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印边界西线争端的来龙去脉 -- CaoMeng

共:💬109 🌺11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就是他的跟随者们为了政治目的故意搅浑水

伊斯兰教上层人物里面学者应该不少,不可能分不清佛教与简单的偶像崇拜,况且伊斯兰教也有自己的神秘主义即苏菲信仰。

为了占领广大佛教地区,将佛教与原始的阿拉伯偶像崇拜等同起来以激起教徒的愤怒。阿拉伯及柏柏尔地区那些巫术与单纯的偶像崇拜本来也是佛教反对的内容。

这个影响至今不歇,《古兰经》的汉译版里面把“偶像崇拜者”译成“拜佛的”不能不让人觉得是别有用心。

家园 哈哈,好,果然是英雄气概喧嚣乱世

小弟静候大大闲时更新。

家园 中印边界西线6公驼汗,狮子汗,狮子王大PK

我首先要检讨一下。在上一篇凶恶的异教徒.佛国的反击.狮子王PK公驼汗,我玩了一点春秋笔法。

事实是这样滴:

其实在上篇中被PK的两代黑汗国君主都不是公驼汗。 他们都是货真价实滴黑汗国大汗: 阿尔斯兰(狮子)汗。

阿尔斯兰(Arslan)是突厥语中”雄狮“的意思。

俺第一次听说阿尔斯兰(Arslan)这名字还是在中学时候。当时看了一部日本卡通电影,根据田中芳树同学写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亚尔斯兰战记》。亚尔斯兰是阿尔斯兰(Arslan)的不同音译。

《亚尔斯兰战记》中的亚尔斯兰(Arslan)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田中芳树同学的《亚尔斯兰战记》的原型则是在第三篇中印边界西线争端的来龙去脉 3圣战 中提到的波斯史詩《列王紀》Shahnameh。也有人说是根据后来19世纪的波斯传说埃米尔阿尔斯兰改编的。 这里按最初蓝图是波斯史詩《列王紀》的说法。 旅居日本的西西河大牛,可不可以问一下田中芳树老师?

而波斯史詩《列王紀》讲的是萨珊波斯,这个拜火教帝国的历史,从世界诞生到阿拉伯人入侵,末代皇帝伊嗣俟三世战死,灭教毁国。《列王紀》的作者对波斯第二帝国的毁灭和波斯本土被阿拉伯和突厥人的征服和蹂砺是深感痛心的, 所以反阿拉伯和反突厥的中心思想贯穿了整部史詩巨作。本来《列王紀》是中亚的萨曼波斯王朝的宫廷诗人写来献给在阿拉伯帝国衰败以后复兴波斯文化的萨曼波斯君主的,结果最后却是在一个与黑汗国联手灭亡萨曼波斯帝国的波斯化突厥头子, 伽色尼帝国的创始人,加兹尼的马合木的命令下完成的。历史也喜欢开玩笑。

顺便说一下,萨珊波斯末代皇帝伊嗣俟三世的儿子,萨珊波斯末代太子俾路斯逃过了大劫,避开了阿拉伯帝国圣战军队的锋芒,一口气跑到长安请求李世民李二同学帮他复国。李二同学让手下裴行儉附送俾路斯回国,但裴行儉将俾路斯一行送到未来的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未来的大唐中亚重镇碎叶城,就回国了。 整么看起来像遣返非法移民?害得娇生惯养的太子俾路斯同学在阿富汗那疙瘩打了20年的游击。最后俾路斯的儿子,下一代萨珊波斯准太子泥涅师认清了问题的根本:阿富汗本来就是帝国的坟场嘛, 复国无望也!干脆打点了包袱上长安去做富翁去了。

难道说《亚尔斯兰战记》中急于复国的亚尔斯兰(Arslan)的原型实际上是俾路斯?

