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译写)《车臣战训》 -- bluearmy2000

共:💬69 🌺8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第三章: 重返格罗兹尼(1999-2000)中 (补完)

3:战争间歇中在格罗兹尼的车臣人,外国干涉和其战术

有俄国的材料显示,车臣贼军在1999年度的准备并没有比1994年强多少。根据一个俄国的报告,贼首构建了多处训练中心,组成网络。还请来100多经验丰富的外国顾问现场指导。其中一个大营由贼首哈塔卜控制,此獠来自沙特或约旦(材料尚有争议),乃是一个穷凶极恶好乱乐祸反动透了天灵盖的绿教流氓。这个流氓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是个有名的凶恶之辈。他的这个大营提供不同种类的训练:例如在阿所思阿布德扎法尔营(Camp Alos Abudzhafar)负责训练狙击和游击战术。在雅库布营(Camp Yakub)负责训练重武器。阿布伯克尔营(Camp Abubakar)训练牵制战术和恐怖袭击,而达卫拉特营(Camp Davlat)负责洗脑。其他报告显示出他还有一个叫赛义德伊本阿布瓦卡斯(Camp Said Ibn Abu Vakas)的营地跟一个以巴基斯坦为基地,名叫敌扎马特伊斯玛依(Dzhamaat Isalami)的团伙(由一群当地绿教流氓组成的政教合一组织,其武装部分叫真主圣战士 Hizb-ul‘-Mujeheddin,据称在巴基斯坦支持下对车臣贼军进行了资助。)和所谓的伊克(IIK, 即高加索伊斯兰学院,一个私设的宗教/阿拉伯语学校,其内充斥着阿富汗和阿拉伯的绿教教士,该学校是穆斯林兄弟会的下线)颇有联系。俄国和其他外国材料显示以上这些流氓组织都收到了大量金钱资助,资助方包括沙特,阿联酋,土耳其,卡塔尔和约旦(很可能是私下资助的)。借助这些金钱,贼军四处招募全世界的绿教流氓并为他们提供训练,于是乎约旦的,沙特的,中国的,埃及的,马来西亚的,还有巴勒斯坦的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批各色绿教流氓歹徒如生蛆逐粪一样来到车臣。最后,另一贼首萨尔曼拉杜耶夫据称还控制一个叫卡维卡兹的营地(Camp Kavkaz)。

据俄国报纸爆料,在第一次战争中,拉登曾从阿富汗,也门和其他什么地方找了一批雇佣兵来车臣参战。巴基斯坦的绿教流氓团伙,例如什么真主圣战士和哈拉卡特圣战士(Kharakat-ul-‘Mujeheddin)和什么巴德尔圣战党(Al’Badr Lashikar-e-Taiba)和巴基斯坦德奥班德运动党(Sepakhe Sakhaba Pakistan),国际伊斯兰阵线(International Islamic Front,IIF)加上拉登自己的基地人马同样也参加了战斗。该爆料还称,阿富汗塔利班还派出部队增援车臣,很可能伊拉克也派出军事专家来车臣,帮助了贼军准备了在达吉斯坦方向的卡拉巴赫-查班马希地区(Karabahi-Chabanmahi)的防御,并提供了如何建筑土木工事的指导。

贼军在1999年秋袭击达吉斯坦共和国的博特利赫地区是第二次战争的导火索,这次袭击标志着贼军彻底和俄罗斯撕破脸皮。于是乎贼众开始准备战斗,建设筑垒地区。在野外,贼军藏于坑道内,外用伪装网、大石头、鹅卵石和其他各种材料建造防炮洞和隐蔽所。在城镇和村庄里,贼军则改造底楼和地下室为碉堡,并且大肆埋雷,其埋雷之法是地道的军队做派,绝非民兵所能,其技巧之熟练很让俄军专家震惊了一把。

根据后来俄国报纸搞来公开的某贼军日记显示,入侵达吉斯坦的行动乃是贼酋沙米尔巴萨耶夫相当谨慎策划的。巴萨耶夫在袭击了博特利赫地区后,把该地区划成三个防区:西博特利赫,安季镇(Andi)和加加特利地区(Gagatli)。巴萨耶夫手下有匪贼5000之众,巴萨耶夫乃将其部队分为三部,他自己挂帅作为主力的中部集团,其弟,贼首希尔瓦尼巴萨耶夫负责北部集团,另一匪首巴高丁(Bagautdin)负责南部集团。每个集团还被额外划分为50-70人的“营”,15-20人的“连”和5-7人的“排”

4:俄军再临

在1999年这次车臣战争中的俄国人跟1994年那一回截然不同了,从俄军从车臣北部的挺进时就可看出俄国人这把准备了大票重炮和航空机,打算来个长期围攻。俄国和西方的专家们建议应该采取北约在1999空袭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打法来使用航空兵。尽管俄国的军官们还有异议,但仍然一致认同应该用空袭来制服对手以减小地面部队的风险。然而实际上还是和北约的空袭不同,俄军对格罗兹尼的炮击更像是二战时俄军的炮击战术而非北约的空中战。故看起来俄国人还是重视历史经验胜过外军的成功。

在十月中旬抵达格罗兹尼后,一直到12月,俄国人都在建设前线。这期间对格罗兹尼的炮击和空袭一刻不停。这段时间里一些俄军也在郊区和贼军交火以夺取各关键设施。此时贼军多身穿俄军制服于暗夜中发动夜袭,有不少夜袭被录像机录下来以供宣传。随着指挥权由内务部转给国防部,俄军拉开了第二次围攻格罗兹尼的序幕。但是俄军的指挥层还是一再强调他们不打算硬攻城市。

不过不“硬攻”并不意味着在那里坐着干看,到了12月中旬,不少俄军已经开始进入城市。一开始俄军先用火力试探对手的准备程度,其中有一次试探被西方媒体广泛报道,视为俄军攻城开始。路透社的记者玛莉亚埃斯蒙特声言俄军在这次行动中阵亡100人,有坦克被击毁。但是俄官方则驳斥称部队尚在郊区未进入市内。另一个独立的战地记者也对此表示异议,他认为俄军的这次行动只是个不成功的侦查而已,俄军的实际伤亡也远比埃斯蒙特说的少的多。但无论如何,俄军通过这些侦查行动证明了想收拾这座城市,不动用大兵是不行的。

如果说12月中旬的这些侦察行动还不是动真章,那么接下来俄国人呼吁格罗兹尼市内平民离开城市,并承诺安全通道的事情就毫无疑问的证明了俄国人要动手了。尽管俄国政府予以否认,但是12月23日俄军摩步部队在汉卡拉机场遭到贼军迫击炮急袭,两边爆发激烈战斗。这次争夺战毫无疑问的证明了全面进攻的开始。

根据官方的材料,俄军的进攻十分依赖毕思兰甘塔米罗夫的车臣亲俄民兵。甘塔米罗夫是格罗兹尼前市长,乃是一个善于挪用公款的污吏,但是他和他手下的民兵曾在1994年十月时尝试和贼军交战以求夺回格罗兹尼,证明了自己对俄联邦的忠诚。因此俄国人把他从监狱里放出来重新统领他的部队进攻格罗兹尼。甘塔米罗夫和他的民兵再接下来的一周中打得很不错,从12月到1月上旬甘塔米罗夫的民兵攻下来不少区域和建筑。除了民兵外,俄军还有5000-6000攻城兵力(在整个车臣里俄军部署了10万人),其中包括两个内务部旅,一个陆军的混成团(包括坦克装甲车和炮兵单位)辅之以史本纳兹部队的狙击手,工兵和防化兵。俄军估计城里可能有2000-2500左右的敌军,其装备有各种俄军遗弃的和各国倒卖进车臣的武器装备,例如坦克、机械化载具、“冰雹”火箭炮,152MM榴弹炮,120MM重迫击炮和便携式防空导弹。

在50年前打柏林的时候,苏军在进城之前几乎熟知城里的每个路口的位置。但是到了1999年打格罗兹尼的时候,俄军却没做类似的准备。但是俄军的作战计划总的来说比起1994年还是准备更好且详尽的多。俄军参谋们把整个城市划成15个地块,先对每个地块都进行了勘察,随后对暴露出来的敌军目标如据点和设备发动炮击和空袭。然后以狙击手和迫击炮辅助工兵开路,随后俄军特种部队和甘塔米罗夫的车臣亲俄民兵顺着道路向市中心和关键位置发起进攻。俄军企图以先控制各关键位置,然后以点组成网来掩护部队推进,逐步攻下整个城市。在各个关键点得到控制后,摩步步兵以30-50人为一强击群,在空袭和炮击的掩护下逐步前进歼灭剩余的敌人。俄军参谋们自信这种组网的办法可以有效束缚住住敌人的机动性,使其暴露于强击群的炮火和空袭从而被歼灭。在破坏对手的组织性后,则由清剿部队,如甘塔米罗夫的车臣亲俄民兵进入此区域完成清剿。

俄军的强击群在组成上极端强调机动灵活,每个强击群围绕着一个三人组成的核心小组行动,该小组各装备RPG,自动步枪和狙击枪各一支。核心小组配给两名装备有自动武器的支援兵。剩余的士兵则人手一具久经阿富汗和五年前的战火考验的RPO-A“丸花蜂”温压火箭筒。每个强击群往往都配有前线观察员,工兵和侦察兵的加强。

部队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打得小心翼翼,坦克也随队参战不过充当的是支援角色而非领头。装甲车也先放下步兵,然后在步兵的簇拥下入城。这个办法让装甲车可以有效对付令步兵挠头的藏在建筑物里的敌军狙击手和步枪兵。而当敌人的反坦克手出现时,伴随步兵也可以轻易地逼退之使其不能接近载具。俄军大量部署狙击手,由技术高超的史本纳兹狙击手来掩护摩步步兵的装备有SVD狙击步枪的精确射手。新的国防部长伊戈尔谢尔盖耶夫十分注意部队的伤亡数字,他反复强调:“我们的首要标准一如既往——以最小的损失完成任务”。部队被命令尽一切努力避免近距离作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俄军仔细斟酌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炮击来掩护步兵。于是乎俄军开始用部队小心探查目标区域,引诱对手开火暴露自己,随后俄军诈败,后退至安全地带后呼叫炮火摧毁暴露出来的对手。随后俄军出动装备有AGS-17自动榴弹发射器的BMP装甲车一边压制敌军一边把伤员撤走。这个战术较为强调用火力来减少士兵的暴露时间以增加士兵的存活率,但副作用就是基建和平民均遭惨重损失。

