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纸上谈兵】有奖征集:陆战2团1营A连阻击战斗 -- 蓝色帝国

共:💬124 🌺12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来现个丑

双方兵力只考虑列出的部分,基本条件是:

1。我方对敌方,步兵1:3,坦克1:1,多炮兵,反坦克导弹,少装甲步兵。也就是人少,火力占优,机动力劣势。

另外这个105mm炮不明白,美帝海军陆战队早就没有105mm炮了。假设是陆军空降兵的M119A1,也就是英国的L118。

2。我方兵力薄弱,战场过大。随便一处树林,高地,谷地的正面即达数百至1000米或以上,为1个连的防御正面甚至更大。且高地平缓,敌装甲武器可以通过。

因此有两个基本约束,由条件2,所有步兵必须集中于一处;由条件1,必须依靠火力控制敌机动力,使敌步兵尽量早下车作战且摧毁敌装甲武器,至少使其后退。

由基本约束,A连应战至最后一人,且因为阻击的任务是“全营在L城地区组织反击”,也就是有可能获得营的支援,所以由以上2点,不必考虑撤退的问题。

此外敌主力为乘车步兵,极依赖道路。因此应及早破坏其行军队形,迟滞其行动。

综上,应在作战过程中全程发扬105mm炮兵火力,尽早利用坦克/反坦克火力优势摧毁敌装甲武器和迫使其过早展开步兵。因此部署如下,非常简单:

1。105mm炮兵连部署于A镇,更靠后也可以,M119A1最大射程为19公里。这样可控制通往L城的道路。

2。步兵连主力部署于817高地南部的树林内,尽量靠前,因为这里是通往L城的捷径。2个排正面向敌来袭方向,另1个排在靠近通往L城道路的那个排的沿道路方向的后方。即

X

YZ

XYZ为3个排,XY连线大约与通往L城道路平行,Z比Y稍靠后一些(用字符表示不出来)。火器排加强于Y排,Y排正面500米,XZ各300米。YZ正面迎敌,X正面朝向道路。

连指挥所,炮兵观察所都设置于连阵地内或附近视野良好位置。营属81mm迫击炮排部署于连阵地略后方射界良好处。各单位构筑掩体,交通壕。

3。坦克排,2反坦克导弹班和2重机枪班配属炮兵侦察人员及其他可用的仪器侦察人员组成机动分队,前出部署于“敌军营”那个箭头左侧的树林内,重机枪班和反坦克导弹班进行巡逻。

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发扬武器的射程,因为这是仅有的优势(敌无炮兵),所以火力部署比较靠前。

其他方向的监视任务应由上级负责,如无名高地,三指山等。因为即便A连在这些地方发现敌情,也没有兵力可派,只能上报。所以还不如让哨兵直接上报。

战术:

1。机动分队必须发现敌行军队形。因敌主力为乘车步兵,不可能在机动分队部署位置更远处下车展开。须监视的正面约1000-2000米,斥侯可侦察更大范围,依靠美帝的观瞄设备还是很有可能的。如发现敌人,不论是敌前出的装甲车辆还是主力行军队形,不论分几路,一概在我方坦克和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4-5公里)处发起攻击,坦克采用大射速集火射击,反坦克导弹也以尽量大的火力密度进行射击。如发现敌主力行军队形,则呼叫105mm炮以最大射速进行射击。如发现敌人时距离较近则坦克一面倒车一面攻击,反坦克导弹迅速后退占领发射阵位。先敌发现至为关键。

2。机动分队保持与敌接触,尽量在距敌装甲车辆3公里以上距离进行射击。目标集中于敌坦克,其次为其他装甲车辆。务求将其摧毁,至少逼迫其脱离步兵前出(然后摧毁),或者后退。因为这里的兵力对比实际为1个坦克排+4具陶对1个坦克排,这是巨大的优势。

