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年 俗 钩 沉 (三) -- 老光
其实呢,过年早就从腊月的二十三便拉开了序幕。
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王爷’上天。这‘灶王爷’上天,也是俗称的“祭灶”
祭灶,是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古老习俗,也是过年的一场重头戏。
旧时,差不多每户人家的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人称这灶神为家中的“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这灶神是玉皇大帝敕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各户的灶火。‘民以食为天’,自然,也就被老百姓当作自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尊崇。
灶王爷的神龛多设在灶房北面或者是东面,神龛中间供着灶王爷的神像。因地方狭窄,没设灶王神龛的人家,便将灶王神像直接贴在墙上。有的神像只画上灶王爷一人,有的呢,则画有男女两人。女神则称之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吧。
灶王爷神像下面,跟如今的挂历一样,还印有当年的日历,自然,是咱中国的阴历。还注明了一年中的皇道吉日,供您举大事选用。顶头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足以表明灶神的地位。神像两旁,张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联,寄寓着对灶王爷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祈福。
灶王爷从上一年的除夕夜降凡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人。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便要升天去了,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善行或恶行。从前有句说道:头顶三尺有神明,讲的就是这人的一言一行,都有灶王爷听着看着,那怕是躲藏在暗室里头商量的事儿,也瞒不过他老人家呀!这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吃的是五谷杂粮,哪能没个差池的呢?一年到头,总有那得罪神明或是凡人的地方吧!在尊崇天地,崇信鬼神的农耕社会里头,这事儿可就大了去呢!马虎不得的吧?
天上的玉皇大帝那老儿,则根据灶王爷的汇报,结合这家人一年中的善行与恶行,再将这一家人新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奖惩,也就是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付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老百姓来说,灶王爷的汇报牵涉到一家人的祸福利害,更不可小觑。因此,民众对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神那是特别的看重。
送灶仪式,多在入夜后举行。这仪式称之为“送灶”或“辞灶”。
家中的主事人将一家人齐集在灶房内,摆上桌子,一边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叩头作揖,一边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点心等等。然后敬献上用竹篾扎成的纸马和牲口吃的草料一把。
用饴糖供奉灶王爷,为的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把嘴巴粘上。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神像嘴巴的四周,边涂边说:“灶王爷啊,上天言好事呵,好话请多说,不好的话请别说啊。”
唐代人著写的《辇下岁时记》,载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来,和纸马,草料一起,拿到室外空地上焚烧,谓之‘灶王爷升天’。
有些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奉了一年的灶君神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堆叩头作揖,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九天。有健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帝进好言。”
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的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鲁迅诗中提到的“黄羊”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
“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便流传下来。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日晚上,灶王爷便带着新的一年内,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降临人间。灶王爷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必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厨房内。
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接灶一般在除夕夜里,比起“辞灶”,“接灶”的仪式简单多了。到时候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上香就算礼毕。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以避“男女之嫌”。
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
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
早在夏代,灶神便已经是民间尊奉的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
这些记载,大概是后世祭灶神的来源吧。
还有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明朝时候,河北人陈孟贤,素来吝啬,腊月二十四,天下所有灶
神都得上天朝见玉皇大帝,众灶神穿的都是黑色的衣服,唯独一神
是穿白的,年年如此,这玉帝觉得奇怪,问曰:怎么回事?白衣灶
丧着脸答道:“臣启陛下,臣是凡间陈孟贤家灶神。其他灶神每天
俱能受灶台烟火薰染,所以身上衣服是黑的。臣在陈家,除一日三
餐外,从不曾见他家请过一次客,灶台冷清,这衣服又怎能变黑
呢?”
从此世人以陈家灶神来形容没油水捞的工作。
大娘,买佛龛去了?
年轻人,没规矩。这能叫买吗,这得叫请!
那您这佛龛多少钱请的?
嗨,就他妈这么个玩意儿,八毛!
都叫作“请”呢!可不能说是买的哟!
俺们关东,又一套风俗:
灶王爷,本姓张,
骑着马,挎着抢,
上上方,见玉皇,
好话多讲,坏话少讲……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从小到大,咱就没见过灶王爷。
我只记得初七是人节,初二好像是鸡节,在动物的那天不要杀这些动物。
宰鸡杀鸭,都在腊月的二十七之前作完,本地俚语:杀七不杀八。到了腊月二十八,不再杀鸡鸭!图的就是个吉利。
估计杀早了不好放,就变通下了
从前杀鸡宰鸭讲究规矩,大过年的,不随便动刀动枪,为的是图吉利,把鸡鸭宰杀掉,开膛破肚后不用水洗,吊挂在通风的地方,冬天嘛,天气也冷,放上几天也不成问题,等到客人来家,再用水洗过后落锅弄熟。如果是存放上有问题,便趁早弄熟起,用容器装上,来客人之后只是落锅热一下,也挺方便。
1966年,文革爆发,破四旧,就把灶王爷当四旧给破了,也就没得买没得供没得祭了。补充一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