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书笔记】滞胀的年代(上) -- wqnsihs
刚刚考完试,心情大好~
我是第一型的
之前跟您说的那东西,正努力赶工中,感觉自己积累不够,驾驭起来有些费劲
当然,这个主要是指经费而言。具体的操作中一定有很多水分,不过,成果也会是有的。反正,基础科研就是广撒网拼钱多。
差点揭不开锅,一批青年俊才开路,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也是勉强度日,有的人出差开会都很难。
选择的机会就会多一点。我们一生实际都在寻找选择的机会,不同的人生就是由不同的选择机会形成的。
我记得我父亲在数学所的时候,大概是早80年代,环境还是不错的。
看完您的文章,再扫一眼您的ID,我实在是忍不住捧腹,并献花一朵。
有个同学又回美国了。怎么搞的?2000年出头的那段时间数学和系统所都还不错呀?
自谋出路的两难选择下,选择自谋出路:应用类研究自己找饭吃(所以有的人富得流油,有的人成为乞丐),基础类研究所国家只提供人头费(基本工资,当时平均一人一月120元左右,现在与时俱进)和基础设备运营维护费(例如加速器,巨型机等等),其他靠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委课题经费维持。所以学霸们必须垄断经费申请渠道,所以有学霸的课题就富得很,小年轻如果不给学霸当下手,就没经费来源。所以现在留不住优秀的年轻人。
我说的是投入各大学校的科研经费,老哥说的是纯的理论研究,中科院我就不知道。各个大学研究课题的钱还是不少的。
怎么还出学霸了?
可能有贫富不均。有的课题组很富,有的很穷。但国内基础研究近几年投入可真是不少。
大学和研究所的基础研究,只要像这两年一样持续撒钱,就可以吸引在已经受到西方良好学术训练的中国学生回国(在国外也不好混),提高基础研究水平。
中国也不缺乏低端的、山寨式的研究。
但中国缺乏像IBM、NTT这种大公司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既接触到基础研究,又和最终产品相联系,是科学向技术转化的关键一步。
培训作PPT时候的原则跟摄影基本一样,遵循减法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焦点应该是人本身。如果内容超出人的控制范围,才会出现花哨的PPT,也就是忽悠。
当然,有时候这个忽悠本身才是真正的焦点,即,忽悠一个新的框架(花架子),而这个框架的推广,相当于标准的控制,即对未来的掌控。这方面,老美很擅长。也许发改委真可以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