《亚尔斯兰战记》1 优酷版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3538094/Ob/1/Pt/0/sid/XOTY3NDM4NDg=/v.swf[/FLASH]

田中芳树老师对中国历史是很熟悉地,很可能也知道唐书中对于俾路斯的记载。

田中芳树老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说远了,拉回来。

突厥人好像对狮子有很深厚滴感情。 西州回鹘的大汗也自称为阿尔斯兰(狮子)汗。

好像中亚那时候唯一的土著大型猫科动物就是新疆罗布泊的新疆虎吧? 里海周围的湿地中也有里海虎。 但不知道草原上的突厥人对狮子的深刻印象哪来的? 哦,还有吐蕃语中的狮子Seng-ge(对,就是在八里桥面对英法联军带领蒙古骑兵演出最后的绝唱,最后却栽在汉人的捻军骑兵手中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那个僧格Seng-ge)也是,高原雪域哪来的什么雪山Seng-ge?

又说远了,拉回来。

继续检讨:

好像没有人给突厥人讲"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的道理。 也可能突厥人的草原实在太辽阔了,从兴安岭到匈牙利大平原,无遮无边,一个太阳还真忙不过来。

匈牙利大平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自从阿史那土门(土门,Tümn,万人长之意)被草原霸主柔然主阿那环拒婚,而联姻与西魏,娶西魏长乐公主对柔然而战,颠复柔然汗国,逼杀柔然汗阿那环而自立为”伊利可汗”(Il qagan),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突厥帝国以来, 突厥汗国就有双汗制。阿史那土门的弟弟莫贺咄叶护(叶护为突厥高爵),也就是室密点可汗(瑟帝米可汗Istmi qagan )负责开拓了西域和中亚。双汗制最开始的结果是很可观的:

”遂击茹茹(柔然)灭之”(指灭柔然残余),“又西破囐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

突厥汗国的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西海即里海,沙漠疑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或中亚沙漠,北海指贝加尔湖,因此沙漠也可能指漠南戈壁)。

当然最终结果还是东西突厥分裂。西突厥汗国可汗是室密点可汗的子孙,东突厥汗国可汗则为创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孙。

黑汗国像以前的突厥汗国一样实行双汗制和双都制。大汗称阿尔斯兰(狮子)喀喇可汗,汗庭建于八拉沙衮(今巴尔喀什湖楚河河源西南,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东),后移驻疏勒(今新疆喀什,全名喀什噶尔)。 副汗称博格拉(公驼)喀喇可汗,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大汗直接统治东部(从八拉沙衮向东到伊犁河谷),副汗治西部包括怛逻斯和疏勒。正、副汗之下有若干小汗,小汗之下由王公贵族组成封建等级阶梯,分治各地。汗国一开始就具有分裂趋势。

黑汗国与于阗国对持的地图,上面标有黑汗国双都八拉沙衮,疏勒以及怛罗斯位置。点图看大图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黑汗国开国君主阙毗伽·卡迪尔汗(Kül Bilg Qadir Khan)死后,阙毗伽·卡迪尔汗的小儿子奥古尔恰克担任博格拉(公驼)可汗,大儿子巴兹尔担任阿尔斯兰(狮子)可汗。

在阿拉伯入侵N年后在重振波斯文明的萨曼波斯王朝在其如日中天之时发动了针对宗教信仰还是多样化形态的黑汗国的圣战, 并在怛逻斯附近击败了黑汗国的副汗,博格拉(公驼)汗奥古尔恰克。 (又是怛逻斯,这里是西突厥诸部的大本营,当年唐将高仙芝同学就是因为黑汗国的先祖葛逻禄的临阵叛变而栽在此地) 公元893年,波斯萨曼王朝的伊斯迈尔·本·阿赫马德率兵侵入怛逻斯,并俘走了奥古尔恰克的“可敦”(王妃)及一万多人口,还杀了一万多人。并把这里的基督教教堂改建成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博格拉(公驼)汗奥古尔恰克,将汗庭从怛逻斯迁移到了疏勒(今新疆喀什,全名喀什噶尔)。怛逻斯之战的失败,使奥古尔恰克·卡迪尔汗更加仇视伊斯兰教。

后来, 波斯萨曼王朝内讧,萨曼王之弟纳斯尔.本.曼苏尔发动政变,未遂,失败后逃到喀什噶尔。

与萨曼王伊斯迈尔有夺城俘妻宿仇的博格拉(公驼)汗奥古尔恰克,企图利用萨曼尼王国的内部矛盾待机复仇。也就是他为了对付曾经击败黑汗国的萨曼波斯王朝,收留了萨曼王伊斯迈尔的兄弟纳赛尔。

