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再谈印度 -- myDday
花之。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如果天朝真的发展到能和美国平起平坐,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19世纪的德国在统一前和几个大国的外交都不错,统一战争中始终都是一对一。但统一后迅速崛起很快就遭到了英法俄的联合围剿,偶们还是要居安思危,做好另一手准备。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虔诚的印度教徒基本上不吃带血的东西(肉),但是印度那里的气候又那么炎热湿润,对人的体力消耗比较大,那蛋白质的补充就比较重要,那牛奶不是最好的来源吗?
记得萨大的中国厨子里提过国宾馆招待印度客人人家民族的要求是全素宴,但是他们的身体还都很好,那就是牛奶的功劳
说到他们的经济增长,虽然我不是学经济的,但是套用一句经济圈的话:人口就是经济活力啊。那么多人,就有市场,市场大了,自然各种数据就上去了。
比如印度的无线通讯业务,据说印度有7亿个手机用户(估计作废的号儿都算上),最便宜的手机600卢比,合20公斤大米,搁国内也就100块了,好像买不到这么便宜的手机吧。通讯资费3分钟一卢比左右,也就是国内5块钱打一个半小时。利小,架不住量大啊……
[QUOTE][/QUOTE]
不过印度的工业体系比不了中国,只有几个领域有潜力,再加上种族、宗教问题的掣肘,所以我还是看好中国。
什么”这我呆过的南方的钢材仓库和厂房叫“航吊”或者是“航吊车”,其他地方怎么叫就不知道了
那就是三哥是真的富,当然,不包括几亿下层的,就是那一亿多上层和高种姓,是真的有钱。
印度是真的“藏富于民”的国家,当然,这个“民”不包括十亿下层的。
世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时期,现实中,鬼子的全球市场范围在被缩小。
天朝企业最不怕的就是竞争了。
之前的丰田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全球化浪潮下如何调节好成本和质量是个难题。
丰田事件其实比较复杂,
后来调查结果,没有当时媒体报到的那么多故障。
体制方面的问题有很多版本,我比较倾向规模扩张
太快,人才不足......
他们的制造业海外迁移很多,国内空洞化厉害。
这案子还没完 :
想想看,抽头一成也达 39亿美刀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他们建筑工地上,运送混凝土还用头上顶的类似脸盆子的东西,还是在建设大规模的电厂,这么干活你信吗?砖头还是用头顶的,一次顶九块,你信吗(如果你真不信,我可以发一组印度小姑娘顶砖头的照片给你看看)?为了从水坑里把水弄出来,也就是挖的本来要用的坑突然下满了雨,需要把水抽干继续干活(印度雨季下雨非常多),是这样工作的,有一个人在坑里,用水桶或者脸盆一类的东西装满水,第二个人站在坑边上,坑里的人把盛满水的容器递给坑沿的人,然后很多人,一字排开,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一直排到倒水的地方(总之是这个过程中水桶移动,但是人不需要移动),于是盛水的容器就从坑边那个人的手里传递到下一个人手里,这样一直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把水倒在该倒的地方,然后水桶再被逆向传递给水坑里那个打水的人,就这样一个流程完成把水坑里的水抽干的活。如果国内的人去管理这些人干活,那是超级郁闷的事情啊。
老弟说的那个工程师摇头晃脑知道了的事情,那是极其形象的,基本都这样,你跟他说啥,他都摇头晃脑的OK,但是他从来都不明白的,于是乎,我们就知道了,在印度,OK只表示我知道这个事情了,但是怎么做仍然是不知道的,可当时的情形明明是你在告诉他这个事情怎么做的,可每次他都是说完OK就走了的,而不是知道事情怎么做才离开去做事情。
还有更绝的,由于劳动力非常短缺,有时候会出现好几个工程师看着一个劳工在干活,工程师是从来不干体力活的。于是乎,你更着急了。。。。。。
呵呵,印度的外包业说穿了就是一群大忽悠。
印度的外包,起源是老美资本家们为了降低成本搞出来的东西。本来,美国成本高,把软件和相关服务业放到印度去搞,印度理论上说也是英语国家,不存在语言问题,那么也是增长业绩的方法。
问题在于这东西搞成了一窝蜂。而且大多数的所谓“外包”就是在玩数字游戏。
老美的 CEO 们其实并不关心自己公司的长远发展。他们更关心自己一年能拿多少红利。于是和中国一样,往往“穷庙富方丈”。君不见 GM 的前总裁拿着千万年薪,坐着私人飞机跑去国会要救济。
那么“外包”的直接效应就是当年就能砍掉一大票人工。而要做的东西呢,往往要好几年才验收。于是从公司报表上看,“外包”当年的利润当然就非常高了。至于几年后东西是不是能做出来,老美 CEO 们可不管。到时候他们早就跳槽了。有些精于此道的,来个细水长流。年年都“外包”,年年都利润高企。等到了交货那年,他就拍屁股走人。于是在他的履历上就只有“成功”二字,而“失败”的烂摊子都是继任的。
老印前几年就充分利用了这种腐败,从老美那里拉来了越来越多的生意。问题是老印能说不能干。楼主说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脱节的问题其实是印度的常态。老印基本上忽悠的本领很强大,但一旦实际动手就啥也不会了。
这类烂尾外包项目在美国越来越多的时候,前面说的那套忽悠就越来越玩不转了。毕竟当 CEO 们跳槽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前任也玩了同样的把戏,那就不好玩了。
所以现在就到了“挤兑”的时候了。老印 CEO 们结果发现第一他们养的 IT 职工的工资已经直追美国,第二这些高薪职工还干不出活来。于是就向美国同行学习,也转包吧。
呵呵,至少转包中国不用担心交不出东西来吧?
你尝试从tools-点下send and receive all看什么反应,尝试将inbox里大多数邮件(视邮件接收多少和单个邮件大小而定)周期性移到个人离线邮件文件夹里。
看下相关的报错信息,如果不行让那个IT
登录邮件smtp服务器
telnet SMTP SERVER'S IP 25(25是端口号)
用你的帐号接受和发送邮件看有什么异常信息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