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歪解三国之武圣关羽(一) -- wild007

共:💬40 🌺20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歪解三国之樊城之战

在刘备顺利取了西川,并超计划地得到了汉中,下一步自然就是进取中原了。但这时江南士族集团就不干了。中原物产丰富,人才辈出,更有经历过种种战乱的“正统”士族,他们是瞧不上那些贪生怕死的江南士族的,假以时日,刘备必然会脱离控制。更何况一旦刘备统一全国,中央集权迟早会恢复,那时地方豪强的苦日子可就要来了。与其那样,还不如当初直接投降曹操呢。因此,无论如何,士族是不愿意刘备兴复汉室的。而名士集团对兴复汉室却相对是比较热衷的,毕竟才学是真材实料的,不会变了地方就贬值。跟着刘备打下江山,更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处。甚至后面完全可以撇开刘备这个土包子,顺带也把当初靠裙带关系从江南士族那里获取实权的底给洗白,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实际上,诸葛亮对于兴复汉室的期望比刘备要高。但可惜这两人都被江南士族给制得死死的,钱粮民心这三者都不在自己的掌控内(荆州西川这么易取不是没有代价的),甚至不排除刘备和诸葛亮的一些人生污点也被掌握在某些人手中。因此,不志史乃至焚史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因素。

但此时,却有一个人,虽身处士族统治的核心区,却全然不买士族的帐,这个人自然就是关羽。关羽在三国中实在是个异数,他不屑于结交权贵,对东吴实际的CEO鲁肃毫不客气,对名义的统治者孙权更是嗤之以鼻,就算是名士集团的佼佼者诸葛亮,他其实也是不买帐的。这是那个时代的平民英雄,全凭个人能力和操守封侯拜将,这在东汉那种历史背景下,对普通人来说就相当于是一种神话了。因为汉朝还是主要以血统定功名的时代,平民的上升路线基本是堵死的,曹操虽然也提拔了一批平民将领,但那多少因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便,自然也就不太服众。不过这里着重需要指出的是,曹操这个人是三国时代打破权贵统治的先锋,唯才是举仅仅是表象,最重要的是他突破了有汉以来成事必然依靠士族的路数,但也因此使得其前半程道路走得过分艰辛(打吕布时被城中大户所骗几乎丧命不是没有原因的)。只是可惜这条路毕竟超越了时代,曹操后来还是被迫依靠士族来巩固其统治。这样再来看那段曹操义释关羽的故事,自然就会别有一番洞天,两人的价值观在当时可谓高度一致,惺惺相惜下默然相送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若真有华容道的故事,那也是非常合理的。

在刘备的阵营里,其他人不可考,关羽无疑是最坚决的兴复汉室派,他不屑于呆在荆州这个地方和一群贪生怕死的士族为伍。或许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回汉室江山,为天下黎民仗义直言。虽然真相如何无人得知,但是我想这才是关羽之所以被民间自发祭祀的主因吧。如果关羽只是个爱惜羽毛之徒,他必然在平时会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平民的不屑。只是关羽实在不太懂得政治,他错误估计了形势。刘备已经不想兴复汉室了,而且也无力起兵。诸葛亮此时也并无实权,真正的大权掌握在以法正为首的蜀中集团手中。所以无论刘备诸葛亮对荆州知不知情,他们都爱莫能助。如果此时,关羽在进攻樊城时失利,被打得大败而回,这反而是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士族可以乘机削关羽的权,并逼迫他低头;曹操顺利度过危机,天下三分之势重新稳固;刘备可以放心地在成都过上逍遥的土皇帝生活。但是偏偏关羽就胜了,而且胜得非常漂亮,襄樊风雨飘摇,曹操不得不让主力南下。此时连傻子都能看得出西北空虚,刘备很快就将失去一切借口,再若不发檄不出兵,那么“兴复汉室”这块牌子就要倒了,而且会狠狠地砸在刘备自己身上。士族慌了手脚,为了解救“危局”,他们不仅向曹仁告密以坚曹军之心,还让孙权与曹操密谋以挫败关羽。可惜曹军并不争气,在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下,依然只能和关羽打成胶着状态,而随着时间推移这将给成都方面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士族逼不得已,只好在赤壁之战后又一次把兵权放了出来,可这一次这个兵权可就没有这么容易收回了。领兵的吕蒙应该是最听士族话的人选,而他也是东吴历史上死得相当蹊跷的一个大都督(周瑜其实也死得很蹊跷)。新版三国对这一段有很好的演绎,吕蒙的确最有可能死在孙权手里,孙权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兵权。这样我们再来看吕蒙的“奇袭荆州”,以及关羽麾下荆州兵的溃散,自然也就心中有数了。樊城下的关羽,他的对手不是一个人啊......