黑汗王朝的民族构成并不单一,在宗教信仰方面此时也呈多样化形态:有漠北草原时代回鹊人旧有的萨满教和摩尼教,也存在西迁后几十年间陆续吸收的佛教和袄教(即拜火教);迁都喀什噶尔后,当地也有传统佛教与袄教并存。因此,喀喇汗王朝在臣民的宗教问题上本没有许多严格限制;但由于与中亚伊斯兰教主要势力的萨曼王朝关系交恶,促使喀喇汗王朝统治集团对伊斯兰教采取了敌对排斥的态度。

博格拉(公驼)汗奥古勒恰克把喀什噶尔以北40公里的阿图什作为纳赛尔的栖身之地,把阿图什交给他管理,同时还在阿图什修了一座清真寺供纳赛尔及其侍从们使用。这事大约发生在公元905年左右。

奥古勒恰克为流亡王子纳赛尔做了必要安置之后。便下令严禁本国臣民接近这一小股穆斯林及其所信仰的伊斯兰。正是这个伊斯兰教的死对头奥古勒恰克,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让伊斯兰教闯入了喀什噶尔本土,使古代新疆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清真寺和第一批迁居这里的中亚穆斯林。

历史又开了一个小玩笑。

接下来, 就是传奇故事了。

奥古尔恰克的侄子萨图克,与纳斯尔年龄不差上下,当时与纳斯尔同住在阿图什,两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纳斯尔经常向萨图克及其他青年朋友们讲述伊斯兰教的教义、教旨和教规,传播伊斯兰教。

萨图克此时年仅二十岁(也有一说是芳龄16),自幼聪明伶俐,办事刚毅果断,怀有远大抱负,对他叔父所统治的王朝日渐衰落深为不满,欲取而代之。萨图克幼年随叔父在怛逻斯时,就了解到中亚不少汗国以伊斯兰教治国的情况。他向纳斯尔吐露了这个想法后,纳斯尔向他献策,即依靠伊斯兰教在王庭内部和民间大力发展教徒,靠宗教力量发动武装政变。在纳斯尔的反复说教下,他首先皈依了伊斯兰教。

萨图克接受伊斯兰教后,就在汗国秘密发展教徒,扩大势力,做推翻其叔父的准备。当其叔父奥古尔恰克发觉时,已经无可挽回局面了,萨图克已经发展了大批教徒,得到了大多数国民的拥护。叔侄两人水火不容,很快就发生了战争。

据伊斯兰史料说,经过多(10)年秘密活动,到萨图克25岁时,在他周围已“集合了三百喀什噶尔的骑兵。他还得到费尔干纳的穆斯林自愿军的支持,于是他们总计达一千人。他们最早攻占阿忒八失;之后他们的人数变成三千骑兵。于是围攻喀什噶尔,并以伊斯兰征服了那里,挫败了暴君”。

年轻的萨图克在纳斯尔的帮助下,依靠穆斯林的力量,战胜了他的叔父,登上了哈拉汗王朝副可汗的王位,结束了奥古尔恰克的统治。这大约是公元915年的事。

萨图克登上王位以后,宣布他的教名为阿不达勒·克里木,王号为苏里唐·萨图克·博格拉(公驼)汗,并宣布以教治国,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同时采取传教与武力并举的手段,由阿图什向周围扩张。

萨图克打败其叔父奥古尔恰克以后,夺取的只是汗国的副汗,即博格拉(公驼)汗,而此时他的父亲大汗巴泽尔就成了他的劲敌,成为他攻击的主要对象。

公元942年,萨图克指挥教民发动了攻击大汗巴泽尔居住的巴拉沙衮(八拉沙衮)之战。

大汗巴泽尔,沿袭祖制继承汗位后,同他的弟弟一样,因循守旧,依靠正统的势力,维持着汗国的统治。他虽然看到自己的儿子依靠伊斯兰教的力量夺得了副汗的王位,看到了教民的力量,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固有的对佛教的信仰,因而,父子二人只有刀兵相见。

这次战争使双方伤亡惨重,但谁也未能消灭谁,萨图克攻城不下,只好再回到喀什噶尔。萨图克死于公元955年(回历 344年),在位四十年。

每一个人群,无论种族和宗教信仰,都有为尊者讳的习惯。所以萨图克这段杀叔反父的历史往往被后来的学者和谐。

萨图克死后由他的儿子巴依塔什(突厥名字)继承王位,其教名为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是阿拉伯名字,意思是阿不达勒·克里木的儿子木萨。因为萨图克的教名为阿不达勒·克里木,所以他儿子就是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 奥萨马·本·拉登也就是拉登的儿子奥萨马。

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为其父王修建陵墓,并举行盛大葬礼,送葬的穆斯林多达37 000余人。

俺为新疆旅游局打一下免费广告哈!

