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蓑翁原创】邓小平和林彪的恩怨情仇-很长慢慢看 -- 【蓑笠翁】
我们的党史100%都靠不住了。可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对其乐此不彼呢?
【原创-版权所有】邓林的恩怨情仇之四-文革中的林批邓(上)
对于邓,老毛一直都是在保的。而且,在老毛选择了林后,并没有放弃对邓的照顾,而是让邓找林谈一下。谈什么,应该是让邓找林,说明下情况,我们可以继续合作云云。在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写到:
对于邓小平,毛泽东原来是很赏识的,一直想委以重任。但“大跃进”失败以后,邓小平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样逐渐与“左”的做法疏离,使毛泽东对于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央一线领导开始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日益加深,并随着事态的发展而演变成为进行人事更替的决心。“文革”初期,在毛泽东决定确立林彪为接班人的时候,他还没想彻底去掉邓小平,他曾希望继续用邓,并希望邓能配合他在人事上的新选择。为此,毛泽东曾找邓谈了一次话。父亲后来回忆:“‘文革’开始的时候,主席找我谈话,要我跟林彪搞好关系,我答应了。但与林彪谈了一次就谈崩了。”
具体的谈话内容并没有怎么透露出来,但是从以后事情的事情的发展来看,应该说涉及到了邓的历史问题林的抗美援朝问题,以及对于刘邓是否一家等问题。事实上证明,正是这次谈崩,就注定了林彪在其上升的道路上,绝不容邓。在这点上,毛毛讲的还是很有道理的。那就是林彪深知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不满与对刘少奇的不满是不同的,不仅程度不同,而且性质也不同。 去掉刘之后,邓就成为林彪最大的心头之患。林要除掉邓,就必需不断加紧加重对邓的攻击和批判。于是,从八届十一中全会开始,毛林对于邓的处理方式和重点是不同的。一个是对刘,一个是对邓。
八届十一中全会老毛最初拿出来的常委排名是毛、林、周、邓……,林前进了四位,从中可以看出在邓犯了错误的情况下,邓不仅没有退而且还前进了三位,最重要得时林邓这时已经谈崩了,老毛的用心可谓良苦。最为明显的就是老毛一方面要林的支持,另一方面还是给林一个暗示,我还是支持邓的。虽然这种老毛一厢情愿式的林邓合作的想法因为林邓性格的差异而没有成功,却透露出很强的信号,就是林是临时之举,邓我还是要用的,并且同时的毛也没有对林完全放心。这将要在后边会有论述。
根据王力的回忆,根据老毛的意见,接班人从刘少奇换成林彪,但还是要把刘少奇放在常委会。常委名单是毛主席亲自提的,经过林彪、周恩来、江青同意。这次大会实际组织者是周恩来,名义上是陶铸。周恩来把名单拿来征求林彪、江青的意见。老毛原来安排的次序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邓小平、陈伯达、康生、刘少奇、朱德、陈云、李富春、陶铸。 江青说,邓小平犯了错误,怎么还升了? 原来是第七位,现在升到第四位,这怎么行? 要把陈伯达排在邓小平前面。江青又说,陈伯达压不住邓小平,陶铸厉害,把陶铸调上来。这样就成了陶铸第四,陈伯达第五,邓小平第六。老毛同意了。这说明老毛还是要用邓小平。连中央委员还不是的江青就可以这样指手划脚,你说以后翻身的老邓能对江青客气嘛?从另一方面来讲,老毛的家天下已经在实施了。
紧接着在十一中全会后后,中央开了政治局扩大会(中央文革成员参加),也叫“生活会”, 主题是批评刘少奇,这个会本来没有说批邓。可是江青发起,林彪响应,说主要危险不是刘,刘已被毛主席一张大字报打倒了,现在主要危险是邓。 因此这个会变成批刘邓并为列。 林彪对刘少奇的批评也并不那么尖锐,除一般的话外,只是说历史上在苏区你眼里根本就没有我们这些人。对比林彪对刘少奇批评不尖锐,但对邓就讲得很重,特别是把邓同吴晗、彭真、北京市委联系起来,说你一天到晚同吴晗打扑克,打的是政治扑克。吴晗是社会主义的敌人,你的问题性质是很严重的,是政治性的。意思就是敌我矛盾。总之说得很凶。
而且林彪公然提到野战军问题,说你吹嘘你的二野,你搞四卷毛选的注释时没有把各个野战军摆平,突出你的二野。对于林彪来说,刘少奇已经被拿掉,而且必死无疑,能同他争权的不是刘而是邓了。而且邓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能够指挥指挥百万大军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林彪,另一个就是邓小平。就在这个会前,叶群跟肖华、杨成武谈话,江青、张春桥跟王任重、王力谈话,动员批邓。江青说刘少奇没什么,一篇大字报就打倒了,最危险的是邓。他在十一中全会上得了全票,在党内还很有影响。这次会要批邓。肖华、杨成武按照林彪的指示,讲邓讲得多。从邓讲到李井泉,讲到西南局,讲到贺龙。后来肖华因为保邓出山,没有受到牵连,而且因为下台下的早。但是杨成武就不是了,后来邓大人出山,军中第一个被撸下去的就是杨成武。对此,杨说是邓派他去吓吓台湾人的。
对于此次批邓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彻底断送了邓在文革中的政治前程。因为在这之前,邓在常委还是有分工的,他管中联部、中调部,还有一个重要的分工是彭罗陆杨的专案审查委员会。当林彪把邓批成那个样子,邓就没法工作了。邓当场对康生说,我现在没法工作了,因为把我提成敌我矛盾,我没法工作了,常委分配我的工作,由康老管吧!
