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书笔记】滞胀的年代(上) -- wqnsihs
有很多华丽的PPT并不受欢迎,那都是二流的。一般好的PPT是把切入点和怎么做给讲清楚就可以了,尤其是投资者见面会上就很有用。
现在中国在科技方面还是处于跟跑者的角色。
在这些行业有大的突破难度相当大,而且风险也相当大。有限的资源只能放在跟跑上。等先把已有的传统的行业都吃的差不多了再说。
现在的情况,根据个人观察,跟跑也不是做的很好。个人觉得还是人,思路和执行力的问题。
例如信息产业方面,政府,机关,学校,企业,信息化的动力不是很够。而且除了个别方向,面向普通用户的方向,竞争比较充分外。在很多面向政府和企业的方向上,竞争不是很充分,技术往往不是重要的因素。
另外一个悖论是机器与人的关系,中国的现状是人多工作有限,很多部门的信息化,必然会造成很多人成为冗员。如何处理冗员就变成一个政治问题。最后很多机构响应信息化,往往是应付检查,实际上还是由人来操作。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消极抵抗。这样就造成了信息化对生产力的促进非常有限。
现在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全方位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可持续的科研团队。
在传统的医药行业,精密电子行业,电力,冶炼行业,化工行业,汽车行业,都还大有可为。这些行业才是我们20年内产业升级的现实出路。
我父亲那一代人,也就是和忙总差不多年龄的人。我总觉得教育非常好,那个时候那么穷,但从小的培养是很科学的,很重视动手能力,也很重视应用。比如我爸爸给我说他们小时候都要做收音机什么的,平时也经常去工厂里看,学。那一代人给我的感觉就是,理论和实践都好。
我现在这些同学,基本上动手能力为零,实践为零,除了考试过关,抄袭水平一流,几乎没有优点,而且已经被国外产品的方便给折服。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就没有做好,以至于我们无法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升级。
每年的报告里面都有拉动内需的口号,但是在现实中做的不是很好。
教育,医疗,住房方面可以拉动内需的多了去了。但是政府在这些拉动内需的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教育方面:
差不多美国的每个小镇都有图书馆。学校都有校车,校车比装甲车还坚固,教师的收入还算体面。想想如果中国的每个差不多的小镇都能做到这点。这是个多大的市场。而且这种投资对国民素质,教育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就是内需。但这种投资拉动不是很明显的事情,政府做的动力不是很足。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
医疗方面:
毛时代的医疗是低水平上的医疗全民覆盖。但是或多或少解决的问题。现在医改之后,资源更多向大城市集中,农村,小城市的医疗系统萎缩很厉害。现在的农村合作医疗改善了很多。但是离好还差的很远。医药方面,问题更多。
住房方面:
总所周知。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那么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就是句空话,拉动内需也是打兴奋剂。
如果每一个方面做好了,想想可以解决多少就业,可以创造(节省)多少财富,不仅仅大大缓解国内的内部矛盾,而且会建立一个庞大的产业。
变成LG了。
而且下属的企业五花八门。基本上也是一大财阀。
现在下属的LS集团正在与美国合作搞智能电网项目。
有个同学今年刚进了LS。
听说09年还是08年国内几大光伏电池企业已经向国家提报告了,2010年实现光伏发电成本低于一元一度,而且技术生产方案都有,还是中国自己的成功新技术,这是不是忽悠?
非常小的项目没准就要做,ppt是基本功力啊,那个做的不好整个项目是要减分的。着装我觉得那边也要求更严,可能算民族传统吧。
再过十年也许我们就能开剪了。
境外不仅是拿原料,卖产品。有一个“境外”,想象空间都大了无数,大家可以去搜
一下“法国 密西西比公司”。
目前的局面,类似于欧洲人进行大航海的前夜。所以我认为可取的一个方案,是美
中俄以“战略核武谈判”的平台,进行G3(英法的核武器数量各大约300枚,没有资
格参加),把互相的恩怨结一结,不要在地球上窝里斗了,然后一起(或各自)冲出太
阳系,因为只有这三家有完整的宇航产业。当然这赌得很大,但好过穷兵黩武最后
打起来,还是浪费银子。
既然已经投放巨资的各产业都突破不了,索性倾斜在航天上多做积累,并逐步放开
民营,军民齐头并进,是个未雨绸缪的办法。
毕竟是最大的药品流通企业,另请教花兄,什么样的企业有话语权?是不是必须和医院有紧密的合作。
是临床批文还是生产批文被压?
.
它在技术上有其先进性和创新性,但是对于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把握上的短板造成了销售的困境。
我们这边在中部,省级开发区工业用地比起住宅用地那还是便宜多了,1成左右吧。当然比起刚开始招商时不计成本大优惠和送一样的价钱比那涨幅是比住宅涨得快,但单价还是低多了。
在规划开发区的外边一两公里的“乡镇工业园”之类的地方,那就和开发区初期的价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