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为其父王,新疆伊斯兰君主第一人,全世界第一位穆斯林突厥皇帝, 萨图克, 修建的陵墓就是这东东

苏里唐麻扎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阿图什市区西南二公里左右的麦西提村,全称为“苏里唐·萨图克·波格拉(博格拉的另外音译,当然还是公驼)汗麻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座陵园始建于公元955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陵墓前面的清真寺,是苏里唐·萨图克的叔父奥古尔恰克为纳斯尔王子修建的,比这座陵墓还要早五十多年,也是萨图克皈依伊斯兰教和发动教民向奥古尔恰克王宫进攻的地方。 这两所建筑物是至今发现在新疆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它比闻名新疆的喀什艾提尕清真寺要早880多年,比喀什的阿帕霍加墓(香妃墓)也要早680多年。

话归原题:

木萨·本·阿不达勒·克里木:喀拉汗王朝的第四代汗王,萨图克的长子,即阿尔斯兰(狮子)汗。是他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在苏非派教士卡里马提的支持与帮助下,灭掉了长支大汗,自称喀拉汗(即伟大的汗),结束了其爷爷巴泽尔大汗的统治,这一军事行动,使二十万帐突厥人皈依伊斯兰教,这大约是公元 960年的事。

木萨·本的统治,使黑汗王朝进一步伊斯兰化,“毫不留情毁庙宇,偶像头顶尽遗矢”,摧毁了喀什、阿图什、和田一带的佛教、景教建筑,使得“伽蓝百所,僧徒万人”的喀什、阿图什,寺庙佛塔,荡然无存,佛教建筑绝迹。

木萨·本卒年不详,据说是在一次进攻东部佛教中心于阗的战斗中战死的,故有“殉教者”之称。也有人说他的陵墓在通往于阗的路旁。其实是身处异处,首级葬于战死的沙场(今阿克陶),身体葬于阿图什之皇家陵园。他的副汗(公驼汗)为弟弟苏来曼。

木萨的儿子,也就是奥布里·哈桑·阿里·本·木萨 (阿拉伯语,木萨的儿子,奥布里·哈桑·阿里)继位大汗之位,成为新一届阿尔斯兰(狮子)汗。他和他的老爸一样,在进攻于阗的战斗中,战死于英吉沙的东南,大约为公元998年。他的副汗(公驼汗)为堂弟哈龙·本·苏来曼(苏来曼的儿子哈龙),病死于从布哈拉回喀什噶尔的途中。

所以说俺在上篇玩了一点春秋笔法,把木萨和阿里都降职为副汗(公驼汗)。因为偶觉得狮子王PK公驼汗这标题太棒了。俺在此做个检讨,还原于历史一个真相。史实是于阗狮子王PK了两个狮子汗。

前篇说道了阿里·阿尔斯兰(狮子)汗被PK,于阗佛军与喀什佛教徒们,在鼓钹钟磬声中,再一次把战胜者的大旗插在了喀什噶尔城头。黑汗王朝到了危急存亡的严峻关头。

其实战略的天平正在倒向黑汗国。

喝水

中印边界西线争端的来龙去脉2 象雄复兴

中印边界西线争端的来龙去脉 3圣战

中印边界西线争端的来龙去脉4商道与圣战

中印边界西线5凶恶的异教徒.佛国的反击.狮子王PK公驼汗

七:公驼汗,狮子汗,狮子王终级大PK, 黑汗王中兴之剑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更新了

中印边界西线6公驼汗,狮子汗,狮子王大PK

家园 这个嘛,我会说到,不过不是下一篇,可能会是下下篇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此处应该有掌声鲜花和喝水声