在年关将近的时候,俄军报告说部队已经撕开对手的第一道防线。根据早期的报告,俄军在一开始打得非常顺利,从西北,西和东三个方向向市中心进军。内务部的部队在搜博(SOBR,全称Spetsial'nye Otryady Bystrogo Reagirovaniya,意为特殊快速反应单位,属俄内务部)和阿蒙(OMON,全称Otryad Militsii Osobogo Naznacheniya,意为特种警察部队,同样属俄内务部)部队人员的支持下(以上两支部队均专精于城市防暴和反恐怖行动)开始对残余敌军进行扫荡。很快俄军内部消息就称部队顺利拿下斯塔罗禹尔惕区(Staropromislovsk)和部分扎沃德区。甘塔米罗夫的车臣亲俄民兵也快速逼近市中心。到了十二月底,官方报告说旧松扎区,包括松扎河大桥已经基本被控制住了。俄军正在攻击“祖国”农场(Rodina Sovkhoz)和罐头厂。根据12月份的军报,在获得以上战果中未遭到敌军的强力抵抗,航空兵的表现可能是原因,他们在53个架次成功摧毁了15个敌军的据点。

不过以上报告还是过于乐观而且错估了情况的困难。其结果就是在官方的预测中,胜利的时间表从几天一直推迟到几周,而格罗兹尼的战斗也变得更加血腥。贼军的战术基本上还和五年前一样十分依赖伏击。然后俄军又用坦克纵队开进城市大街,然后又中了伏击。不过这把俄国人还是长了记性,所以这次贼军的战术就不是那么灵光了。俄国人的材料说在这次战斗中只损失了一台坦克,原因是给坦克大量装备上反应装甲块,辅助以装甲车并有步兵护送。不过贼军这次虽然对装甲部队很没奈何,但是他们还是有效延缓了俄军的进军速度,并迫使俄军进行他们最不想打的近距离战斗。当战斗逐渐趋向白热化的时候,俄军努力一天顶多也只能前进100米。而且甘塔米罗夫的车臣亲俄民兵也抱怨俄联邦苛待他的人马,当他的部队被敌人压住的时候不施以援手。结果俄军派出装甲部队来拉甘塔米罗夫的人一把的时候,又造成了严重的误击。更糟的是,这把贼军的备战程度和人数还是比俄军参谋们估计的高。虽说俄国人称歼灭大部贼军,但是贼军看起来反倒越打越多(一月上旬俄官方声称有2000贼军,到了下旬涨到了3000)。从而可以看出俄军多次强调的困城还是漏洞多多,结果就是贼军很容易就能弄到援兵和补给。虽说之前参谋们想先打下关键点然后分割敌区的办法,但是事到临头发现还得要逐间房逐条路的争夺。今天刚拿下的地方,隔天就丢了。而且,看起来俄军虽然前进的很顺,但是并不意味着有效缩小了对手的地盘。俄军的伏击打得不是很顺,而且贼军经常渗透进俄军后方发动攻击以求夺回失地。结果就是俄军不断陷进对手的围攻中而遭到伤亡、一月战斗的核心是争夺米努特卡广场、罐头厂、松扎河大桥和斯塔罗禹尔惕区。以上目标均打成拉锯战,几日间数次易手。

米努特卡广场因其是“战略高地”,打得尤其凶猛。这个广场被众多五层的或九层的高大建筑物环绕。有个报告在显示一月的争夺战中,有个俄军强击群把部队分成三组一气儿拿下了三栋建筑。第一组(突击组)由跑的最快,身手最灵活的士兵组成,装备轻武器。第二组(掩护组)则装备有班组支援武器如RPG-7和机枪。第三组(支援组)则一般装备迫击炮和前两组所需的弹药,从火力和补给上支援前两组。这个单位一开始打的不顺利,敌人的榴弹发射器和AGS-17s自动榴弹发射器压住了他们。但是随后俄军大量释放烟雾制造烟障。在烟障的掩护下该单位借助墙壁作掩护逐楼推进。在迫击炮的支援下,该单位成功夺下一栋九层建筑和另两栋矮些的。但是攻坚不易坚守更难,在随后的敌军反击中九层建筑很快失守。随后某栋矮楼内的俄军醒悟到地下室仍有敌军,于是乎立即在地下室设伏,结果成功重创了从地道中钻出来的贼军,将其逼回出发地。

由于战斗激烈,辅以俄军对已攻克地区控制力不足,导致补给变得非常危险。某些报告称俄军被迫利用晚上来补给部队(这些报告尚有争议,因为夜间行动并非俄军所长)。俄军想用炮兵来减小伤亡并解决问题的想法也破了产,与此同时前线指挥官发现他们比起大炮更依赖狙击手。因为有狙击手,高层建筑变得价值非凡。格罗兹尼最高的建筑是离米努特卡广场500米远的一栋12层大楼,因此这栋大楼成了香饽饽,遭到两方全力争夺。但最后结果是两边各占一部分,在各自人的掩护下,两军的狙击手都登上这栋大楼,架上步枪虎视眈眈的瞄准整个格罗兹尼市中心的各自对手。

通宝推:linan,
家园 史本纳兹(Spetsnaz)

国内有翻译为特战旅的

家园 国内说是特种部队的意思

但是我觉得史本纳兹是专门属于内务部的特种部队,其他强力部门还有自己的特种部队。例如格鲁乌下辖的信号旗,老毛子八大强力部门的叠床架屋真让人头疼。

家园 支持一下

我可是从国内翻墙来看西西河的,要坚持哦

家园 用“宝推”,主号能不能收到呢?
家园 这个真不清楚,俺木有马甲啊,嘿嘿。
家园 第三章: 重返格罗兹尼(1999-2000)下

5: 俄军对城市战的的新应对,自1994-1995开始的变革

5.1:伤亡和士气

尽管相当努力,但俄国人还是没能把伤亡控制到预想程度。俄官方努力压缩伤亡数字,声称大约有600余人阵亡在攻占阿尔贡,沙利和12月末到2000年1月初的格罗兹尼攻坚战中。不过真实数字可能更高。驻地在普利沃兹克(Privolzhsk)的506摩步团据报在粉碎格罗兹尼的外围防线时折了近四分之一的人马。随后该单位不得不撤出战斗由另一个团接手,接受的团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损失了至少30个人,很可能三分之一的军官都遭到伤亡。事实上,有报告称半个师的军官死伤于巷战中。其他部门的部队伤亡也不小。每个在12月进入城内作战的内务部连队经过一个月的战斗之后,其兵力均从50人左右缩为20-25人。搜博和阿蒙的伤亡情况相对好些,这或许是因为这两支特警队就是针对城市活动设立的,因此比起征召兵来说更专业,虽然他们是特警而非正规军,但是正规巷战和城市反恐很多地方还是同理的。

和1994-1996年差不多,严重的伤亡和战斗的残酷,特别是短兵相接带来的巨大压力横扫了俄军的士气。在12月底,有个记者在莫兹多克(Mozdok,北奥赛梯共和国的首府)的报纸上发表采访称格罗兹尼的部队轮换已达每周一换——士兵们已经不堪重负。但是别的报道则称士兵们在城中业已激战一整月。又另有报道称,俄军士兵私售弹药与贼军以交换麻醉品。其做法是两方先约定于某地交易,然后俄军将弹药弃置于此地而后撤退,贼军取走弹药,留下麻醉品后撤走,然后俄军再来取药。极为讽刺的是,来取药的俄军时常遭到他们刚卖给贼军的弹药的射击。更耸人听闻的传言声称贼军直接向俄军购买武器,或者派人贿赂俄军炮兵以求不要开火。与此同时俄军士兵和飞行员非常害怕被贼军俘虏;贼军对待俘虏的残酷手段乃是臭名远扬。因畏惧那种生不如死的惨苦,飞行员在上飞机时经常系上一颗光荣弹以免可能被俘。

不过有些事情确实是和五年前那一场作战完全不一样了。尽管说不清楚是真正的热情还是吸够了白面儿而精神焕发,绝大部分俄军官兵都相信自己是在为祖国而战。由于轮换频繁且供应充足,因此在早期的战斗中俄军精神头十足。后援的不断开到也让俄军充满了信心。在2000年1月中旬的时候俄军已经在北高加索部署了10万大军。特别是陆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5.2:部队间协作

不同部队间的协作也只取得了部分改进。单一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是个进步,所以误击比起1994-1995那一回来说明显降低。空地协同这把也基本做到了同步。不过问题依然还很多,内务部,国防部和车臣亲俄民兵之间扯皮不断,某些通讯系统依然毛病多多。内务部的指挥官对如何有效利用航空兵,装甲兵和炮兵的支援的方法不太精通,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也加剧了各种糟糕情况。而且,虽说统一了指挥层所以令出一门,但是办事儿的将军们可还是不少,这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航空兵和炮兵之间的相互误击可以被多个报告证实。有个刚损失了40名部下的伞兵少校跟记者抱怨到:“当你自家的榴弹炮开火的时候,所有地方都给炸个一塌糊涂。你甚至不能守住自己的大楼(更无论进攻)。而至于航空兵嘛,在我看来,他们就没打中过。” 不过存在以上问题,俄军大部分指挥官比起上次战争来还是表现出了更好的团队协作。所以说如果难度不变,成绩却大有进步,这只能是训练的功劳。

