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见闻与札记——在成都的十天 -- dreamflyer

共:💬123 🌺1452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见闻与札记——在成都的十天

(1)拆迁房和贪官

站在二姨家的楼顶平台眺望,远处川西平原典型的风光:绿油油的稻田,小溪,竹林围绕院落。附近,是十来栋和二姨家一模一样的小楼房。楼房间的路还没有修好,到处是泥泞和建筑垃圾。听姨父说,这条路到年底才开始修建。

再往远处看一点,是一条正在繁忙施工的高速公路。烈日下,各种建筑机械爬上爬下,隐约可以看到不少戴着黄帽子的工人。

二姨家的新房有三层楼高,五六间卧室,楼下一个大客厅,楼上还有一个通风良好的小客厅。都是瓷砖地面,新刷的墙面,铝合金的门窗。墙角放着几幅徐悲鸿的奔马图,还有两个花盆,里面栽种着硕大的仙人球。当然,画是假的,仙人球的塑料的。

除此之外,这个房子并没有我想象中农民房子的土气,连大门都是古典仿铜的,看起来非常气派。

楼上楼下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抽水马桶。我原先以为是自来水,结果是她们自己装机器抽的地下水。我姨父说,是从地下25米抽出来的,绝对没有污染。他带我去看机器,很小的一个东西,但相当管用。水箱里的水空了,它会自动抽水灌满。一点不用人操心。这和早期的钢管井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我打开水龙头喝了几口,味道依旧清洌可口。

从客厅往后面走,是二姨家的厨房,单独的三间平房。厨房旁边,是几间农具储藏室。一间堆着农具和一辆机动三轮,另外一间放着几辆摩托车和电瓶车。另外还有鸡圈和狗舍,二姨家没有养猪,但有三只狗。它们被牢牢地栓在庭院旁边,对我很不友好地狂叫着。

吃饭的时候,二姨由衷地说,她做梦也想不到可以住这样的房子。

这话不假,所有亲戚里,没有一个人能预见这一点。二姨和姨父60出头,是那种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老实农民——换句话说,就是毫无挣大钱的本事。我妈妈姐妹三人,数她家家境困难。两个表妹混得一般,都在制衣厂当女工。我这次去的时候,还发现客厅里摆着缝纫机,旁边是几条未完工的的牛仔裤。

凭他们这个家境,在川西平原的农家里,大概只能算中下吧!按理是绝对建不起这样的房子的。这一切的起点,就是远处那条建造中个高速公路。一个不经意的拆迁,让二姨这样的农民,拥有了让我们这样的“城里人”流口水的“大洋房”。

二姨说,拆迁后,他们得到的补偿费是20万左右。建房子加上装修,大概花了17万的样子。剩下的钱,她打算用来买家具。我简单地做了个乘法:总数不到3万美元。

好了,现在,还有谁说“中国的房价”贵?

虽然一脸的幸福,但二姨还是有点遗憾。她说,有些地方,同样的拆迁足可以拿到40-60万!办法很简单:只要你给主管的官员塞个红包,他老人家大笔一挥就可以了。

当初,二姨和附近的农民们连红包都准备好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这节骨眼上,这位广受人民群众拥护的贪官东窗事发,锒铛入狱。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地的农民们只好不情愿地接过这瘦巴巴的20万。

关键词(Tags): #成都(嘉英)元宝推荐:李禾平,禅人, 通宝推:善良的恶霸地主,爱莲,王二狗,
家园 【原创】(2)最累的中国人

我兄弟的独生子——我的侄儿,今年只有8岁,读小学二年级。我兄弟多少挣了几个钱,想让儿子受好一点的教育,便把他送进一个封闭式的私立小学。学费每年2万多。每天早上8点上学,晚上7点半接回来。算下来,比大人上班的时间长多了。

孩子不爱吃饭,瘦得猴一样。我看着心疼,心想:关在学校里这么久,什么都该做完了吧?

其实不然。孩子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是啃块面包,喝包蒙牛奶。接着便老老实实地坐在小书桌前,打开书包做功课。计有:语文抄写词语一大篇,造句十来个;数学是一份卷子,老师发善心,只让做一半。

这还是平时的功课,周末可想而知。

侄儿每次做完,都已经是9点多。这小子看着我儿子玩得开心,心里痒得厉害。这一痒,手脚就快了。结果被妈妈发现做错了几题,无奈只好坐下来改正。他苦苦哀求说:“弟弟这么远回来,我想和他一起玩一会儿嘛!”