继续围观南亚中亚西域的美丽搏斗和凶残爱恋……

家园 说起圣战,貌似连佛教都是有的(如小日本的日莲宗),但

似乎俺们的儒教就没有:)

家园 关于第一个穆斯林突厥皇帝萨图克的传说有N个版本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黑汗国开国君主阙毗伽·卡迪尔汗(Kül Bilg Qadir Khan)死后,阙毗伽·卡迪尔汗的小儿子奥古尔恰克担任博格拉(公驼)可汗,大儿子巴兹尔担任阿尔斯兰(狮子)可汗。

奥古尔恰克是萨图克的叔父。而且萨图克是从小在叔父身边长大。如果萨图克是阿尔斯兰(狮子)可汗巴兹尔的儿子,为什么没有在大汗身边? 如果大汗巴兹尔已死,游牧部落有兄终弟及的传统,也有娶亡兄之妻的传统,到也说得过去。

但萨图克从他叔父奥古尔恰克头上夺得的王号是博格拉(公驼)可汗,也就是副汗。哪远在八拉沙衮汗庭的大汗又是谁呢?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萨图克是大汗巴兹尔的儿子,但不是嫡出。

在怛逻斯一战中,黑汗国副汗奥古尔恰克的“可敦”(王妃)被俘。难道当哥哥的大汗巴兹尔将自己的一个妃子送给了弟弟续旋?

不过我们还可以确定的是所有的文献都指出了波斯流亡王子纳斯尔和中亚穆斯林自愿军对萨图克夺位的重要性。

关键词(Tags): #黑汗#喀喇汗
家园 俺继续为新疆旅游局打一下免费广告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阿图什市是新疆穆斯林的圣地。这里有新疆有史以来第一个清真寺和喀喇汗(黑汗)王朝历代君主的皇陵。

当年黑汗王朝副汗,博格拉(公驼)汗奥古尔恰克为了利用波斯萨曼王朝的内部矛盾,收留了因内讧失败而寻求避难的萨曼王朝王子纳斯尔·本·曼苏尔,并委任他为阿图什的行政长官。纳斯尔在阿图什期间,施展“牛皮巧计”,在阿图什修建了新疆历史上的第一座清真寺。他利用同奥古尔恰克的友好关系和后者对他的信任,请求奥古尔恰克能给他一块牛皮大小的地方,让他建一座清真寺,使他能够在里面礼拜真主。在得到奥古尔恰克的同意后,他回到阿图什立即宰杀了一头牛,把牛皮割成细条并连接起来,然后用它围了很大一块地,在上面建了一座大清真寺。

除了清真寺和皇陵,在阿图什大峡谷还有许多自然风光,当然都跟纳斯尔或第一个穆斯林突厥皇帝萨图克有关。

萨图克兵败避难之处阿图什大峡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图什大峡谷由若干“麻扎”组成,每个都有出典。进入加依山沟,首先来到苏盖提.阿堂麻扎,“苏盖提.阿堂”译意为长着柳树的祖先圣地。果不其然这里长着三棵古老的柳树和一棵桑树,还有一眼甘甜的泉水和一处“买谢提”(祈祷的场地)。它的典故出在一块倒冠形的石头,石头的平面中间泛红,央缀着少许黑点,犹如红瓤西瓜里嵌着黑瓜子,石头的边缘与底部呈褐色,整块石头的形色犹如剖开的半个西瓜。传说当年沙土克兵败逃到此处,已经是人困马乏饥渴难忍,只好停下来休息,急忙切开西瓜充饥解渴。才吃了一半,忽闻马蹄声声,追兵尾随而至,于是弃瓜奔逃,剩下的半个西瓜变成了石头。虔诚的穆斯林们远远前来朝礼拜以纪念始祖创业的艰难。石瓜西面山坡的背阴处,有一眼名叫库勒萨勒迪麻扎的泉水。“库勒萨勒迪”译意为手可伸进去的圣泉,泉眼大小约一个拳头,清澈的泉水徐徐溢出。传说不孕的妇女喝了此水就能怀孕。这眼泉被称为“库斯勒哈那”,译意为沐浴的地方,来此朝圣的穆斯林竞相到库斯勒哈那洗礼。

邪恶地想,在“库斯勒哈那”沐浴后怀孕的不孕妇女肯定不是喝了此水怀孕的。。。

关键词(Tags): #阿图什#新疆
家园 为什么阿图什这维吾尔人的圣地是柯尔克孜游牧人的自治州首府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阿图什这个维吾尔农耕民族的传统大本营会是游牧的柯尔克孜人的自治州首府?

