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龙狮之舞——唐蕃英雄记【壹】 -- 京华烟云AMIP

共:💬184 🌺18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楼主,我觉得用噶尔.钦陵来比岳飞不妥当

虽然两人都是战功显赫的将领。但是前者是吐蕃贵族,有着显赫的家世。噶尔.钦陵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军人;而岳飞元帅则是出身农家,毫无凭借。在“靖康之变”后,锻造出一支优秀的军队——岳家军,在抗金的战场上屡建殊勋,最后含冤而死,其悲剧千年之后依然深深刺痛国人。岳飞性格太直率,他不是政客,只是一个优秀的职业军人。

如果非要找一些类似噶尔.钦陵的人物的话我觉得春秋时期楚成王的令尹成得臣,南北朝时前燕的慕容翰,东晋时期的权臣王敦、恒温都可做类比。

家园 之所以如此类比

是从遭遇和结局来说的

如果从出身的角度来看,当然可以按您说的子玉、阿翰进行类比

家园 谢谢

边查资料边写,写到哪儿算哪儿,没准有事儿就停下了

书暂时没考虑,今年大陆涉藏题材管的严,在下的一本关于西藏的书在出版署死去活来过堂了好久,最后删除了两个章节才放出来

这个不想再折腾了,写得差不多再说吧,如果真能写得差不多的话

家园 妖异得很,唐初的名将多年少

除了妖道李药师,大部分都和李二类似,象罗成的原型罗士信,战死时才20

怎么到了中唐尽是些老头子

家园 请教一个问题,狄仁杰到底是哪一年生的

老狄在武周末年的698年,为河北道副元帅征讨突厥,按照老版辞海的介绍,他生于607年,91岁挂帅,算是世界纪录了吧

不过另有介绍说他生于630年,那年才68,和前面提到的那些老家伙一比,还算年轻的呢

不过,则天称他为国老,可是武则天可是624年生的,称比自己小6岁的小老弟为国老,是不是太客气了

当时的政治人物,太半死老头子:

张柬之625年生,作宰相时年近80了,还有精力搞政变

家园 关于狄公生年和民族

《新唐书》说他“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圣历三年是公元700年,因此按这个往前推,他生于公元630年比较靠谱。

另外,与人们的印象相反,考古证据显示,他的祖先可能并非汉人而是羌人。

《旧唐书》和《新唐书》的《狄仁杰传》都说狄仁杰为太原人。在2000年7月初,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村某砖厂生产时挖毁一座古墓,墓主为狄姓,人们粗读墓志知墓主为狄湛,但叙述先世从曾祖而下至其父,都未书名讳,而且由经历和职官看上去都是羌人,与印象中的名门望族太原狄氏难以吻合。

学者进而检索史籍,发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其人:“后秦乐平侯伯支裔孙恭,居太原。生湛,东魏帐内正都督,临邑子。孙孝绪。”对照志文:“(东魏)武定六年,除侍官正都督,八年,除征西将军,临邑子。”契合无疑。

因此确认墓主狄湛即是狄孝绪祖父、狄仁杰的高祖。

家园 《二、无可奈何的初唐》之《10、吐蕃太后赤玛蕾(中)》

《龙狮之舞——唐蕃争霸英雄记》之《二、无可奈何的初唐》

《10、力挽狂澜的女杰——吐蕃太后赤玛蕾》

(中)多事之秋

公元705年,对于唐朝历史来说是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它在中原史书上被称为神龙元年。就在本年的阴历八月,宰相张柬之等趁武则天病重之机,率军攻入禁宫,杀死女皇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拥立中宗皇帝复位,史称“神龙政变”,武周朝廷重新换回了大唐的招牌。

叱咤风云的武则天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她黯然退位的时候,在那遥远的青藏高原,她的一个藏族女同行已经于吐蕃朝堂中赫然上位,而且一待就是八年,一直到武则天的孙子唐玄宗初年才寿终正寝。

翻开记录唐朝往事的汉文史书,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里面吐蕃人的名字大多带有两个字,一个是我们已经说过的“论”,另一个就是我们现在要说的“尚”,也许在唐人的印象中,吐蕃人似乎都叫做“论某某”或“尚某某”。

接触多了,唐人也意识到这两个称呼似乎并非吐蕃人的姓氏,而是一种尊称或头衔,比如根据唐朝史料撰写的《资治通鉴》就记载:“吐蕃俗不言姓,王族皆曰论,宦族皆曰尚。”但这种说法其实也不正确,属于传闻失实而导致的误载。学者们研究后认为,其实吐蕃上层社会相当重视族姓,各贵族均有姓氏,所谓“论”即“大臣”之意,并非王族, “尚”即“外戚”之意,并非宦族。

