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黄连腌制的橄榄 -- 史文恭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打左灯向右转, 也可打左灯向左转,然后再向左,在向左....呵呵呵
大部分人觉得用上的才是有用的。然而没去思考那些没用上的为何会用不上。因此这部分知识(其实是学过的大部分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而在于教学的方法,我们的课本绝大部分只教授那些原理公式最后的推演,极少有提到发现这些知识的过程。而且老师提到这些的就更少了。这种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模式,恰恰把知识最精华的部分扔掉了。这样当实践中无法对上这些公式原理的时候,学过的东西自然就忘掉了。而大部分人就变成只会在搜索引擎上抄答案的庸才。
你们的工作可能需要解决一些Google上无法回答的问题,所以那些课本才会重新变得重要起来。
以及如何设置的。有些课程开设情况,那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当然了,这个有些情况特殊,举两个例子就可能泄底,多说无益。总结性的说,专业配套的通用课程,特别是计算机相关课程陈旧不堪,课程设置极端脱离实际。
另一个方面,这个国内情况都差不多,倒是可以多说一下。尽管专业上的课程,还算凑合(先前流传下来的底子),但是很可惜。基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基本上没有多少合格的师资进行教授。而且现在教材的质量也是一版不如一版。别的不说,光是印刷错误就已经让人大开眼界了。很多课程甚至是主干课程都出现了由研究生代讲的情况。至于研究生教育,哼。我不是什么努力的学生,但这不是我吹,你哪怕在高数书上翻出个知识点,我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找到对应的用处来,但问题是这知识点,得讲过人家才能还给他啊!
长身体的时候恰逢“三年自然灾害”
应该上大学的时候去农村修理地球
返城好不容易进了工厂,结果发现现在文凭吃香,有学历才能提拔。
结婚生孩子了,要计划生育了,只能生一个。
好不容易熬到90年代,这一代人都40-50了,下岗了。一把年纪上有老下有小,还要“人生豪迈,从头再来”
现在退休了很多人也没办法安享晚年,房价高企,很多小家庭要啃老才能当房奴。
本人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县卫城公社插队,可以佐证你的证言。
就是关于总理和毛的关系,更准确的说是在政治团体内部权力的来源。比如,我在看到有关总理晚年处境的一些描述时,总是会疑惑,为什么以总理那样的资历、才干和威望,还不得不承受那样几乎非人的屈辱呢?我总感觉这和该政党的组织架构有很大关系,可是又想不明白。据说是皇权专制,可是即使是古时的大臣有很多时候都有一搏之力,怎么到了近代,尚且有旅欧经历的总理还能忍受那样的从肉体到精神上的虐待?
不过很巧,俺这个系列正准备好好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救国救民的理想实现了大半——“三座大山”大可以说全都倒掉了;欺压了中国一百多年的殖民国家中就剩下美俄(苏联)还能叫唤叫唤,可也没有入侵我们的心力了;中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准和之前的几千年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我以为,假如真的要感慨的话,也就感慨一下混乱的秩序和个人待遇了。可前面还有那么多牺牲的先烈呢,想想他们,大概总理也没有替自己个人感慨遗憾的愿望了吧?
尼克松在自己的文选里自己都承认,为了美国空军获得源源不断机票的源源不断的战略资源,他们即使让中国支持的穆加贝赢得津巴布韦,也不让苏联支持的派别赢得政权。在《帝国斜阳》一书中也详细描绘了,美国是如何迫使南非放弃对津巴布韦白人政权的支持最终导致白人政权垮台的。
2000年人均石油消费是2.5吨与日本相当
1990年 1980年 1970年 1960年他们的石油消费也与日本相当
对了中国到2007年人均石油消费、人均电力消费、人均钢铁消费以及人均水泥消费相当于1960年日本的水平。1960年,日本不仅开始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也开始了他们最重型工业的十年发展阶段。在那之后,日本人均人均石油消费、人均电力消费、人均钢铁消费以及人均水泥消费到2000年前后增长了三倍到四倍(四倍是石油与电力,三倍是钢铁与水泥)才逐渐从峰值中下降。
今天中国五大石油来源地:1.俄罗斯 2.沙特 3.苏丹 4.安哥拉 5.尼日利亚
其中苏丹在2003年前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海外来源地,是当时俄罗斯对我们出口石油总数的一倍。苏丹和安哥拉都是毛时代输出革命时代游击队活跃的重灾区。特别是在安哥拉,中国支持的游击队先与苏联合作推翻了葡萄牙殖民地政府。随后在中苏分裂后,中国美国逐步靠拢,然后中国美国与南非在安哥拉和苏联支持的政府军对抗。正是这样的走出去,让我们在90年代中的谈判里攫取了从美国大石油公司取得了大额石油份子。
中国要实现工业化,资源全靠自己是不可能的,而象四小龙甚至日本靠盟主施舍的路子,适合中国么?没有石油这个工业的血液就没有现代工业,讨论中国资源与中国工业化,先想办法弄足额的石油吧。
为什么不同样谈论一下恶性通胀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90年代国企改制、农民抗税的纠纷,真的就比文革时期的动荡小吗?这些是要用数据说话的,不能因为当年的运动发生在中心城市就可以凭直观感觉说当年的动荡更大,不能因为当年很多官僚学者被投入牛棚就可以认定当年比后三十年严打、打击上访造成的冤案多。当今更多的史家喜欢揪着一些当年的事例高声叫喊“要彻底否定文革”,然后对近在眼前的恶性事件视而不见。当然他们可以辩解嘛,他们是史学家不是社会学家更不是记者。但是我相信未来的历史会明了的。
痛斥文革的人似乎都暗示或明示了这样一个逻辑:当年糟糕透顶,今天光明无比,我们正在沿着XXXXXXXXXXX的路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现实面前,在冷酷的历史面前,这句话的三个分句哪个/哪些是真命题呢?
你说 文革 --》 计划生育不能贯彻 --》人口暴增 --》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只能出卖廉价劳动力来原始积累(暗示如果人少的话就有更好选择)
你这一小段话横跨60年,涉及文革和基本国策和改革开放的路径。可以说TG的执政史基本被你批了个满头狗血。 历史不是数学或者科学,长长的逻辑链条最经不起检验。史兄写庐山那样挖掘史实是好的,玩弄春秋笔法来立论的话要慎重。
……
合并到下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