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农村的生活比八、九十年代更幸福了吗? -- fagus

共:💬33 🌺30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胶东

我们那主要是种苹果,这两年价格还行。村里不少人家收入都能到六七万。现在已经没人种粮食了,顶多种点玉米,花生每家都会种,主要是自己榨油吃。苹果一年大约加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非常累:套袋,打药,摘果,剩下的时间如果不懒,出去打打短工,收入也可以。我的感觉是老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不过人口一直是负增长的,计生政策真该修改了。至于什么冰箱彩电,早不是什么稀罕物了,现在都在换液晶电视。另外,去年有六家买汽车的,当然都是些五六万的车,现在形成一股攀比风气,你买车我也买,不管能不能用上。

农民还是比较感激胡温政府的,至少什么税都不收了,医保也铺开了,现在担心的是会不会通过物价膨胀来剥削农民。

家园 我家在鲁西南农村,大部分人都是外出打工的

家里的收入支柱基本就是靠外出打工所得,地里收的粮食,除了留下自己吃的,也卖不了多少钱,虽然不收农业税,但是种子、化肥、农药、还有浇水的各种支出算下来,也就是赚点粮食,盈余是很困难的。种大蒜,前两年价格贵,一亩地大概可以赚3万左右,但是投入也不少,蒜种、薄膜、请短工,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还要经常浇水,所以对于劳动力短缺的我家来说,远比如种粮食省事。就像楼上说的,地里种的都是相对不麻烦的作物。

现在有医保,虽然说能报销一部分,但是很多人还是习惯到了不得已才去医院,看不起病是依然存在的。农村的教学质量,说真的是越来越差。我们那里的小学,老师依然是教我的那一批,有时候假期回家闲聊,明显感觉知识架构还是停留在N久以前,收入在增长,物价在飙升,是个不争的事实。

春节的时候去姑姑家,听她说家长里短,每个月的菜钱也要1500以上,菜价实在太高了。她们家有三个人在赚钱,姑父,两个表弟,但是依然感觉生活压力很大,条件不如她家的就更不用说了。

老家附近规划了一个台湾工业区,有工厂在兴建,弟弟很兴奋的说:以后不用出去打工了,可以在家附近上班了。这样就不用东奔西走了,也能照顾家了。我问他:如果工厂倒闭你还继续去干建筑吗?你能干到什么时候?45到顶了吧?如果这样下去,你还不如自己想办法做生意,自己创业呢。他是默然无语,我也觉得心情沉重。失地农民的日子也不是多好过的,有土地的时候,吃饭还有保证,以后呢?不敢想。

物质条件肯定是改善了,但是真的幸福吗?幸福的标准在哪里?谁都不知道。这种依靠打工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家园 花!我觉得还是要赶紧开始给打工者城市户口和相应权利,

让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一起进城,土地换城里的房子,当然要自愿,让农村愿意种地的有多点地种,靠种地能有高点收入。

家园 貌似下载的是半本
家园 没有用的,有几个买的起城里的房子?

加大社会福利保障力度更重要,而不是给个户口。

家园 谢谢回复,不过您是不是该细看看再回?

我已经说了相应权利,就是要把各类保障包括进来,我也没说买房子,说的是换,放弃农村土地换城里房子,否则对在农村种地者不公平。

家园 实话说,您这个主意就更让我囧了

放弃农村的土地换房子?怎么换?是国家收购呢还是自己出租?价格与城里的房子明显是不对等的啊。而且家乡有地,起码还有个保障啊。

家园 您是说地还是说房?我意地留集体房白给,国家出钱

保障如果城里人有啥保障新来的都有,应该也够了吧。楼主算得很清楚,一人就一亩地,无论如何富不起来,离土不离乡,当地也未必有那么多工作岗位,工作岗位在哪里自有其规律,我是不赞成人为的给农村硬行不顾经济规律创造岗位的。而且当然不应该让那些打工者年轻时在城里打工,年老就退回农村,还弄出好些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不过如果有愿意坚守农村的我可没主张强迫他进城,已经在城里的应该有不少是愿意进城的,逐步解决这些人应该是可行的。

家园 房子白给。。。

听着很美好,实际上行不通啊哥们。。。。。。我敢打赌,这样办的话绝对是13亿人民都涌进城里了,国家财政绝对无力支付这样的开支。与其这样建房,还不如把每个农村人的医疗保险给解决了呢。

家园 我说,您没看见我说拿地换吗?

您没看见我说逐步吗?重庆已经开始在搞,看看行的通行不通吧,至少说明钱是可以筹得出来的。刚才您还说保障不够呢?说实在的,我就不赞成搞什么新农村,有钱就在城里盖房子,农村正处在人口减少的过程中,不支持已经进城的人的保障,钱都白瞎了。再说了,现在有这样强大的城市建设能力,正好赶紧盖,不盖就只好缩减队伍了。您说的医疗保险,好像已经在开始搞了吧。

家园 唉,我也希望能这样啊。

您要相信,俺对农村和农民是有感情的,俺家种过地啊。。。。

但是这么多人全部进城,带来的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这是客观限制啊。重庆也不可能出台了政策拿地换城里的房子吧?它那建的是保障房啊老弟。

我最希望的是,目前在农村,集中精力,解决养老和医疗问题。如果纠结于进城,那是得不偿失啊。

家园 我知道您怕不行,我知道您是农村的,刚给您父亲投宝

但是我认为只有大部分农民进城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其他法子无非是拖延而已,而且有拖不下去的可能。另外重庆的事,我说的是他要开放城市户口的事,当然保障房可能是与此配套的。我担心重庆不能成功主要担心有没有足够工作岗位,在有足够工作岗位之前进太多人会出问题,怕他不能控制速度。

家园 时间摆在那里,三十多年了

如果物质生活没改善或者改善很小,都是很失败的。

家园 如果继续是子女留守

这教育就很难搞好。在少年儿童最需要父母在身边的岁月,父母却不在身边,这对人格的塑造是非常不利的。

可以关注一下,”民工二代“的犯罪现象,恐怕”民工三代“会更甚。

家园 一个医保就够秒杀八九十年代了

当年基本上得了病不去看的

现在至少得了病会去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