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经略》创刊 -- 南渝霜华

共:💬336 🌺1489 🌵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满眼的唱大风,思猛士
家园 我一单位哥们,几年前去加拿大了。

去年老婆回来探亲,她孩子在多伦多也进了 天才班。就是快班。

家园 国内搞教育的专才

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先生,都是比较有名的,也是南方系比较捧的公众人物,不过人家确实是专才,可以追踪看看他们的意见。我在这里,就不敢班门弄斧了。

但有一个重要关节,以上这篇〈围炉座谈〉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就是在当今的世界,一个年轻人能流利使用中英两种语言(哪怕仅仅是说),是一个不错的财富。在竞争如此激烈残酷的社会里,他们至少可以活得轻松一点。

至于说要学贯中西,通晓两种文化,那目标太大了,没有林(语堂)胡(适之)之才,就不要想了。一个人,只能有一种底色,就是一个基本文化,你用这个文化思考的。我们这一辈,走出来了,也还是中学为体的。但要求自己的下一辈,也如此,那可能过于为难人家,人家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不是父母的附属物。如果孩子自动选择了西学为体,各位不必如丧大节,我们都是小民,没有那么大的名节负担,能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都不错了,过日子怎么过不是过?等我老了,家里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也很好玩。

我为什么下定决心,见缝插针努力再提高一点英语?没别的了,就为了将来在孙子面前多赢得点尊敬,把他们侃得眼冒金星才算完,得让他们知道,老子当年就那么侃他爸的,不就换成英语再侃一遍吗?

家园 希望孩子多学中文的只要回国就可以

CCTV7农业节目,有一期讲美国华侨郭俊伟回国在宁夏沙漠里辛苦建起葡萄种植园,他妻子说在美国和孩子说中文,孩子就说英语,这个也是他们回国的原因之一。

这夫妇俩真能干,老公搞种植和葡萄酒,老婆做木业,已经上市。

家园 经略2011:大风起兮云飞扬

嘿嘿,谢谢楼下的。

家园 现在大量增加的来美留学的学生

大部分是本科和硕士,都是自己掏钱的主,这个怎么说?

家园 说得好

其实我关心这个话题,最根子上的原因就是这个,别的所谓中美教育比较其实就是用来说服LD的。

我的朋友担心,留在美国,孩子被美国教育系统洗脑式的美式爱国主义教育浸泡之后,还能够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所遭受的苦难吗?(据我的美国同学告知,在美国许多州,中学课程里面整个亚洲的历史一周就讲完了)还能够尊重和敬佩“伟大的中国革命”(费正清语)吗?对他来说,中国是一个独裁专制的反动国家,还是一个有自身独特的政治、社会传统和实践的“文明国家”(甘阳语)?回到家对他们来自中国、永远保持中国心的父母保持足够的尊敬吗?以后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如何选边,或者当一个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多余人?他是留在美国附骥尾,为玻璃天花板而苦恼,或者混得顶天了,跻身被中美两国或明或暗地嘲笑为香蕉的骆家辉之流,还是在崛起中的中国,和五湖四海的同辈英才一起,书写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历史?

家园 经略2011:替天行道
家园 关键是家长有私心,

我赞同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不附属于父母,但我做不到那么彻底,我根本没法接受孩子跟我有不同的文化、归属感,其实我父亲对我就很豁达,但我还是做不到。

家园 逝变

别嫌麻啊呵呵。 两个意思,大概有点进行时动态延续的意思

过去的变化

“事变” “世变”

家园 经略网站新版封面图片

网站正在制作中,请多提意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难免舞蹈, 原文作者估计不知道也没查耶鲁等校的资助情况

"我曾在耶鲁北大项目做了一年助教,两学期大概一共有40多个耶鲁的学生,没有一个家庭不是中产以上,大概一半学生家里都是有游艇,或者开旅馆的。我也请我先生回忆过他大学认识的所有人的家庭状况是怎样的,他努力回忆了大概100个,最后说想到有一个同学是家庭经济不好拿助学金的。"

家园 花!

还是不要打红旗吧,您这种东西还是要容纳多样性吧。

花!
家园 通三统怎能不打红旗呢,呵呵
家园 是山西省实验中学,而不是太原市第十中学

山西省最好的两所高中是实中和五中(太原市第五中学)。实中曾经是十中,但在我上高中之前就已经改成实中了。滑稽的是,由于这两个名字发音相同,许多人都没有发现这个变化,直到高考填表的时候我的同班同学还有填“十中”的。没想到直到现在还有人弄混,可发一大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