味,这也是自然之理。--- 像是见山是山、见山非山、见山又是山的循环。
以读书阶段而论,我觉得自己现在仍然是浮躁的阶段,证据就是我对辛弃疾的那句词仍有认同感:“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先生过誉了。
“佛经化”的人民日报,这么绝的词儿,值得送花。
楼上九霄与芷蘅两位的语法讨论,来晚了,也是在是有点插不上嘴。给两位都送花,受教了。
随手找的一个例子,本意倒不是在语法,而是谈其内容。
语法而讲,我觉得这个长句主语似非“六中全会”而是“重要方针”。
这两日常在路上,回复晚些,见楼下bluesknight兄已有答复,遂长话短说。
1. 律师
谈话或曰真实能力的竞争是见面之后的事儿了。谈话也重要,但前提是大家的包装差不多,不然客户连谈话机会都不给。
跟同等收入的人群比,律师个人支出的花费普遍高于其他职业,这不是律师喜欢如此,而是外表包装成为竞争的必要,直至达成高位消费的均衡 --- 超过均衡点,律师财力不支难以为继;低于均衡点,律师可能因为寒酸可疑而丢掉生意。
2. 关于“合理的边界”
统计学中人类身高和体重是标准的正态分布,而不是幂律分布。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区分,意味着你观察人类之时,不会预期看到很多的outliers。是以,高跟鞋的增高现象以及模特的减肥现象,基本很难逾越”合理的边界范围“。
另外,我文章的话题是在讲普遍性,而不是绝对性。”合理的边界“可能是过度发散了。
3. ”造福所有人的竞争“问题
很有意思的发散,但是同样的,有一种为辩而辩的感觉。
”所有人”这个词如果绝对化定义,自然这命题根本不成立。
而这个命题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针对亚当斯密的学说而设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一个人追逐个人最大私利的行为,斯密认为“往往也更为有效地促进了这个社会的利益”。斯密的原话中,“促进社会的利益”就是我所谓“造福所有人”。--- 这是我对“所有人”在这个语境下的理解。“所有人”指集体性和社会性,可以说,这个词意指大多数人,而非字面上的everyone。
肥狐兄妙论!
”模式识别“是一个很不错的新角度,去看待一些现象!
怀夷兄此文纵横捭阖,直指装B主义者,很是了得啊。
同时你大概认为自己思路很清楚
你的第一次回帖说
“政治课是很深刻很有趣”
其实你的意思是
“政治问题是很深刻很有趣”
这里你又说到“政治学”,请问中国的政治课能学到政治学吗?当然你的老师特别优秀,这不是不可能的,但根据常识,政治课是乏味的,你大学里逃了多少堂政治课?
当然政治问题本身不乏味。
你这个同志,出言不逊,对自己民族的语言也不够热爱,我和你的交流到此为止。
当年卧谈会上,有兄弟对古代朝鲜,如今的新加坡等小国“畏威不怀德”,“朝秦暮楚”等小人嘴脸很不屑,另外一位就说过:大气也是要有底气的呀。
想来确实如此,博弈论,包括思考重复博弈的演化博弈论许多假设都是有隐含前提的:各个体有对等承受力与报复能力。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面对小丑们的表演,根本没有必要过于愤怒,也许应该可怜他们才是
说到“tit-for-two-tats”,前三十年小白兔的从“悬崖勒马”的警告到动手前“勿谓言之不预也”的系列外交黑话,想来很有模范意义啊
一般的人跟律师谈过了,就能知道律师的斤两就太高估了一般人的智商了。律师的工作其实是非常专业和依赖经验的。其实如果了解律师的诉讼历史,看他打赢了啥样的官司,也许更有帮助一些。但是做这样的了解,又是非常需要智力和精力的,绝非一般的人可以胜任。办移民的时候,我和移民律师们谈过,反正从各个办理过移民的同行们看出他们对几个典型移民律师的反馈都非常的不一样。而这几个律师的收费也非常的不同,其中的奥妙我就不说了。反正我的移民申请最后是自己办理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