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军中趣事----- 1 【原创】一锅红烧鱼(新人新帖 ) -- 少壮军人
是用等离子切割机割出来的
所以它的实际全备成本在当时就已经超过美国的M1A2了
九年义务教育制,当时教育是乱七八糟。
那个连续剧 最后是把雷达车给炸了。
干校不是劳改农场
班上大姐,泰州人,比我大8岁。。。。。
文革的时候就数部队受的冲击最小,以我舅妈家庭为例,一共三个姐妹:当时她父母已经下放到外地的牛棚,幸亏过去的延安老战友帮忙,三个女儿中的老大和老二分别去河南军区和南京军区服役,但老三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到黑龙江插队落户.
面对动荡的社会,每个阶层都在想方设法的保护自己的子女,这也是人之常情.
中凝结的感情,彼此会为对方付出生命。我从小就看到父辈战友之间的交流。每次我父母亲老战友来部队看望,我们家就像过年,特别热闹,他们一起回忆过去打仗的岁月。可以聊好几天,我常常搬个凳子坐在旁边听他们的故事,熟记了他们许多战友的名字,其实我根本没见过。
俺当年分配到研究所就碰上过,愿意不愿意都不合适,心理更受伤。可不值得羡慕。
另外,俺姐是78级的。她们班长入学时都快40了,有俩孩子哪。不过,那几届学习是真用功,比不了。
听老人们讲路线斗争,AB团的故事,长征的故事,这些人能活到新中国成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我舅当时在北海舰队,部队里也有串联,结果就和舅妈成了一对革命夫妻.退役那么多年,他们和老战友还保持联系,他们北京的家就是一迷你兵站
不过我们单位可能与你的研究所不太一样,副部级,5000多号人,只要不太挨在一起,愿意不愿意问题不大。有成的也有不成的。
老三届同学非常珍惜这种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班几个老三届的同学入学成绩比我们这些小毛孩也高一些。但毕竟年纪大了一些,我记得我们老大有一次拍着我的头说:臭小子,一边玩一边学比我们都比我们考得高。我们班成绩突出的大都在我们这帮16岁的孩子中。当然当我工作完三年去读研究生时,我已经是我们研究生班排行老三,轮到我对班上年龄小的同学感叹了
部分干校人员直接由农场干部转任。许多农工就是劳教期满释放留场,有右派,流氓,无三证,还有反革命分子。
以后多交流。
献花
情分依然如旧,而且还会越来越深。军人的感情就像陈年的酒,越久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