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1949年陈云稳定物价谈起 -- zhuhit
那么一旦没什么可靠机制约束,的确是人都想爬到别人头上。当然人性这东西十分复杂。打个比方吧,自私自利的不少,舍己为人的也从来不罕见。经济学自私假定这几年没少被批判。不过论坛上谈太细了不太可能。这里我们就从人性本恶,人人都想当老大这个假定出发好了。
谁都想自己做主。要是来自中央的压力小了,地方上有点能力的就可以自组织,半独立。没能力的么,自然就做牛做马的命了。只是这有能力的影响力也是个变量。中央的能力越强吧,地方上的影响力也就越小。
但是在科技尤其是加速物质,信息传递的科技帮助下,社会上下层约束可以越来越紧密。结果就是中央能力越来越强。地方上有能力的受到的各类约束会越来越大。他需要的各类资源如果都被中央掐的死死地,也就没什么活动空间了。半独立?困死你丫的先。
有个例子,chandler 1977年的那本visible hand,就说的是在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大公司如何逐步的用自己强大内部调控能力击败市场的invisible hand,从而实现垄断的过程。其实拓展开来看,就是技术发展了,小组织越发的弱小了,大组织越发的强悍了。当然就算大组织也有边界,平衡点就是组织内部开销等于市场交易成本。只是随着技术发展,组织规模可以越来越大。
拉拉杂杂写了一大段,进一步展开来说,我的判断就是随着人类进化到工业社会,进而信息社会,小地方的想自立,越来越没戏了。不仅仅是大国内部,就算是国际上的那些独立国家,也没多久戏可唱了。当然,我这里说的没多久是用百年来算的。
仅供大伙儿讨论。
比如:建国初期,交通通讯不便,形势复杂繁重,地方分担多些。
关键是要有共同的理想,增加流通互动,千万别意气用事。
另外,SKILL SET,能力集匹配也是很重要的。个人觉得,人事权下管2-3级还是很必要的。不过要注意的是上位者的全面的能力。要有足够的基层经验和能力,才能减少拍脑袋。一直在部委,仅仅到下面镀两年,是不容易掌握基层工作情况的。从基层逐渐(不一定是逐级)上来,才会管的比较有底。其实应该有很大一个比例的中央官员应该从各地提拔。
教主打了这么多字。
我还是回复几点吧
一,在这个文件中,没有打击囤货,其他文件中我也没有看到,或者我看过后映像不深忘了。有兴趣你可以仔细看看。
二,这个问题在我给的链接的最后有答案,你可以看看
三,中国是一个有资本管制,固定汇率的国家,而日本没有,所以日本宽松后,日元都流出了。俄罗斯我没有研究过。不好评论。
我认为这是陈云战术组合中的最核心的也是对投机势力的最重要的打击的动作
对陈云的抛售的动作,我在上网以前就有所了解,这个应该是新中国经济史的一个常识
还是一个问题,如果仅仅是紧缩货币,那么投机商人会自己把价格降到自己都要跳楼的价格吗?有那么慈善的投机商人吗?
对第二点刘伯承陈毅等等的我并不关心
你对第三点的解释至少还有点解释力,当然了具体还是要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毕竟萨缪尔森的主张或者说其数学模型离现实世界有太遥远的距离,也就是很容易牵强附会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去探究一下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与俄罗斯的恶性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首先你要明白的是休克疗法的一个关键政策就是卡住货币总量,即实行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盖达尔等人认为根据萨缪尔森的理论,只要卡住货币总量,物价就不会上涨了,事实上恰好相反,当年物价上涨20倍---这也就告诉我们物价函数不仅与货币总量这一个变量有关,还与其他众多变量有关)
当然如果您去探究休克疗法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注意不要被大量的互相抄袭的中文文献所迷惑,那些中文文献包括什么中科院的基本上也没有什么逻辑性,也就是毛泽东当年所批判过的八股文,ABCD甲乙丙丁的一大堆,如同开中药铺,至于其中的逻辑,其中的矛盾,作者是只负责抄袭,不负责分析的
家里小孩一岁,要常打预防针,在国产和进口总是拿不准主意。
的药效好。我怀疑是不是进口的利润高点。有时候想,国产的出问题了还能找地方说理,进口的有问题,找谁去。另外一个总是觉得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里面加些东西,影响后代的生殖能力咋办。唉,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啊。
我在写的文字给你托个底,我们已经建立的架构可以在理论上有效解决防止出现戈尔巴乔夫和小胡子上台的可能。而且这个架构不可避免,要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来尝试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前人的道路。而这个架构的策划者曾经这样说,这样的路果真走通了,我们在星际时代来临前的问题可以解决了。而这样的架构,需要很多为之铺垫的。你看吧,看那些自信的人,如何面对,如何主张,如何措施,如何走进历史的。
记得古代世界某个时代,当时最富有的米底国王,在征伐波斯前询问神谕,神谕说:你会摧毁一个帝国。
如果你保持你那回复的水准,我想说的是,你所有能想知道的问题,你已经都有答案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首先,俄罗斯当时是生产也就是供给不足
其次,1992年俄罗斯放弃了货币紧缩政策,到年底比1991年多发放了18~20倍的货币,随之而来的就是你所说的物价上涨20倍
今天在家,没有数据终端。教主看不起中文,那就随便给你个英文参考链接吧
http://www.country-data.com/cgi-bin/query/r-11444.html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quarters of 1992, the money supply had increased at especially sharp rates of 34 and 30 percent, respectively, and by the end of 1992, the Russian money supply had increased by eighteen times.”