3。此时至少应该能迫使敌步兵下车展开,坦克后退。或者敌进行大范围的迂回(绕过763高地或无名高地),这样A连无能为力,只能由上级另行部署。从地形可知,敌无法脱离道路进行乘车机动迂回(都被树林和高地挡住了),因此这也能争取很多时间。

4。如果敌不进行大范围迂回,则机动分队向连阵地后退,同时保持攻击和监视。最终于连阵地处进行决战。此时机动分队负责保护连阵地的侧翼,但也要务求摧毁敌坦克。

5。以Y排为主迎敌,X排和Z排根据敌进攻方向固守或支援Y排。如果敌翻越无名高地或三指山进行徒步迂回,则由坦克和炮兵对敌进行攻击,A连从敌人后方发起冲击。当然这样就不大好办了。但也只能如此,因为如果分兵部署,1个排和白给一样。

家园 一个排守一座山头还是可以的。

  抗美援朝时一般是一个连,但那时的志愿军火力差多了,现在一支自动步枪差不多相当于那时的一挺机枪,现在一个排的火力要强于那时志愿军一个连。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得人员分散,火力集中。对方虽然没配炮兵,营连属迫击炮是有的,人员太集中容易受到炮火杀伤。

  重点是消灭对方装甲力量,这也要借助105炮,如果太靠后的话间接射击打装甲基本无用,放在A镇视野不好。

家园 你自动步枪,人家也自动步枪

这战场这么大,一块高地就那么大,一个排能管多大一部分?人家也可以压制你,然后迂回。

105炮反坦克没什么用了,不能对运动目标射击,而且如果对方坦克能被105炮击穿,那美帝的坦克上去横冲直撞就可以了。105炮作为压制火炮才是主要的功能。

家园 多用手榴弹和炸药、炮弹做简易地雷

布个真假地雷阵,再派人沿路偷袭阻击,让敌人慢慢爬吧。别说不会埋地雷,游击队都会。

家园 进攻的人身体暴露,用自动步枪对射自然是在工事里的占优。

守方最低要求只要把攻方步兵压制住不能前进就行了,守方还配有重机枪,至少三挺吧。而且817高地与左边无名高地山头有三千米远,谷地也超过一千米。你把一个连全放在中央817高地上,攻方只要用火力压制住对方,主力从无名高地边缘就可以通过,守方还可对在距你的阵地两千米以外从无名高地左边绕过,你更是鞭长莫及。

  算起来,A连一个排有43人,不算105炮和坦克排,可用于共有M16A2自动步枪34支,班用轻机枪9挺,把连武器排和营配给的重机枪平均分配,还可得到一挺车载重机枪,一门60迫击炮,2挺M240G机枪另加两支M16A2,和营81迫击炮排的火力支援,火力相当强大了。

  关于105炮能不能反坦克,有陶式导弹的一方大概不会碰上M1、豹式等坦克。而且陶式导弹也不一定能击穿M1、豹式的正面装甲,从侧面是没问题的。坦克遇上105炮时必须把正面相对,陶式导弹就有从侧面打击的机会。

  我军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主力反坦克炮是100毫米口径的73式和86式。73式也是原苏联产品的仿制型,采用滑膛结构,具有初速高、弹道低伸、穿甲能力强和精度高等持点。行军状态全重3630千克,初速1505米/秒,射速8发/分钟,最大射程13700米。86式是73式的改进型,采用了电渣重熔高强度钢制身管、液压自紧处理和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等高新技术,威力已经可以和西方的105毫米坦克炮媲美,具有摧毁T-72主战坦克的能力。它发射的穿甲弹初速1610米/秒,最大射速8发/分钟,最大直射距离1800米。
能击穿T-72,就能击穿M1侧面装甲,静对动的能力也是有的,只是命中概率低一些而已。

  此战关键就在反坦克,需要在保存自已坦克的情况下打掉攻方的坦克,所以有能力对付坦克的手段都得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打坦克上。只要能把攻方坦克打掉并且己方坦克无损失,守个几天都没问题。压制步兵的炮火连属和营属有迫击炮,把坦克打掉后后105炮也能用。

