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今天看到刘仰先生关于“达芬奇”事件的特殊评论,"活该" -- 边寒剑

共:💬172 🌺1076 🌵1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是说中国进口的豆芽闹的?

弄得超市里面豆芽狂打折,难道?

家园 “达芬奇”最大的罪状是“劫富”

其他都是浮云。

和中国制造没神马关系,和中国假造脱不开关系。富人也是人啊,多花点钱想买个放心,算不了什么大错,这么整人家,富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穷人看着高兴?有啥事能这么高兴呢。

这事透着麦道夫,越怕假冒,就用更贵的假冒,比就比人有多大胆,这难道不算是一种创新力,如果能够正确引导的话,何苦假冒。

家园 最明显的原因是穷
家园 我新开了个帖子,回复在那里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504119

家园 其实我觉得上面人说的主要是不要老是看着自己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天天说自己问题多问题多,外国如何好如何好,结果心中的航母就这么沉下去了,其实看问题要看透些,食品工业化之后很多问题的管理要比以前困难很多,食品安全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所以才有人提国外也有很多食品问题(这个是为啥么前面人提到的国外烂的)。这不是比烂,而是一个现实的很难根治的问题。

不要动不动就用显微镜看自己,什么“中国人的良心都到哪里去了,这些难道不需要反思?食品问题可以反映出太多我们社会的病态了,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有心情去跟人比烂。”都说得出来,其实就是要反复的说自己烂自己烂自己烂,没救了没救了没救了没救了。既然这样你干脆自杀得了,改世投胎别做中国人了。

其实:1:食品问题是大问题,全球都一样(不是比烂,而是说明问题的普适性),2:别放大镜看中国,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特别是媒体喜欢集中暴露这么多食品问题,显得很多,可是看单位人口的食品问题,并不比别的国家多。(别妄自菲薄,老觉得自己没救了,那还不如死了算了)。3:食品问题是要监督和促进改善,但别上纲上线(大工业社会,要满足这么多人的大量粮食消费,不可能做得那么尽善尽美,人不要太矫情。)

家园 您叫别人不要太矫情,自己讲话何必那么刻薄?

我说的都是现在中国社会存在的客观问题,我也没有说过中国没救了之类的话,请你看帖子仔细一点。

我所强调者,一是老百姓有呐喊的权力,二是老百姓也应该呐喊。你所说的“老觉得自己没救了,那还不如死了算了”,我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请别强加给我。

“既然这样你干脆自杀得了,改世投胎别做中国人了。”这句话算什么意思?有你这么讨论问题的吗,您又何必如此刻薄?

家园 这年头躺着都会中枪--这句话不是啥事都能用的,用了也不是

说你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我确实是不知道海关的运作机制。只是复述了新闻的意思,新闻里也提到其他的部门了。我举海关的例子,是因为当时忽然想到了那条新闻,就加了一句。也不是说他不作为,而是说现在的一种现象。因为现在都不作为,都在比烂,看谁最烂,不过是最烂的倒霉罢了。我可没说海关最烂啊!不然又该是--这年头躺着都会中枪了,呵呵。

看来你很是了解了,通过你的态度也感到你是海关内部的?那么就请你们尽一份力!你们一分,警察一分,工商、检验检疫、技术监督等等都进一分力,何愁达芬奇们抓不到呢,还让他蹦跶10年?

下面是新闻的引用和链接。

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查货”。海关有人工查和电脑查两种,如果“经营单位”的海关管理类别属于“双A”,99%的货物都不会用人工查。“关键在查货现场”,海关查货的手段很多,有“全查”和“查一半”,还有X光机检验,到底采取哪种方式,由海关人员决定。“是否国内生产,其实可以分辨”,他表示,海关可以通过木质作辨认。

进出口货物的检验检疫同样要求严格,对于“双A”的经营单位,货物可能只抽检1次,但其他经营单位报关的货物,就要批批检验。

既然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完全有手段甄别货物是否国产,为何还会出现家具“游水”的问题?该人士表示,有时出现问题时可以“现场搞掂”,“有时看你跟他(检查人员)熟不熟,熟的话打开柜门再关上就行。”

