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数字说话】13.4中国人完全不担忧医疗,这是奢望 -- 加东

共:💬85 🌺289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除了楼下说的人工--诊费要做减法

还有一个隐藏的risk premium 在中国要低很多,虽然中国医闹不少,但是大多数患者还是温顺的绵羊,在中国听说过医生职业保险么?

家园 很对

其实基础病理研究投钱不少,只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出国去了。国内机构又急功近利文章为导向,加上专利垄断等等综合在一起构成的恶性循环。其实这些年随着国内越来越富裕,情况已经比当年最不堪的时候好一些了……

其实能够把现有的技术优化,普及化,很多大病还是可以治疗的,而这个就是要重建公立人民医院体系了,其中的人、财、物和组织体系建设谈何容易。更何况,全民营私,经济学家现在提出的观点无外乎好医院私有化,穷人统统扔到政府办的公立医院里,私立医院通过市场化不断挖公立医院的人才(参见北大某刘姓专家观点)

赤脚医生也是与时俱进的,现在一说起赤脚医生就有人会往当年无系统训练的概念那里靠。其实现在需要社区医生担负起当年赤脚医生的责任来,而这个背后的博弈,却从来不是医疗体系中人可以掌控的。

家园 根据加拿大全国医生资料库,家庭医生年平均收入23.26万

专科医生是31.11万元。

家园 不知道美加是什么情况

国内医药费上升的一个原因是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多。以前针头、针管、针灸针、备皮刀之类的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现在不行了,全是一次性的。用一次就是钱。

比如做透析的那个管子,一次就一百多二百,谁也受不了。

家园 赤脚医生把医疗资源分散,使得农民可以在家门口看病

甚至有些赤脚医生可以用偏方治病。现在不行了。

家园 无系统培训无检测仪器无合适药品,特殊年代的特例而已

如果现在弄一帮初中生给大夥儿看病,还不得让唾沫淹死。

加拿大靠着美国,医生护士的开销肯定降不下来。但是,即使医务工作者的工资大幅度下降,人均医药费也不是中国在10几20年能达到的。太多人就把眼睛盯着腐败和分配不公,也不算算即使腐败和不公完全消失了(怎么可能),省下的钱平均到13.4亿人头上能增加$100吗?

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穷。

家园 bc省家庭医生09年平均收入23.26万,政府蓝皮书说

专科医生收入就更高。

家园 安省因该是没有医疗税的
家园 需要学习印度巴西

山寨西方的药品

tg的官员胆子太小了

家园 BC不清楚。不过,估计你把营业收入和个人收入混在一起了。

安省家庭医生营业收入大概25万左右。不过,一般两个医生一个诊所,要一个全职护士一个全职接待员,算上租金,去掉企业税,可分配的超过20万很难。15万左右是多数。

家园 医生开诊所,报税可以把很多衣食住行费用都打入营业成本了

这些费用都可以抵税。

家园 是呀,我说过了他们的税交的少。
家园 一个花税前的钱,一个花税后的钱,这里外里可差多了

再说还有那么多,理财专家,亏损都可以的。。

家园 是集市好还是甜圈店好?

BC有个医院,病人太多实在没地方摆,病床都推到医院的甜圈店里了,这事被NDP拿出来大力抨击保守党。

两年前回国去过医院。国内医院里确实人多,尤其三甲,因为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真的多,非常多,说象集市没什么不妥。但一旦见到大夫,基本都有个满意的说法,什么病怎么吃药,该注意什么。加拿大的医院,等几个小时才给你分诊。好容易安排你进小房间或者布帘子隔间等着见大夫。先来个护士让你换大褂,然后量血压心跳体温。护士不到五分钟就走了,大夏天空调巨冷,光板穿个后面系带子的褂子根本不保暖。本来就是发烧浑身冷得要死,也没个铃可按,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好容易有个护工路过,要求加个毯子,人家护工才不管呢,又去找个护士来,才拿了毯子裹上。然后再等几个小时才见到医生。而医生对于为什么发烧语焉不详,支支吾吾,最后说约一个专家做超声波检查淋巴。要做这个检查,在加急的情况下,等了三周。在医院做的检查只有验血,而好几个指标都是我要求加上去的,要不然那个血检也没什么用,肯定白血球高,验不验我都能猜到。然后又过好几天去医生那里看结果,而对这超声波的片子(其实都是数码照片)这医生又找来另外一个医生,小小一个诊室里面医生们大眼儿瞪小眼儿,谁也没说清楚为什么。后来我实在不耐烦了,要求再次验血,因为已经过了将近一个月早不发烧了,我拿了两次血液检查的检查至少可以对比一下有什么变化。好吧,医生们也松口气,终于能把我打发走了。

关于加拿大的医疗体系,有一部非常好的加拿大电影可以参考《野蛮入侵(Les invasions barbares)》以下内容有剧透。

因为是法语片,大致说一下电影内容:

片头可以看到医院的拥挤状况,躺在床上的病人是怎么给排在过道里,地下室里……片中主人公得了癌症,他儿子跟他关系紧张,但还是私下重金(且是现金)贿赂了医院的高管以及工会人员,把一间储藏室变成一个单人病房。片中有这老头怎么被送到美国检查,怎么又送回加拿大住“高级病房”。因为是不治之症,最后老头的儿子想清楚了,让老头爱干嘛干嘛,嗑药打吗啡,甚至贿赂老头的学生们到医院来看望老头子,满足老头子心里一点点为人师表的虚荣。片尾家人朋友一起聚到湖边的别墅,在一个清晨,所有人跟老头一一告别,包括在天边航海的女儿也通过卫星网络视频告别。然后一个护士过来,给老头接好输液管子,开车离开。一个一直陪老头嗑药打吗啡的女孩子帮着把过量的吗啡打到输液管子里。这部片子不是单纯说医疗体系,也没有普遍意义,因为是豪富家庭基本可以拿钱摆平所有的事情,包括找个瘾君子女孩儿陪老头嗑药,买毒品,贿赂这些事。但片子里有很多内容值得看,值得思考——家庭、亲情、生活、死亡、安乐死、公平、权利……

家园 不够嚎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