5.3:通讯手段

在这一次战斗中,通讯保障比起五年前来说略有进步。这是由于部署了更好的装备,并对人员实施了更棒的训练所致。在整个高加索地区里的俄军联合作战群和其下属单位里都编制了特种电子战部队。电子战部队的首要任务是渗透进贼军的通讯网络里并尝试压制或瘫痪之。在1994-1995的时候俄军的通讯只有几个带宽而已,但是这一把俄国人已经可以使用更多的频率和信道来保障通讯。由于加强了训练提高了业务素质,俄军的电子武士们可以相当熟练的追踪到敌人的通讯发射源。在城外及全车臣的平原和山岭上,俄军部署了新的实验性装备“阿尔巴特M 无线电定位系统”(Arbalet-M radio-locational system)。同时俄军还请来了精于阿拉伯语与车臣土话的翻译来破译(虽然这种人才不是很多)。但不幸的是,俄军的新装备不是很够。举个例子,俄军的以直升机机载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只部署了一部。而且受过专门通讯器材训练的人还是少数。跟五年前一样,俄国人依然漠视通讯条例,虽说有了先进技术,但是部队依旧在信道里公开喊话。俄国人的不长记性使得贼军总是可以截获俄军的通讯,从而逃脱打击,或提前准备伏击圈。

但是大体上来讲俄军的通讯还是得到了改善。甚至俄军也学会了利用电子战来克敌制胜。这里有个战例,在12月31日,恩威格尼﹒库卡林上校(Evegeniy Kukarin),一位内务部“东方”集群的指挥官发动了一次代号为“新年”的电子战。俄军故意在电台里声称要从东部地区发动一次攻击,诱使贼军向东部派出增援部队。上当的贼军果然派出增援人员前往东部方向,结果陷入了库卡林事先布置的包围圈。其后贼军被打死20多个,至少有50个被打伤。库卡林因此被授予“俄罗斯英雄”称号。

5.4: 航空兵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因为多依赖平射武器做支援,结果造成很大的伤亡和破坏。因此这一把俄军改为依靠曲射武器和航空兵为支援。不过空袭和炮击的有效性是很不一样的。不管指挥的多酷,炸弹还是要打中敌人才叫成功。而贼军大力利用地道掩护其运动的办法更是增加了支援难度。

在大部分报告者看来战争是一个整体,所以很少有前方报告能够分别出空袭城市和空袭车臣其他地方的异同,因此航空兵的整体表现被大部分报告认为非常出色。主要的问题只是恶劣天气,油井起火造成的浓烟和战斗中制造的烟障减弱了航空兵的有效性。固定翼飞机和旋翼飞机承担了大量的火力支援任务。有个报告声称说80%的火力支援任务都是航空兵完成的,而炮兵只完成了15%-17%。虽说这个讲法高估了航空兵,但是俄军飞行员确实比以往出击的更勤快。1月27日,俄军宣每24小时即出动100架次的飞机和直升机在格罗兹尼和其南部山区执勤。根据后续报告,其中包括有苏-24“击剑手 ”,苏-25“蛙足 ”攻击机和米-24“雌鹿 ”攻击直升机。不过出勤率并不是总这么高,一般来说每天有25-60架次。到了2月中旬,某些固定翼飞机,例如苏-24和苏-25能有累积8000架次的出勤,然而这个数字相比起西方国家来说并不算出色。由于缺乏燃料和备件,俄军飞行员的飞行小时数连着几年都是很低。在出动的装备里,苏-24MR、苏-25S、米格-25RB“狐蝠”、安-30Bs和安-50S“支柱”作为搜索飞机而广泛使用。安-26和伊尔-20 被用来作为通讯保障和命令指挥用飞机。不过因为害怕附加伤害,俄国人没出动图-22M3“逆火”式轰炸机(但是俄国人的这个解释广受怀疑)。在直升机方面,米-24数量较多,米-8主要用于搜救。俄军用直升机来运输沉重物资与摩步步兵进入山地和山地城镇。

在车臣空军部队隶属于俄罗斯空军的第四航空军。其组成单位包括原莫斯科地区的航空团和中央航空集团下属的航空部队。一个“好消息”是这回俄国人投弹比上次准,而且指挥和战场控制比上次也做得好。指挥官布置的侦查更有效,而且各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也更开放了。航空指挥官的权限增加,而且有报告显示指挥官们把可能的平民损害也纳入了考量范围。在早期达吉斯坦的任务中航空兵误击依然存在,但是当指挥权由内务部移交给国防部后误击明显下降了。根据航空兵总指挥和联合作战群首长的记录,每次空袭都被仔细记录为“优”或者“命中”(虽说地面上的人对此有不同意见。)

航空兵器的使用和上次战争中差不多,因其有着全天候和夜战能力,所以俄军依然非常依赖苏-24M。只有在白天和天气好的时候俄军才主要依赖苏-25。俄军后来又投入了全天候的苏-25T并完成了战场测试。苏-25T发射了Kh-25ML激光制导空地导弹来摧毁贼军的小型目标如卫星通讯接收站和在地面的贼军安-2运输机。除了以上的飞机外,俄军并未在车臣部署其他的课全天候昼夜两用的固定翼机型,同时也没有俄军在战争中使用了“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消息。

和1994-1996一样,无人航空机表现出色,俄军部署了斯特莱P(Stroi-P)无人机系统,包括两套移动控制系统和10架“熊蜂1T”战术无人机(Pchela-1T)。“熊蜂1T”战术无人机有效航程可达60公里。俄国人还有一种该无人机的改型但是没在车臣部署。

航空炸弹包括常规的自由落体炸弹和火箭。俄军据称用过1500公斤的燃料空气炸弹来对付山地地区的贼军,但是没有可信报告称俄军在格罗兹尼也用了这玩意儿。不过其他的类似武器,例如RPO-A丸花蜂温压火箭筒肯定是用了。某些专家认为俄国人还出动了TOS-1“博罗金诺”(Buratino)重型喷火系统。这东西是以T-72地盘为基础,结合了30管的火箭发射器。其装药原理和丸花蜂大同小异。精确制导武器,例如卡布500(KAB-500)航空炸弹和更重的卡布1500L(激光制导)与1500TB(电视制导)炸弹。但是用的数量比起1994-1996那一次还是不多。

最后,俄空军的人员流失一点也不比陆军好多少,整场战斗中主要的技术人员都得不到轮换(飞行员也一样)。直到2000年2月俄军才把轮换的人员送到战区。但总的来说有两点是和第一次战争截然不同了,第一点就是航空机的部署比上次战争要多,第二点就是空地配合比上次也要好。旋翼机的用处也十分广泛,他们承担的任务中几乎一半是火力支援,剩下的才是监视战场、运输兵员、撤离伤兵和补给。多数在车臣部署的直升机属于陆航,归地面指挥官管。一个标准的直升机队包括2-4架米-24武装直升机和1-2架米-8运输直升机.理论上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地面引导员的指示,但是引导员却十分缺乏,这造成很多问题。同时飞行员们抱怨他们从师以下各级均部署不足。米-24的机组成员则认为地面引导员比起他们的米-8僚机来说其指示实在是有够外行。

在1999-2000早期的战斗中,对于武直部队来说,“自由攻击”是其最主要的战术。不过在打了三分之一过后,武直被迫把战术改为“搜索和歼灭”。米-24以双机编队进行独立的猎歼任务,四处搜索敌人的设施和部队例如火力点,装甲编队和补给站。米-24也掩护米-8对山岭地带的俄军进行补给。同样,米-24也负担起破坏敌军补给路线的重任,其多次出击有效阻断了伊图姆,卡列和沙特利之间的道路。根据条令,飞行员在攻击之前要仔细选定目标,尽可能的避免平民伤亡。

人员和装备的问题始终困扰直升机部队。地面指挥官,特别是内务部的(其他部也有),非常不擅指挥航空兵。在其糟糕的指挥下,飞行员被迫在空中长期待机,这增加了被击落的概率。直升机既老旧,数目又少。除了那些用来测试夜战能力的米-24和米-8外,大部分直升机都没有夜视仪和导航设备。很多直升机还没有通信加密设备。在部署于北高加索地区的联合作战群里的直升机只有5架安了GPS导航设备(这5架直升机均参加过联合国在安哥拉的维和任务)。由于飞机状况糟糕,连带着飞行员训练不足,飞行员一般一年间只能飞三个月。有个飞行员的日记上记载着他在49天里只飞了200小时(和平时期是一年飞50小时)。最后,由于缺乏后备飞机,莫兹多克的地勤人员只能尽一切手段修理,一方面飞机超负荷执行任务,而另一方面地勤人员给弄得筋疲力尽。

和固定翼飞机一样,俄军在车臣大规模测试自己的新式直升机和武器看起来也只是个传说。制导炸弹,例如卡布-1500,也只是少量使用。俄军曾经打算投入自己的新式卡-50“黑鲨”直升机,但是从来也没实行过。1999年两架黑鲨直升机曾经被送到莫兹多克,一时间引起传闻说更多的黑鲨将会抵达,但是到了2000年,这两架黑鲨只做了几回飞行测试就被撤出了北高加索地区。米-24的夜战型米-24Ns在2000年3月才赶到,而且数目还不多。

5.5:炮兵

火炮是战争之神,这句话始终作为俄军的信条贯穿整场战争。俄军炮兵或是不分昼夜或者天气的猛轰对手以迫使对手无法接近步兵,从而保护步兵免于近距离作战(虽说这种讲法还有待证实)。或是围住城镇然后用炮轰到对手投降为止。每次当步兵准备进城的时候炮兵都会先对城市进行猛烈的火力准备。对步兵来说,碰上敌军的时候就叫炮轰也非常方便。俄军在车臣部署了强大的炮兵集团来支持战争,不过因为缺乏常备炮兵集团,俄军从各个地方抽出部队拼凑成一个常备炮兵集团来配给车臣。这个炮兵集团包含有传统的炮兵营和火箭炮营。每支地面部队都配有一个迫击炮组或火炮组作为加强。而重炮和火箭炮部队则作为额外的编制直接归总指挥部指挥以进行广域的火力覆盖。最后,为了简化指挥加强效率,一线军官被赋予更多的独立性使其可以随时呼叫炮兵支援。

