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四代 -- 晨枫
全动鸭翼/尾翼/边条,再加上矢量喷嘴,它们的关系肯定不是线性的,控制律将是超级复杂,弄不好各个部分会互相“打架”,那飞机在空中可就乱套了。
以我20多年的编程经验,想到这个飞控软件的规模和复杂度,不寒而栗。
另外,你的这篇大作已经被文学城全文转载了,有你的名字,没注明“西西河”。
干过工程设计就知道了,很多经验公式还真是经验公式,对过去的东西有效,外推的时候只有凭感觉了,但新设计还就需要外推,所以只有凭感觉后根据实测数据修正老经验公式。在没有完整的风洞、计算机、X飞机数据的情况下,沈飞直接设计生产型歼-8,困难肯定是大大的。
F-35也是载在软件上,但不知道是不是飞控那一部分。
你帮我到文学城去抗议一下吧!好像飞扬也转载了,不知道有没有标出西西河?
就等着四代飞起来了,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像机腹、机翼形状……
但对这可变进气+DSI和这编译实在看不清楚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7/1012/300830.html
受不了互相扔屎的辩论方式。
对於飞控软件,越想越害怕。如果要我参与这样的编程,我能吓出神经衰弱来。当然,4代的软件队伍肯定是超级强悍的。祝他们好运。
这是美国第一次售台进攻性武器吧?是不是可以理解为MD认为台湾已经无法阻挡TG进攻,只能通过使用导弹摧毁TG沿海设施的方式达到“有效恐吓”的目的?
话说回来,TG是不是应该向伊拉克卖点反坦克导弹、便携式防控导弹啥的。
另祝晨大新年快乐
当年歼八的抖振问题严重。地面风洞的速区覆盖不够,一直在地面无法重现故障现场。不跨过这个坎,歼八试飞无法完成,试装一直拖着。顾诵芬只好坐JJ-5跟随观察,看清了涡流打在垂尾上。修改设计这才解决问题。
歼八搞了20年,和当时的设计测试手段的落后有相当的关系。要是当时风洞群齐备,这些设计缺陷会早早在气动设计中就解决了,而不会等到原型机试飞阶段来暴露解决。
同样的问题也在飞豹的试飞阶段出现过。那个更严重,首飞就抖振。甚至严重到振掉了尾舵面。如果不是黄鼎新艺高人胆大,项目摔得停下来也说不定。
当时,国内的环境是,设计人员理论能达到的东西,在作坊里(只能称作坊了)做不出来,可军方的心比设计人员还要大。
试飞的时候,就可以修正你说的数据了。后面那几个型号可以说明。当然,如今的模式可能跟当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