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老兵不死 只是凋零 -- 北宸
前幾日點開網路新聞,看到當年死守四行倉庫的老兵楊養正老先生於12月16日於重慶去世的報導,心裡還是不平靜了很一會ㄦ。
我一直記著這位老兵的名字,是由於2005年《聯合報》的一則報導:
老兵楊養正與謝晉元子、楊惠敏子 重慶、上海、台北連線
【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
今年是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60周年,當年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的老兵楊養正,團長謝晉元之子謝繼民、女童軍楊惠敏之子朱復轟、3人昨天分別在重慶、上海、台北中正紀念堂3地連線,異地同為「全球華人團結接力唱抗戰歌曲」活動獻聲。
上百位參與慶祝活動的民眾,昨天傍晚齊聚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牌樓門口,高唱「八百壯士」、「大刀進行曲」、「空軍軍歌」等;中正紀念堂場內側廣場恰巧舉辦雲門舞集戶外表演,歌聲與舞蹈形成強烈的「今昔對照」。
晚間6時30分左右,主辦單位利用手機與楊養正、謝繼民連線,主辦單位表示,80多歲的楊養正,與謝繼民、朱復轟連線高唱「中國一定強」,是四行倉庫一、二代兩岸三地共同獻聲。
朱復轟是馬祖某民營廣播電台負責人。他說小時候母親的故事寫進教科書裡,不論走到哪,都有人提醒他「媽媽真偉大」,還有人說,當年10萬青年10萬軍海報就以母親為「代言模特兒」。
朱復轟說,母親來台後教書,過著平淡老百姓的生活,她常對他說,抗戰時期像她一樣的人有千萬人,許多人流血流汗,她能在歷史上留名,她覺得很感激。
【2005-08-15/聯合報/C1版/大台北焦點】
這幾日工作家庭忙碌之餘,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去找一些1937年上海蘇州河畔那些守軍的事蹟。
以下是1937年十月份登載於《紐約時報》的幾則報導:
Chinese Fight To Finish-- 'Dare-to-Die' Detachment Refuses to Lay Down Arms
JAPAN Admits 2,800 Dead
A Chinese "suicide battalion" is holding out on the border of Chapei
這則消息提到了八十八師,也提到了女童軍楊惠敏泅水送去的那面巨幅國旗。
在網路上輸入"1937 Soochow Creek", 很快地出現類似下面的網頁:
In 1937, Shanghai's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was an armed camp. Members of the Fourth Marines stood guard along Soochow Creek armed with automatic weapons. An undeclared war was being fought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soldiers in Chapei, the distric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reek. Marines were able to watch this war until October 1937, when the Chinese troops either withdrew or died. The last 500 Chinese soldiers to hold out were known as the "Doomed Battalion." This crack battalion of the 88th Division was under command of Yang Sui-fu, and they fought the Japanese just west of the Tibet Road Bridge at the Joint Savings Godown on North Soochow Creek. This concrete godown (warehouse) was across the creek from British soldiers from the Loyals Regiment. The Chinese vowed to fight to the last man. What really happened, though, was that the Chinese fought to the last round or bullet. Leaving their dead behind, the few Chinese soldiers still alive swam across the creek, carrying their wounded, and much to the chagrin of the Japanese, were allowed behind the barbed-wire barricades of the Loyals. A Marine eye witness to this battle wrote: "There is a lone unit of Chinese soldiers (about 500 men) making a brave and gallant stand against the Japs just fifty yards from where I'm at. The Chinese unit was cut off from their division when retreat was ordered, so they are now making their last stand in a warehouse on the opposite bank of Soochow Creek. The building is completely surrounded by Japanese soldiers, and they can't drive those brave Chinese soldiers out. A Chinese flag is flying from the roof of the building, the only one in a sea of Japanese rising sun flags. I saw a desperate battle fought day before yesterday, just 50 yards away. The Japs advanced on the Chinese and they fought hand-to-hand battle. I saw men blown to bits by hand grenades, men run their bayonets through their enemies __?__, men shot down like so much cattle."
