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自助,少有人走过的路 -- 飞天鸭

共:💬4 🌺4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自助,少有人走过的路

《少有人走过的路》的作者是美国人摩根·斯科特·派克。这本被誉为“来自上帝的礼物”的书,已经被译成23种语言,销量达到上千万册,因此是一本畅销书。同时它又是一本常销书,这是因为自从它问世到现在已近30岁了,遗憾又庆幸的是,虽然晚一些,但是终是有人将它译成汉语,得以使所有懂汉语的人都能够得到来自它的帮助。正如作者所说“帮助,帮助,帮助——它是这本书最终的主题。”曾经有一位读过这本书的读者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你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我是通过《译林书评》获知这部书的,一位叫叶子的写了一篇介绍这部书的文章,文章虽然短小,但是对这部书及这部书的作者给予了精辟但是很是到位的概述,这激起我读这部书的欲望,在谈到这部书的读法时,叶子说“需要边读边比对、思考、反省。”看来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读的书。

如果是要真正的读一本书,我还是喜欢纸质的书,手里捧着有一定分量的书来读,才感觉踏实。电子版的读物,没有这种体验。

摩根·斯科特·派克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16岁时从著名的贵族学校辍学,当他郑重的向双亲宣布要放弃在这所学校的学习机会时,父母亲以为他疯了,父亲和心理医生发出通牒,给他一天的思考时间,让他在“学校和精神病医院”之间二选一。”甚至连他自己本人也认为自己可能是疯了,但是,听从心灵的呼唤,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在贵族学校已经学习3年,可以有望就读常春藤大学的这样一位青年,义无反顾的住进了精神病院,开始了艰难漫长的自我成长征途。

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或长或短,但是成长过程要经历困惑、磨难却都是相似的,没有任何一次成长是不经过艰难跋涉能够达到的。就是最基本的生理生长,在遗传基因的规律下的细胞的数量的积累及组织和器官的形成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作用发生变异。而更为复杂的心理成长,非不经历曲折的探索、执著的追求无以达成。也许有些个体在成长的人生旅途中比较顺利,更多的人是在反反复复的艰苦跋涉中度过。

在我们的人生征途上,我们会得到来自父母、亲朋、好友的各种帮助,当然我们获得的最多的帮助往往是物质方面的,这是人生存的最表层的帮助。实际上我们往往更需要的事在深层次的精神上、心灵上的帮助,这又往往被那些能够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所忽略,比如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些家长对孩子说“妈妈每天供你吃供你穿,你为什么还不好好学习,考这么点分数,对得起我的辛苦吗?”我自己就曾经多次这样的说,甚至觉得做到一日三餐按时提供给孩子营养充足的食物,一年四季应时有合适的穿戴,就似乎满足了孩子成长之需。结果如同许多的父母亲一样,孩子的成长并不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甚至在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孩子很糟糕的长大了,只是在生理上成为了一个个体,心理上却有了很大的缺陷。不少的父母亲大概跟我一样,常常会自责自己。

因此本质上讲,人如果能够真正帮助得到自己,那才算是心灵上的成熟。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帮助,或者称之为自助,做到这一点非常难,然而如果如何能够使孩子的自助能力,或者说自助潜能发挥出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就好比我们的古人早已经说出的那句真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给人一碗水,只能解得了一时的干渴,你教给人挖井的方法,找水的方法,才能使人不会因为没有水喝而渴死。道理人人都懂,如何做,那才是真正难的地方。

我们需要走这条艰难的路——自助。自助的第一步是找到问题,而真正开始自助就是要解决问题,人是非常惰性的动物,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律。按照摩根·斯科特·派克所说,自律就是“推迟满足感、尊重事实、保持平衡”。不过,it is much easier say than do.

摩根·斯科特·派克在书中所说“我们教育自己和孩子自律,也就是教育我们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能称之为我们的导师的人有很多,父母、老师甚至朋友,但是一直与我们自己形影相随的导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自己。国际歌唱的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关键词(Tags): #日记通宝推:玉垒关2,
家园 我对这个看法是赞同的

所谓天助自助者,当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被别人准备好了一切,那这个成长的结果很可能与准备者的愿望完全背离。

人的成长,需要经过痛苦,需要经过困难,需要经过努力和奋斗,否则,温室里的小花朵是很恰当的比喻。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好了,所以作为父母长辈有条件给自己的下代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但是,到底是好是坏呢?

家园 是这样的

一般所说的,被宠坏了的,对社会适应不良的小孩,往往是孩子的自助能力没能正常发展所致。

家园 赞同自助这个观点,

但是很不理解摩根·斯科特·派克父母的决定,不是贵族学校就是精神病院,二者择其一,而且具备残忍可怕地执行力,真把孩子送精神病院了。

中国的父母,就算对孩子再失望,也会有许多折中的方案,不会走那么极端吧。

不过福祸相依,这个孩子的性格很执拗坚韧,进入精神病院,也给他一个机会了解自己,更深入去探索心理学领域,成为未来发展的契机。

黑色幽默地想,这个进入精神病院的机会的作用,正如老虎伍兹的父亲给伍兹一张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的作用一样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