但弟媳属于典型的“虎妈”:“不行!改正好了再玩。”

侄儿只好乖乖坐下来改正,等改正好了,时间已经超过9点半了。弟媳发话道:“早点上床睡,明天早上7点就要起来背语文和英语,马上要考试了。”

孩子只好一脸委屈地去睡觉。果然,第二天一早,我还在床上,就被他一口中国腔英语惊醒了。心中不禁叹息:这明明是我当年高三时的整法嘛,想不到现在小学二年级都这么厉害!

就这样,我侄儿的成绩还在班上倒数几名,其他孩子可想而知。难怪中国小孩子一出国门,考试能力便天下无敌!

这还不算可怕的。

一天,我的一个童年好友,和我坐在茶馆里聊天。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三言两语话题便转到儿女身上。他只有一个女儿,在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二。恰好也是封闭式的,每天作息时间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半。只有周末才能见到父母。

见到之后做什么呢?一,父母陪着,老实呆在家里做功课;二,父母驾车送去补课!

这叫什么周末?我不满地问:这孩子成绩不错,不补课难道不行吗?

还真不行。朋友无奈地说:教补习的其实都是孩子的任课老师。现在的老师,基本没有什么师德可言。很多内容上课时不讲,补课时讲。 你不讲也罢,但上课时,他提的问题却偏偏与补课内容有关。孩子多几次答不上来,自信心就没有了,怎么办?只好老老实实掏钱去补吧!

一句话,大家都是被逼的!学校为了排名和升学率,逼着老师要出好成绩;当老师的看别人都可以捞钱,为了生活和面子,被逼着收钱补课;父母看其它孩子成绩好,怕自己的儿女将来落了下乘,只好被逼着交钱补习……

结果中国的孩子只好被逼着成为全国最累的一群人,全世界最厉害的学习机器!

最后一个问题:既然小学和初中都那么厉害,那么高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位教师朋友简单地告诉我:在四川不少地方,高三学生都已经一个月只放假一天了。

家园 一个月一天假很正常,我的故乡,一山东小城,十年前就这样。

二十年前我原来的班主任,现在的校长就认题海战术,管用,没办法。

家园 大人下班就不用工作了,小孩子回家还得做功课呢.

我早就说过了,现在小孩子是比大人还累的.

不过小学封闭式应该是指一周只周末回家那种.

家园 你不用做家务?羡慕啊。
家园 嗯.我不用做家务.

大人的家务也不用小孩子那样时间紧迫,而且必须,而且用脑子,而且有时侯要无中生有...作文.

家园 可怜啊,辛苦的读书郎们

前几天也正好说到此话题

链接出处

另谢: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这不奇怪

在四川不少地方,高三学生都已经一个月只放假一天了。

十几年前,我高三的时候就每个月只放假半天,老师说那是为了让住校的学生回家拿钱。而且高中那学校上晚自习的,在学校是早七点半到晚十点(自愿的话可以继续待到十一点)。也看具体学校,大学的时候重庆南开中学出来的同学就强调他们学校每天下午保证高三学生的一小时课外活动时间,晚上自己安排而且周末从不补课。

不过高三的时候就主要是自习了,看着时间长,具体的作业什么其实没啥。行为不出格的话逃逃课老师也不太管,也可以跟老师打招呼回家自习。相对累的是高三之前初一到高二这段时间。

家园 又想起我那悲摧的高中生活了

我们县城(胶东地区)两所重点高中,我们称之为第二、第三监狱!

每周只有半天校内休息时间,每月放假一天可以回家。早上五点起床,五点半跑操,六点开始早读,然后一直上课到晚上九点(晚上两节晚自习,本来晚自习不上课的,后来班主任觉得自己自习效果不好,就全部安排上课了)。高中三年就这样下来了,不过当时也不觉得有多苦。貌似现在应该没有这样的高中了吧。

家园 【原创】(3)房子,车子和醉驾

我亲戚朋友中找不到一个大富大贵的,但也没有穷得一塌糊涂的。多半是政府中下级公务员,公司的中层员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有若干有几间铺面的小老板。总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生活的地方是成都郊县,在中国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那么,这群人的生活如何呢?