而“尚”这个头衔,最早就出现在赤玛蕾太后执政时期。

后世学者研究后认为,其实早在藏王赤都松赞死前几年,他的母亲赤玛蕾就已经执掌了吐蕃内政。从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录来看,从公元699年藏王由噶尔氏家族手中夺回政权开始,一直到他战死的公元704年,五年间吐蕃王朝都没有再任命大相,尤其是从公元700年开始,赤都松赞自掌兵权领兵在外,由其母后赤玛蕾坐镇本土,掌握吐蕃朝政。

敦煌保存的吐蕃大事纪年中,赤玛蕾的名字在这一阶段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达到了八次之多,在这五年间她实际上代替赤都松赞在吐蕃掌管朝政,不仅接见唐廷使臣前来致礼,还亲自主持王臣们的集会议盟,颁发录于大牍上的诏令,以及诛杀一名叫做曲菊类赞的叛臣等等。

我们可以认为,在这五年间,基本上是赞普外出作战,而母后掌管吐蕃本部,保证了内政不起乱子,儿子无后顾之忧从从而得以全力对外。

据说这种安排有先例可循——据说在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时期,在赞普出征期间,松赞干布的奶奶即王太后东宗就负责留守后方。而在铲除噶尔家族后,赤都松赞信心爆棚,极欲进一步表现自己的能力,像噶尔家族那样向外扩张领土、取得显赫军功肯定是最好的表现方式,为此藏王必须长年领兵在外征战,但由于噶尔家族的前车之鉴,他又信不过大臣,因此就不再设大相而是由自己最信任的母后代掌朝政。我们可以推测,这是赤都松赞为避免重演豪族大姓太阿倒持的局面,因而刻意为之。

从公元701年组织集会议盟的尚赞咄热拉金堪起,赤玛蕾太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与朝政的运作,开始安排外戚亲信任事,从此打开了吐蕃外戚干政的先河。而在公元701年以前的吐蕃大事纪年中,从未出现带有“尚”头衔的官员,这很可能意味着在公元701年以前,外戚在吐蕃政坛上并不得势。从那之后,“尚”这个头衔才开始在汉文史书中频繁出现。

正因为赤玛蕾能在这几年当中确实地掌握朝政,所以在公元704年冬天,当遭逢爱子突然战死于南诏的巨变时,太后仍能稳固控制政权,并未措手不及,导致悉补野政权的崩溃。

赤都松赞突然死亡后,吐蕃国内大乱,武周对蕃政策的总设计师、时任凉州都督的郭元振立即敏感地发现了端倪。在《旧唐书》记录的当年他给女皇的奏章中,郭元振对于吐蕃的混乱局势如此描述:

“赞普躬往南征,身损寇庭,国中大乱,嫡庶竞立,将相争权,自相屠灭。兼以人畜疲扮,财力困穷,人事天时,俱未称惬。”

敦煌保存的吐蕃大事纪年关于公元705年的记载,也印证了郭元振的结论。在整个吐蕃大事纪年当中,公元705年可谓最为多事的一年,敦煌文书中写道,这一年吐蕃连续发生了多起棘手事件,几位重要大臣发动叛乱,赞普继承权的争夺不可开交,新任大相突然获罪被杀,一个叫做“悉立”的附庸邦国也叛离了吐蕃。

公元705年初,吐蕃处于先王暴亡、新王未立的乱际,对于那些心存不轨或素来对赤玛蕾不服的大臣们来说,在此时举事自然是最佳时机。于是便就有大臣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等多人发动叛乱,但迅即为赤玛蕾所平定,并立即对叛乱大臣予以处决,其家产全部清查没收。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悉立国内又发生脱离吐蕃的叛乱。悉立国是吐蕃西南的古邦国名,根据《新唐书西域传》的记载:“悉立国,在吐蕃西南,户五万,胜兵五万。”实力应该说并不算弱。它最迟在公元665年就已归服吐蕃——敦煌文书记载说,该年赞普芒松芒赞曾在悉立的都耶视察,接着在公元666年、669年、674年也都驻于悉立国,因此唐书说悉立“羁事吐蕃”。赤玛蕾掌政后,悉立王错误地低估了她的实力,于是乘乱发动了叛变。吐蕃太后二话没说,毫不犹豫派出了平乱的大军,经过一场漫长的战争,到公元709年,悉立的叛乱终于被吐蕃军队彻底平定。

上述乱事的平定,对那些心存侥幸者,无疑起到了当头棒喝的效果,尔后在赤玛蕾执政的数年当中,就再没有叛乱事件发生。

在古今中外所有的宫斗中,最核心的无疑是王位继承权之争,吐蕃自然也不例外。赤都松赞暴亡后,他起码有两个儿子卷入了王位争夺,而最终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自然是执掌朝政大权的太后赤玛蕾。