在这次战争中部署的炮兵系统跟1994-1996那一场差不多。无论是达吉斯坦还是车臣,俄军都动用了122mm的自行火炮和152mm的自行火炮,BM-21和BM-22“飓风”式火箭炮还有82mm、120mm迫击炮和“诺娜”迫榴炮(在山地地区)。除了各种火箭武器外,俄军还出动了2S19“姆斯塔河”型自行榴弹炮,表现相当出色。其发射的“红土地”精确制导炮弹命中率很高(跟制造商战前广告中说的一样)。指向飞弹系统也被广泛使用,而且反坦克制导导弹被证明在摧毁敌军坦克、据点甚至成规模的敌军集团中非常有用。俄军官方不太愿意用地地战术导弹来对付贼军,不过还是出动了SS21 “圆点”和“圆点-U”战术导弹来到车臣。总的来讲,俄军炮兵打得还是相当好的,不过在保护步兵免于近距离作战的想法则落了空。而且俄军的炮火还往往把步兵也拖入危险之中。

5.6:部队

如果把在1999-2000这次战争中的俄军部队比作是一盘俄国奶油的话,很不幸,其中奶油的成分忒少,而且还加了点脱脂牛奶。最开始俄国人说他们没有派新来的动员兵去车臣,特别是没去格罗兹尼。但是很快这谎话就露馅儿了。这可能是因为格罗兹尼之战拖得比预想的长,所以一开始只派老兵去打这场城市战的想法很快就被证明不现实。因此前线的俄军是良莠不齐,既有五年经验的老鸟,又有只练过三个月的菜鸟。

不过呢,这一把还是打的比上一回强。有个报告称前线的俄军比上一次来说专业多了。在上一次战争中有个饱受诟病的事情就是一线军官阵亡率明显比士兵高。贼军很容易就能干掉军官从而吓得其下属一哄而散。不过这把虽然伤亡差不了多少,但是军官的幸存率明显提高。不过呢更好的训练无法一美遮百丑,俄军内部原有的野蛮陋习蔓延到了前线。有个经过格罗兹尼恶战的人品暴强的年轻老鸟,虽然在战斗中连皮儿都没擦破,最后却因为被自家人打断了下巴而进了医院。

特种部队单位作为摩步步兵的援军被大量部署而成为强击群的一部分。史本纳兹部队和伞兵(俄军伞兵独立成军)因为被认作是俄军的精华而出场频频。很多经验丰富的部队,例如史本纳兹,两场战争都打过。俄海军陆战队也有出场,其中有些人甚至打过格罗兹尼。其中包括名闻遐迩的北方舰队“北极熊”陆战营。这个营自己发展出一套训练手法来应对这次冲突。还有俄海军的“黑色贝雷帽”和“毒蝎”两个陆战营也加入战斗,使得俄海军各舰队所属的陆战队有了个好机会在车臣这个舞台上相互切磋。

新组建的强击群的寿命比1994-1995更长久,这些强击群大部分是用既有的永备部队在两次战争中的间歇时组织起来的。不过临时组成的强击群还是有,举例来说,在发动某些攻击之前,经常找几个排临时集合起来组成一个强击群。这种临时找人在城市边缘线上组群的办法经常会引起贼军的注意,然后贼军就用AGS-17乱射以扰乱俄军的运动使其不能组队。在两次战争中有一个典型的不同就是一线军官的权限在1999-2000这次更多更广更自由。虽说大方面上这是个进步,不过小方面讲,不称职的军官却因此会给下属布置各种蠢任务,然后训练不足,地形不熟的士兵加上不可靠的通讯系统最后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虽说巷战训练不足是主要问题,但是训练却没练对路子也是一麻烦。在进城之前俄军指挥官们向部队布置了紧急巷战训练来热热身。利用格罗兹尼的郊区作为训练场来训练部队。俄军演练了五人小组的巷战配合,包括如何相互掩护和移动。俄军的狙击手也也努力如何做一个精确射手,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可能多的做了巷战团队精确射手的练习。如果说俄军在两次战争中的间歇里尽可能避免城市战,希望最好别碰上,那么当他们最终发现巷战不可避免的时候就只能临时抱佛脚了。

所有参加了1999-2000行动的俄军,不管打得好坏,其供应程度比上次战争好了不少。士兵们丰衣足食。不过因为格罗兹尼战场条件恶劣影响了供应流程,这主要是因为战争拖得比预期久。有个指挥官向记者抱怨道因供应紧张,他的部下不但不能按时开饭,而且几乎无法从当地人手中搞到什么吃的。但实际情况是俄军的粮食补给情况比上一次大有改进(根据指挥官的命令下发焖肉罐头或者大麦粥),士兵没有跟上一回那样饿着肚子打仗。而且士兵们还涨了薪水(虽说发放不总是很及时),一线士兵日常可拿830-850卢布,军官每天能到手1000卢布(在1999年12月到2000年三月间,卢布兑美元汇率在26到29之间)。所以士兵们在完成既定兵役后还是有人愿意继续留在战场上挣钱的。不是所有士兵装备都很好,像防弹背心,止血带和止痛药这些东西并不普及。

在车臣的后勤保障彰显出了俄军的短板,到了2000年春天俄军的补给线相当紧张,看起来俄军的后勤并不足以支持如此漫长时间的战斗,国防部下令动用紧急储备物资来供应部队。这使得储备物资量在3月中期降低了30%-35%。很明显,俄军是想保证前线供应充足的打这场仗,但是他们明显没有料到仗会打这么长时间。

不管是天上还是地下,俄军依然不擅夜战。夜视设备对步兵和坦克都是奢侈品。尽管俄军偶尔也在夜间出击,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俄军到了晚上就停止作战准备防御。一般来说俄军习惯在清晨由炮兵掩护下向敌人发动突袭。如果运气好,俄军就能拿下一两个路口,然后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掩护下花一整天时间来防守夺到的地盘。当夜幕降临,俄军先吃饭和补给物资,然后开始准备夜间防御。如果是山城,俄军还往往在太阳下山前离去,然后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回来。如果此地有贼军,则清除掉。有个段子讲述了格罗兹尼贼军狙击手的麻雀战:一个小贼在晚上向俄军的哨所一通乱射,但是俄军直到清晨也不敢回击。反观贼军方面,非常善于利用暗夜。贼军经常夜袭俄军哨所打掉一两个掉队的俄国兵,或者当俄军在黄昏时离开山城后,贼军在晚上进入这里进行补给和休息。

5.7:宣传

如果炮兵运用和航空兵先发还不算是俄国人从西方学到的东西,那么宣传战,包括西方式的应付舆论压力的技巧,破坏敌宣传和反宣传乃是俄国人从西方攻击科索沃的作战中学到的最多最重要的一课。在俄政府的公报里把媒体控制作为新的重要内容列入了国防安全理论中。在1994-1996那次战争中,记者在前线四处乱窜,随意接触一线士兵,甚至是反贼,然后胡乱报道。所以到了1999-2000这次俄政府痛定思痛,下令只有拥有俄政府授权的记者才可进入前线,而且俄军还派出部队护送记者。有段时间里俄政府严禁记者进入格罗兹尼或者接触任何俄军部队。上一次战争中爆出来的各种反俄猛料搞得俄国人晕头转向(相比起俄国人,贼军宣传战组织的很好),但是这一次不同了。比起上次报纸头版上满篇的反贼头目专访,这次报纸上则更多的出现了俄军指挥官和士兵们谈论如何成功粉碎车臣恐怖主义反贼的。俄官方十分避讳称这次军事行动是战争,而代称之“反恐行动”并使其成为报纸的通用称呼。不过俄军的网络宣传战打得很一般,贼军控制的网站一直在运转。俄国人更多的应用前线军报而很少注意使用这些新传媒。

俄国的领导人大力批判散漫的媒体大大恶化了1994-1996年战争中的公众支持。各种什么俄国兵在前线饥寒交迫,痛苦不堪,尸横遍野的段子早上在报纸上大版面报道,晚上在全俄罗斯联邦和全世界的电视机上滚动播报。由于俄军出兵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这些段子,结果引起公众的普遍反感,特别是对俄军的伤亡数字诟病无限。这个被俄国人称为“CNN效应”的宣传战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俄军的决策,使其对城市战相当畏惧。

而在这次战争中,起初,在各媒体上发布的亲俄信息轰炸,并严密控制记者出入前线的做法取得极大成功。俄国公众相当同情“反恐行动”和俄军在达吉斯坦和车臣的战斗,渴望重重惩罚贼军以报贼军恐怖袭击炸公寓楼的一箭之仇,对前线的不力也很是宽容。随着更多的成功故事,士兵的勇猛表现以及较低的伤亡人数出现在各个媒体上,公众对于俄新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的表现相当满意。普京乃是俄国战争机器的幕后掌控者,他借助这次战争大大增加了他的政治砝码。因此有阴谋论声称这场战争乃是普京为了在3月成为总统而故意策划的。其理由是普京不顾前线准备不足便发动战争,还提前宣布车臣和格罗兹尼军事行动的成功,这是为了彰显其办事能力并彰显武装部队的有效性和杰出能力。

不过随着战斗由几周变为几个月,各种成功故事变得越来越不可卒读。媒体反感各种限制措施。而一边倒的乐观新闻变成了对政府的质疑,有人怀疑政府涂改伤亡数字并报喜不报忧。政府公报也逐渐失去官兵的信任,因为官方记者进入前线,采访轮换的官兵们,或去医院采访伤员时,每当官兵们向他们诉说部队的伤亡,到了报纸上总是变成“无伤”。

而且,俄国公众理论上对于这次战争的支持也要打个问号。很多家庭不想让孩子去送死。虽说俄军承诺新兵如不经6个月以上训练是不可进入车臣或其他什么地方的(被前方报告证实是胡吹),但是逃兵役的人数还是翻了番,在俄军1998到1999征兵工作中,逃兵役的由19600变成了38000. 俄罗斯士兵母亲委员会,一个结成于苏联侵阿战争时期的组织,因反对第一次车臣战争而暴得大名,该组织自己整了一份士兵伤亡名单,然后到处宣传说俄政府发布的数字是假的。该组织的名单后来被发表在俄《独立报》上(nezavisimaya gazeta)

