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国家磁约束聚变堆计划启动?2020年前示范堆出现 -- 凡影随风

共:💬23 🌺1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似乎不是同时达到的

我没有看paper,但是新闻稿的说法如下:

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EAST)”2010年度实验将于12月24日圆满结束,目前已获得1兆安等离子体电流、100秒1500万度偏滤器长脉冲等离子体、大于30倍能量约束时间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3兆瓦离子回旋加热等多项重要实验成果,大大推进了“东方超环”实现其总体科学目标的进程;实验中广泛开展的国际合作,使“东方超环”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高参数长脉冲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平台。

获得电流1MA和100秒似乎不是同时达到的.

另外,请看这个

http://tech.sina.com.cn/d/2009-01-13/16492745859.shtml

这篇报道实际上已经非常的客气了,为了推动加入ITER这个非常有争议的项目,科技部做了很多不科学的事情,甚至给中央的报告都有"中学生都不会有的计算错误".

报道实际也提到了:

但是,曾经在等离子所担任研究员的霍裕平指出,EAST没有建成相应的高功率加温装置,这使得EAST无法得出高参数的实验结果。“要是我们有了这些高参数的实验结果,我们(在加入ITER谈判中)的身价就高了。”他还介绍,要建设相应的加温系统,投资并不比EAST本体小。

EAST的意义,不要看得太大.

家园 何祚庥这个人是个搞政工的院士, 实在没什么学术能力

个人看法,加温这个问题上,目前有主流的2种方法,一个是粒子束,一个射频波,还有种欧姆加热的方法已经被证实不能用.粒子束国外一直研究的比较彻底,特别是欧洲,ITER的主要加热就是用粒子束,这个方法加温效果非常好,但是有2个问题,一个是要建一个相当大的加速器,另一个是粒子束打如等离子体后,会让等离子体不稳定,能量丢失非常厉害,能量约束时间成倍下降,这是欧洲目前放电稳定时间非常短的很难解决的问题.

而在EAST和ITER立项的时候,射频波加温无论是理论和实践都不成熟,所以才有你上面转载的文章中的east加温不足,大家估计也是埋怨没有配套建个加速器,当时要是专门再建个加速器,投资要增加一倍吧,国家当时没钱啊.

east没啥多想的,只能琢磨如何用好射频波加热,连续几年实验反而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去年实验温度到4000万度了,而且这种加温方法的等离子体稳定啊,聚变要实现核反应的最重要的还不是温度,而是等离子体密度, 密度不够,氘氚核撞击不到,核反应无法进行,密度只要够,1000万度就够核反应了.如何长时间的维持等离子汤的浓度才是核心技术.我想李所长很乐观的原因就是我们这方面可能入门了.相反ITER的粒子束加温,等离子体被高速粒子撞击,再温度急剧升高的同时,等离子体密度反而快速下降并伴能量散失,维持等离子体状态的难度也快速加大.所以这可能是我们要另起炉灶的主因吧.

家园 这件事情不是他一个人反对

只是他的确为人比较直率,又是资深院士.但是对参加ITER,学术界可以说是一致反对的.

中国参加ITER要10亿美元,可中国一年的基础研究投入才多少?

我还是想说,ITER和解决未来的能源问题没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有,美国也不会让中国参加.

核聚变商业发电,我认为没有在理论上有突破的情况下,不可能依靠现有技术成功.

家园 河规搞笑

一方面对全文引用摘抄搞得严,另一边所谓的这种“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参

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

”毫无内容的帖子充满版面,简直是浪费时间,不知道这种帖子是自动生成还是主动发?

家园 国家真有钱啊

一边搞惯约,一边搞磁约,目标都是2020示范。每个估计都几百亿,想想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没钱搞商用裂变堆,我们一批人被迫离开核战线转专业了,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家园 展望下聚变堆出现之后的衍生科技

最近在看《三体》,呵呵,可能是我10年来读到的最有思想的科幻小说了。虽然我发现整个科技界似乎对聚变都比较悲观,但是我对聚变堆还是比较乐观的,就像三体小说里写的,如果任由失败主义横行,就是注定的灭亡。我们要乐观和有激情,有些东西一旦悲观,是永远做不出来。就像现在航天的明显退步。

基于现有技术和在研发技术,讨论几个聚变堆应用之后的可能出现的几个衍生科技产品。

1 先进行星级推进系统:聚变堆+等离子发动机,原理是使用聚变堆的产物,用磁场加速,高速喷射氦原子蒸汽,反推飞船前进。这个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工程上也不是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可以把聚变堆聚变产生的氦原子以超过光速1/2的速度喷射出,从而达到有工质推进器效率的极致。可以轻易把一艘千吨级的飞船加速到光速的1/100-1/10,而一次注入的燃料可以使飞船飞行数年-数十年。通过此种技术,人类可以实现在太阳系内旅行,甚至以此为基础建造庞大的世代飞船进行星系间移民。

2 大型天地运输系统:聚变堆+电动机+等离子发动机+纳米线,天地电梯的难度很大,而且运载量有限,但是不失为最经济的手段。但是目前科技能达到的可行的方案,还是建造一个悬浮于10-20公里高空中的等离子飞船发射基地,这个基地通过多个巨大的多囊的氦气球和电动机驱动的螺旋桨提供动力和操控,由聚变堆提供稳定而巨大的能量支持,还有足够的氦气储备和补充,可以在地面携带多艘等离子引擎的星际飞船,然后浮空,飘到赤道上空大气边缘20公里高度,调整方向,利用最大的地球自转速度发射飞船,这样的发射方式基于现有科技是最经济,同时是可能发射吨位最大的。

3 封闭式自循环粮食工厂系统,聚变堆+特种LED发光器,在能源供给可靠的情况下,可以开发波长最合适的LED光源,修改粮食作物的基因使之与光源搭配,开发出一套仅需能量供应就可以最快速生长粮食的封闭式的系统,可以以20天-30天一季的速度快速生产大量粮食,而且可以做成模块化,可堆砌,不依赖外部光源和环境,在恶劣自然环境下也可生产,彻底解决耕地、人口、环保的系列问题。而且模块化的工厂可以携带入太空和世代飞船上。

通宝推:黑传说,
家园 三体写的真是不错,不过不少idea也是从别人那里拿来用的

比如说四位与二维空间的类似设定,在另一篇国外中篇中见过(大刘写的序言),还有小宇宙和宇宙膜,也见过,不过具体名字都记不得了。

家园 和我想法一样,现在已经有项目研究用LED进行农业生产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