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第二张面孔的维也纳·在现代之前·一、分离派展览馆 -- 藏猫猫
第一篇维也纳流水帐放在日志随笔了,藏猫猫:【原创】维也纳流水帐之一·荷姐姐的维也纳
上一次来维也纳是开会,时间太紧,之前一点功课也没做,除了在博物馆区晃掉一天,被主办方领着在老城区转了半天,临走路过分离派展览馆失望地惊艳了一下,对这座城市没太多概念。但是已经粗略地知道了维也纳至少有着两张面孔,一张是紧凑地挤满了整个老城区的古典建筑符号,一张是在博物馆里通过照片展品粗略了解的分离派维也纳。
虽然在老城仅半天,足够我对古典符号产生审美疲劳。对同行的大师姐感慨说:天哪,在这个城市憋上几年,换我也要整一个“分离”派。
这次依然没做太多功课,但是握着一张去年买下的Otto Wagner作品地图,决定匆匆瞻仰一下现代主义的先驱,新艺术运动的作品。
维也纳分离派(Wiener Secession)是青年派的一个分枝。青年派Jugendstil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个艺术运动,遍布整个欧洲大陆。国内最常见的称呼是“新艺术运动”,当是以法国的运动(art nouveau)取名。
青年派,是对它之前的历史主义的背离。因为对于“历史”--不仅是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时期,还是所有之前的历史时期的言弃,区别于过去昏沉的衰老,这一个艺术运动宣言为新生的、青年的,因此称为青年派。这是巴洛克之后,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整个欧洲范围内的一统性的艺术运动。从这一个时代开始,建筑师不再视古如金,而开始了属于“我们的时代之精神”的探讨。
新艺术运动之前的历史主义是什么,
这幅作品作于1840年,称为《建筑师的梦》
简单地归纳,新艺术运动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装饰性,优雅的装饰性曲线、伴随同时期生物研究的热潮,在艺术中对于植物的描绘,钢铁时代的初兴,工业化艺术产品的初兴。
总之,这个时代不仅是一种新生的艺术思潮,更是处于生产力与建筑材料巨大变革的当口。
它们的出现,在当时人们视为疯狂,他们之后,现代主义诞生。
按图索骥,一天时间跑了七八座建筑,晚上回到驻地,被问及,最喜欢的建筑是哪一座?
想了一下,勉强回答第一座“河边的那一座”(详见后文土鳖),但其实脑子里永远挥之不去的,是两三天时间前后路过至少三四次的分离派艺术馆。它是我在本科昏暗大教室里惊鸿一瞥的初恋情人。虽然一年前的初访因为没落灰暗大失所望,但雪后天霁,那耀眼的纯净优雅,使我不得不每每借故路过贪婪地多看几眼。
— 虽然,它不是Otto Wagner的作品,本并不在今天的目的地列表之上。
晨大前面回复我时曾经说道:晨枫:Secessionist Building和周围的建筑真是格格不入。。其实这一点上,我倒觉得还好。维也纳城市整体保留了浓厚的古典氛围,分离派的作品,虽然扬言与古代的一切划清界限,但骨子里仍透出来古典传统的熏陶。尤其在建筑的比例构图上,那顶“格格不入”的金色的大球,从剖面上看,完全继承与古罗马的穹顶的精神。
土鳖抗铁球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Otto Wagner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维也纳的老城区,但最有名的Steinhof教堂在城西远处,所以我先花了集中一天时间看城中心比较经典的一些作品。
去年的装备Otto Wagner地图,对于建筑爱好者,是个不错的旅行手册。
Otto Wagner地图,划红圈的点我跑过的建筑,路线大体上从上往下跑,坐U4地铁到了最上一个点,然后一路向下,除了傍晚去最西边一个点又坐了几站U4以外,全部是步行。步行路程大概4、5公里,是比较舒服的距离。时间大体上从早上10点到下午4点(4点以后天就暗了),很充裕。
老城区部分。蓝色圈圈是维也纳的内城。
新艺术运动,不仅仅是一场艺术运动,时值时代转折点上,钢铁时代的初兴,贵族阶层的终结,新兴中产阶级的壮大,城市的大发展。
Otto Wagner的作品中,就大量体现在铁制建筑材料与(虽然他们扬言要背离但仍然继承了的)古典建筑语言的融合,以及今天仍在使用的市政建筑以及公共建筑。
第一站是Schuetzenhaus der Staustufe Kaiserbad,硬翻译的话是 国王浴场拦河坝的闸门室。
因为没怎么做提前的功课,单从地图上看,是一个暖色调的小房子,很有些古典的典雅沉稳,应该就在下了地铁的河对岸。
出了站向对岸看去,看到一座小房子,色调不暖,又小得几乎一不小心便可无视,隔着泥泞快速路,挤在乱哄哄的背景建筑前,淹没在涂鸦里。但光秃秃的河岸边再没有其他建筑,又拿出地图来核对了一下,没错,就是它了。
第一印象
没有了遮挡,清楚些
从这岸望去,那一岸的涂鸦
建筑就在眼前了,脚下咯吱咯吱的积雪,阳光很好,心情开朗起开
依然很不起眼,不雅地说,像澡堂?呃,公厕?
