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十年漫漫学琴路 -- GraceUSA

共:💬60 🌺39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果只是希望孩子有些音乐方面的训练和爱好,

我倒是觉得任何一种乐器都可以。吉他对男孩子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呢,更何况弟弟那么喜欢吉他

我不知道小葛以后还会不会弹琴,但我相信这些年的学习经验(钢琴本身,以及随之相伴的气质熏陶、意志培养、还有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是会让她终生受益的。所以,我不会觉得这些年的花费不值得。

再者说,通过学琴,我们做父母的也得以“成长”,同时还享受到了音乐,所以不能把“cost" 全部算在孩子身上。

总体来说我对孩子学琴的看法是比较正面的。

要说小葛的兴趣,她喜欢画画远远超过弹琴。这个周末她还跟我说,以后钢琴课停了,但画画课还是要上的。

家园 是啊。

现在回头看,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过程中的起起落落,还是很磨人的。

家园 这样写下来对自己也是个鼓励~~

坚持十年挺难的

家园 爸爸没有原则就请妈妈管啊~~~

总是需要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

不要看孩子小,其实他(她)们也懂道理的。大人耐心讲道理他们也听得进;糖衣炮弹也有用;当着别人的面拼命表扬也有用;太过分的时候板面孔批评也有用......总之,你会找到办法对付。孙小猴哪会逃出如来佛的手心

家园 写得真好,宝推(第一次)

小孩学琴,我觉得包括三方面的培养:

一个是基本功的培养。

读谱,指法,节奏,轻重,乐理,等等的训练是基本功。没有这些,无法入音乐之门。

一个是性格的培养。

葛教授此文已非常精彩。

另一个是灵性的培养。

记得当年自学吉他好久,才理解大师在细节处理上的精细。

音乐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好多音乐其实就在讲述一个故事,一种心情。

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的孩子们,来到古典音乐的故乡

在威尼斯古老的水巷中,听着船工的歌,

来到萨尔斯堡,从莫扎特的故居看着外面的碧绿河水,

走在慕尼黑十月夜晚的街头,听到略现单调,但又不失欢快的德国民谣。

他们也许会回想起多年以前,那些曾经折磨过他们很久的音乐大师,实际是想把他们最宝贵的感受告诉给我们的孩子们。

希望到那时,孩子们还能记得我们这些凶神恶煞一般站在他们身后的父母。

通宝推:GraceUSA,
家园 说得好~~ 宝推~~

音乐对孩子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到骨子里的;

这个东西无法量化,但我相信终有一天孩子们会体会到这样的熏陶使得他们的心灵更加纯净,感情更加丰富,生活更加美好。

家园 中国孩子的成长的经历几乎完全一样!

或者说我们这些家长给他们设计的几乎是同样的life path。是英雄所见略同呢,还是我们一样的suck? I think it can go either way.

家园 养孩子不是做实验,咱不能失败了再重新来过啊.....

这种一枪头的事情还是选择一条比较“保险”的路径更符合咱老中的心理......

家园 啥也不说了,献花。
家园 难不成是一条战壕的战友?
家园 我孩子练大提琴已经4年了

今年要小学毕业了,琴练的还可以,准备考9级了。

这四年的练琴,差不多也是每天一个小时,基本上是我陪着练的,孩子有这个兴趣,但是我不陪着,他练的效果就不好。孩子就是孩子,玩是他们的天性,音乐里面的情感他们也不可能现在就能体会,所以我也是深刻感觉到孩子练琴的不易啊。

家园 照片里阳光里的未来让人动容。。。一代一代。。。
家园 有苦也有乐~~ 孩子再大些,就不用陪练了,你快解放了~~
家园 嗯,

是这样......因为动容,才促使我写下这篇;

生活总是有不如意的时候,孩子是让我走下去的动力。

嗯,
家园 是啊。人的动力应该是大多来自于寄托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