首先,几乎每户都有十万元以上的小车。其次,几乎每户都有两套以上的房子。一个在旧城区,一个在新城区。新城区新房子,面积多半在150平方米左右。

这几年,常读到中国的GDP水分高,多半是房地产推动的。我还不太相信,因为人在海外,看到的是源源不断的中国商品大潮四处涌动,得到的印象是强悍无比的制造业,以及越来越猛的消费能力。

事实证明,读万卷书有时真不如行万里路。我兄弟驱车带我四处走亲戚,走到任何一个小镇,都能看到无数新开发的楼盘从车窗外闪过。这些从农田里长出来的“欧洲印象”、“加州花园”、“梦幻家园”……一个接一个,从外观看设计得非常好,广告也很诱人。看了让人心痒痒,觉得不买一套实在落伍。

价格呢?4000-7000每平方,听说成都市内早就上万了。我兄弟是做这行的,他的评价很简单:泡沫!

我遇到的任何一个人都认可这种观点,泡沫!而且是巨大的泡沫!但吊诡的是,大家一边说,还一边跑去买。更吊诡的是,大多数人都买得起!

我的一个朋友举了个例子:新区那里的店铺,几年前几千一个平方,现在刷地一下涨到几万。但每次一推出新的,第二天一早,保证一大堆人抱着现款在开发商门口排队。

就这样,慢慢地,人们的生活圈子从旧城区向新城区转移。我估计过不了几年,现在的城里人多半会搬过去。旧城区会留给未来的城里人——现在的乡下人。

因为有了多套房子,以及生活圈子的转移。汽车成为了一种生活必备品。与此同时,塞车这种“都市病”,也从成都这样的大城市,慢慢传染到了县城,甚至小镇上。

自行车已经越来越少了,换成了电动车和摩托。以前的人力三轮车,现在多半装上了马达。各种车辆在街道上见缝插针,横冲直撞。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说是开汽车,不如是开碰碰车更恰当。

但奇怪的是,我呆在成都的这段时间,没有看到一起哪怕是擦碰的车祸。成都人脾气好,大家都气定神闲,一边大谈麻将经,一边按喇叭,一边敏捷地抢先冲过十字路口的红灯……

这种现象很多外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我的一个老外朋友的结论是:中国司机的技术非常好,换老外来这里,是怎么也玩不转的。

另一个老外朋友的看法截然相反,他说:中国司机的技术和规范都还不到家。但他认为这是可以原谅的,“我们美国人从1900年就开始驾车,已经驾了100多年了。中国人驾车才几年?以后慢慢会好的。”

也许是印证他的说法吧,我这次就发现了一个“慢慢会好”的迹象:酒驾。

毫无疑问,吊销执照兼6个月的牢狱生活,把所有人都吓坏了。我回去这段时间,由于亲戚朋友多,基本是每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所有的宴会上,只要是驾车的,没有一个人敢沾一点酒,哪怕是啤的或者红的。我兄弟有一天实在推不过,就喝了一小杯。后来他的做法是:把车留在餐馆停车场,第二天一早来开回去。

要知道,一年前,这家伙还因为醉酒和别人撞在一起。车撞烂了不说,还哗哗地吐红水,差点把一家人吓死。赶紧招来救护车,送进医院一看:还好,不是吐血,原来是葡萄酒喝多了。

甚至连执法部门的人也不例外。我表弟——一个小老板讲过一件事:

一天,两个城管的小头目来到他铺子前,一下车就叫嚣乎东西,曰:“谁叫你把东西摆外面的?”

表弟连忙递上好烟:“我问过街道办,他们说可以。”

“他们说可以就可以啊?听他们的还是听我们的?”

还好我表弟懂事,这几年他和工商、税务、卫生、公安等政府部门没少打交道。于是软语相向,同时约定某天吃“便饭”款待,饭后,大家一起打打“小麻将”。那两位才满意而去。

届时,表弟揣着准备输掉的麻将钱,早早就在停车场恭候,左等右等不见人。跑到街上一看,远远地看到一群人不辞辛苦地徒步而来。大热天的,一身制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问之,城管大哥们老老实实地回答:晓得中午要喝酒,所以不敢驾车来。

家园 痛恨

就是这样的半青,搞的教育乌烟瘴气:就是一群欣赏这样半青的半青,提拔这样的半青,该死的半青系列

痛恨
家园 不怪他们,环境如此。半青=二青??
家园 徒步?出租车呢?
家园 车子和醉驾

这个规定很好的,酸是中国交通规则遵守执法第一个有效范例

家园 出租车呢?

他们小器,不肯花这个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