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说运十, 及航空工业基础的产生 -- az09

共:💬497 🌺3685 🌵10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运十下马是因为邓小平不懂装懂,胡乱决策。

1980年4月8日,邓小平对三机部副部长段子俊说:民用飞机总得在国内自己生产,不能一直向外国买。上海原来搞的大型客机受“四人帮”干扰破坏,花钱很多,把握不大,办法不对,要停下来。

第一个可以肯定的是:运十本身在当时的航空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不靠国家的量补贴,航空公司不可能自已贴老本来飞。

按当时的情况如果不做脱胎换骨的大改,运十不可能在航空市场上赚钱。

运十的吨公里耗油率与波音707相当,用于商业运营只是赚得少些,不至于赔本。

继续下去也只能做科研和一些小范围不计成本的运用,这都要大量地向里贴钱。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正是缺钱。

运十走完研制全程最多还需要一点二亿,还没有80年用于进口小车的钱多,85年进口小轿车的钱更是接近5亿美元,远远高于运十项目的全部投入。

“1981年8月13日:三机部和上海市以三飞联(1981)1183号文、沪府(1981)157号文联合向国务院和薄一波副总理报送《关于运十飞机论证会的情况报告》,建议要走完运十飞机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报告提出四种安排意见,研制费分别为1.16亿、6 ,500万、3,759万、3,000万元。”

家园 呵呵, 俺的帐算得出粗了些。

呵呵, 俺的帐算得出粗了些。

俺的全方位的意思是:

1. 给航空院校拨了巨款。

2. 给相关研究所拨了巨款。

3. 给相关部门, 集团,企业拨了巨款。

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 从基础理论研究到生产制造的最终的环节, 全方位的投入。

至于各集团内部如何分钱, 分项目, 呵呵, 这就太细了。 不管怎么说, 是开始有钱了。

反正俺知道, 后来, 有不少跳槽出去的工程人员都回流了。

家园 请注意是“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

  不是能投入使用。

  从这个报告看,当时的“走完运十飞机研制全过程”也就是个技术验证,在当时要花这么多钱只得到个技术验证结果显然不具备条件。

  进口小车是花了不少钱,但进口来是用的不是看的。钱就这么点,当然只能先选重点。

家园 那还会有六丶四?

脸皮够厚!

家园 河里也有敏感字啊!

我倒!

家园 走完研制全程就可以投产可以投入使用的飞机了。

“1981年6月18日:三机部和上海市在上海锦江俱乐部联合召开"运十飞机论证会",上海航办副主任蒋祖同汇报了运十飞机的研制情况,提出了三个方案:一、搞十几架,约需经费2.8亿元;二、搞8架,约需经费2.2亿元;三、搞到03架为止。

会议一致认为,运十飞机要走完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对于如何走完研制全过程,会议提出三个方案,分别需要经费11,676万元、6,513万元、3,759万元。另外,建议90年前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干线航线使用。”

“1981年8月13日:三机部和上海市以三飞联(1981)1183号文、沪府(1981)157号文联合向国务院和薄一波副总理报送《关于运十飞机论证会的情况报告》,建议要走完运十飞机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报告提出四种安排意见,研制费分别为1.16亿、6 ,500万、3,759万、3,000万元。在中国民航需要的前提下,对运十飞机的生产规划提出两个设想:一、1990年前,计划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要干线使用;二、在1985年左右完成飞机设计定型后,生产交付4架飞机,解决国内部分干线的需要(如用于成都-拉萨航线)。对这个报告,上级没有批复。”

走完研制全程需要1.16亿,90年以前生产15架飞机共需要4.1亿,也就是说再投入5.3亿就可以得到15架可用于商业运营的飞机,这笔钱远远少于85年进口小轿车用的钱。

家园 现在回头看,运十当时就是过了个家家

做过10年多sourcing,机械制造企业去了不少包括一些航空企业

2002年以前,企业基本是陷在“三角债”中,当时不亏损的制造企业几乎没有,多数企业发工资保生存都困难。2002年开始市场大发展,制造企业才开始大规模发展。今天到任何一个主要机械企业去,至少硬件设备基本都比国外同类同行不差甚至更好,与自身2002年相比,不夸张说就是一个世纪的差距。这就是现在的实力,现在的基础。

但所有这些巨大投入,“拨的巨款”可能零头都不到,绝绝大部分是靠市场自己挣的。没有中国市场的大发展,就没有中国制造企业的大发展。

现在回头看,运十当时就是过了个家家,停就停了吧。争论已经快十年了,再争没多大意义。

关键是现在大飞,要做就做最好的(呵,之一),要做就一定要做好。必须的!