后来是增发了货币,即因为企业流动性已经完全枯竭了,企业都没有资金来开工了,你让企业一个个都倒闭啊?
俄罗斯物价上涨是货币增发以后还是休克疗法进行中即紧缩货币过程中发生的?
这是我搜索到的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导刊 2007-07-10
我特别的提醒你看上文中的到四月份,消费品价格上涨6.5倍,和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这两个时间点
难道休克疗法在1992年4月份或者6月份就停止了
其中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说明了什么,说明的就是宏观流动性的严重不足,是流动性的不足导致企业缺乏资金来提供供给的,这里面的因果关系你应该能够分得清楚
另外,注意,在放松货币以后,也仅仅是发行量增长20倍,而是货币增加到原来的20倍,你应该明白货币原来是有存量的
另外,93年以后俄罗斯就放弃了休克疗法吗?看看马蔚云:《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1期 的文献
搞“休克”。①他认为,由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很彻 底、时间很长,要减少影响不是容易的事,主张同 时进行预算改革和价格改革,并着手逐步实现货 币的自由兑换。1996年他对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提出批评。美国教授柯茨说,“众所周知,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要求在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我认为, 这个政策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②。英国学者罗斯 称俄的“休克疗法”是经济上的切尔诺贝利③。 “休克疗法”的发明人萨克斯认为,“俄罗斯没 有做本该做的许多事情”,“采用了缺乏连贯性的 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失败是因为俄罗斯没有 贯彻到底,不是“疗法”本身的错误④。直到1995年 萨克斯才承认“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失败了。
--------------------------------------------------------------------------------
也就是说92年虽然盖达尔下台,但是其政策依然延续到了1995年,至于说文献中引用到的萨克斯等人的看法---你如果要认为他的看法是他的真诚的而不是出于对俄罗斯的忽悠那也是你的自由
盖达尔的休克疗法实质上延续到了1995年,即虽然在社会的流动性急剧缺乏的情况被迫放出一些资金(不然会有更多几倍的俄罗斯企业倒闭,俄罗斯经济将不是被休克,而是被自杀),但是出于对美国人的理论的坚信,切尔诺梅尔金政府依然是尽可能的控制流动性
至于萨克斯说的俄罗斯政策缺乏延续性,可以这样理解,一个骗子骗对方说你只要自己打自己一拳,就可以昏过去,病就会好,对方上当了真的打了自己一拳,感到很痛,不想打下去了,对骗子说我很痛,也晕过去了,但是怎么病还没有好呢?骗子继续说,那是因为你打自己打得不够重,打得不够多(即持续性不够啊)
就是说资本的国家化是世界大势,那么什么时候国家才能真正为民所有呢?
V=Y/M (1)
在这个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V)取决于国民收入(Y)和货币总量(M)的比例关系。
d=D/Y (2)
在这里D是预算赤字总额,d是预算赤字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M=D (3)
假设货币总量的增量等于预算赤字,又假设预算赤字由中央银行贷款来弥补,并且没有其他任何货币总量的增加来源。
通货膨胀率=△P/P=△M/M (4)
这一方程式表明,物价上涨率等于货币总量增加的速度,这是在国民收入的实际量Y/P和货币流通速度V为常量的情况下发生的。
综合(1)、(2)、(3)、(4)方程式,可得出结论:
通货膨胀率=△M/M=D/M=(dY)/(Y/v)=dv
根据这一方程式可知,通货膨胀水平与预算赤字成正比例关系。
当然,为了简便起见,这一方程式可有一系列假定条件。我们假定货币流通和预算赤字不变,那么货币总量的增加就只有一个目标:弥补国家预算赤字。这些假设虽然不十分准确,但仍然可以使我们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它表明稳定的首要任务是:如要克服高通货膨胀,就必须减少预算赤字,或者停止用中央银行贷款弥补赤字的做法。
他的第四个方程式怎么得来的我不清楚,当然我可以从其他理论出发知道他是忽悠,因为涨价或者降价的主体是企业,当企业判断需求大的时候,企业会涨价,反之会降价,也就是说决定价格因素的主要在于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对比,当需求小于供给的时候,你央行增大货币发行,企业看到需求不足,就会减少投资,将这些资金储存起来,成为流动资金,也就是说在投资和消费领域中的资金总量将减少,在投资消费领域中的资金流通速度将减慢(这正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反之如果需求大的话,你减少货币发行,企业也会尽可能的多投资(当然投资规模会受到限制)此时在投资消费领域中的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
综上所述,货币的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率与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都高度相关,萨缪尔森将货币流通速度限定为一个常量,然后依靠这个高度简化的模型得出了什么货币发行多了多少,物价就上涨多少的谬论
实际上萨缪尔森自己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以及通货膨胀的认识就是流动性不足导致的1929年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但是他那样的认识仅仅是针对西方经济体而言,萨缪尔森实际上正是从1929年西方经济界因为流动性不足导致的大危机(当然流动性不足仅仅是危机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进而认识到可以诱骗发展中国家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来使得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困境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还是多看看不抄袭的资料吧
http://www.worldbank.org/html/prddr/trans/Archives/1992.htm
看看世界银行当年的数据
特别是这篇,第六页,看不懂英文,至少可以看看表格的数据对比。11月银行信贷增加1T后,10月底到12月中的价格对比。
http://www.worldbank.org/html/prddr/trans/pdf/dja93.pdf
懒得解释了,最后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