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瘦肉精:一种组织模式的破产 -- adrupal
工业化不是万能钥匙。食品安全法律的强化,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系是关键。
对于工业化的生产体系,你可以对体系审核、抽样检测、出了事还可处罚。出了问题处理起来也简单,一般也能找到原因,开展预防。
对于分散经营的监管,谁能想出好办法来?
举个最基本的例子,对于小商小贩随地摆摊这种行为都是无解的(看看网上有多少城管小贩各类事件),那对小商小贩卖的食品的监管还能多有效。至少前者是否违规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后者就没这样容易了。
我不打算讨论小商贩和农民的道德水准,但中国基数太大,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黑心经营者加起来就是不得了的数字。
楼下那种个体信用制度小规模用用是可以的,但说穿了就还是公司+农户的方式,需要一个类似farmer's markert的公司做担保做中介。北京已经有这样的“公社”了,但做大以后就会面临和双汇三鹿一样的问题。
监管困难,无法有效抑制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工业化的问题, Food.Inc 这部纪录片说得很详细了,如何防止大的食品公司势大遮天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东西?
工业化不是万能药,如何监管工业化企业?现在大豆油都是转基因的怎么算,更别说折腾出大米伴侣之类的东东了。
另外土地集中的政治风险
中国只要是建立食品监督检查机制,保障大多数的食品安全就行了。或者说大企业建立品牌,保障品牌的质量。
所谓的有问题产品,大多数就是工业化满足客户要求的结果
染色馒头满足粗粮,豆芽满足漂亮好看,面满足白,瘦肉满足瘦肉的比例,肥肉现在人都不乐意吃
这也似曾相识,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天真地认为那是旧社会。。。
在对新农业类企业的接触中,我总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还是农民,可能是种田能手、产粮大户级别的,会寻找新的品种来种;第二种,升级一步,公司+农户+经销商,这个现在比较多,优势在于会卖了,在做的一般也就是生意人,高卖低买,有点品牌意识了,但这个模式对质量、价格、风险的控制力很弱,有不可突破的瓶颈;第三种,就是用工业企业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全链条全流程控制,以质量带动销量。这个模式控制力很强,规模效益明显,但资本投入很大。
其实,这三种模式都代表了资本的意志,第三种目前成为主流方向,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融资环境得到了比以前更好的解决。小农经济,肯定是没有出路的。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伊利正在做第三种的努力,还在建设,以后可能会出效果。
我的看法是,公司+农户模式并未破产,这种模式运作的比较成功的是广东温氏集团,山东六和集团等,公司+农户这种模式比成千上万的散养户多一层监管,在食品安全上更有保证。
公司比农民更专业,瘦肉精的问题当然知道,利润才是第一位的,企业的责任就是为其雇主追求最大的利润。
奶产品倒闭一家三鹿,相对来说市场就会好点。
指望流淌道德的血液估计不现实,让农民流之前,先问问政府监管者,收购企业有没有流
因果导致
我的本意是说责权利不明确,公司推责任给农户,农户推责任给动物等等。
如果行业规划生产销售必须由同一个公司完成,出问题后容易找到责任主体,这样不大会明目张胆的违法。
先送花。
“公司加农户”是在扩张阶段节省成本,快速长大的必然选择。结果就是终于出现了,也是必然出现了安全的问题。不过现在企业也有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建设自己的集中生产基地,转变原料来源。
只要分散生产的模式不改变,食品安全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
俺没有资料,但俺觉得这个过程(食品安全的问题)在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也都出现过,因为这是资本的必然选择。
(萨苏曾经在博客里提到过日本当年的情况,也是有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