关羽不出意外地失败了,但如何处置关羽,又变成了一个大难题。孙权不想关羽死,因为有关羽在,他就算再次失去兵权,还是有机会拿回来;名士集团也不想关羽死,因为他们还是希望“兴复汉室”的,因此才会有诸葛瑾的数次麦城劝降;曹操也不太想关羽死,毕竟人生知己难求。最想杀关羽的,莫过于士族。关羽搅黄了士族设计的完美局面,不仅丧失了好不容易获得的对中原的优势态势,还把孙权这只猛虎给放了出来。假以时日,手握兵权,拥有荆吴的孙权就可以利用荆吴间士族的矛盾,分化瓦解,最终将中央集权强化。事实的确就如士族预料的那样发生了,只不过过程却又曲折了不少,因为他们想出了一条毒计,那就是让孙权亲手杀了关羽。这让孙权的民望顷刻间下降了一大截,谁杀这么一位获得汉室封侯且失败于兴复汉室征途上的平民大英雄,都会背上千古骂名,更何况自己还就是那个背后捅刀子的人呢。可以想见,孙权那时候的局面会有多被动,只是士族能让孙权接受这么一个苛刻的条件,自然也付出了足够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如果猜想没错那就是认可孙权暂时保有兵权。

在整个事件中,有一个人还始终未露面,那就是刘备。虽然我心里更希望是刘备一直被蒙在骨里,直到关羽死后才得到消息,但这不太符合推理,士族不太可能冒这么大的险让刘备这么一个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人充满对自己的怨恨。更大的可能是,刘备一直处于犹豫中,在内心的激烈斗争中最终错过了救下关羽的关键时机。由于内心始终在煎熬,寝食难安,所以终于在确知关羽被害后,身体崩溃,吐血昏厥。当然《投名状》中的解释也非常合理,但是那个解释更为残酷,相对来说,我更接受刘备难得昏庸了一次。

不过当关羽死后,他的故事却仿佛才刚刚开始,而现在我们才可以一点一点跟着历史的脚步去看看他如何走上成圣之路。不过在此之前,还必须把一个疑点解释清楚,那就是夷陵之战。

且听下回分解。

通宝推: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关羽打樊城,事出突然

不但东吴方面没有接洽好,即使刘封、孟达、糜芳这些队伍也没有安排好。而且胜得太快,败得也太快。胜的时候,成都方面根本没有准备。败的时候,成都方面根本来不及准备。

再说,曹仁于禁不过是边防军,曹军的主力根本就没出动呢。真要打起来,以关羽一军之力,很难斗得过中原的铁骑。东吴也不傻,关羽真要是兵进洛阳,东吴后背的刀子会下得更狠。

再说,看隆中对就知道,诸葛亮的战略基点就是荆州。这里距离中原最近,“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明显荆州是主攻,秦川是打酱油。这个“上将”基本上就是诸葛亮自己。等刘备到了长安,中原早已大定了。所以才会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出现。

“天下有变”,诸葛亮到死也没等到这个变。

家园 孙策在江东并不顺利

孙策刚到江东的时候,是被看作袁术的队伍的,很不被人接受。而且孙策对豪族又太狠,才招来杀身之祸。

如果顺利的话,也不会对张昭说“公等善相吾弟”“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这样的话来。

家园 解释其实是很多的,就看哪种自洽度最高

每个人眼中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只是如果想要尽量去贴近真实,那就要能够说圆整个来龙去脉。樊城之战的疑点是和汉中之战结合在一起的。关羽打樊城,刘备哪怕是佯动也需要兵出秦川,此时曹操必须作一个决断,是主力南下还是西进,此时机动就没有了。无论哪路获胜,对曹操都是灾难性的。可是刘备既未在汉中前线备战,也没有派出诸葛亮稳定东吴。结合我第一篇中的那些疑点,你的这个说法就比较显得牵强了。总不可能说刘备就要等关羽先打出点名堂来,他才肯出兵吧。

家园 这个问题讨论很久了

建议多看一些史料,不过,作为一种玩笑的写法,也未尝不可。

家园 凭记忆写的,问题的确比较大

枝节方面的描述有些地方比较牵强,不过对关羽的定性,个人认为目前的这种看法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史书说的说法流于表面,当时人到底怎么想很难猜度。实际上我把很多不便解释的东西都归入士族,所以有关士族的定义是本篇最大的漏洞。不过在东汉末年,民智水平比较低,民心的调动上,作为各地地头蛇的所谓名门望族有很大的能力,这些望族也是后来形成江南士族这一阶层的基础。我这里提前用了这些名词,只是想尽量简化,因为很多复杂的内部运作在整体上的行为却相对简单得多。就象刘备轻易取得半个荆州和整个西川,过程很复杂,讨论细节更是没完没了,但整体基调或许在刘备成为刘表座上宾的那刻就已经基本定下来了。