那恐怕也不会有兄台的这一系列作品了,您说是吗?
其实如果是别有用心,或者是为了泄私愤,污蔑什么,当然可以拉到筐里就是菜,管它资料来源到底如何,只要能支持自己的企图就可利用.但是如果是为了还历史一个清白,那当然有必要对所引用的文献,引用的资料进行一番尽量可能的考证.尤其当作者并不是靠写东西吃饭,而是做为业余爱好的时候.
俺也读过几篇研究历史的文章,倒是很少见对别人的质疑不闻不问的.除非作者本身就是只追求数量或者有其它企图.
历史很多时候是被扭曲了的,而扭曲历史的罪魁祸首,除了某些粉饰太平的官方的'史学家'们,大约就是那些以讹传讹,妄图三人成虎的别有用心者了.
【原创-版权所有】邓林的恩怨情仇之四-文革中的林批邓(中)
在林彪主持召开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将邓的问题说成是敌我矛盾。在以后的众多会议上,林继续对老邓进行了批判。 10月9 日开始至28日,老毛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再次批判以刘、邓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老邓受到了林彪谢富治的重炮轰击,这也是林案后来不能翻谢富志受到鞭尸的来根源。
一开始,刘邓是分开。这可以从《王力的回忆录》和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得到注解。王力说,据我了解,毛主席对邓小平是不把他与刘少奇平列的。把刘邓平列的,首先是十月十六日陈伯达的总结报告,说提出资反路线的人是刘邓,并用了『刘邓路线』的词,还说资产阶级司令部就是刘邓司令部。林彪也大讲刘邓路践,并且正式提出了刘邓路线这个词,就把刘邓平列起来了。
会上,公安部长谢富治一马当先跳出来,首先批邓。他说:“邓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三十年‘一贯正确’的形象,在党内有很大影响,这次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阻力之所以如此大,同这种影响不无关系。” 林彪发言,说邓曾经与四野争功,并指出邓在历史上(指红七军时期)是逃兵,给邓加上历史问题的罪名。
事后,老邓作了检讨。但在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三日邓小平的检讨是临时作的,不是从九月份起就作的,也就是说形势所逼之下作的检讨,那么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说不够诚意。老毛认为,邓的检讨很诚恳,本来不能由他负责,他还说他负责。
邓的检讨讲到,他这样高的领导干部,长期独当一面的同志,学习很差,没有跟好毛主席,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下去得少,同群众接触少,同干部接触少,同负责同志之间也接触少,对工作不够勤谨,没有认真向群众作调查研究工作,日常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有时还很生硬,这就只能把自己置于非常闭塞的地位,发展了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他说,这样在我的思想和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常常犯严重的错误,常常脱离毛主席思想的轨道,必然发展到同毛主席思想相抵触,而我自己又长期不自觉,产生并发展了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情绪,结果处理事情往往不认真,向同志向群众请教很少,特别是向毛主席请示报告很少,这不但是犯错误的重要原因,在组织纪律上也是不允许的。
一九六六年毛主席批了我是一个独立王国,对我有所震动,但以自己不是一个擅权的人来原谅自己,并没有找到病根所在,我的错误思想和作风没有得到改正。
老毛及其他同志认为邓小平的毛病也不过这些。作为一个负责同志,能这样检讨也就不错了。对他有意见的也无非说有的同志找他他不见,没有象林彪那样把他骂得一塌糊涂-这是王力的评语。
邓小平的检讨在22日就提前送给老毛审阅。老毛批示:“小平同志:可以照此去讲。但在……第一行‘补过自新’之后,是否加几句积极的话,例如说,在自己积极努力和同志们积极帮助之下,我相信错误会得到及时纠正,请同志们给我以时间,我会站起来的。干了半辈子革命,跌了跤子,难道就一蹶不振了吗?” 老毛还把『初步检讨』的『初步』二字也勾了。
当然,邓对林也作了自我批评。
