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日本武士今何在? -- cmosplay

共:💬100 🌺365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觉得八旗中“奴才”的含义和“臣”的原始含义接近

“臣”的原始含义也就是奴隶、奴仆,这个意思后世诗词中还在用,比如“一旦归为臣虏”。

入关后建立正常国家制度,八旗制度就和国家制度发生了冲突,有的人在八旗内地位低,在官府里地位高。好像是乾隆时代,有个尚书级官员请假,要给个看城门的服役——因为在八旗里,那个看城门的是他的主子。皇帝免了他的职责才作罢。这种搞笑的事情多了,自然八旗制度就慢慢瓦解了。

家园 那老兄觉得这些人到过江前还剩多少?

这十万人是纯战斗队还是连挑夫都算上了?

家园 应该是纯战斗兵员吧

当然里面肯定有管后勤的,不过部队里就是炊事员也是要上阵的。

我不是专家,只能做个大致估计。入关前两年松锦大战,清军全力投入,兵力大约十二万,可以看作清军入关前的全部兵力了。入关后和大顺军打了几场硬仗,应该有所损耗。大顺军战斗力较强部分也就是十多万人,就算清军战损是大顺军三分之一,也要损失两万人以上,所以渡江前兵力应该是七万到十万的样子。

家园 我觉得十万户就不少了

再大的地方,光靠打猎捕鱼抢劫也养不活多少人,估计能从蒙古拉过来的人也不多,入关后还三天两头跟蒙古人打仗呢。其实十万专司野战的军户就不少了,毕竟各地维持治安还有绿营呢,像宋朝那样搞80万禁军也没意思。

和平后要保持战斗力还是要靠好的体制,比如说平时要把旗人拉到东北和西边拉练什么的。结果是分驻各省,像养猪一样圈养,很快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家园 不了解八旗的户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是一个家庭的话,那么十万户大概是五十多万人。青壮年约能有二十万。实际战斗兵数也就十几万。

拉练不可能,即使八旗集中居住也不可能。人的步行速度算5公里/小时。一天走8小时,也不过40公里。什么时候才能拉到东北西北啊。

家园 户是我自己提的

八旗基层单位我记得是牛录,一牛录300丁。我说十万户的意思是八旗入关时也就十几万,死了一批剩下十万左右。就固定这十万,每一代出一丁,义务兵役制,到东北或者西北服役5年,平时打猎,战时打仗。这样搞,战斗力应该是有保证的。

家园 不要把“古代”混为一谈

唐朝初期人口不过2000多万。其实我记得隋朝也不过2000多万人,经过隋炀帝这么一折腾,人口更少,可能都没到2000万。而明末人口,中学课本上就有备注,因为人头税的原因,大量隐瞒,估计实际人口过亿了。

况且唐朝有关中、并州作为根据地出击,而满清入关就已经离家千里了,加上疾病和各种伤亡,他这10万人凭什么全部都是战斗兵员?你的印象当中,清末明初可曾有唐朝平定天下时期的大规模战役了?洪承畴受诏经略南方的时候,凑起来的兵力不过万余人。满清取得天下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更主要靠的是机巧——汉人政权的极度腐败和无能。明末和晋末堪称是上下五千年中烂透了的两个时代。

家园 感谢毛主席

感谢毛主席和他一手建立的人民军队,让我们这个民族挺直了脊梁!看看这次的日本地震,鬼子的武士道真没了,但看看我们的汶川,毛主席留给人民军队的传统依然还在,还在庇护着我们这个民族!

家园 我也有同感

如果日本人这次不是故意韬光养晦的话。呵呵!

家园 隋朝时候人口很多

我的印象,隋炀帝初期隋朝的户籍人口比唐朝开元盛世还多——当然部分原因隋朝人口统计是大索貌阅比较彻底,唐朝由于均田制瓦解政府控制人口减少——至少是五千万。

清朝入关以后,开始主要是和大顺军作战,战场是在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和唐朝从并州、关中出击江南岭南相比并不远;大顺军可战之兵也就是十多万人,加上士气不振缺乏后方支援,所以清军十万人已经是一支很大的力量了。

家园 随便搜了一下

隋唐之际的人口谷底估计在武德五年(624 年),约为2200-2300万。此后以年平均8 -12‰的增长率增加(包括因自境外迁入而增加的部分),至安史之乱前的755 年达到约8000-9000万的高峰。

但明朝的人口却在不断增长。经过明朝初年的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的移民,14世纪末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000万以上。与户口统计数上的停滞和倒退相反,实际人口始终在持续增长,到17世纪初突破2 亿大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新记录。

武德五年,那是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大规模战役层出不穷,总人口也才2000万,明末人口通常被认为超过亿,但也没见满清打什么大规模的战役。

http://hist.cersp.com/kczy/sxdt/200806/9956_3.html

另外,均田制瓦解恐怕不是唐初的事情。

兄台的回复我还是比较喜欢看的,别的都不错唯独对于清朝的认识不太行,我很怀疑你没有认真看过一本书,不知道我的推测是否正确?