本文的写法类似于中医理论,呵呵。萨兄如果有心,倒可以就这一问题讨论一番。

家园 刘备夺取两川过程很艰苦

至于牺牲荆州玩死关羽,应该不大符合历史逻辑,大约七八年前,我在大话三国做总斑竹的时候,已经就这个问题谈过很久了。网络上经常要做重复劳动的事情,因为事情比较忙,抱歉不再参与此事的讨论了。如果您有兴趣,可找煮酒正熟,他或许还有兴趣。

家园 本文里可没有牺牲荆州玩死关羽的说法,呵呵

刘备取西川只用了两年,降将如云,降兵似海。就算有天大的损失也赚翻了,更何况本身就借了刘璋的兵。刘璋肯放刘备入川,没有川中势力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后来投降如此之众也和这个背后势力关系极大。这股势力基本也就是川中的望族,刘璋亦依赖这些望族维持统治,故而不得不听。本文的观点就是西川、荆州和东吴的望族间有一定的联系纽带,是一个松散的利益共同体,因而以江南士族归类之。诸葛亮之所以敢放言取荆益,其底气即来源于此。其基本组织架构就是士族掌管钱粮和人事任命,招赘的名士集团负责入仕串联。这样表面上西川刘璋荆州刘表东吴孙权有明确的势力划分,但骨子里真正控制这些地方经政大权的是背后的名士和望族。这样才能解释得通刘备的平步青云,刘备实际上比刘表刘璋好控制多了。只是后来出了变数而已,而这个变数是很好玩的。

家园 兄弟写的

狠牵强啊,狠牵强。而且因为牵强之处比较多,所以整体看下来比较乱,让人感觉无处下嘴

只说最牵强之处吧 -- 兄夸大了南方士族对政权的控制力,同时低估几位雄主的控制力。汉末士族对政权的影响力量,比之中央集权强大的历史阶段的确要大,但不能为了强调这一点就把士族摆在实际的政权操控者的位置上。曹瞒、孙权、刘备,是各自割据政权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代雄主,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不能本末倒置。

家园 转换一下思维有的时候还是必要的

我之所以写这篇是因为发现自洽度很高,相信写完后自然会有个总体评价。不过在细节上,因为是先定的思路后找论据,所以次要论据尤其是孙策问题上,就显得比较想当然。但对刘备的发迹以及荆益两州的攻取,和汉中之战后的疑点个人认为用我的这套体系解释更为合理。

本文的思路是在研究完罗马史,然后听过《文化中国》有关关羽之死疑点的那期节目后产生的。实际上在汉朝那个时代,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相对来说要小得多,目前这套思维放到罗马史中就非常容易理解,英雄人物和幕后金主走的是两条路线,千万别用势力划分线把脑袋框死。士族和元老院的行为模式有极高的相似性,只是东方的士族从来没有达到西方元老院的高度而已。

家园 【原创】解答分析一些问题

看来必须对本文的预设前提多作一些解释,否则下篇都很难继续了。

1.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可中山靖王刘胜有120多个子女,更与刘备差了300年,就算真有这回事,血缘也淡到找不到了。所以汉献帝说查家谱查到刘备,那家谱估计得堆成山样高,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1年内能查到都稀罕了。因此刘备的这个皇叔身份,在当时也就骗骗小老百姓,荆州的名门望族是瞧不上眼的。说武力,刘备一路败逃,鲜有胜绩,更是投奔谁谁倒霉,别说当时,就算今天,就冲这股霉劲,谁敢用他?当年陶谦倒的确想让徐州,但是个人都知道,那根本是在找替死鬼。

2.刘表也是名门之后,受过良好教育,政治手腕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刘备这种草莽英雄,拿来当护院正合适,根本没必要让他来介入荆州的权力斗争。玩政治,此时的刘备怎么死都不知道。刘备得诸葛亮,最大的好处就是从此对政治斗争上手了,不过要精通,这辈子他是做不到了,此亦无他,文化水平太低了......