家园 关键是,买这些设备的钱哪里来的

如果老朱不是迎难而上,把财政问题解决了,哪来的钱买装备?

这个人不管怎么样,能解决钱的问题,这就是大功一件,当然他本人的毛病也很多。大鹏鸟时候,超过一千万的花销还要他亲自签字,你买个毛啊?

家园 运十下马的理由很充分,不要把二代说的那么不堪

太祖时期上的项目倒是挺多,搞到最后弄成了的有几个?怎么没人说他胡乱决策?

二代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先把自己家的基础打牢,家底做厚,这有什么错?

现在说二代不重视科研,我就想问863计划是干什么的?88年建成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是干什么的?难道说只有两弹,运十是高科技,改开以后国内搞的高速计算机,动车,高铁,通讯就不是高科技了?

是不是有人就这么认为,只有关起门来自己搞成的东西才算高科技?

家园 运十下马的理由充分?充分的话为什么不下文件正式下马?

1981年6月18日:三机部和上海市在上海锦江俱乐部联合召开"运十飞机论证会",参加会议的共35个单位55位代表,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吴仲华教授、交通大学范绪箕校长、同济大学翁智远副校长、北京航空学院王俊奎教授、南京航空学院张阿舟副院长等专家和国务院国防工办、国家机械委、国家科委、民航上海管理局以及上海有关单位的领导。会议由三机部何文治副部长主持,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韩哲一在会上讲了话。会议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下列三点:

1.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运十飞机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有了这个基础,将来就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民航飞机。建议国家在决策上要慎之又慎。现在运十飞机已花了五亿多,这个队伍、基础建立起来不容易,停下来损失太大。因此建议:研制工作不能停,队伍不能散,成果不能丢。

2. 国家要确立建立自己的民航工业,民航机原则上必须立足国内;要有一个全面的民航飞机发展规划;对民族航空工业实行保护政策;要设立民航飞机适航性管理的权力机构。

3. 会议一致认为,运十飞机要走完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对于如何走完研制全过程,会议提出三个方案,分别需要经费11,676万元、6,513万元、3,759万元。另外,建议90年前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干线航线使用。

“邓大人不是上台伊始就开了个科学大会,而且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吗?然而,当时我国像国际知名的发动机专家吴仲华这样一流学者在运十试验受阻以后,专门开会,并向中央郑重提出三个不能的建议,“项目不能停、队伍不能散、成果不能丢”。为什么你就充耳不闻呢?科学大会刚刚结束,怎么就不尊重这些大科学家的建议呢?你1980年运十飞机试飞以前做出的“要停下来”的决定,征求了哪些科学家的意见,决策的科学性在哪里呢?”

家园 你这个思路就不对了

就算要贴补也是贴补中国人,拉动了中国的航空产业,增加了中国人的就业岗位。要是资源紧张可把规模控制的小一点,不必像空客一样摊子那么大,绝不该把运十给砍了。人家欧洲贴补航空产业几十年就是看清了里面的门道,表面看是贴了不少钱,但实际获得的收益是无法估量的。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事实清清楚楚,当时中国的决策者犯了战略错误,如果现在还不把他明确的指出来继续和稀泥,就必然会影响将来的发展。

家园 你这不是开玩笑吗

想能用起来,也得给机会啊。才搞了几年,才投了几个钱,就想要成熟的大飞机。拿不切实际的要求去卡人家,人家答应不下来就说人家不行,真是好手段啊。

家园 我理解投草是一种情绪表达。但更希望看到理性讨论
家园 我理解投草是一种情绪表达,但更希望看到理性讨论
家园 我不是邓粉,但看了这个更觉得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决断

(本贴本人不讨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