阿图什市辖区共7乡,3场,2个街道,即松他克、阿扎克、阿湖、上阿图什、格达良、哈拉峻、吐古买提乡。 2000年末全市总人口19.42万人,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等11个常住民族。其中维吾尔族14.7万人,占82%;柯尔克孜族2.17万人,占12.1%;汉族1.05万人,占5.8%;其他少数民族约占0.1%。

嘿嘿,这个嘛和为什么伊宁这个原来以维吾尔人为主的城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是同一个原因。

截止2005年底,伊宁辖区总人口52万人,有维吾尔、汉、哈克、回、蒙古、锡伯、乌兹别克俄罗斯等35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49.24%,汉族占35.13%,回族占7.57%,哈萨克族占4.49%。

这个和为什么吉尔吉斯(柯尔克孜的不同音译)共和国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奧什(古称贰师,也是吉尔吉斯共和国全国第二大城市)主要人口是乌兹别克人,却被苏联政府划为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一部分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呢?俺就不说!

家园 整理了一下内容。

俺当时想到那就写到那,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有点杂。捎捎整理了一下,补充了一点点关于萨图克与纳斯尔两个不得意的王子夺王位的事迹。

家园 这个董仲舒曾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点类似吧
家园 那也只是在自己国家,顶多算内战,不算向外扩张吧:)
家园 拜下大神和楼主,其实田中是随便选名字的

田中自己供认先写完文章,但是人名都用XXX或者OOO代替。

然后是找本历史词典,翻到索引然后挨个填名字进去

另外这厮啥时候填坑啊,真的很想买把枪去找田中让他填坑。

亚尔斯兰战记里面能出自列王纪的我找到的有这么几个

沙曼岗、法兰吉丝、奇夫、奇斯瓦特、凯霍斯洛、特斯、古拉杰、神马拉克修娜。剩下的还在找...

家园 五藤君就是高啊!谢指点!俺放狗找到了田中的后记

田中在亚尔斯兰第一章后的后记

“总而言之,笔者虽然没有伟大的先人蒙默斯那么澎湃的热情,但是却想试著做出自己的汤头,于是便开始著手作业了。从唐朝的长安、鄂图曼帝国、伊儿汗国到拜占庭帝国,经过一转再转,甚至三转之后,舞台便决定设在中世纪的波斯了。当然不是真正的中世纪波斯,只是和其很相似的异世界的一个国家。所谓“帕尔斯”是中世纪波斯王朝的勃兴地法尔斯的当地称呼法。人名和地名都是从征服伊斯兰以前的波斯之历史和传说中撷取出来的。严格说来,古代波斯和中世纪波斯在人名的感觉上是有些不一样的,但是,就请读者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带过去吧!之所以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因为书中出现很多波斯风格的名词,而且都适当地加以使用,所以,或许会引起一些很认真地研究波斯历史和文学的人们的反感。笔者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比例,所以才决定以异世界的国家为舞台,关于这一点还望各位见谅。因为这是一本虚构的故事,所以就请手下留情吧!另一方面,侵略帕尔斯的敌国军是根据十字军和征服美洲大陆的西班牙军的形象拟创出来的,所以他们看来穷凶极恶的行为只是在故事目前的阶段才有的。如果读者看过阿敏马尔法所写的《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的话,应该就很了解十字军在神的名义下做了多少倒行逆施的行为。因为《罗宾汉传说》和《劫后英雄传》而广受日本人欢迎的“狮心王”理查一世,在攻下阿卡城掳获二千七百个俘虏的时候,向阿拉伯要求二十万枚的金币做赎金,在被拒之后,把所有的俘虏都杀了。另一方面,阿拉伯的首将撤拉丁在占领耶路撒冷的时候,却允许所有的俘虏带著自己的财产安全地离开。要说这两个人都是好敌手的话,至少对撒拉丁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俺支持你买把枪去找田中让他填坑。

先支援你一朵花哈!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关键词(Tags): #亚尔斯兰战记#田中芳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