虽然有以上的事情,但是俄军这次的宣传战组织的还是水准极高。俄政府非常有效地控制了媒体使其不能在前线乱窜,并成功保障了舆论对战争的支持。俄国的新闻媒体,和大部分西方国家一样,只要有动人的故事能上报,那么还是相当乐于接受官方新闻和政府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施加的控制的。俄国公众一开始也相当乐于听官方的公报。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和官方消息不一样的前线的真实情况,爆料的士兵及其父母们所代表的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开始动摇俄军的宣传战成果。到了最后,媒体和公众都对车臣的情况表示悲观,不过这不代表早期的宣传战是无效的。虽说有俄国人开始质疑官方描绘的美丽图景,但是大部分公众还是坚定支持俄军的军事行动。然而,这种支持能持续多久尚难预料。

通宝推:linan,
家园 第三章: 重返格罗兹尼(1999-2000)补

6:格罗兹尼的车臣贼军

和1994年一样,这回贼军也有大把时间准备城防。他们的准备既周到且专业。1999年这一次的贼军城防最典型的一个特征是其构筑的地道网。俄军对此也有耳闻并实现想了办法应付。俄军北高加索联合作战集群总指挥根纳季特罗舍夫中将称俄军的指挥官们在1999年这次的战斗中首要先需了解的不只是城市的道路系统,还有城市的下水系统,尤其是那些可供人通行的宽管道(直径2-3米左右)。根据特罗舍夫将军的指示,俄军工兵受命在大部队进城之前先将这些下水道炸坏或者布雷以封堵。不过特罗舍夫还是低估了对手的地道网,虽然俄军工兵有效破坏了很多地道,但是整个网络大体还是幸存了下来并且一直为贼军提供掩护以躲避炮击和空袭,而猛烈地炮击与空袭也很难对这个地道网造成多大损害。这座“地下城”很大一部分是苏联时期建造的民防设施。所以这些坚固的防炮洞就被贼军用作控制节点、休息站、医院和补给站。在两次战争间歇中贼军还大力改进了这些掩体。贼军弄来混凝土板作为地下室的屋顶,然后用千斤顶顶住混凝土板使其可以自由升降。这样地下室就可以有效抵挡住俄军的炮轰。和二战一样,贼军打破一楼和地下室的墙使相邻的两栋建筑可以相互连通。俄军自吹说已经彻底封锁了城市,但是贼军还是可以自由通过某些关键位置,例如旧松扎区就有不少这种通路。这些通路被用来撤出伤兵并引进援兵和武器弹药。随着格罗兹尼之战的继续,城外的贼军开始大力鼓动当地百姓来参战。确有一些志愿者加入了战团,但是被贼军的枪逼着上战场的也有不少。

2000年4月,俄军的官方军报“独立军事回溯”(Nezavisimopye Voyennoye Obozreniye)刊登了一本缴获的贼兵“日记”。这本材料总结了贼军的战术和组织,因此引起分析家们的很大兴趣。这本日记到底是真缴获的还是贼军捏造的还是某个记者胡编出来的尚有争议。但是它确实准确反映了贼军行动的很多特征。在这本日记中指出贼军的组织性非常强,每支部队都有一位最高指挥官指挥,其配有一个参谋团。在这位最高指挥官下面有数位前线指挥官负责实战。每个前线指挥官下面配有两个500人的支队,一个负责作战一个当预备队。然后再往下部队还细分为5-6个100人左右的分队。每个分队分为三个小组。装备最好的中央小组直属于他们的指挥官,约20人左右的特别小组负责侦察、布雷和狙击。剩下的人则组为支援小组。

以上的三个小组中,中央小组是没有固定阵地的,一直实行机动。其部队清一色小型武器,负责先为自己的指挥官清道使其可以安全转移。中央小组一般配有两部无线电收发器,两部高倍望远镜,两部指南针,两套地图和7.62mm步枪弹300发、5.45mm步枪弹500-600发,4具RPG-18和PK机枪用弹1000发。特别小组也直接向指挥官报告,不过他们的角色更多专注于侦察和破坏俄军在城镇和乡村的据点,或作为贼军的先头代表争取当地居民的支持(然而贼军很少这么做,更专注于破坏活动)。最后,支援组往往由指挥官的朋友或者盟友组成,他们平时住在他们的家中,只有有任务的时候才出来帮忙。

根据贼兵日记,所有贼兵都被要求熟练掌握多种武器特别是缴获的俄军装备。并且贼兵要联系如何运动和伪装、如何急救、团队战术、通讯、地形应用和破坏。侦查技巧和流程也被鼓励学习。标准手语训练则帮助无声交流。该日记中管贼军的战术叫“跳蚤斗狗”。实际就是打了就走。同样的,贼军往往一通乱打后立即撤走,从而有效避开俄军的炮击和空袭的反击。

从贼兵日记上得知,在一个“典型”的贼军进攻俄军据点的行动中。攻击部队会分为三组,核心组是攻击的主要力量,其成员装备有RPG,PK机枪和自动步枪,在另外两个包抄组的协助下发动攻击。核心组的PK机枪手和RPG手会先抢占支援位置,该位置一般离敌据点至少50米。然后在RPG手开第一炮前,自动步枪兵要尽可能接近敌人,随后PK和RPG开始火力压制,自动步枪兵在压制火力的掩护下逐渐接敌。在核心组攻击敌阵地的时候,包抄组在两翼展开,然后接近至离敌阵地15-20米左右,随后各组以自动火力交叉掩护三面夹击。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巷战,在贼兵日记中详细叙述了贼军在诸如伊什切斯克(Ishchersk)、格拉格尔斯克(Goragorsk)、淖尔斯克(Naursk)、奥帕托沃(Alpatovo)和维诺格拉德诺耶(Vinogradnoye)等地的防御战斗。分析家们根据日记上的内容总结出来贼军在防御战中的战术编组往往是3-5人为一组。其中包括一名步枪加枪挂榴弹发射器的自动枪手,一名机枪手,一到两名自动枪手和一名狙击手。较大的支援武器,例如迫击炮、防空炮、卡普威(KPVT)和德什卡(DshK)高射机枪和自动榴弹发射器则装上各种民用车,例如吉普或者北京212(UAZ)四处打游击。狙击手一般先打军官和“表现主动”的士兵。在这本日记里还提到因为俄军的基地管理不严,所以抓个俄国兵当人质不是啥难事儿。俄国兵好抓是因为他们总是对于烟酒没啥抗性,所以整点烟酒一逗就能诱出老毛子来。

不过这本日记没写贼军在1994用的战术跟2000时有啥不同,也没说贼军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殊”武器或怎么组织信息战。不过有不少报告称1999-2000这次战争中双方都有化学武器出动的记录。俄国人传说用的化学武器尤其多。而且仿佛要证明似地,俄军出动了全副武装的三防兵进入战区,还给士兵下发了三防装备。 有军事情报显示战区内有化学地雷、炮弹和毒剂桶和毒气罐。内装有阿摩尼亚、氯气、液氮,很可能还有低当量放射性废料(据称是从格罗兹尼附近的医用废弃物处理设施内偷来的医用氡气),这些高危险性的武器被布置在主要大街的路口地段。不过这些报告都尚有争议。唯一无争议的是因为在石油和石化设施内进行了战斗导致了石油泄漏和起火造成了工业污染,除此之外任何一方使用了化学武器的说法都证据不足,特别是那个什么从医院搞来的低当量放射武器更像是部玄幻小说。因为医用废料往往都是辐射量很低危害性较小的(虽说这种东西还是可以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泄露到了水和土壤里还是会对健康有害)。最新的大部分报告都称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已经在俄军的严密控制之下。

根据俄军北高加索集群电子战主管瓦西里古梅宁(Vasili Gumenniy)提供的消息,贼军这一次的通讯系统有着显著提高。当符合俄国国家通信标准的系统大量短缺的时候,其他的系统就要大显身手了。贼军有一部NMT-450模拟式蜂窝网络移动电话系统。内含两座基站,其中一座就在格罗兹尼。这个系统可以兼容俄国的通讯网使其能够和俄联邦其他地区进行联络。在印古什的一座AMPS(Advance Mobile Phone Service先进移动电话服务)中继站提供中继服务后,贼军的通讯网就能覆盖车臣。西方制的和亚洲制的移动电话(包括摩托罗拉、日本建伍Kenwood,日本艾可慕ICOM和其他牌子的对讲机)同样可以提供通信。贼军的通讯器材还包括无线电中继通信链路(Radio-relay communication link)、移动电视转播器(Mobile Television Transmitter)、短波无线电(也许是从国际组织例如红十字那里偷来的)山寨的无线电收发器和有线电缆(Cable Lines)。其无线电多用136-174兆赫,300-350兆赫和390-470兆赫的频率通讯,一般无线电和电话的通讯频率在860-960兆赫之间。

如果说1994-1996年贼军就用上了移动电话是瞎吹,那么1999-2000这把可就是实实在在真用上了。在两次战争之间歇期间车臣的固定电话系统基本解体,这使得移动电话有了用武之地。根据古梅宁所讲,一台蜂窝网络移动电话就能使贼军前线指挥官轻松指挥20-60个人,而一台无线电收发器可以让60-80个人同时接收到相关情报。这些无线电收发器都是由一些无线电爱好者负责操作的,战前贼军曾广泛组织爱好者参加无线电设备培训以便让他们学会怎么收发情报。贼军经常把收发器搬到山上来增加发报距离。移动式的INMARSAT(国际海事通讯卫星)和铱星终端被贼军证明是非常优秀的城市间和国际间通讯系统,贼军是通过这两种系统连入因特网,以和埃及、约旦、阿联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土耳其等地的绿教流氓组织取得联系的。

有些主要的贼军战地指挥官还有电视信号发射器,尽管这种设备的传输距离只有20-30公里,但是用来对其辖区内的贼众发号施令已经很够用而且很管用了。情报侦搜手段多样化,涵盖了电子、音响、无线电和雷达各领域。贼军在格罗兹尼、马鲁斯马尔坦(Urus-Nartan)沙利(Shali)扎达克(Zandak)德朱古提(Dzhugurti)斯塔利阿奇霍(Stari-Achhoy)和谢克夫瓦斯卡娅(Shlkovskaya)都进行了电子侦搜行动。一些贼军电子专家还破解了俄军的通讯网并散布假信息。

