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文革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 -- 天棒
58年小学入学率80.3%,63年降低到56.1%,意味着与58年相比有3100万儿童无法上学,总的失学儿童5600万,而大学生占据比例由0.3%升到1.1%。
毛重新走向一线后,教育向普通教育倾斜,1963年前普通教育开支约占教育总开支45%,1963年后大幅提升至1969年的95.4%。随着毛泽东重新掌权,1964年小学入学率便提升至71.1%,1976年则达96%
这么简单和算术题都不懂
我为什么要听喝人血的家伙抱怨吃不上人了
求资料具体出处
开办学校和运行中的投入能一样吗,入学率饱和了,费用会大幅度下降,还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向教育的国家投入也是不断增长的,基础教育满了自然向上溢。
毛重新走向一线后,教育向普通教育倾斜,1963年前普通教育开支约占教育总开支45%,1963年后大幅提升至1969年的95.4%。随着毛泽东重新掌权,1964年小学入学率便提升至71.1%,1976年则达96%
建国初期,国家鼓励多生,在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学龄人口是不停地上升的,中学学生人数增加一点也不奇怪。
毛重新走向一线后,教育向普通教育倾斜,1963年前普通教育开支约占教育总开支45%,1963年后大幅提升至1969年的95.4%。
毛泽东掌权时,1958年小学入学率就达到80.3%,毛泽东退居二线,1963年小学入学率缩小到56.1%,随着毛泽东重新掌权,1964年小学入学率便提升至71.1%,1976年则达96%
文革的教育投入,造就的是一批武斗人才,批斗老师的人才,从社会效益而言,文革的教育投入创造的是负价值。
我也不想降低自己。
在那段时间好像有其他事情会导致家长让学生不上学,而去干活吧。
南京老三届基本全下乡,新三届全留城在国营单位。再往后,从农村正规抽调回城的进国营单位,留城的进集体企业。
前三十年除156项目以外中国自己也建了不少厂,当然其中有不少是从以前的官僚资产和资本家企业中分出去的。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光靠156个项目是远远不够的,只是自建的厂多数都没有156那么有名。
海勃湾那个军工厂应该与156项目没有直接关系,因为那里直到五八年还是“无人区”,只有很少的牧民。
我插队刚好三年就被安排工作了,在全国的知青中算是比较早的,但在内蒙的南京知青中算是中间,在我们公社我们那批走时已经超过一半。
在那段时间,除部分知青回城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复员军人被安排工作,在我们学校就有不少。我姐夫也是在那时复员当的工人,他是从农村参军的。
先把大学中学关闭,等小学全部普及了,再开中学。等中学普及了,再开大学,这样最公平合理了?我想问问,那时候的大学谁来教课呢?外国人?
现在中国还有不少失学儿童。我想问问阁下是什么学历,可曾为自己血淋淋的抢夺儿童的教育机会,感到过内疚?
为什么粟裕还要打败他们,再将俘虏打散,分散到华野的扫盲士兵下使用?
这不仅仅是教育,就象解放战争也不仅仅是军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