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吐偶的】抗震结构设计思路 -- Holz
我只是碰巧在搞结构这块,而且还不是很强那种的。主要是读书时是60分万岁那样。在河里见过这么多大牛的文章,感觉自己见识还浅点。您老的文章也读过不少,觉得您见识广的很,还得向您学习呢。
1.抗侧刚度:应该是结构水平抗剪强度。
2.
你说的是隔震垫吧?这方面在日本确实应用比较多,国内也已研究多年,并在一些建筑中使用。但是工作原理与自行车的减震完全不同。自行车的减震不过是缓冲上下颠簸时的震动对人体造成的不适,隔震垫则是安装在框架柱底部(基础之上)地震时允许上部建筑物水平移动,降低水平地震力的剪切破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隔震垫是用橡胶和钢板做成的分层结合体,其实更像一个多层汉堡包,面包片就是橡胶层,肉饼则是钢板,钢板对橡胶层有约束作用,如果完全是橡胶的话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会由柱状变成鼓状,竖向变形过大。
3.耗能结构:你说的是阻尼器吧?阻尼器在超高层结构中应用较多,在一些抗震加固改造的建筑中也有应用
4.抗震缝的布置:
1)、平面布局不规则的建筑:如L、E、F、T形,需在两个方向交接处设置。
2)、 竖向刚度变化比较大的建筑物:如山形、h形等,需在高度不同的单元间设置。
3)抗震缝的宽度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设防烈度进行计算,宜宽不宜窄,避免地震时发生碰撞破坏
如果平面布局比较规则(如一字形)竖向刚度变化不大(如口字形),不管过长多高都没必要设置抗震缝。
5.理想的结构型式:金字塔;最不利的结构形式:大裤衩(央视新楼)
确实很不严谨的东西,当初也是随手写写玩玩的。
楼下几位批评意见很对,不一一致谢了。
毕业后没搞设计,太久了,知识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
这个我开始说的话里也是有漏洞的。可能平时讲到这些话都是对同专业人说的,没考虑这里不是我那个专业的论坛。有的话省略了前提,你指出来后,我的回复,才把前面的话题给补充了消除了漏洞。
不是减重球,而是一个质量阻尼器,重达660吨,对因地震或者风力作用下产生的晃动起到牵制作用,减小水平位移。
给地震晃松脱了,600多吨那,岂不是从顶层一下就砸到地基了…
活的时间长,见过的就多。
目标是建筑使用的舒适性。
延性是和脆性对应的概念。刚的结构也同样可以拥有相当的延性,当然投资就上去了。结构的抗震设计需要兼顾刚性和延性两个目标。刚性目标是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因结构整体的水平位移过大产生的P-Δ效应倒塌。延性则保证结构有足够的耗能能力。国内高烈度区结构设计时一般都是按照规范的最低限值满足刚度指标,延性则通过规范的构造要求予以满足。
橡胶支座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
一般的民用建筑考虑的主要竖向荷载,这是通常所说的向下的力。正如我们同场看到的一样,低矮的房子一般是被压垮的。这样的建筑在结构上的破坏通常是以梁为主。可以参考古建筑遗迹,一般都是都只剩墙或柱。
现代的高层设计考虑的是由地震或者风产生的水平荷载为主。高层建筑的结构都是超静定的,意思就是个别梁或者柱的破坏不会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通俗来说,断个把梁或者柱子,大楼跨不了。
柔性在结构设计上的更专业的说法是柔度。说白了,就是结构变形的能力。为什么要用柔性结构呢?因为超静定结构有个特点:由于梁和柱的相互约束,在外力相同的情况下,刚性(结构设计上叫刚度)越大的结构受力越大,越容易破坏。
对高层结构而言,柱的重要性远大于梁。所以设计上会采取强柱弱梁的设计。也就是说,柱的刚度远大于梁。这样的设计下,在产生结构变形的时候 ,梁对柱的约束会小很多,减少柱的受力。在必要的时候,是梁而不是柱产生破坏,吸收一部分能量。通过局部破坏来保证建筑的整体完整。
没有哪位是按科技论文的规格往网上发帖的;也没哪位把网上的帖子当作业指导书看。在网上发什么,看什么,收获什么,全看自己。
虽然图像上显示一个精字,但是从很久以前,就改称为“管理推荐”。推荐的意思,就是值得一看,所以推荐给大家看。推荐的考虑,一则你文中的内容随短小,但精悍,科普文章能够写的让人一口气看下来,也不简单,而且不少内容也看懂了。二来,作为西西河,其实最重要的,我一直认为是一个话题出来,很多人都会有话说,可以是质疑,可以是求教,也可以是指正,最后的结果,就是看完整个主题的所有帖,学到很多东西。你这个主题,也符合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