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确定林彪同志作为主席的助手和接班人,并且选拔了一些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的同志到中央的主要岗位上来,这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措施,对我国对世界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衷心地表示拥护。林彪同志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正是他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正是他把毛泽东思想举得最高,学得最好,用得最活,正是他善于吃透两头,对重大问题即时想主席请示报告,既最了解主席的思想和意图,也最了解群众和下面的情况,所以他的思想水平和领导水平很高,成为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他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对于我这样犯错误的人,应该老老实实地向林彪同志学习,学习他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学习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这是我改正错误,力求做一点对党对人民有益工作的唯一可靠的途径。
我的上述检讨,当然只是初步的,不深刻的,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和指正。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
伟大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
但是这种情况下的检讨,是言不由衷的,而且邓小平以及刘少奇并不是在每一个问题上都明明白白地承认自己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当然是继续对邓继续敲打。
12月6 日,在一次会议上,林彪讲话,说刘、邓不仅是五十天的问题,而是十年、二十年的问题,把刘、邓的问题大大升级。
【原创-版权所有】邓林的恩怨情仇之四-文革中的林批邓(下)
1967年4 月1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戚本禹批判刘少奇的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其中除用“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代替刘少奇的名字以外,给邓小平也冠以“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名号进行公开批判。这时的老毛向邓小平表示:第一,要忍,不要着急;第二,刘、邓可以分开;第三,如果有事可以给他写信。而对邓小平的监管,老毛只让他所信任的汪东兴来管,从来没有让林彪和中央文革插手。听完汪东兴转达老毛的意思后,邓小平表示,大字报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与事实不符,他要求见主席当面谈谈。汪东兴把邓小平的要求转报了毛泽东。
到了1967年的夏天,对刘少奇的批判声势浩大、如火如荼,但对于邓小平的批判,则显得相对温和。其中的原由,一是因为刘少奇是第一号“最大的走资派”,首先要打倒的就是他,当然声势不同。二是因为,到了此时,在老毛的心中,仍然将刘、邓的处理加以区别。在邓被打倒以后的1967年7 月16日,老毛曾单独与王力谈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老毛说:“林彪要是身体不行了,我还是要邓出来。邓至少是常委。” 从这个谈话看,老毛在批判和处理上区别刘、邓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留着邓,到了需要的时候,也许还可一用。
就在邓被批斗抄家变相囚禁后,在1967年11月5 日,老毛在与中央文革成员谈关于党的九大和整党问题时,虽然把邓小平与刘少奇联系起来,说:“刘、邓互相合作,‘八大’决议不通过大会主席团,也不征求我的意见就通过了。刚通过,我就反对。六三年搞了个十条,才隔三个月,他们又开会搞后十条,也不征求我的意见,我也没到会。邓小平要批,请军委准备一篇文章。”但同时,他又说:“我的意见还要把他同刘少奇区别一下,怎样把刘、邓拆开来。”
接下来成立的邓小平专案组是在康生黄永胜、吴法宪等人的直接控制下。在老邓被整理出一大堆的材料下,老毛也还是出面保了老邓一把,特别是在保留党籍问题上。
在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幕式上,老毛指出:邓小平这个人,我总是替他说一点话,就是鉴于他在抗日战争跟解放战争中间都是打了敌人的,又没有查出他的别的历史问题来。林彪提出要求,开除邓小平的党籍。 对此,老毛没有同意。毛泽东说,邓小平在战争时期是打敌人的,历史上还未发现有什么问题,应与刘少奇区别对待,大家要开除(党籍),我有点保留。要开除一个人很容易呀,我看还是慎重一点。
