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王朝的覆灭 -- 咚咚锵

共:💬208 🌺1180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时还真的用不了不少数学

做钟表,清代的中国人也会嘛,再往远了说,报时机械中国宋代就有,不过是木头的。而且我说了嘛,钟表宫里会造苏州会造广州会造,你说这东西用多少现代数学?换句话说中国人不会现代数学也能造出苏钟广钟报时嘛。。。

理论上算功率,这个要到19世纪中期还差不多。18世纪末的金属基本都是铆接的,不漏气就怪了,漏多少跟工人的手艺有关,还计算什么压力啊?所以早期蒸汽机根本做不到高温高压,那时各种参数基本就是试出来的,经验活。。。

活塞,天工开物有啊,推拉式风箱,不就是活塞嘛,而且还是很高级的双动活塞,这点很重要。

为啥双动活塞重要呢,就跟冷凝扯上联系了:纽科门蒸汽机问题是活塞只能单向运动,蒸汽把活塞推动后就回不来,只好把蒸汽在气缸里冷凝,然后靠冷凝后产生的真空再把活塞拽回来,瓦特牛就牛在用了双动活塞,这边推过来那边推回去,所以不用在气缸里冷凝产生真空了。至于冷凝器,其实不是必要的,蒸汽从气缸里出来直接排到大气里就行了,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蒸汽火车,因为冷凝器太沉,所以两百年来的蒸汽机车基本都是直接把蒸汽排到大气里滴,呼呼冒白烟其实就是排空的蒸汽,当然缺点就是比较废水。换句话说就是纽科门蒸汽机走了弯路,如果纽科门先生知道双动活塞的话就不会靠真空来往回拖活塞了,这样就可以先发明蒸汽机再想如何冷凝的事。但上面说了,推拉式风箱就是双动活塞,中国用了n久了。

最后就是对金属利用的问题,这个我承认了,中国最大的短板啊。本来就是想跟你探讨这个问题来的。但真的这东西跟现代科学数学关系不大啊。欧洲人一直对金属感兴趣,中国人一直跟木头过不去,最简单的,人家欧洲中世纪刑具大都是金属的,中国古代刑具大都是木头的,你总不能说欧洲人那时候用金属就为了工业革命吧。。。

家园 最后这段造反精神有硬伤

在欧洲不造反的民族才能生存下来,这话不对。在罗马时期就出现了拉丁人造反。现代小胡子造反上台更是尽人皆知,雅利安民族也没有灭亡。法国大革命造反虽然失败,但是也没听说高卢人灭种的说法。我们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同志可是凭着一篇造反檄文名扬天下。列宁同志不是顺民,叶利钦也不是,似乎俄罗斯人也没有消失。欧洲不表,说美国独立战争不算造反,恐怕美国人自己都不干。

家园 恩,看金观涛,刘青峰的《兴盛与危机》

里面的结论和楼主差不多。话说这是一本好书啊

家园 似乎可以考虑各朝的收金铁有关

金属一直是官用材料,不论是武器还是器具,而民用似乎都是木器漆器,各朝对民用金属器具控制好像也都比较严,经常收金铁以防叛乱。对西欧历史不了解,不知道那些封建主是不是也严控民用金属器具。

另外就是和中国金属冶炼地相距遥远也有关系吧。经济发达地区常常不是金属冶炼中心地区,需求端的信息反馈不到供应端,而且长途运输也限制了知识扩散。造成有创造力的需求端人员难以获得足够的材料,只能转而求助于木质或其他材料。

家园 因为意识形态

中国不是没有资本主义萌芽,也不是没有数学体系。井盐的开采技术及其公司制生产方式,也不能说落后。最关键的是在度过漫长的中世纪后,西方在意识形态上有了180度的大转弯。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也是在新教崛起后才开始的。一方面教廷失去对意识形态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预定论与宗教的结合,使教徒们只有通过在人世间的财富成就来判断是否被上帝选中成为他的子民。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强化了西方人的个人主义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精神(说白了就是实用主义)。这在“规范性”方面为西方在生产力并不强大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当我们无法理解美国人一边在经济危机中挣扎,另一边有贪婪无度,像贪吃蛇一样蚕食自己时。大概我们都不会想到,在人家的意识深处却是——上帝给的钱不要,是想去投奔撒旦么?

家园 中国的清代钟表是外国人带进来的自鸣钟,照抄的

发明钟表的时候要用数学计算才行。修理或拷贝的确不必学数学,只要照抄即可,这就是拿来主义。高铁就是不知道人家的设计思想,以为照抄线性放大拿零配件组装就可以了,结果可想而知。

至于活塞,你说的拉风箱是消耗能量的而不是输出动力的活塞,所以不是中国人会造动力机的表现,和双向活塞的使用没有关系。当时世界各国都用挤压式机械鼓风,但用蒸汽膨胀推动活塞产生能量独此英国人。

东西方用活塞式鼓风机,据记载都是1600年左右。而西方人还在管风琴上用了双向活塞。活塞式鼓风机后,西方人还用于制造新乐器,中国人有没有这类乐器?从而有另类想法将活塞概念从鼓风到反过来产能,中国人就没有达到这种突破。