  不过我前面把105炮看成一个排,再看看是一个连,这样应该有九门炮,这样可以分开,两条道路上各放两门专门打坦克,可以隐蔽布署在山谷两边左右夹击。五门放在后面用于压制对方步兵。

  不过看主帖的这一句:

除连建制迫击炮外,A连得到1个105榴弹炮兵连和营81迫击炮排的火力支援。

  我的理解只是火力支援,说里指挥布署权没有给连里,只是在需要时可以呼叫火力。这样的话在105炮的布置问题上咱们在白说。

家园 集中的一个连也可以运动

我里面提到了,如果对方迂回,就从敌后方攻击。按我的战术,对方此时应没有坦克,又没有火炮,要压制一个连,也要用2个连。何况我方有坦克火炮,实际是很难压制的。

中国的反坦克炮能击穿T72,不等于L118能击穿。再说105炮要反坦克,也只能固定部署,对运动目标命中概率又低,还要指望命中侧装甲,而且还要一直隐蔽不能进行压制射击,实在太不合算了。陶加坦克,对对方有2倍优势,足够对付敌坦克了。

家园 笨狼挑几处刺

1、正常编制,苏军摩步营是防守方的两倍,400多人对200多人(182人+1个坦克排、2个陶式反坦克导弹班和2个重机班)

2、苏军轮式战车主要火力是14.5机枪,履带式装甲车主要是73炮。苏军摩步营有6门120迫击炮,进攻中应该得到122榴弹炮支援,假设1-2个连。

3、美军条例,陶式3000米开始发射,不过这距离多半没实质威胁,每辆车6枚,两个班24枚最好省点用。

笨狼的方案

链接出处

家园 上面又改了些,去看看。

  俺的坦克可是宝贝,俺要留着等对方坦克打掉以后在车载重机枪和少量步兵的配合下去大屠杀,怎么能用来拼对方的坦克?

  主帖没提到对方有没有反坦克导弹,俺就当没有,这样只要对方坦克完了就无法对付有步兵、机枪掩护的坦克。所以俺的计划是用一到两门105加一部陶式换对方一辆坦克,达到这个目的对方的进攻就没指望了。如果俺的坦克被拼掉,对方还可以利用装甲车绕过防守,有坦克就可以机动迎击。

家园 但是打掉坦克还是要靠优势兵力阿

只有坦克和反坦克导弹才可以。不要想着用105炮了,精度,射程,威力,机动力,全都不行。配合陶只有坦克才可以。而且105炮的直射距离远小于陶的射程。采用坦克集火远距离射击掩护陶的射击,不会有什么损失,成功可能性很大。

家园 参考一下苏军摩化师编制, 一个排挡不住3 辆BMP的冲击

80年代苏军标准化摩托化步兵师编制如下

全师约13294名官兵。师部: 245名官兵,3辆BTR系列轮式装甲车,6部SA-7/14/16(北约代号)近距防空导弹。

2x摩步团: 2x2523名官兵, 2x156辆BTR系列轮式装甲车。

摩步团: 2424官兵,147辆BMP系列步兵战车。

坦克团: 1143名官兵,94辆主战坦克。

炮兵团: 1062名官兵, 48门2S3自行加榴, 18部BM21火箭炮。

地空导弹团: 504名官兵, 20部SA-6/8/11/15(北约代号)机动中近距防空导弹, 21部SA-7/14/16(北约代号)近距防空导弹。

地地导弹团: 170名官兵, 4部FROG-7或SS-21(北约代号)战术弹道导弹。

反坦克营: 195名官兵, 12门T12反坦克炮, 9辆BRDM系列侦察车。

侦察营: 340名官兵,3辆BRM侦察车, 16辆BRDM系列侦察车)包括4辆BRDM-2rkh核生化侦察车), 12辆BMP步兵战车, 6辆主战坦克。

直升机中队: 200名官兵, 6架MI-24突击直升机, 6架MI-8运输直升机, 6架MI-2侦察直升机。

要是追击的是侦察营,平缓点的山地都无法作固守点。在苏军的装甲车前面,陆战队的轻装甲车,反坦克捍马只能打了就跑,无法打阵地战。恐怕游击作战是唯一的选择了。

苏军主要装甲车

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RDM两栖装甲侦察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MP-1步兵战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陆战队方面

