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主张在温州搞公私合营 -- 达雅
这个数据出处不值一提,总不乏有里昂证券一类的机构作这种统计,信的不信的都有道理。但是我想你也同意在中国,贷款可以被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所以贷款从来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银行没钱了,所以才叫的这么响亮。
公私合营企业去生产打火机出口?
能不能将温州地区的所有工业产品目录放上来看看?看看能不能生产天宫神舟上所需的零部件?能不能生产风力光伏发电的产品?能不能生产生化医药制品?
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影响力始终是存在的,但肯定是越来越小了,现在省一级可能还能够直接逼着银行放贷,市县两级基本没什么直接的影响力了。
高利贷受惩罚,是按的哪条法律?
我什么时候说过政府退赔?只是针对达雅说的“不许找他逼债,高利贷统统无效”这种没收说的要还本。
你如果拿走了人家的资产,那人家的债务你当然有责任继承。
我后面说到了,高利贷依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只是超过银行利息4倍以上的部分不受保护,四倍以下的按司法解释就是合法的民间借贷,依法是应该偿还的。
最起码要还本吧?难道大家都支持政府做既违法又不道德的事?
对公有制下刀没有心理障碍,对私营哪怕媲美花儿街那也下不去手,比美国更美国了。激化矛盾且让“所有人”都把矛头对准TG,怕了吗?群体事件都无动于衷,区区一个温州,怕了吗?什么道理?是危言耸听还是要绑架TG。
口口声声司法解释如何,那打官司啊。温下来干吗?行政干预吗?一个口口声声依法办事的政府一张脸两张皮,公信力哪儿去了?放高利贷的时候没想到法律,出了问题了找法律,还谈权利义务,省省吧。
高利贷也是借贷,这个搞法有点赖账和抢劫的意思了。
我倒是觉得选择合适的支柱企业,国家出面组织大家喝喝茶,强制各方以债参股,一方面将局势冷却下来,另一方面将这些“热钱”强行锁定在实业中。当然,这个选择的标准要公开,比如在雇用员工数量、缴纳税额、从事行业以及市场份额等方面做些要求以保证救助活动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其次呢温州地方政府再组织一笔救急的周转资金来招标,以股份形式注入愿意受政府救济的企业中(当然这个资金所占股份比例要谈,不能以大家的钱都是一样地位来算股份比例,救命的钱应该比发财的钱更金贵,企业主或债主们嫌不公平可以自己另外募集救命钱嘛)。政府只要筹集周转资金比接手整个烂摊子所花费和风险那就小多了。
第三就是严格规定高利贷的上限,从某一天起,所有超出这一上限的贷款利率一概压低到规定的上限。
要是银行有钱,又何必放出这种600亿的风声试水,然后辟谣?
多说一句,其实“中小企业”这个概念也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查下什么叫中小企业。曾几何时只是觉得线划的比较高,没觉得咋地,这次看了路边社透露的某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名单以及金额,真是大吃了一斤。。
一下两条是网上的公开消息
“9月21日,胡福林因资金链断裂走投无路而“跑路”出走美国。这是今年温州市密集出现老板“跑路风”、企业“倒闭潮”中颇受关注的事件之一。信泰集团是温州眼镜行业“龙头老大”,国内眼镜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获得者,去年产值达2.7亿元,员工3000多人。”
2.7亿。。龙头老大不过如此啊。。特别是对比“中小企业”的定义来说。。
““坊间还传言温州大笔银行信贷资金进入了民间借贷,但银行资金是不允许直接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经过我们的排查,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拆借等方式间接进入民间借贷的资金最多不过20亿元。媒体称温州很多人将房产抵押贷款再放高利贷,其实通过房产抵押的个人贷款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也只有几千万元。”张有荣说。”
20亿哦。。真少。。真的很少。。
有样学样后,你政府化了财政款疲于应付金融纠纷了。
所以我说要先划个标准下来,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才需要政府掺和进来。
另外,天朝衙门属于无限责任政府性质的管理人,出了温州这样子的金融纠纷,政府本也有责任掺和进来的。
而且,我国事实上的政法一体,化解问题的力度和能量应该会比债主债务人甚至加上律师法院黑社会啥的一大堆各色人等扯皮强大很多。所以我觉得从尽快解决问题防止危机扩散以及维稳之类的角度来看还是可以考虑的,或者说利大于弊吧。
至于说花了财政款,这个可以在未来通过救助资金获得的股权退出的方式弥补甚至略赚。
本质上说我的看法就是:1.温州大部分是些轻工业中小企业,国家现在也不咋缺钱了,所以达雅的公私合营做法价值不大,反而因为禁止讨债、不承认高利贷以及有一定的乘火打劫嫌疑而使得这种公私合营被人诟病甚至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2.出现这种大面积资金链断裂以及高利贷问题政府部门必须要有所作为尽快解决,也不能站在一边看热闹;3.政府可以利用自己有钱、有权、有力的类似黑社会大佬地位,强行仲裁压制问题,一方面出点周转资金维持社会稳定和度过经济难关,一方面借机打压和收编高利贷。
群众会认为泥玛拿劳资血汗钱去救这帮牲口
资本家会认为泥玛这是国进民退的最高境界
你图了个啥?
当年对待国企不也是这态度么
你们左派就是爱穷操心.朱老板鼓捣出滔天洪水,大家现在回过头一看也不过毛毛雨.区区一个温州,倒闭掉一批小破企业算个P事
政府过分干预到这个层面退回到计划经济了,但实际现在的整个经济体制不是,市场体制下的政府干预也只在宏观政策层面,政府只能通过法律和强力机器介入到高利贷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层面,介入到银行放贷额度控制上,介入到中小企业倒闭与否上不妥,企业的生生死死不是政府的问题。可能怕失业率。
你这个是双赢的策略,总的来说,如果老板投资到产业升级一时不慎造成资金链紧张,那是可救,如果是去炒房炒商品的,那应该自生自灭,愿赌服输,如果是去放高利贷,最好是掐死算。
双赢一般都是双方流尽血吸取充分教训后达到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