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泽东的胆略与辽沈战役作战决心的形成 -- 思想的行者

共:💬146 🌺28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四平不是攻坚,而是阻援布置不力,让杜聿明偷袭成功

四平防守再强,也是一死小强,总能啃下来。

而优势兵力却无法阻止杜的援军,才是整体的败因,林的部队布置是失败的关键。

家园 不是支援的快,是杜聿明一招鲜,吃林死死的。
家园 74师那样的机会,林是永远抓不住的

而创造机会的能力,林是远远不如毛、刘伯承的。

家园 最后没南下,是粟裕最终放弃了根据地内打歼灭战的战略局限

跑到外线打了豫东战役。

豫东战役这一外线歼灭战的胜利,也奠定了毛让林南下打锦州的决心。

家园 关键是彭的用兵与大多TG将领不同

用兵最狠就是彭了

比如粟裕从来就不会将兵用老,搞什么七天攻势,5天无法取胜粟裕就会收,改的过程中可能就有机会再打一场歼灭战,虚虚实实让人难以捉摸,这才是中国人的传统战争智慧。

家园 48年秋天辽沈战役开始以后,廖耀湘就是掐了林总脖子的

他也是占了彰武的,后来也没怎么着。我觉得当时国军关键的就是华北的傅作义没有竭尽全力带兵出关,当然也不能怨他,当时太子在上海打了大老虎,在北平的老蒋顾不上军情紧急,亲自跑到上海去救孔令侃,你这个样子还怎么让手下人替你卖命!

如果傅作义真的出兵的话,可以带20万人或者往少里说也有一个兵团,会使东野兵力调度受到很大牵制。就算东野先拿下锦州,傅作义把兵往山海关一摆,会同原来在葫芦岛的东进兵团做出进攻锦州的架势,解放军那时候还能不能让主力北上去吃廖耀湘兵团?

家园 48年国军没有及时撤出东北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卫立煌怕担责任,不愿意撤;另一个就是花生米的老毛病,总喜欢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那个时候他坚持认为美苏很快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实力强他可以抱着美国大腿占便宜,他吃这个亏不是一次两次了,就是不长记性!

家园 还有,那时的东野,应该叫民主联军吧,战斗力也较差。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时,杜聿明打南满,林彪就派十几个师过松花江拖后腿。杜聿明派一两个师回援,林彪的十几个师就忙不叠地退过江。

  直到四七年冬天搞了新式整军运动,冬季大练兵,另一方面土改农民大量参军,战斗力才焕然一新,四打四平就很容易地打下来了。

  辽沈战役林彪对南下犹豫也有这个原因,虽然打四平体现了部队新的战斗力,但他心里还是没底。守塔山后面放了个绝对主力一纵当预备队就有这个因素,结果没用上。

家园 林是将错就错,没有大局观,考虑问题过于自我。

48年半年时间犹豫掉了,假设蒋下决心的话,将沈阳、长春主力退往锦州,依托葫芦港防守,或者直接将部队运往华东,整个解放战争进程可能会大的改变或延误。

家园 真好笑

真好笑

一般小P孩对太祖指手画脚的。当年多少不服的,都让雄奇给料理了

家园 林彪自己比过粟裕的,粟裕的神仙仗他打不来。

大意是自己从井冈山起长期是主力,并且负有保卫中央的重要使命,所以不能冒险。养成不愿冒险的习惯/性格很正常。后来对上朝鲜去对付老美有顾虑,这个性格也是一个因素吧。

而粟裕在红军时期是低级军官,后来是偏师,冒点险可能会有损失,但不会让共产党失去老本,长期处于那种地位就养成了爱冒险的习惯。所以粟裕打仗,要么大胜要么大败,而这些大败多数要自己负主要责任。而林彪需要负主要责任的大败的例子很少。

家园 屁,看看细节就知道了,林在大规模战役布置上屡屡失误

粟裕3倍甚至2倍于敌人,就敢打歼灭战,林、刘5倍于敌人也屡屡打成击溃战,不在于胆量,在于对于战役部署、指挥细节上的精益求精。

当然如果林的话理解成粟裕的本领是屡屡在敌人的刀尖下炼就出来的,林在打完平型关后,就到苏联养病,久疏战阵,军事本领已经跟不上形势,从而被杜聿明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到是事实。

家园 朝鲜本来就是政治仗

所以美军一定要越过三八线,志愿军也一定要越过三八线,占领汉城。后面的仗其实都是政治仗。

家园 笑死..

林是元帅,粟是一将,比什么 比.....

家园 粟裕的办法在朝鲜不一定好使

首先朝鲜狭窄,又有多条山脉分割,横向用兵不容易。其次志愿军在朝鲜没有根据地,没有安全的地方修养、补给。美军的进攻能力又太强,你一收,人家就跟上来了。所以需要彭总这样的敢于横刀立马的将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