战车M60A3或M1A1,不过有M1A1估计可以直接堵路了,苏军现在都没有能匹敌的坦克。之前怎么会被击溃?T-72对M60A3还差不多。

M60A3

装甲运兵车 AAV7

LAV25 轻型装甲车

家园 楼主给的敌军情况:

估计该营有3个车载步兵连、1个坦克排、1个装甲侦察车排和1个搭乘装甲战斗车的步兵排。

  1个坦克排、1个装甲侦察车排和1个搭乘装甲战斗车的步兵排应该是各三辆战车。车载步兵连应该是汽车或老式装甲车,上面也就是一挺12.5机枪。守方也是乘车机动,这个车应该与攻方是同类型的。

  防守方一个山头不光是一个步兵排,还有一个陶式反坦克导弹班,这击中步兵战车必毁,两个山头相距三千米,在反坦克导弹的射程之内,如果对方专攻一个山头另一山上的导弹可以支援。后方还有105火炮的支援,这打坦克不大灵光打装甲车威力是足够了,81迫命中的话也能击毁装甲车。最后守方也有个坦克排。

  而且A连的任务不是坚守,是迟滞对方进攻,让后方营有反击的准备时间,这只要后勤供应得上有一天足够了。

全营在L城地区组织反击并消灭敌军赢得时间。
  最后与敌军营做全面对抗还得全营上阵。

家园 有个问题,一个陶式反坦克导弹班有几具发射器?几枚导弹?

一个重机班有几挺重机枪?

家园 坦克还得留做机动兵力用。

如果敌军不从你预想的路线走,坦克作用就大了,步兵乘车机动容易受到炮火杀伤。

家园 陶式反坦克导弹基本都是车栽的。 人搬着无法机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发射时大半个人要暴露出来,整个导弹飞行时间都要暴露着控制飞行。 固定阵地上,目标非常明显,比重机枪都显眼。你打掉一辆, 剩下的不都会把火力对准发射阵地,有点准备的就会用机枪打曳光弹为直射火炮点明目标。还让你有机会装弹,瞄准再打下一辆。

家园 一个车载班有两辆捍马, 各带一个发射器和三人小组.

野战时,当然要和其它带机枪,榴弹发射器对付步兵的捍马一起出动互相掩护. 车载专门弹药箱里1个基数弹药是六发导弹. 违反安全操作手册,不怕危险, 塞满后箱和坐位带十二发也行. 不过伏击,游击为主的捍马带更多也没用.

出处

陶式导弹使用手册

陆战队装甲兵编制

Some advantages of the TOW weapon systems

are as follows:

Can be manpacked to obtain an advantageous

firing position not accessible while mounted,

but only for short distances due to the heavy

weight of the system.

Engagement of the maximum effective range

does not significantly decrease its accuracy.

Has a fire down munition that can penetrate a

vehicle’s armor at its thinnest point (on the top).

Contains a thermal sight that provides enhanced

capability at night and during limited visibility.

Does not lose power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engagement range.

The TOW’s limitations are as follows:

Employed in squads with two launchers at a

minimum so that the crews can provide mutual

support.

Vulnerable to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fire; therefore,

cover and concealment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Large amount of backblast are produced,

which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planning firing positions. Clearing the backblast

area of loose debris or watering the area

down can help reduce the signature.

Reduced range when firing over water obstacles.

Cannot fire on the move and the gunner must

keep his sights on the target throughout the

time of flight (14 to16 seconds to reach maximum

range).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