家园 我说说对您观点的理解,理一下思路

您似乎是说:清朝入关时候军力有限,夺天下主要依靠对手的无能。

我完全同意对手无能的说法。我只是指出:清军十万人的兵力,在集中统一指挥下,在古代社会是个相当大的力量了。在没有全国性对手的情况下,十万人运用得当,是够用的。

清朝入关的战事大约有那么几个阶段:一,山海关大战,击败大顺军主力,追击中占领京畿。又在真定等地对撤退的大顺军进行追击,占领黄河以东以北地区。这两个阶段,清军和大顺军兵力基本相当,都是脱离后方作战,而清军战斗力更强,又是有备而来,所以胜利了。二,进攻陕西,打败大顺军余部。这个阶段,清军原来由多铎进攻江南,由阿济格进攻陕北,由于兵力分散,进展不大。最后多铎军转而用于潼关,才扭转战局。三,进攻江南,明朝残余势力基本是一触即溃。四,进攻西南,由于大西军余部坚决抵抗,花费的时间和力量最大。但是此时清朝在全国大部统治已经稳固,反清力量很难翻盘了。

清朝对手的无能,给清朝创造了各个击破的历史机遇。而我所谓的军力够用,是说清军在分别对付这些对手的时候,在军力上还是占优势的。

毛主席说过,搞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南明那些人,最善于把自己的人搞得少少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多多的。

家园 【原创】日本武士今何在?——完

知识有限,战后的部分真的不太好写。

从体制上说,从1871年起,武士就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了。但是之后的七十多年里,日本四处征战,武士作为一个群体仍然是日军的中坚,其表现众所周知。

日本战败后,被美国占领,先后经历了大力打压、大力扶植和边打压边扶植三个阶段。日本战败之后到蒋介石战败之前,美国大力打压日本,审判战犯、拆解重工业体系……当时在美国的规划中,中国才是美国控制西太平洋和东亚的工具,驻军日本、东南亚,把日本的重工业迁到中国等事情都是可以考虑的。日本人自然无力抗拒打压,只能小心周旋。但是由于蒋介石集团的极度反动和极度无能,这个规划就是浮云了。

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好战的南朝鲜傀儡政权悍然发动朝鲜战争,美国开始扶植日本,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经济改革以及随着战争而来的大批订单搞活了日本的经济,日本的重工业体系高速运转并大力扩张,开始了被称为经济奇迹的大发展。

土改之后,日本的革命前景就十分暗淡了,当然,鉴于小岛的地理人文环境,日本革命前景本来就不太光明,所以战后日本作为美国控制东亚的支点基本上是定局了。但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的军事力量都受到某种压制,直到现在,常备军数量相当于中国的10%。听说官兵比例比较神奇,可以快速扩充到200多万,可以接近中国。

二战结束时日军在本土和境外还有201个师团、150个旅团和20支舰队,至少几百万人,战后军队这么少,其它人也不会消失,去哪了?没查到,反正都没死,复员安置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后来重新武装起来了。战后日本土改,再加上工业大爆发,大量增加就业,估计安置日军压力不是很大。

70年代开始,美国对日本是既打压又扶植,既竞争又合作。日本的军力也开始扩大,大动作不多,小动作很多。另外日本黑社会非常繁荣,掌握着很多人力、物力资源。

现在日本地震,日本自卫队在地震、海啸中损失了15%,在自己需要救助的情况下,36小时内调集10万人参加救灾,几乎是一半力量都出动了。虽然有两把刷子,但是遇到灾情超出平时预案的情况日本人的表现还是比较烂。据说有人给出了综合80分的评价,就不评论了,估计日军救灾就应该是这个水平。

福岛核电站出事后,自卫队也参与救灾,还派直升机在空中洒水,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直升机在空中扔铅块,硼砂也就算了,洒水是什么意思?洒水就应该用水管、泵车嘛。真不知道日本人是怎么想的。

另外日本黑帮也积极参与救灾,我一直有点怀疑日本庞大的黑社会跟历史上的武士集团有没有什么联系。

(完)

家园 日本武士在这里: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家园 咋看lz都是cosplay

偶面壁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