此活塞非彼活塞也。

至于火车的蒸汽机不用冷凝器是空间限制的因素,无法安装液冷冷凝器,而且由于火车烟囱高度限制,采用蒸汽排气带动锅炉拔风是火车取消冷凝器的主要原因。有冷凝器的蒸汽机可以循环使用水,产生蒸汽的水必须经过软化去离子处理,没有冷凝器的蒸汽机要不停补充软化水,运行成本就高了,而且无法在干旱地区使用。

封建时代的中国人无法做到材料创新,只能局限在木竹之类的自然材料上,不仅仅无法提高机器强度,也无法制造乐器,钟表等精细机械,久而久之,中国的技术逐渐同西方拉开差距,最后出现义和团的大刀面对马克沁机枪的地步--要知道马克沁机枪等自动武器的退锁机制就是由气动活塞推动的。

同样一个活塞,在西方人手里衍生出这么多的用途,是仅仅西方人运气好还是他们有一套机制使得一个发明可以举一反三乃至N?

家园 历史上的宦官其实背了不少黑锅

这也就是鲁迅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不容易看懂的历史,需要静下心来,阅读一定量的历史书籍和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后,才能够看明白。

对于整个架构来说,贪腐不是大问题,问题是有想法的隐藏力量壮大过程中对架构的破坏。宦官在外朝无根基,是不可能掀出风浪来的,相反宦官必须依附皇权才能获得力量,所以宦官其实是皇权的耳目,监军,监政。宦官换皇帝,与其说是宦官妄自为大,不如说是宦官审时度势的无奈之举,是外朝逼迫下为了自保而进行的,是皇权已经丧失了对架构的控制后所发生的,皇权在外朝的压力下要换宦官,宦官自然要反抗,而此时的皇权先已丢了外朝的掌控,再在外朝的压力下来对自己的耳目宦官来逼迫,那不出人命才奇怪呢。说白了,你见过宦官换皇帝,你没见过宦官自己当皇帝的吧?宦官就是换皇帝,维护的还是那个皇权。

家园 明朝哪有什么买办,海贼倒是有的

明后期海禁屡有反复完全是视海防情况而定,西洋人、倭寇闹的厉害了就封海,不厉害了就开放。至于商业谁雇谁还不一定呢,哪儿来的买办。明末商业比较发达,工业投资则算不上主流,充其量就是非主流。

家园 历史是文明冲撞的结果

就比如青铜,马镫,炼铁技术的传播,使全球的各国都先后被技术所滋润,而技术的出现,又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的,而技术的传播,又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的时间性。

而古典的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上,是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所以往往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惯性来发展的,而当西方开始文化复兴和工业化后,由于体量太小,要让东方的中国感受到威力和威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同时期的中国又是处于最封闭的清朝,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但这不是历史的常规。中国迟早会上来,并重新占领全球的技术领先地位。

家园 小冰期是影响全球的,气候无法解释为什么英国在这一时期崛起

另一方面,小冰期对草原民族来说也是气候异常,牲畜大量死亡,人口锐减

这个节骨眼上,是草原民族不断南侵乃至最终统治农耕民族,还是农耕民族抓住有利时机彻底解决北方边境安全问题,就看农耕民族的内政如何

不要说没有先例,唐朝就是抓住天灾时机,彻底打垮了突厥

相比之下,明朝,不合格!只要明军稍有一点战斗力,让后金的几次入关劫掠不那么顺利(只要战利品不能大批顺利运走即可),熬不下去的肯定不是明帝国

家园 中国人的造反精神并不特别强烈

1、中国的历史线长,纵向回看的话,造反比比皆是,却是缩短了时间的距离形成的错觉。横向看的话,几十年上百年造一次反,不算特爱造反吧。中华民族倒是有一个显著的特征:耐受力超强。清代剪辫子、民国卖儿卖女都活下去。这个说好听点是民族有韧劲,说不好听的也就是好死不如赖活,即杨景端所说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2、西方人未必不如中国人能造反,以著名的William Wallace为例,13-14世纪苏格兰人反抗英格兰统治的造反持续了近百年,以致于撰写《苏格兰传》的英格兰作家酸溜溜的说:One war ended,and they fought another.

家园 相比起楼下“洒落”的解释,楼主的思路过于大而无当了
家园 毛泽东:看《明史》最生气

但《明史》却是他圈点最多的史书之一。

另,海瑞在明代混不下去(老板还是重用了他的),在今朝可能更混不下去。

家园 明史是解开中国近代史的钥匙

中国近代史落后和一切矛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的明代,读懂了明史就读懂了中国近代史,读懂了明史才能理解什么是中国革命,才能理解毛泽东,才能理解文化大革命。

家园 科学思维和语言文字没关系

如果象形文字不适合科学思维的话,那无法解释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工业化,也无法解释49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化。更无法解释,在北美的那么多华人科学家和工程师。

实际上,世界上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只有中国,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除了东亚地区,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民族通行的是拼音文字。如果拼音文字是产生科学的前提的话,为何除了西欧一隅之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并未发展出科学?

所以,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在英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