在一片日本太陽旗旗海中,聳立在四行倉庫頂上的國旗
張治中將軍與楊惠敏
蘇州河畔的日本軍
在四行倉庫頂上的中國守軍
四百多位守軍中有幾位持著手榴彈以一己之肉身,相換二十幾條侵略者的性命。
楊養正先生的左眼,也是在死守四行倉庫的那幾天被日軍的炮彈彈片打壞。
1937年底的《紐約時報》刊登了那年上海的戰火,刊登了相當多則國際間討論如何制裁日本的消息,但同時也在這份報紙上看到廢鐵與石油繼續不斷地從美國運往日本的事實\n
想起了林語堂先生於1943年於美國出版的英文著作《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啼笑皆非》)中的幾段話:
昨日下午我在街上散步,盡力設法抑制自己和設法了解世界現狀,我設想自己如果是美國人對於中國會有什麼樣的看法。
我也設想中國今後幾十年,會有什麼樣的地位,我得到兩項結論:
第一,不論世界聯盟以怎麼樣的形式出現,以中國在大戰期間的經驗來看,中國不會得到真正平等的地位。
除非她像日本一樣在二十年後自己製造坦克,大砲,和戰鑑,而那時候中國也不必再爭什麼平等不平等了,這就是現代的準則。在沒有平等的時候,中國秉持著難得糊塗的精神,可以再忍得下一些侮辱和羞恥。
中國做為一個友邦國家,並不是說日後在同樣的情形下,她不能運送廢鐵和石油給她的"友邦"作戰的敵人,或者封閉她的"友邦"的戰略路線,來撫慰另外一個中立的強國。我深信,不論關於文化和友誼的話說得多好聽,中國必須走這條路才會被平等對待。
第二,我眼看中國漸漸強大起來,我知道這個四億五千萬人口的國家已經團結,覺醒,和經過戰火之洗禮之後正日趨強大。
她的力量寓於她的本身,西方國家不能制止她,也不能使她永遠弱小。
當初讀林語堂先生這本書時,我在琢磨"她的力量寓於她的本身",這句話具體在什麼地方? 關於抗戰,在台灣總也是輕描淡寫。
這些年淺讀一些資料,又看了底下這部二次大戰真實的歷史紀錄片 (美國政府於1944年對美國國民宣導所製作),有了比較清楚的輪廓。
二次大戰歷史紀錄片(中國篇)
[FLASH]http://www.youtube.com/v/lQTWtokeF5Q&feature=related[/FLASH]
[FLASH]http://www.youtube.com/v/DcjVWe3xgAo&feature=related[/FLASH]
[FLASH]http://www.youtube.com/v/dKTIylgLDHE&feature=related[/FLASH]
[FLASH]http://www.youtube.com/v/M6z-fZwpmME&feature=related[/FLASH]
[FLASH]http://www.youtube.com/v/VKHk6eepm0E&feature=related[/FLASH]
[FLASH]http://www.youtube.com/v/L_zntg-eFF0&feature=related[/FLASH]
這部分裡提到了敵佔區内的游擊隊拖曳了日軍的軍力
[FLASH]http://www.youtube.com/v/k0hZiD5Uk5I&feature=related[/FLASH]
也提到了正規軍的戰役激勵了人心
這部長達七十分鐘的真實記錄片在youtube上這兩年來的留言,有以英文稱讚的,有以日文漫罵的, 然而有這麼一則中文留言使我印象深刻:
在異鄉那麼多年來,我一直知道我有一個中國胃,看完這部影片我明白了,我的一顆中國心,還在。
在美國我待了許久,明年即將是第十五個年頭,深夜裡尋找七十多年前,西方國家紀錄下,願意戰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顆子彈的中國守軍,
我和那位留言者,有著同樣的慨動。
那一代的人已經凋零,而曾經抵禦勁風,無畏嚴寒的姿態,我相信總會在這之後的數十年,數百年,甚至更久,憾動散落於各地的,她的子子孫孫。
凋零的是形體 不死的是精神
老兵不死 只是凋零
[完]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 系统屏蔽 --。
什么时候拍的就不记得了,但是应该有这么个老掉牙的电影吧。说的就是谢晋元带领四百余士兵守着四行仓库的事情。以台湾导演的功力,该是很煽情的吧,其中有杨女士穿着童子军服,泅渡送国旗的片段。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把我手中老照片整理成一个系列 -- 敌人炮火下的抗战中国。主要通过日本兵的老照片,重现那个时代。
淞沪应该是其中一集,日军的老照片中有很多四行仓库的主题,甚至包括攻打进去后拍摄守军食用的面包 -- 那都是上海的老百姓冒着弹雨送进去的。
如今我在作海军一集和平津一集。因为从来没有做过同样体例的书,一边做一边感到力不从心,很是焦急。但是,看过北宸这段文字,觉得只有努力向前。
有人因为我写作中经常谈到国民党军的英勇抗战,而把我归到“果粉“一类,有人因为我挖掘八路军的史料把我归到“共粉“一类,其实他们忘了,抗日战场上,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军队,前面都有灿烂的字眼 -- “中国”。
我们有这个情结的人,不过就是“中国粉”,大约,此生也不会改变。
下面一首歌做于1937年前后,反映的正是当时举国上下共同抗敌的风貌,或许,我会把它放到凇沪那一集中去,作一个封底。
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
飘荡!飘荡!飘荡!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十万强敌不敢当。
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
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
快快赶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
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
一定强!一定强!一定强!
1937年10月31日,于南京
中国也从未放弃。
那也算上我一个吧。因为是做理科的,直觉告诉我不能否定事实。
求证:我好像记得这民族英雄谢团长貌似是在租界里被自己人拿铁锹从后面给铲死的?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写这句话的人居心不良啊,摆明是讽刺我们的民族英雄么,和秦佞孝仪一个路数。
炮党中当然有英勇抵抗的人物,值得致敬,可惜太少了。更多的还是死战不退孙元良、爱民如子汤恩伯、清廉似水孔祥熙这样的吧。
无意开罪萨大,是小弟心胸狭窄,但作为共党抗战老兵后人,实在是不能理解炮党这样的垃圾。
从后面偷袭。
我也知道自己心胸不够开阔,但是对炮党就是鄙视、鄙视、再鄙视!
------我外婆是六合竹镇人,回忆小时候说,在长江边捞死尸扒的衣服,全家人穿了几年。感谢炮党!
很有气质。
转进如风,日军望而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