[URL=][/URL]http://money.163.com/11/0715/10/790F6FN100253B0H_2.html

家园 没法发到时事版面,索性贴这里吧

你说到了瘦肉精问题,美国和中国的情况不一样。首先,比起猪肉,美国人更倾向于吃牛肉;而且美国人(包括加拿大)也不大吃动物内脏,这使得一部分瘦肉精在美国可以合法使用。

其次,可以合法使用的瘦肉精只有一部分,因为“瘦肉精”是一个统称而已。而我们国内检测出来的克伦特罗,由于副作用太大,在哪个国家都是被禁的。

以上是对你拿瘦肉精作为依据的反驳。接着我们来谈谈日本的食品安全问题,你说的没错,一向在这方面严谨的日本也有很多漏洞,除了您谈到的雪印牛奶和辐射牛,还有许多其他比较小的事件,因为我在日本留学过,对那里情况比较了解。我想告诉您的是,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在日本并不如您所说的那样“讳莫忌深”,而是从媒体到老百姓都极力批判的。我不知道您凭什么得出国内老百姓有“逆向民族倾向”的结论,难道老百姓对威胁自己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连抱怨的权力都没有么?

还有你所说的面粉里加漂白粉的事情,我不清楚日本和美国的相关法律,所以想请您回答我以下几个问题。

1)“漂白粉”也是个笼统的概念,您说的是哪一种?是否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围?

2)您所谓的“不加限制允许”的条令,请告诉我是美国和日本的具体哪一条,原文是如何说的?前提条件又是什么?

3)这个条令针对的对象是哪一种漂白粉,是否对人体无害,所以才会无限制添加?

4)被检测出来的在中国被添加的漂白粉,对人体是否是无害的?

因为据我所知,漂白粉应该是有毒的,你所说的“不加限制允许”,假如没有证据的话无论如何不能让人信服。

最后,你所说的美国人的平均寿命的问题,你竟然说美国的平均寿命“只和中国全国平均相近”,你的数据哪来的?你所说“以美国的医疗水平,经济水平,人均寿命应该远高于中国才对”这句话,请问要多少才叫“远高”?以国家论,日本的平均寿命82是最高的了,比中国高10年,而美国78,比中国高6,你说的“远高”要怎样才达标?而且寿命的多少除了人种差异,难道就只和食品问题有关吗?食谱呢,平均运动量呢,环境污染呢???你忽略的因素也略多了一点吧。

综上所述,你的言论漏洞太多了,希望你可以认真回答我列举的问题。

家园 这车型原来确实是英国的

专门生产伦敦的出租的那家公司,混不下去,被吉利买了。所以这车还真是英国的,不是吉利原创。不过吉利起的名字实在不敢恭维,前几年各家争相启用新品牌,新标识,本来算是个机会,比如原来吉利的英文名和标志是不怎么样,中文名倒还可以,没想到吉利搞出一堆英伦、帝豪、全球鹰……还有奇瑞,原来的名字挺好,如果顾及出口,起个正常的就行了,非得搞个瑞麒,英文拼写更是大俗。

忘掉背景,光看“宝马”“大众”“通用”“日产”……,名字也都一般般,“丰田”“本田”更是乡土气息浓郁,跟我们的“福田”一个样。但总还算是比较朴实,不像“英伦”“帝豪”,一看就是在装,还没装好。

家园 同意的

认识的韩国人 都以用sony的相机为荣

以日本车为目标

只是因为买不起而已。

家园 同类,德国人民上网都很"痛苦"

这些官员脑子里都是啥啊?

家园 应该是合资生产吧

吉利集团和英国锰铜集团相互经过几年的实地考察和项目论证后,本着创造出最优质产品的共同理念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于2006年11月正式签署协议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最新一代的伦敦出租车TX4,并启用全新的合资品牌“上海英伦”。

百度百科

吉利只不过想走捷径复制经典,岂知经典是不可复制的。

不如踏踏实实做了,帝豪那车据说还可以。

家园 日本原装还有人买吗

谁知道有多少核辐射呢,而且吃下去造成内辐射不是更严重

家园 曾听说经济危机的时候韩国人拿自己的首饰去救国

是真的吗?

家园 地震后肯定会对生意有影响

但之前生意不说好,但维持运营是没问题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