3.诸葛亮何以对荆益两地的情况如此了解?请注意,诸葛亮也是个正常人,按当时的教育条件和智商水平,今天河里能力见识上超过猪哥的没有1000也有800。那么换作是你,需要什么条件才可以具备随时了解到千里之外的情况(在没电视电话的情况下)。今天让你去异地取得当地人的信赖,你该如何做到?所以,诸葛亮手上必然掌握了荆益两地官方渠道的准确信息,换言之,“他上面有人”。否则一个书生对着喷一个掌管一州之地的诸侯,怎么看怎么象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所以,所谓的“刘璋暗弱”,那只能代表某些人对刘璋很不满意,也就是刘璋很不上路,不太替某些人办事,他们很想换马了。同样的情况还针对庞统,“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其实有很大的学问。这是两个书生,书生能力再强,那也得人家配合你才能做成事。今天你上街吹嘘自己出口成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试试,有多少人鸟你?这两个书生都很狂,但确确实实都能做成事,甚至从未上过阵,也能视对方兵丁如无物,乖乖,换成你,你怎么做到?今天让你带一个团去攻打另一个团,就算知道对方不强,可你怎么知道自己强不强呢?这种事,还是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依然是“我上头有人”。所谓的“卧龙凤雏”,说白了就是这两人在荆益吴三地有很好的人脉,可以动用这三地很多资源。因此只要诸葛亮一活动,荆吴两地都对刘备刮目相看;庞统一出山,所有人都对攻取益州信心百倍。至于猪哥和庞统是军事天才云云,听听就可以,打仗如果靠读书能解决,那么赵括早平反了。因此,这里已经基本证明了荆益吴三地背后有一股互相串联的势力,然后结合实际考虑一下,这股势力的来龙去脉,自然不难猜到。

4.庞统之死极富有戏剧性。他为什么要骑白马?因为那是保命符,刀枪无眼,万一被误击可不是闹着玩的。庞统这么做是因为一切都已经搞定了,条件都已谈妥,他只是负责走下过场,顺带捞点军功。可是偏偏事情有变,刘璋可不会坐以待毙,作出一些重大让步后,益州的某些人反悔了,而刘璋要的定自然就是庞统的人头,所以保命符变成了催命符,于是在落凤坡上演了一出杯具。随后猪哥跑来救场,谈了一年终于又给谈成了,刘璋无奈只得退位。

5.诸葛亮死保吴蜀联盟,诸葛瑾东吴地位稳固,这两条的疑点已经足够大了。还是吴刘联盟时,孙权有足够的实力和理由吞并荆州,既然刘璋暗弱,为啥还非要你个外来户刘备去取?事实上后来吴蜀翻脸,东吴尽取荆州,也一样守得好好地,所以吴蜀联盟或者吴刘联盟对东吴意义很大?对刘备意义很大倒是真的。孙吴早点拿到荆州,还可以更早乘着赤壁的东风北伐,哪里需要刘备那几杆破枪撑场面。

6.刘备的发迹史和今天某些政治明星人物的发迹史几乎如出一辄。接触过政治的人我想这一点都应该能够看出来的。刘备入川就是给刘璋施加压力,潜台词就是“再不同意,我们可就要换马了,你看马都过来了”。

家园 赞最后一段

而且都是入川。。。就是不知道背后的利益集团是谁了。也不知道诸葛亮是谁。

家园 求个链接

大话三国的链接,这是哪个论坛?

家园 比较另类,但是推理的也很有道理

看着挺有意思。

庞统之死的确是比较奇怪,白马那么扎眼的,庞统又不是赵云。

对了,你这个系列是根据三国演义,还是根据正史?我经常搞混。

家园 真实情况比较复杂

先设计个场景,估计兄台就有些明白了

某方代表:田赋七成归我,三成归你。

刘璋:NO!七成归我,三成归你。

代表:那五五分成,但税官必须是XXX。

刘璋:我已委派XX

代表:XX?那个奸佞小人?

刘璋:我知道他是小人,但他听我的话!

代表:......

刘璋:......

代表:刘璋暗弱啊。刘璋暗弱啊。

总的来说,刘璋智力水准不高,性情比较温和是肯定的,所以他斗不过法正这些人,但他又不甘心任人摆布。而法正是促成刘备入川的关键人物,基本可以肯定他就是益州“换马派”的代表,也是实权相对较大的一派。至于刘璋屡屡不听的那些个所谓“忠言”,想听你也要先有能力听才行。“忠言”如果拿不到自己的话语权,那不就是废话啊。刘璋如果不是被逼到墙角,那是不可能让刘备入川的,从他后来对刘备在关键处处处提防可以佐证。只是刘备入川对保守派和中间派的利益触动极大,所以此时“忠言”鼎沸是可想而知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