虽然粗糙但亦匠心致的细部,提示着这是一件新时代的艺术品。
墙上的涂鸦。
这件不起眼的作品,在晚上回顾,成为十分美好的回忆。却不是因为建筑,而是因为这些涂鸦。
维也纳是一座淹没在涂鸦中的城市。荷姐姐的母亲--那位从事法律工作的和善阿姨说,涂鸦,Graffiti,虽然总体来说是违法的事业,在河岸的某些特定区域,是合法的艺术。
那些新时代艺术的革命者,一定不会介意他们的作品被更新时代的艺术狂人,用更新的艺术语言与形式所重新诠释。
回到河的这一岸:地铁。
维也纳的U4这一段是我至今最喜欢的地铁。虽然在地下,但面向河面的一侧敞开,多瑙河上的静水千舟便随着忽啸的风声有如电影掠过。
啃蹄~
跟着你走,看看我漏掉了多少。
原来还有这么一本地图啊,可惜不识德文。
再加上其他人的作品,城市里新艺术运动的遗迹还是相当丰富的。我这次只就近跑了几个最有名的。其实大部分也不值得专门去参观,像这个拦河闸已经算比较有名的,只能在外围草草地看看。
那地图其实不是一本,就是折起来的一张,在分离派博物馆买的,这次在sterreichische Postsparkasse遇到,又买了一张收藏。
Steinhoff教堂,Carlsplatz的地铁站,Wagner公寓,Wagner Villa,Stephensplatz的无名公寓,好像就这些了。分离派博物馆不能算在Wagner头上吧?咳,拖着LP旅游,让走这些地方不错了。
Wagner Villa我没去到,刚搜了一下,看起来很诱人~~
Secession确实不是Wagner的,不过它对我简直是初恋啊,能路过要去瞄两眼,不路过也创造机会路过再瞄两眼~
另外博物馆和展览馆是两个,
我去年参观的博物馆是在博物馆区的一个大展厅,不是secession,不像其他的在分离派建筑作品里面的小展览,摆点图纸照片意思一下;展品非常系统,按时间、人物,全面丰富。
席勒、佛洛伊德、希特勒都在这里完成了精神的分离,以不同的形式影响了世界。
2.奥地利邮政储蓄银行。
这个作品非常有名。在Otto Wagner地图上排位第一。头一天荷姐姐帮我排路线的时候,第一个也是提到这个建筑。不过,因为没有提前做功课,到达之前对它其实全无概念。
迎面遇到这个转角,从装饰风格上看猜测是那个年代的作品。
走到正面,条幅上果然写着Wagner的博物馆。
那就进呗。
进了大门,没有什么,
然后进大厅,
然后震住了。
当初在西方近代建筑史课,老师对着一张类似于此的图片讲了几乎两节课,我只是昏昏欲睡完全不得其要领。
然而一进门,立即被一种温润优雅的光与气的氛围所感动了。
原来是这一座,
原来它这样美。
(上星期终于换了一台小长焦,抛弃卡片机了...所以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说:原谅我的照片质量吧...)
这个银行,今天仍在使用。这座建筑的重要性之一,也在于它建立了新时代公共服务建筑的典范。
地面的玻璃砖。在当时也是创新之举。
储蓄所服务大厅的里面,是Wagner展览。
以图纸为主。可惜玻璃面反光太厉害。自我安慰说,回去查书都可以找到的。
当时这座建筑的效果图
室内布局也是展览的一部分
有一座模型,很精致
后门的窗上绘有精致的新艺术运动风格装饰画。或惜我专门绕到后门去看,空空透透玻璃,什么也没有。
走出展览的方向,墙上醒目的Wagner语录:不切实用的东西,无法成为美。
回到外面,又仔细看了下立面。
扛~
1).Pavillon karlsplatz
成双的两座,一座今天用于地铁站入口,上面是一个小展览馆,可惜没开门,从门玻璃里可以看到Kirche am Steinhof极帅的模型。
今天地铁的入口一面应该是建筑背立面,有些丑,正面设计得考究些。虽然是钢铁建筑,遵循着古典比例构图。
地铁入口,第一印象,丑...
正面顺眼多了。
小展览馆的Kirche am Steinhof模型。后面专门去拜访了这座杰作。
对称的一座,今天用作餐厅
室内装饰。
傍上再路过时,华灯初放。
旁边的一个小圣诞市场。背景是著名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所设计的Karlskirche教堂。这个设计者是世界上写作了第一部世界建筑的人。
2).Hofpavillon Hiezing
也是一座建在铁路上的小亭子。但今天似乎没有作为车站使用。
从地铁一出站,倒是有明显的路标指示:此路通往Wagner小亭子。
是一座知名作品。
远观
走近,路灯的设计分格相似。
路灯细部
侧面
穹隆顶。未摆脱巴洛克的味道。
背面
外部灯饰
室内灯饰。
植物是深受新艺术运动喜欢的装饰主题。与当时自然科学尤其是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相关。
钢铁时代的优雅
夕阳那一抹余辉
延伸的铁路、涂鸦、化冰之下的流水。
夕阳下几乎有些浪漫的伤感。
3) 另外的一座地铁站
不是Wagner的作品。但维也纳城里有许多这种钢铁时代风格的公共交通建筑。不知是同时代的产物,还是后世的仿作品。
待续
Miethaus Linke Wienzeile 38、40
两座公寓以外立面装饰著名。
需要说明的是,装饰不是绘画,而是材料的贴面。
因为分离派所需要摆脱的巴洛克,是一个充满了绘画的时代。
38号公寓入口
外立面铁饰。仍然是热衷的植物装饰
40号公寓入口
尾随住户进了40号公寓。
地面
电梯
电梯井
楼梯细致打磨成弧线。
看上去很美,但沾着雪水的鞋底会很滑,结果就是摔下去很疼
电梯内部
不知为什么这张死活翻转不过来。请将头向右肩翻转90度观看...
到了顶层
待续
另外借宝地问一下,晨大的《凝固的音乐》还能下到pdf版吗?
要不给天狼星兄发消息问问?
估计在现场感受那双层玻璃屋顶的感觉很美妙。
那铝装饰件也很好,即使放到现在也很摩登。
照片不错,以前只看过正面和内部的样子,原来侧面的装饰也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