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 好沉重的失落感 -- 老马丁
常常看着自己的砖头国产货默默流泪。不过到了mp3的年代,日本货就不知道哪里去鸟
没有必要。想当初,一盘SONY磁带要5,6块钱,我们很多同学一天的生活费也就2,3块。所以我们很在意磁带质量。
刷马桶的故事,流传很广。前一段时间的“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就有生动的描写。但我和你一样不确定它的真假,也和你一样表示怀疑。
其实就是压力太大回避社会竞争——毕竟这一代人的社会环境跟我父母那时又不一样了。我妈就常说我们这代人压力太大。她那时候虽然艰苦,但是有安全感,不会这样焦虑。
我身边的例子还更极端。一个女生(跟我一样大),完全受不了一点委屈,招聘的时候PR说一句你太胖回家立刻崩溃,闹绝食闹自杀。偏偏她家有点小背景,那个PR只好登门道歉。工作是有了,但是谁还敢跟她相处?于是过了几个月又呆家里不出门了。
这是受不了委屈的。还有一些更可笑。我表弟念个大专快要毕业,家里帮他找工作,一概回绝,称XXX算哪根葱?(XXX是我们这里一个老字号的大型国企)我都不好意思跟他说就你这个水平连简历都递不上去。
想想我也是年轻人,我替年轻人操什么心?
不知道算不算。也不知道有没有对策。
我家的双鹿是第一批,日本原件组装,目前还在正常运转,没有维修过,连漆面都完好
“拿讲究饭盆的质量去要求马桶,难道是准备某一天要把马桶当饭盆用么?”——美国和英国都有好事者去对马桶和厨房餐台做了抽样检查,结果是马桶的细菌密度大大低于餐台。
但是,心理感觉是不受统计数据支配的。
嘛,太不敬业了。
生产高精度的航空机械部件没问题,反倒是电容造不出来,还去日本买。
以前看过一个片子,讲日本为了节水,将生活污水和收集的雨水处理后供冲厕所使用,称为中水,这个本身就是不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国人出于某种心理编造的urban legend 一点也不比西人少,譬如孙大师的夏令营中的较量..........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体系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钱学森先生最卓越的成就之一就是《工程控制论》,获得我国第一次(5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那还是在《工程控制论》中文版出版(58年)之前的两年。(英文版1954年,俄文版1956年,德文版1957年)
钱先生是55年回国的,可以想象当时对工程控制论重视的程度!
两弹一星,运载火箭,都是在大科学家的指导下,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才能够顺利进行研制的,小日本没法比。
日本沉了,中国电容都没地方买,亏他想得出。
意外获得 16 铢钱。
漳州电器总厂 现在还在
早几百年就不在啦那个厂。漳州原来国企很多的,什么啤酒厂罐头厂麻袋厂冰箱厂……都是规模很大福利很好的,十之八九都倒光了,现在就剩个片仔癀和半死不活的糖厂~
哪个厂商?哪个品牌?型号?规格?哪些年由日本公司生产?谁设计的?同期比例?你这么懂硬盘马达知道687是什么意思吗?哪个时代的?哪里生产得最多?
你也就唬一下不在电脑业内的人,不悔这样手里一个个硬盘拿过来的你骗得过吗你。
您做电脑是什么意思呀?装配还是设计?我不懂硬盘马达,不是我的专业。只知道这样一个事情。别人告诉我的,可以么?
您问的问题,我一概不知。这和我说的数据有关么?譬如我跟警察说,“我看见一穿黑衣服的人偷东西了。”警察反问,“谁偷的?叫什么名字?家庭住址?身高?体重?几点几分偷的?偷了多少钱?他触犯刑法哪一条了?答不出来别瞎说啊。对了,你是警察还是联防啊?都不是?那你瞎说什么。”这到底是谁有毛病?
劳您大驾,千万别再启发我了,有话就直说。比如说,微型马达,位置传感器,哪家做的最好。大家都长见识,我做仪器的时候也有个参照,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