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怀念廖厚泽师 -- 弦音醉舸
陈士铎本是一穷困潦倒的书生,他的人生转折,发生在晚年康熙丁卯年(1687年,时其已过60岁)逢异人于燕市,多获秘传,从此开始著书生涯,一发不可收拾:1687年抄《石室密录》并发表(原著歧天师,“遂将《石室密录》令其抄录一通,存之笥中,以备著书时考稽.....”,序言里还明确说到《石室密录》便是青囊秘术,华佗就是跟歧天师学的),这本书内容跟《华佗秘传》同一流脉,用药也全同于《秘传》,但多了理论分析,值得参考;
1688年著《辩证玉函》(淳于意所授,陈氏所做的也仅是“敬习”);
1689年著《本草新编》(说著,其实只是注解罢了);
《外经微言》、《脉诀阐微》是陈氏所“述”,也是继承得来。
话说到这里,说他是继承,似乎没有问题,但往下看。
陈氏所著的书籍,只有《辩证录》和1694年著《洞天奥旨》。而这两本书问题最大,《辩证录》只是在《辩证奇闻》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附方和案例;《洞天奥旨》则根本就是抄袭作假,可能陈氏1687年初得到秘传时心态还是不错的,而七年之后(1694),发起老糊涂来了(近70岁了嘛),都是晚年继承而没有创新,毫无面子吧,于是编造出这一本祖传秘方来!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以常理来分析分析,话说即便是傅青主真的传授弟子(这个有学术争议的),会挑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子来传授么?谁比谁先入土还不知道呢。
另外,《华佗神医秘传》只是其一个后世常用的名称,再说即使其晚出(几乎肯定的),也比康熙时代早。
的认知,我从98年接触,一直反复阅读思考,不是本很重要的医学书籍啊,仅仅提示了一种传授罢了,并不能通用,也就是说并没有普世传统医学价值。没必要与伤寒论什么的扯关系(这仅是我个人的认知,也不想在这里争论,没有意义)。
,心颇赞同,但是要看到这中间的困难。中医理论因为流传几千年中有了太多的再演绎,导致本真不清,已然陷入了玄学境地,一边热衷于玄学,一边是强调实证的科学,这两者本来就很难有交集。
二者我自己的理解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研究对象都是人体,两者毫无矛盾,所以这中间有融合的可能。按照我自己的经验,事实上《内经》时代的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在神经体液和系统论的层面上是完全可以互相理解的(目前的水平就可以),一点都看不出矛盾。但是即使我理解到这个,也没有精力继续往实验室这个层面继续研究,一来现代医学基础背后的物理学、数学及分子生物学以及我常提的神经体液学等基础还是不够扎实(精力都放在了理清传统上了),二来人生目标的定位也不在这里,我自己的定位是在于文化,医疗技术只是立身之本。
我自己因为在三甲医院临床一线的关系(病房工作业务量很大,病种很杂),对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随时在用,因而有机会两边都涉猎并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沟通,对于很大数量的中医从业者而言,很多人根本没两方面大量接触的条件,临床很多一开始就以门诊为主(这个很有局限的,大医院一般40岁左右(副高职称)的人才会去门诊,病房工作类似于充电,门诊工作则类似于放电了),只能靠对书本的浸淫试图去寻找秘径。至于你提到的有发言权的“中医”,有时候只是一个称呼罢了,对中医的内涵可能并不一定就真实的见解,这类人,要么是从领导岗位走上去的“名医”,要么是从科研岗位走上去的“名医”,从临床一线走上去的倒是不多。
你不也是这观点么?
晕死。
你说的《洞天奥旨》,里面人家可是说是祖传的噢,对于来自傅青主,我也是有疑义的,不展开啦。
很多文字和明确是傅青主的书一致,这基本上是公认的。
傅山因为反清,清又有文字狱,陈士铎一些书里面也有激烈抨击清的文字,傅山借陈士铎流传这些著作是很有可能的。
至于年龄,傅山比他大就行,再说陈主要是在江南活动,离统治中心比较远,又好游方,比较自由,也崇道,思想上好沟通,选择他也顺理成章。
可惜的是,傅山的儿子死早了,不然,未必会给陈士铎。
我非常感兴趣,哪怕是很泛泛地说法。
,抱歉无法提供帮助。
我所在的公司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研发内容。不管是眼底成像,还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一个主要的病例方向都是这个病。
所以问一下,看看中医有没有可能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我个人的想法。不好意思。
,然后再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