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外的海啸 -- MRandson
我的这些工作其实大部分是做学生时打的零工。 本人80年代就开始打零工,那时候中学生打工还是狠少有的。算是开了风气之先吧。后来出了国做学生,那零工就更多了。
补充:
本人还做过麦当劳厨工,一日三餐以汉堡为食的日子过了半年。
我也是80后,几年前端盘子的思考本来是想用做毕业设计,提纲草拟出来后却被导师否决了。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并不比端盘子轻松。非计算机专业却是因为知道计算机应用的一些技巧被原单位留下来,曾经好几个月不开工资,曾经连续几天几夜在办公室解决一些幼稚问题。当时的3个老板恰巧都是大家拿硕士或者MBA毕业,也由此对所谓的海龟失去了信心。
现在的中国,知识并不是提升自己的必要条件。读一大堆书,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靠的是实践锻炼的机会,普通出身能有多少锻炼的机会?更何况出头之后也必然是将机会留给与自己亲近的。不要问端盘子的群体有没有时间和欲望来上进,只说900元的月收入能不能为学习提供些许条件和保障。
对中国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上进很艰难。而更讽刺的是,这对以后的中国来说,会是一种常态。
什么是成功?不一定是事业发达,年少多金。觉得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要进步一些,充实一些,那就是上进了,比如我读的大多是“闲书”,算不算浪费生命?当然这个进步的标准,完全取决于自己。
今天在中国,为了“鞭策”所有人尽可能使劲向上,是必然会有一个较“悲惨”的底层存在的,欧洲就是因为硬性地保护这个底层(在美国就是保护一批老黑,好在老黑人数少)而失去社会生气的。总之,在中美,就是警告你,不要跌落深渊。
而这个底层的状况,由于“以民为本”,死保和谐,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陆续受到ZF照顾,至少其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像第三世界那么水深火热,抛尸道旁。
现实社会是残酷的,所有人一起满意是不可能的,李嘉诚当年就是这样一个“上进艰难”的社会“近底层”,没读过什么书,看起来没希望的,现在呢?你要有过人的毅力,一样出头天。这个阶层更辛苦更不容易,但如果过度拉扯,又是对其他人不公平了。
ZF的事情,就是尽可能一视同仁提供机会,兜底,保证劳动能获得“较合理的回报”。就这么三件事,真要做好的话,忙总的“生存空间论”是非正视不可的,道貌岸然就输了。
我的理解,现实社会的残酷并不来自于严重的分化,待遇的悬殊。而在于现实和理想系统性的背离,尤其是改开之后对于“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背离。个人对此思考反复,几经煎熬过的。
体验苦难,要注意不被现实击垮。脱离苦海的人才能有机会说什么“苦难是财富”之类的。所以我对朋友经常说的是,不要被现实所局限。但路在哪里,自己又何尝清晰。
如忙总所说,千千万万想发财的中国人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这股洪流会流向哪里,将会如何融聚汇合? 另,李嘉诚的例子并不典型。庄女士对于起家之初的李嘉诚,意义重大。
这段是罗贯中写的……
《三国演义》九十三回,著名的诸葛亮骂死王朗啊呵呵
中国的问题当然很多,在这里说也没什么意义。比比利比亚银民,我们还过得下去。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不过,8年前遇到过一件事,现在回想起来还很深刻。
那时候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一天晚上加班到夜里10点多才回去,顺路上碰到两个小女孩,俩人抬着一个大的破麻袋,里面装了不少瓶瓶罐罐,我看天这么晚了,他们俩还在大街上不回家,就问她们怎么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大点的不说话,小的说:他爷爷的钱包丢了,他们俩要捡点瓶子回去卖钱。我就问他们多大了,小的说:四岁,大的是她表姐,8岁。我又问:那你爸爸妈妈呢。小的说:爸爸妈妈离婚了,没人管她,她跟着爷爷过。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摸了摸兜,也没带钱包,就把兜里的10元钱给了她。我问她家在哪里,远不远,小的说了地方,很近,不超过300米的距离。我就没再问什么,只是催她们俩赶快回家。
你是我第二个认识捡瓶子的人。
第一个是家父的一个朋友,80年代中来深圳后,上下班的路上捡易拉罐的瓶子,好像一个可以有5分钱还是一毛钱的。
他现在生意也做得很不错了,呵呵。
但是有一点我有不同意见。
先辈流血牺牲正是为了今日的喜乐太平世界(是否真的太平在此不论),而对他们的英魂保持肃穆尊敬,不是仅仅为了让他们在天之灵欣慰,更是让我们自己内心有一个崇高的保留,让我们自己时时刻刻要记得这一切是如何来的。烈士纪念碑前饮酒行乐无论如何都不能和这个初衷相匹配,所能带来的恰恰是相反,是遗忘,是蔑视历史,是怀疑世界上是否还有值得尊敬的牺牲,是《集结号》,是《赵氏孤儿》,相信此非先生所愿。
清明又近,小子已祭祀先人而还,心有所感,不知所云,惶恐惶恐。
您这话,我看不懂。
既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也没给出任何新的信息。
能解释一下吗?
- -- 系统屏蔽 --。
月工资245+25(25是什么说法,现在想不起来了),这就是大学毕业外加研究生三年辛苦的结果。当然有课时费(基础学科,钱不多)和年底参加研究项目的课题费。本人没有什么花钱的消费,吃饭也是怎么简单怎么来,到也可以。
家里当时到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可是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呀。做过翻译,也试着找过其他挣钱的办法,都不怎么样。暑假参加别人的小项目,新婚一个礼拜后,住在做项目的地方,三个星期,分了三千块,拿给老婆,当时俩个人那个高兴呀。以后拿着十倍,百倍的钱,觉得就是钱而已,再也没有那样高兴过了。
中学时更好玩,住校。住的宿舍窗户,没有玻璃(或者是被同学打破了,那个中学当时风气很乱)。冬天下雪了,晚上被冻醒,扭头左右一看,都是雪花,还不是一点点,雪花落在脸上,就化了。从来没觉得苦,只是觉得这样都经历过了,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了。
一,小静和康夫不是一个单位
二,小静不知道当年康夫的事
三,小静婚后知道一些,哭得梨花带雨,再也不许康夫干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