这些通讯改进是这次战争中贼军比起1994-1996那次最为显著的变革。小型战斗组依旧非常有效,手持电话仍旧广泛使用,而RPG依然是首选武器。有报告显示贼军还用了俄军在1994-1995时那一招,拿防空炮放平了打步兵。不过主要战术大体上还是没变。贼军加固地下室,将其改为火力点,然后把俄军放近了打。尽可能利用地道来运动以寻机歼敌。有未证实的报告说贼军弄到了一些RPO-A“丸花蜂”温压火箭筒然后在一些小城镇例如沙利的战斗中使用了它们。

贼军的防空能力依旧没有改进,有个战地评估称贼军在1999时有大概70-100左右的便携式地空导弹。其中有SA-16“手钻”,而且用的非常节俭。不过虽然导弹要省吃俭用的打,效果可不差。由于导弹时不时出来打一下,搞掉一两架俄国飞机。使得俄军的直升机飞行员每次飞行时都尽可能不往高开(很多时候低于50英尺)。在第一次战争中两方报告中都称贼军手里有“毒刺“便携式地空导弹。根据某些材料,这些货貌似是之前美国十年前卖到阿富汗,再从阿富汗转卖到车臣的。因此就算贼军真有毒刺,那也是过期不能用的废物了。除了这些,贼军手里还有ZSU-23-4“石勒喀河”、ZSU-2自行高炮和SA-14“小妖精”便携式地空导弹。

在任何关于车臣贼军的讨论中都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贼军四处搜罗来的雇佣兵。这些雇佣兵来源广泛国籍多样,或受或不受其来源国政府之支持。有报告列举了一份雇佣兵名单。其来源国包括苏丹、尼日利亚、尼日尔和象牙海岸。这些绿教恶贼受所谓“国际伊斯兰信仰组织”的派遣来到车臣参战。另一份文件则列出来41个贼首哈塔卜下辖的贼军指挥官的名字和出身,这些流氓大多来自约旦、叙利亚和巴基斯坦。在共青村之战中俄军还抓住了两个来自中国的绿教流氓。虽说某些报告只是俄国人的编造,但是无疑全世界的绿教流氓都跑到车臣来打仗,其中某些是为了发财,某些是为了造祸,而某些流氓,特别是来自苏联解体后产生的那些新国家的,来这儿纯粹是因为要报复俄国人。

在各种段子中最够刺激的是“白长袜”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群从波罗的海国家,乌克兰、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来的女性狙击手被贼军雇佣来车臣参战。前线报告说这群母夜叉装备有VSS 9.3mm、SVD 7.62mm和其他种类的狙击枪。母老虎们据传还在俄军的公开频道里喊话说她们的原则是军官必死士兵只伤。到底有多少(或有没有)女性狙击手在车臣进行战斗目前还是未知。某些记者称这个段子只是个贼军宣传,但有的记者则声称见过这群“白长袜”们。这个段子在前线的俄军里很是流行,据说俄军士兵极度憎恨这些“女叛徒”们。

不管贼军收到了什么或何种外界支援,总体来说他们还是经常表现出各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虽说特罗舍夫中将,这个联合作战集群的二把手(后来成了一把手)说贼军是一支“准备充分的职业军队”。这句话对了一半,车臣贼军确实是准备充分装备精良,但还是游击兵。但是游击兵也能够对一支职业军队(虽说是支在堕落的职业军队)造成很大威胁。可以理解这种不对称的关键是俄军的战略目标和贼军之间的差异给了贼军以很大的优势。俄军的战略目标是要夺下并守住车臣,而贼军则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这种战略目标上的不同所衍生出来的不同战术任务则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对俄军来说,打下一地区就是赢得了一地区。而对贼军来说,丢失了一地区只是为随后的反攻标定了目标。这种战略不对称性使贼军往往喜欢藏于民众之间,这使得俄军反击难度增加。因为俄军首先不能分清楚到底谁是贼谁是民,而且前线部队也不敢向接防的友军拍胸脯保证自己地盘里没有贼军。贼军还往往利用俄军对当地情况的水土不服来打击俄军(例如化装成百姓朝俄军士兵手里买军火,或者卖给他们麻药)。所以,贼军真正的成功就在于做到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不对称优势,使俄军打一场其教科书里没有的战争。

7:最后一击

在2000年2月的俄车冲突伊始就彰显出了不对称性,经过了格罗兹尼一周血战后,在2月2日早上贼军开始放弃防御溜出格罗兹尼,而后溃退的贼军一脚踏进了俄军的雷场结果炸的尸骨无存。不过俄国官方起初不太相信贼军已经退出并被炸飞的消息,俄总统府发言人塞格尔雅斯特杰布斯基(Sergei Yastrzhembsky) 的发言很有代表性:“如果贼兵已经退出格罗兹尼了,那么我们在罐头厂,伪总统府和扎沃德斯基区(Zavodsky district)里的激战中打的又是谁呢?”还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贼军的某种骗局,但过了几天之后,俄官方就发布了正式消息了。俄官方宣布这是联邦安全局和其他部门策划的一个代号为“套狼”的行动。过程是有个联邦安全局的特工偷摸的和贼军接触,提出以10万美元的买路钱提供给贼军撤出格罗兹尼的通道。贼军监听到俄军的部队正在向西面和南面移动的消息,从而相信了这个特工的话。随后有个贼军小队成功顺着该通道撤离了格罗兹尼,这坚定了贼军的信心。但当贼军大队人马开始沿着那个小队的路线撤离时,他们却一头钻进了俄军的伏击圈。不但撤退路线上埋满了地雷,头顶上还有一打武装直升机对着他们扫射。结果贼军死伤累累,俄官方发布的数字称在此次行动中击毙贼兵1700多人。

不过这个故事真实性还有疑问,的确,在2000年2月初的时候贼军在企图撤离格罗兹尼时确遭重大损失。连贼首沙米尔巴萨耶夫也遭重伤,不得不锯掉一只脚以保命。不过这整场行动似乎不是完全按照俄国人的剧本演的。贼军之所以撤离格罗兹尼,并非是像俄国人声称的那样输掉了战斗或是伤亡惨重支持不住了。根据《独立军事回搠》在2月5号刊登的那本被广为分析的贼兵日记(不过日记本身是之前写的)中得来的结论来看,巷战专家们认为俄军至少要打到2月底才能完全控制格罗兹尼。俄国人在“套狼”段子发生之前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以迫使贼军决定放弃格罗兹尼。事实上有不少贼兵成功逃出了格罗兹尼并且遁入车臣的群山中,即便是“套狼”完事后格罗兹尼里面估计还有1000左右的贼兵在负隅顽抗。这足以证明所谓的“套狼”问题重重。贼首们也声称他们放弃城市乃是经过考虑的,他们称贼军是有秩序的退入山地,要在春天像几个世纪以来车臣反俄游击队那样用山地战打败俄军。事实上在五年前他们就曾这么干过。不过这一把撤退的死伤惨重说明俄军的情报部门确实事先搞到了贼军的撤退计划,然后借机会算计了巴萨耶夫的人一把——把他们指进了雷区和埋伏圈。不过不是所有贼军都用这条道跑路的,所以有不少贼兵溜进了山区继续顽抗俄军。

不过就是不讲2000年2月这次“套狼”行动,格罗兹尼之战也已经临近尾声了。大部守城部队戏剧性的消失是这次战斗的最后一幕。零星战斗依然持续了几个星期,但是国防部的部队已经开始撤退并将城市逐步移交给内务部和警察。

俄军指挥官说到了2月中旬格罗兹尼已经基本控制住了。俄军顺着各条进出城的道路设立了大批据点组成控制网覆盖了整座城市。这些据点往往都修盖有女墙和沟壕,并且用沙包或者水泥路障围上BTR装甲车做成永备火力点,内部配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些据点的主要任务是监视进出城的交通和检查有关证件。在2月中旬,阿蒙特警队进入城内逐步清除抵抗、检查各种文件、拘捕嫌疑犯并没收各种散落的军火。

在这五年间俄军对于如何从平民中辨认敌军人员的技法丝毫没有进步。俄国兵依旧靠检查嫌疑人身上有没有射击后座靑肿的办法来辨别贼兵。由于据点数量很多,结果人人都得翻来覆去的被搜身N遍。不过阿蒙特警队一般在格罗兹尼进行行动时都尽可能的不会离俄军据点太远。

当攻城战终于结束的时候,俄紧急情况部建设了大量野战厨房给饥肠辘辘的难民发放浓汤并请记者录下来以安民心。不过虽说内务部基本上算是控制住了局面,但是零星枪战仍时有发生,而陆军部队也依旧驻扎在城市近郊。有一回贼兵突袭格罗兹尼附近的一支阿蒙特警队,结果打死了20多个特警,伤了另外30多人。这使得各界对政府军对于该地区的实际控制程度打了个问号。在2000年3月阿蒙又吃了一记闷棍,一支阿蒙特警队在通过波沃玛耶斯克(Pervomaysk)区前往距格罗兹尼仅5公里远的斯塔罗普罗米斯洛夫斯基(Staropromislovsky)区时遭到伏击。这个地区之前被认为是安全的(在格罗兹尼之战中该地区向俄军投降,因而未遭兵焚)。阿蒙部队仅装备了突击步枪和对讲机,没有装甲车和直升机的护送。由于伏击点离附近的一个阿蒙的基地仅仅200米远,以至于中伏人员一开始还以为枪声是基地里的同僚放枪欢迎他们。

以上伏击和零星枪战一直持续到了2000年4月,使得有人怀疑贼军不是撤离城市而是干脆躲在下水道里接着打。整个格罗兹尼对外交通被彻底断绝。戒严令依旧有效。即便是全副武装的俄国兵也不许独自穿越城市而必须遵守严格的交通管制才可行动。