我们回过头来看,建国以后,“接班人”的人选就是刘少奇、邓小平,而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接班人”的人选是林彪、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 的初期,老毛要邓小平“跟林彪搞好关系”,是要林彪、邓小平共处最为重要的标志。后来表示 “邓至少是常委”以及要邓“当中央委员,进政治局”, 都可以说明老毛是保邓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林彪的批邓,邓在文革中不会倒下。
毛毛在其书中说,邓与十帅中的九帅关系都很好,唯独从不与林来往,看来林、邓不和是由来已久。邓与林的关系不好,还有他自己的话为证:“文革开始的时候,主席找我谈话,让我和林彪搞好关系,我答应了,但与林彪谈了一次就谈崩了。” 看来谈崩的原因是林彪不买帐。林确在生活会上狠批邓时,邓脸色铁青一言不发,望着天花板一个劲抽烟,想必心里对林非常愤恨。
据毛毛的书说,林彪提到上面的两条后,老毛曾经专门让秘书徐业夫在半夜找到邓小平,仔细询问当时邓离开红七军去上海汇报工作的原委和经过。之后,老毛又特地让汪东兴传话给邓:第一,要忍,不要着急;第二,刘邓可以分开;第三,有事可以给他(毛泽东)写信。不管毛的真实态度如何,邓根据这些,完全有理由相信毛是有意保护他的。可是林彪却并没有放过邓,邓在林的压力下,不得不写出了检查。次年五月,毛还再次表示要保邓。之后,邓便被流放到了江西 (其实也是在老毛的关照下) 。
很明显,邓认定了他之所以落难,主要拜林所赐,心中对林的怨恨可想而知,以至邓在江西得知林的死讯时,立即摆酒痛饮,非常解气地说:“林彪不死,天理难容!”
既然如此,林案想翻,难也。
【原创-版权所有】邓林的恩怨情仇之五-毛对林的不信任是保邓的潜在原因
1967年8月16日,毛泽东与两位阿尔巴尼亚专家谈话时就说过:“我们这次运动打算搞三年,第一年发动,第二年基本上取得胜利,第三年扫尾 [1 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第1499页],” 此后他又多次作过类似表示。 在1968年10月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说过:“现在不是都讲要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吗?究竟什么叫到底呀?我们估计大概要三年,到明年夏季就差不多了[2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第209页。]。1969年4 月召开了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按说,“九大”开过了,党章修改了,人事也确定了,一切都应该按计划完成了。但是,“文化大革命” 不仅没有结束,而是进入了另一个高潮-时隔不久的庐山会议-倒林运动。为什么老毛要拿掉林彪?那就是因为林彪做自己的接班人了。为什么林彪不能作自己的接班人了?原因无非有二。其一是现在的林彪改变了,不是原来的林彪了。其二,林彪做接班人是一时之宜。
或者,更可能的是两者都有之。把林彪写进党章一事,老毛也是犹豫许多,颇多顾虑的。 关于林彪的名字是否写进党章的问题,张耀祠回忆说主席考虑了一个晚上,最后对“写作班子”说:“既然大多数同志都同意,那就把林彪写进去吧。”[3 张耀祠回忆毛泽东] 不只如此,就在文革前毛在选林做接班人的过程中,也是对林彪充满了疑虑。
1963年12月16日,战争年代曾长期与林彪合作共事的罗荣桓逝世。老毛写下悼诗一首《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诗云: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则是指的就是林彪在长征途中要求撤换老毛的军事领导以及在辽沈战役前夕反对攻打锦州这两件事。再联系这件事发生的背景,可以得出老毛写这首诗的含义非同小可。因为,在七千人大会后,虽然在整个中国大众面前,因为周等人的极力隐瞒和积极的承担责任,毛的形象无损。但是整个官僚体系就不一样了,无数的人偏向了刘少奇。大家都知道老毛说的文革的目的,个人理解从七千人大会时,老毛就已经对老刘不满了。而此时的老毛要倒刘,自然还是要找帮手,相对于老邓,林彪更具有优势-那就是能帮助老毛在军队中站岗的人。但同时老毛对林彪发生的过去的事不能忘怀。而且,林彪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明显带有政治投机的味道,不能不让老毛暗生警惕。
在文革前后,林彪主要有两件事让毛很是头大。其一,就是大家都津津乐到的林彪对毛的吹捧。老毛对于吹捧的态度是这样子的:
毛:那个时候的党权、宣传工作的权、各个省的党权、各个地方的权,比如北京市委的权,我也管不了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说无所谓个人崇拜,倒是需要一点个人崇拜。现在就不同了,崇拜得过分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什么“四个伟大”,“GreatTeacher,GreatLeader,GreatSupremeCommander,GreatHelmsman”(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
斯:过去是不是有必要这样搞啊?