关于多事之秋的公元705年,敦煌保存的吐蕃大事纪年有一段纪事写得相当奇怪,研究学者最初将其译为:“在邦拉让(地名待考),赞普兄自泥婆罗王位被迫引退。”如果按照这种翻译,则此事与吐蕃赞普的继承问题明显无关。

但后来意大利著名藏学家伯戴克(Luciano Petech)研究发现,上引纪事中原来认为是国名“泥婆罗”的那个词其实并非如此,而是一个人名——“拔布”。人们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唐代史书《通典》中记载有一位吐蕃王子“乞梨拔布”,只不过唐人很可能将其误认为是赤德松赞甚至芒松芒赞的别称。学者们据此将吐蕃文书中的那段记载改译成:“于那拉让,赞普兄乞梨拔布自王位被迫引退。”如此一来,就印证了《旧唐书.郭元振传》及两唐书《吐蕃传》所载的“嫡庶竟立”与“诸子争立”的情况。

由于赤都松赞战死时还不到三十岁,因此这位被迫退位的拔布王子很可能还是个孩子,吐蕃大事纪年并未记载拔布王子的出生情况,由此推测其母可能出身一般,在敦煌文献的其他史料中,也找不到有关拔布的记载,很可能是吐蕃史家将这个竞争失败者的名字刻意清除出了历史记录。

敦煌历史文书显示,赤玛蕾太后支持的是一位名为野祖如的王子,他也就是后来的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即汉文史书所称的弃隶缩赞。如上所述,既然还是一个孩子的“赞普兄”拔布被迫引退,那做为弟弟的野祖如赞普的年龄无疑更小——有学者研究认为他当时只有一岁,让一个年纪这么小的君主继承王位,对于垂帘听政的太后来讲无疑妙不可言。

根据敦煌历史文书中的另一部分《吐蕃赞普世系》的记载,野祖如的生母出自吐蕃望族琛氏,琛氏族与赤玛蕾所属的没庐氏族,同属吐蕃四大戚族,与吐蕃王室常年通婚。学者研究后认为,琛氏与没庐氏这两大氏族同为外戚,彼此间比较亲近,这也许是野祖如最终得以继位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从大事纪年的记载顺序,也可以看出端倪,逼退拔布事件是紧随着处置叛臣之后,很可能拔布王子由这批大臣支持,他们凭借新立的拔布赞普与太后对抗,但最终被赤玛蕾击败。于是拥立者纷纷掉了脑袋,拔布的王位也被剥夺,按照大事纪年的记载推测,这场纷争并没有持续很久,时间应该仅有数月。

在这次争斗中,赤玛蕾很可能借助了手握重兵的鞠莽布支拉松的力量,因为这个功劳,在这年冬天他被太后任命为大论,从而使这个吐蕃百官之首的职位在空缺了五年多后重又被填上。这位新任大相鞠莽布支拉松,很可能与被唐休璟打败的那位吐蕃统帅麴莽布支是同一个人,麴氏据说出身于吐蕃王族,身世相当显赫。

赤玛蕾太后无疑并不想真正放权于外人,更不要说这样影响力巨大的名门望族了,待局势稳定后,她马上翻手为云覆手雨,随即假手另一权臣、出身于另一名门韦氏的乞力徐将新任大相鞠莽布支拉松除去,改而任命乞力徐为大相。

所有一切都是公元705年一年内发生的事,这在记载119年历史的《大事记年》中是独一无二的,吐蕃太后手段之果断狠辣由此可见一斑。

此后,赤玛蕾为了保持朝中的政治平衡,虽已任命乞力徐为大相,却并未授予全部权柄,另一重臣吐谷浑藩王岔达延赞松也拥有类似大相的权力,两相牵掣以分其势,同时外戚尚赞咄热拉金等人也入朝参政,上述这些人在往后赤德祖赞朝也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

赤玛蕾虽属没庐氏族,但她并未刻意提高没庐氏族的地位,也未任命没庐氏族的成员为首席宰相即大论,可能由于在权力分配上她对于自己出身的家族没有太多私心,因此降低了其他望族的反感与抗争。这些新任命的大臣们也果真输诚效忠,协力辅佐新主,于是吐蕃的国势很快恢复了强盛。

在赤玛蕾摄位掌政的8年当中,敦煌保存的吐蕃大事纪年记载了她下令实施的多项政治措施,包括:

公元707年,将宫中度支官所掌管的内库,登记于木犊账册之中。此意味着将宫中的财政作了整理。同年,将五百夫长改编为千夫长,此举涉及军事及地方行政制度的改进。

公元708年,统计清点了禁军的红册木犊,对于王室直属的部队做了查核整顿的工作。同年,对百姓征收大量的黄金赋税,充裕了国家的府库。

公元709年,征调左翼军区牧户大料集。所谓的大料集,即检阅部队、征集兵马、粮草、户丁、劳役等,并于同年统计清查支部翼军区之红册木犊。

上述的统计清查红册木犊,就是核对清点户籍田亩,并依据清点的结果加以征收赋税,这历来是吐蕃军国大政之一,在赤玛蓄掌政时期,并未荒废这项重大政务。

我们无疑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武则天、赤玛蕾等女性统治者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她们都是长于内政而弱于外战,虽然有钦陵死后唐军将帅的咸鱼翻身,但从总体来看,武则天执政期间的外战成绩可以说差强人意,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各政权的骚扰抢掠此起彼伏,让女皇顾此失彼连连失分。而吐蕃太后赤玛蕾的外战记录则更为干净,从唐朝和吐蕃两方的史书来看,在她执政期间似乎从来没有发动过对唐朝的战争,从而成为唐蕃两国关系史上难得的和平时期。

正是在这种和平政策的推动下,赤玛蕾太后才促成了前后维持八年之久和平局面的唐蕃神龙会盟,以及对吐蕃意义深远的大唐金城公主和亲。

关键词(Tags): #神龙政变#武则天#赤玛蕾#和平#外戚通宝推:foureyes,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辽朝的萧太后好像很喜欢打战

而且辽军的战绩还是不错的,北宋基本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当时,北宋建国之初的那批精兵猛将基本都在,军力应该说是很强的。

家园 关于契丹的萧太后

萧太后于公元982年正式摄政,此前一段时间也曾代丈夫执政,在其统治期间,较大规模的战争大概有这么几次:

1、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北伐,辽将耶律休哥率军在辽南京幽州的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一带)迎战,宋军大溃,宋太宗本人中箭,乘驴车狼狈南逃。

2、北宋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分兵三路攻辽,曹彬为主帅并统率其中一路为主力进军,但他不能约束部将,宋军在岐沟关(今河北涞水东)惨败,致使其他两路策应的部队也被迫退兵,损失惨重。就在这场战争中,西路副将杨业战死或被俘杀。

3、北宋景德元年(1004),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初期进展相当顺利,但前线宋军凭借坚城死守,辽军一时没有办法。宋廷朝野震动,在宰相寇准、毕士安的坚持下,宋真宗无奈亲至澶州督战。随后的情况对孤军深入的辽军十分不利,前军主将萧挞凛被射杀,而各地勤王的宋军正陆续赶来。在这种局势下,宋辽双方签定了和平条约,即著名的“澶渊之盟”,此后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内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至北宋末年宋徽宗联金攻辽。

她的战绩固然不错,但说不上喜欢打仗,其统治期间边境冲突不断,但辽军大规模出击只有那一次,而且还是以缔结了长期和平收场。

另外,北宋建国之初那些精兵强将,比如曾随周世宗征战四方的石守信、高怀德等人,都早已经被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了,后来领军的都是曹彬、潘美这样的小字辈以及杨业这样限制性使用的降将,而且指挥作战一直受到宋太宗这样的外行掣肘,这样的战争可能让皇帝和将军都痛苦不堪。

谢谢
家园 大牛的书名啥,找了拜读
家园 大牛不敢当

一本关于元明清直至西藏解放的书,内容很杂,涉及历史、文化、宗教等等,有一些内容是笔者扒清宫秘档查出来的秘史,当然还有糖水风光

出版商说这个月上,具体书名她要想个有营销效应的

家园 其实萧太后也是中国史上难得的

女政治家。其风采只略输于周武天后。

澶渊之盟,其实辽军极险。但是在萧太后的指挥下,还能三面围城,还能逼宋朝进贡岁币,不得不赞叹她的战略眼光,料敌甚准。

家园 这话对头

不仅政治能力不让武后,甚至私生活的丰富色彩也不在武后之下,不知道河里有没有专门8她的帖子

家园 准确来说,应该是只有一半精彩。

天后娘娘有两个后宫,她只有一个。

当了皇帝就是不一样啊。。。

不过她们和那些男皇帝比起来,就清心寡欲多了。

家园 咳,人家和小韩那叫耐情

据说她俩从小就青梅竹马有JQ了,岂是武奶奶和白脸小张可比

不过武奶奶和怀义佛爷据说从当尼姑时候就有了,她和一个叫明崇俨的神棍据说也是年轻时交情就很深,最后为他还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