通宝推:linan,
家园 第三章: 重返格罗兹尼(1999-2000)补完

8:格罗兹尼之后:共青村之战

在2000年,跟1995年一样,打完了格罗兹尼不意味着俄军就没巷战打了。为了使俄军能够有效利用北部地区的道路,俄军向车臣北部开拔,准备歼灭这个地区的贼徒。贼军经常从那些被认为是“安全”的村庄和城镇里冒出来袭击俄军的后背。即便是格罗兹尼已被攻克,各种袭击仍然没有停歇。某些村庄,例如诺盖-于尔托夫斯克(Nozhai-Yurtovsk),维登(Veden)和沙利据信在整个2000年春季都控制在贼军手中。即便是像古杰尔梅斯这种大城市,俄军的控制力也不够强,例如一个在古杰尔梅斯的记者称为了安全每次他出访的时候都得坐装甲车并配备护送队。很快俄军发现车臣北部的大量当地贼兵实际上从来没离开过自己家家门。而且在俄军来搜索的时候贼兵就装扮成爱好和平的平民来欺瞒俄军。然后等到俄军一开拔,贼兵就钻出来袭击俄军的后背。所以对那些“和平解放”的城镇,俄军有必要进行彻底清剿。

俄军的春季清剿作战很大程度上是格罗兹尼巷战的缩微版。即便是在最小的村庄中也有巷战,例如私人住宅往往都被改建成火力点。在这些小型巷战中打得最血腥的是共青村之战。共青村是一座在格罗兹尼南部约25公里远的小村庄。3月6日,俄军抵达此村,开始围攻据守此地的贼酋鲁斯兰捷拉耶夫及其部队。捷拉耶夫在前一天抵达了共青村并击溃了附近的一个配备了两台坦克的俄军摩步连。贼军狙击手负责为后续部队进村提供掩护。直到西部集群的俄军派来阿尔法特种部队的狙击小组压制住了贼军狙击手后,共青村才真正断了外援。

当俄军和贼军同时抵达了共青村的时候,战事开始变得激烈起来。在一些当地贼徒的里应外合下,约600-1000名贼兵冲入村内,并且按照事先计划的开始准备防御。贼军仔细准备着工事,并尝试在村内挖掘了一个类似格罗兹尼那样的地道系统。贼军在地下室里筑额外的“墙”来加固。然后2-3人组成一个战斗组,装备RPG和机枪,等到俄军逼近时就冲出来猛射,随后退回地堡里躲避炮火。俄军往地堡里塞手榴弹,但是贼军经常在爆炸前将它们扔出去。有几台俄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被摧毁,其中一台是RPG直接顺着打开的舱口飞了进去。像格罗兹尼一样,俄军坦克的主要任务是为内务部步兵提供火力支持。坦克手把他们的车开到狭窄的街道上然后猛轰对手。随着战斗的白热化,俄军西方集群的总指挥格里高利弗尔门科少将(Grigoriy Fomenko)下令投入更多的装甲部队参加进攻。俄军派出两台坦克和一台ZSU-23-4自行高炮来摧毁敌军的据点,但是先导坦克战斗中被贼军的RPG击毁。

俄军攻击共青村的方法还是老一套,猛烈的炮轰和空袭铺路,然后装甲车卸下步兵清剿。这把参战主力是内务部,辅以一些国防部的增援。支援火力,包括重炮、坦克、地地战术导弹、武直和轰炸机等等昼夜出击。苏-24和苏-25猛轰敌军,不过地上俄军也往往遭池鱼之殃。尽管俄军在格罗兹尼是否使用了TOS-1“博罗金诺”重型喷火系统尚有疑问,但是在共青村这一回应该是用了。国防部的坦克和内务部的BTR加入战团,俄军还带来军犬来嗅探地雷和搜索敌军。和格罗兹尼一样,俄军部队不敢在晚上出动,一到晚上就退回安全地带,然后用障碍物把据点围住以防夜袭。

共青村之战打了大概三周,贼军在这三周都成功的从山地向村内运输了援兵。虽然贼军虽在村内占据的房屋不多,但是贼军依然打得相当顽强和熟练,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绝不放空枪。到了最后,俄军攻下全村并声称打死了贼兵500余名。但是这个数字可能不正确因为贼兵一直尽可能的把己军的伤兵和尸体撤出村子。此战的平民伤亡比较小,因为战前大部分平民都已经逃离。但是如果俄军是“解放”了这个村庄的话,那么“解放”过后的共青村基本是一片瓦砾和废墟,连一块石头都叠不在另一块上了。

共青村之战,和布琼诺夫斯克之战和格罗兹尼之战的原因一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证明了第二次战争中的俄军虽然比五年前准备的好得多,但是其巷战技巧总体上来说仍然没有太大进步。和上次一样,俄军对于城市战是能避则避的原则使部队没有得到多大的专项训练。俄国兵也再一次被证明对于攻击一个设防的城镇据点准备并不充分且没意识到其复杂性。而贼军也再一次被证明他们比俄军准备更充分、训练更熟练并且机动性更好。比起在格罗兹尼时装甲部队的微不足道的战损,俄军在进攻这么一个小村子里居然都损失了坦克的事实无疑为这次胜利投下了阴影。同样的,跟其他攻击大城市一样,也可能是投入了强力的TOS-1“博罗金诺”重型喷火系统,结果整个共青村差不多被炸成了平原。当人们想了解巷战的特殊性和当代俄军的实力时,共青村之战可以说是一个好战例。

通宝推:linan,
家园 第四章:结语

1:俄军在1994-2000 期间的战斗力,学到的和忘记的经验

第一次车臣战争和格罗兹尼之战被很多人反复引用作为“俄军已经完蛋”的有力证据。为了对付一群反贼,成百的饥寒交迫的新兵蛋子被弄到车臣送死,而到最后还是没啥作用。同样俄军在1999-2000这次的胜利则被认为是俄军复兴的信号,被各界认为是俄军准备恢复到苏军昔日之强悍的第一步。事实上,以上两个观点都是极端主义的夸大其词,实际上都只对了一半,不过他们对的那部分说的倒是很准确。

在两场战争中,俄军在车臣和格罗兹尼的行动证明只要想做,俄军在很多事情上还是能做好的。例如俄军可以部署和指挥其部队打赢一场有限战争。在战术层面上,俄国军事机器也善于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予以改正。比如说在1995年的灾难性的新年攻势之后俄军马上就对险恶的战场表现出了高度的适应性和弹性而不是继续机械的死守教条。俄军的官兵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勇气、快速思考和对善于适应不利环境的能力。俄国的国防力量在之后建立了紧急战备旅证明了他们是懂得改变之重要的。根据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的说法:“这一次战争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参战部队的士兵出发之前就已经互相熟悉,而不是跟上次一样当一起被装进坦克和BMP的时候才知道同僚的名字。”特种力量和部队获得了更好的训练并特别提高了山地战的水平,后勤准备的更加完善等等也同样是获胜的关键因素。由多部门的多部队共同参演的联合作战演习也被证明非常有效。由于指挥体系单一化,陆军、内务部和其他部门下属单位在这次战争中可以做到有效的相互支援。以上的这些因素都表明了俄国军事力量的有效变革。其效率的增加证明了俄罗斯的确是在进行一场有力的新军事改革。

不过如果俄国军事力量如果在短期和长期都学到了东西的话,那么在“中间期”似乎他们还有不少问题。两次战争中俄军虽说下苦功做了不少改变,不过当地面部队汇报他们的境况的时候,看起来俄国人总是把上次吃的苦头忘个一干二净。如果说在格罗兹尼首战后俄军的巷战能力很有长进的话,很明显俄军没把这些技巧传给接下来几个月里把守城市的俄军部队,结果弄得俄军在五年后还得再夺这座坚城一次。不过等到了共青村之战时,俄军看起来又忘光了他们学到的那些敌军筑垒阵地之特点和夺取时应采用的战术。

而且,俄国人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改进,却也忽视了某些方面。比如说因为缺少必要训练和装备,大部分俄国兵不能打夜战。语音通讯的安全性问题依然困扰俄军。装备老化问题从没根本解决过。时间表的计划以及某些基本的军事技巧例如如何有效侦察和确定敌军的力量则还是俄军的短板。以上的问题在1994时的格罗兹尼就浮现了出来,但到了2000的共青村之战中还在困扰俄军。

训练和装备虽说还是个问题,但1999-2000这次的参谋计划确有不少长进。俄军这次攻打格罗兹尼的计划可行性很高(虽说其前提是建立在敌军军力较弱,抵抗较差的条件上的,结果被现实证明此前提不成立)。俄军参谋们从之前的错误、以前的军史和贼军的战术上学会了如何组织小编制单位作战。因为总结出了新的掩护理论,在1999-2000年的格罗兹尼之战中前线部队因此受益良多。通过总结了五年前的教训,俄军的参谋们提出了利用重炮火力阻断敌军前进为主的战法以保护步兵不进行近距离战斗和阻止敌军反坦克手的靠近,其中第二个目标完成的比第一个要好很多。不像1994-1995那一次两方兵力差距不大,这一次俄军充分认识到雄厚的兵力乃是苏军城市战术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因此这一次俄军动员了大批军队(但是因为低估了敌人的人数,所以敌我兵力比还是没能达到苏军二战战训的要求。) 和1994年那次糟透了的作战相比,1999这次俄军兵精粮足人马众多。统一的指挥链也保证了俄军炮火和空袭是随叫随到,而俄军部队出击时也任务明确。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俄军统帅部有明确计划准备占领格罗兹尼,而且他们也明令一线尽可能的避免伤亡。

在1999-2000这次战争中俄军统帅部成功吸取了1994-1996战争的教训,实行了相当有效的宣传战。俄政府严格管制新闻媒体,并成功的利用媒体使得公众站在自己一边。随着俄军不断的顺利进展,俄公众对政府的支持也水涨船高。当媒体对管制逐渐表示不满,同时因前线进展不顺导致的批评出现在后方的时候,俄政府马上组织起了极为有效的宣传战,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一支现代军队所需要的保密。 无疑,俄政府弱化了各种不利报道,例如高于预期的伤亡数字的问题或者各种人权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军事学术上来讲,并不属于军事家们的考虑因素(尽管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其严重性还是超过一般西方军事力量的容忍度)因此再考虑到新闻自由的问题,克里姆林宫和国防部在这一次公关战上表现的是相当出色的。