毛:过去这几年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现在没有必要,要降温了。
斯:我有时不知那些搞得很过分的人是不是真心诚意。
毛:有三种,一种是真的,第二种是随大流,“你们大家要叫万岁嘛”,第三种是假的。你才不要相信那一套呢。
斯:听说进城前夕开的一次中央全会上,曾经通过一项决议,禁止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城市、街道、山村等。
毛:这个现在都没有,没有什么用人名来命名的街道、城市、地方,但是他搞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标语、画像、石膏像。就是这几年搞的,红卫兵一闹、一冲,他不搞不行,你不搞啊?说你反毛,anti-Mao!你们的尼克松总统不是喜欢Lawandorder(法律和秩序)吗?他是喜欢那个law(法律),是喜欢那个order(秩序)的。我们现在的宪法要有罢工这一条,“四大”的自由之外,还要加上罢工,这样可以整官僚主义,整官僚主义要用这一条。
[4毛一九七零年十二月十八日会见美国作家、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的谈话纪要]
【原创-版权所有】邓林的恩怨情仇之五-毛对林的不信任(下)
2005-01-17 23:09:24
可见老毛对自己吹捧的真实态度,那就是该需要的时候要有,不需要的时候你就是多余的。换句话说,一开始我用你林彪,现在目的达到了,我也就不要你了。对比一照的是,毛对于 林彪的5-18讲话的评论:“这个问题,像他这样讲法过去还没有过。”当然有人也怀疑这句话老毛是否说过。
早在1966年6月10日,老毛在杭州接见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时,说了一段话:“我们都是七十以上的人了,总有一天被马克思请去。接班人是谁,是伯恩斯坦、考茨基,还是赫鲁晓夫,不得而知。要准备,还来得及。……忠诚的可能是大多数,但小部分可能是只在口头上叫你‘万岁’,他叫你‘万岁’时,要注意,要分析。越是捧你的越靠不住。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5《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四八九页] 仔细读这段话,就会看出不仅是针对刘少奇的,同时也是针对林彪的, “越是捧你的越靠不住”, 显然是针对林彪的。
而这一切不过是表面的现形。最根本的则来源于林彪也只不过是老毛的一个棋子,只是没有想到这个棋子敢对自己摔脸子。当文革发展到军队支左,军队的势利到了九大之时,毛则直接感受到了来自军队的威胁-同时也是来自于他对林彪日益坐大的不满。而这种不满则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毛对林彪的不信任其二是林彪不是自己的最终理想接班人。当军管后,到处都是军人的时候,连老毛自己都感到了不安全。在李医生的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件小事。
一九六九年五月毛又出巡,一路到武汉、杭州和南昌。招待所的服务员全部换上穿军装的女孩子。 就在招待所卧室咫尺之外,身着军服的军人来回巡哨。军队军管后,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军人。从武汉、杭州到南昌,上自省领导,下至服务员,清一色全是军人。 毛对李说:“搞这么多当兵的来作什么?” 毛要这些军人撤走。我认为毛对军人的敌意,我将这话告诉了汪东兴。汪说:“这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军队搞军管支左,夺了各级的领导权,自然要换上军队的人。警卫局没有军管,可上穿上军装。”汪一向政治敏感度颇高,但他不相信毛、林两人关系已渐渐出了裂痕。[6《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回过头来看,老毛对林彪的心理一直很清楚。因为一文革开始时,老毛就说“有人要把我架在火上烤”, 后来说“万岁是不可能的”,再后来又有“反对设立国家主席”、“第二次庐山会议”、 “国庆观礼台上的尴尬”、“南巡归程中对林彪的防范”。这一切都表明老毛很了解林彪,要用,但同时也要防,老毛的步子是一步跟一步的。
那为什么老毛一直要保留邓呢?
老毛在建国后,采取的策略是一环套一环的。开始,利用高饶事件套牢了刘彭,紧接着利用老彭加上林彪的势利搞掉了刘粟。到后来,第一次庐山会议拿下彭。毛一退居二线为名,当刘主席的喊声传遍整个中国时,毛就开始要动刘了。邓早就是毛派,为人又机警。虽然因为和刘走在了一起,根子上是不同的。象毛所说的在延安结交的那几个朋友有几个善终的?因为那是靠拍马屁上来的。邓不一样的。当时因为时局的情形迫使毛选择了林彪,但是在刘林倒之后,还有一个人没有倒,那就是周。也只有邓才是周的对手,说到这,你不能不佩服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