如果说1994-1996的车臣战争从各方面表现出了昔日强盛的红军是何等堕落的,那么1999-2000这次则证明“俄军已死”的言论就跟马克吐温说的那样是“妄下断言”。俄国武装力量仍然有能力部署、支持和供应一支军级力量进行有限战争。俄军军令系统依然能有效计划并执行这样的的战争。抛开某些问题,俄国武装力量依然证明了他们是一支精于作战的劲旅。最后,在忽略贫乏的训练和军事教育的缺点后,俄国的陆海空三军依然是这星球上极有效率的强兵。

2:俄军经验告诉我们什么

虽说计划工作准备的更好、训练得到了改进,部队协同大有进步并实施了成功的宣传战,但是俄军在格罗兹尼还是遭到了巨大的伤亡,并因其采用的战术把城市炸成了瓦砾堆。即便如此,贼军退出城市的举动究竟是抵挡不住俄军还是蓄谋已久还是很难说。

因此,不管俄军在两次战争中证明了他们的什么能力,他们还是做不到以较低伤亡有效的从敌人手中夺下城市。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不论1994还是1999,俄军从根本上均没有准备城市战训练。俄军练习了山地战、小规模城市反恐行动甚至城市防御,但是对于如何攻取有密集人口的城市地区俄军依然不熟。的确,俄军的计划可行性高并且对士兵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围城和攻城过程中也小心翼翼。但是这一次俄军又低估了对手的力量。而大部分巷战训练直到俄军进城作战前几天才开始练习。而且这一把俄军的包围圈实际上又是个筛子——全是漏洞。

为什么俄国人在准备规模巨大的第二次车臣战争时又忘了告诉其士兵要准备巷战呢?从我们为这个报告所搜集的各种材料上来看,其根源就在于俄国人极端的认为巷战这东西是能避就避。俄国人从1994-1995的惨剧中学来的教训就是尽一切手段避开城市战斗。因为城市战是一种艰苦、血腥且高度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战方式。打一场城市战就意味着铁定要往后方寄回去数以百计的棺材。就意味着军队无法取得一场快速的胜利好在媒体上表功以取悦百姓。这就是为什么俄国领导层决定尽可能避免近距离作战。也就是为什么俄军经常和村庄长者做交易以求尽可能快的通过城镇地区。也就是为什么俄军喜欢用炮轰城市的方法以求迫使敌人投降之来达到作战的目的。

不过俄国人很快发现他们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俄军还是避不开格罗兹尼和共青村的巷战。结果就是俄军因为之前极为畏惧城市战而没做什么准备,然后事到临头懊悔迟。

1994年贼军虽然在格罗兹尼持续抵抗,但俄国人基本上无视之。1999年俄国人则相信他们几个星期以来的空袭已经把贼军撵出城了。贼军的战略十分明确;他们就是要把俄军诱进城市然后再玩一次1994年式的剧本。结果他们演成了,俄军这一回也被拖入了漫长的拉锯战中,然后被打得伤亡惨重。

俄军在车臣面对的是一支顽强的敌军,这支来自当地人的军队是和各个国家的正规军非常不一样的力量。敌军可以轻易的混入平民中,村庄长者为了村子的安全往往向俄军撒谎。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是一场不对称战争,是一场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方式进行的战争。贼军不在乎城地的得失而只想打胜仗,而俄国人则必须要打赢战争并占据这个地区。战略的差异使得贼军就可以很轻松的以不停制造麻烦的方法来积小胜为大胜以求迫使俄国人最后放弃车臣。

充满敌对的城市环境使得作战行动更加复杂。当城市充满了街道和地下通道的时候,那怕计划者实现对这些街道和地下通道了如指掌,但是在制定相关封锁计划时也是非常困难的,并往往需要大量人力来执行。简单围住城市是不够的。而且一旦作战开始,那么由街道、楼宇和各种建筑物组成的极为复杂的城市环境可以给防守方几乎是全方位的优势。如防守方熟知当地地理,这种优势还会被成倍放大。而且贼军装备上体现出的各种现代的先进技术再次加强其优势地位。贼军的小编制单位可以通过地道和建筑物底部的通路实现高速的机动,手提电话则保证了各单位与上级领导的有效联系。其直接结果就是战场对于贼军来说是相当透明的,因此虽然俄军有着更为强大的炮火,但因不能像贼军那样充分了解战场,俄军只能用付出更多的鲜血并把整个城市几乎炸平的方法来取得胜利。

那么,当代各国军队要怎样才能有效应对城市战斗呢?笔者建议先从仔细研究格罗兹尼双方的基本战术开始。最好能立即给部队设计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以训练部队对城市地形的应对能力。城市地形中防御方的巨大优势必须被有效理解。最后,部队必须抛弃一切幻想,绝对不能像俄国人在1996-1999之间想的那样企图避开一切城市战。这种有害的避战思想虽然没有改变战争的最后结果,但却使战争的代价变得更加高昂。

通宝推:linan,
家园 写在最后的译后感:(转帖的时候请勿连带转帖此译后感)

经过?周的努力(鄙人已经懒得算了),总算把这本小册子(94页)翻译完了。之所以能够坚持下去没有太监,是和各位河友的回帖和送花分不开的(不过鄙人更想你们送花去主号啊啊啊啊——,就差8通宝啊啊啊啊——)所以这里先拜谢各位河友的支持,叩首。

找到这本书本来是个意外,我其实是是在图书馆查印度史,结果俄国史系里的普京大统领部分跟印度史放的很近,一下就掉出来了。捡起来发现这是本猛料,于是乎动了翻译它的念头。这念头一出就折磨我这个大懒虫好几个星期。

终于我可以心安理得的说一句“诸君,这本书是 ‘一个太监,下面没了’”.

所以腾格里老兄对不住了,您让我先懒会儿床吧——呼呼——

这本书总得来说翻译的很烂,原因有二,第一我不是什么好学生,英语差的很。所以翻译上不一定能保证符合原意。第二是我不是晨枫、科娃、妖猫、SZBD、苏芬以北、路人葵…(之后名单请随读者个人喜好任意编纂)这样的有职业水平的牛人作者。只能算是一个不成熟知识不全的业余军事爱好者。所以文中的很多军事上的用词我都是抄自牛人们的参考书和平时看的一点杂志上东拼西凑来的。而且我的写作水准也就是游击队水准。所以倘若读者读着读着觉得文理狗屁不通,大刀阔斧砍之可也。

为了翻译我参考了铁血的强帖《图说车臣战争》,尽可能保证各种名字和该贴的相同。不过如果不同,请大家以俄国史牛人如路人葵等之正音或《图说车臣战争》为准。

另外不能讳言的是,在翻译工作中我加了个人的见解进去。有很多地方我都是凭一己好恶来翻译。虽说这本书里面对老毛子也充满了美式的傲慢与偏见,但这跟我加个人见解进去是两码事。我的这个译本并不是态度公正的,所以不爽的人就请自行略去鄙人的个人看法,专看那些技术分析吧。

细致的美国式技术分析是这本书的亮点所在,也是我翻译它的原动力。虽然说这本书里很多地方还透着美国人的专横。例如在这本书中很多地方对老毛子的军事力量相当不肖一顾。某种方面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本专注于军事方面的报告而非总体方面的论述。但是平心而论,老毛子在那样的一团乱的条件下表现出来如此的战斗力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况且就以军事方面来说,这本书也不是完全对,美国人蔑视老毛子蔑视惯了,再加上老大当惯,作者表示一定程度的,特别是对俄国武器技术的蔑视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看得出本书作者相当克制,并未把老毛子的努力像妓者(终于可以写这俩字儿了哈哈)一样抹的一团黑。所以这本书依然可以当做相对公正的参考书来看。

相比起很多东方式的作品中极端强调所谓正义性和大方向的写法,我依然还是欣赏这种技术分析式的写法。一本为士兵所写的好书不应该是一本宣传作品,而是一本“够味”“有货”的书。应该是一本可行性很强的书。可读性诚然重要,但是很明显介绍知识和经验应该跟可读性有同等重要性。译者诚心希望读者在看了这个译本之后能对战争和城市战有所了解。战争绝不是绣花,也绝对不是什么魔术。战争是人打的,所以他必然有人的规律性在。这就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的想法。希望各位读者看完后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当然该译本可读性不能跟大牛们比,各位要么接受,要么自己改吧()。另外鄙人在尝试制作PDF版,加了点图片。如有要的请在该贴下回帖,留下E-mail地址或好用的在线存储空间,在之后或可上传供下载。

欢迎转帖该贴,只需标注西西河论坛出品即可。

顺手强力推荐下Tareque Masud指导的电影《粘土鸟》(The Clay Bird)。忘了是戛纳还是什么的最佳电影奖了。极好,可以说一是一部胜过千言万语的电影。

[IMGA]http://t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W2Ww7cOV8myrL75Gz7q8rD1NnsXCM9w9tjO4IRZ6UcvRJuPFVUQ[/IMGA]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华丽的分割线——————————

最后附言:还是我本人的一己好恶

仅以此译本向俄罗斯乃至全世界的在反对绿教流氓暴力的神圣战争中牺牲的各民族的勇士们致以最高敬意!你们曾流过的血和汗,曾冒过的危险和苦难,曾经受的痛楚和伤悲都将被我们这些后人永远铭记于心。我们将恒久铭记着你们的光荣和勇敢,并理解它对于我们的幸福生活之伟大意义。愿你们的英魂得以安息!愿你们的荣耀永不磨灭!

你们的英名无人知晓,你们的事迹永垂不朽!

五藤高庆于2011-7-5作于窝中

通宝推:海峰,愚弟,天狼星,西行的风,
家园 这类报告不错,希望作者加油。
家园 那是,人家连税务局都有自己的特警。
家园 车臣战训PDF版已经完成,欢迎自由下载

这是地址

外链出处

通宝推:梓童,从北苑到太古,
家园 已下载,谢谢!

已下载,谢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