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失败的男人谈起 – 兼和忙总商榷留在国外的问题 -- 明天的太阳

共:💬294 🌺3016 🌵9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家园 已在北美

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动不了了。

Viel Glueck!

家园 理解

哎,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前出國都是靠自己,十二分的努力換來一分的收獲

家园 其实80-90年代出国的,要是没混出来,真的有些尴尬

1 80-9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黄金年代,国家贯彻“国退民进,藏富于民”政策,基本上80年代敢干就能赢,干个体,开餐馆,跑运输,都是不错的起点,有资金了,经验铁厂,乡镇水泥厂,90年代赶上股票,证交所,也可以发了,混的再差的,靠倒腾点电子表,也能起家,发小的叔叔,别看没念过啥大学,就是这样在80-90年代混起来的,赚了第一桶金。

2 到了海外,等于一切都清零了,不论是社交关系,社会经验,语言风俗,而且西方作为一个有法律的社会,个人想向上混,还真是要一点点努力,从念书---工作---身份---开公司... 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更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否则真的会在当地混不下去。说心里话,同样的起点,想在国内和海外达到同样的财富水平,其实那些远走海外真的是更不容易,成功的概率更小。

3 而且,就是在社会上混了几年,大家也都明白,其实所谓的移民,不论是去加拿大还是澳大利亚,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钱,也就是个人的资金水平。最好的例子就是赖昌星,他早年是他们村最早弄到香港身份证的,其实他英文也说不了几句,不是一样也都办下来了。

家园 No pain, no gain.

这句话无论国内国外都成立.

在国外,至少到我这一代人(和你哥同龄),大多数的留学生和移民都是从零开始,除了大脑和一双勤劳的手外几乎一无所有(have nothing to lose).

我听过很多上个年代(80年代)出国人员的故事,和LZ文中所提的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一直到90年代末期,如果单纯以物质条件为参照系,当时根本不存在值不值的问题,不要说考G考托出去的留学生,即便是偷渡出去的福州人,他们都知道用脚投票.说到这里,我打住,仅举海峡对岸为例.台湾出现大规模留美(并居美)潮起于70年代,80年代达到顶峰,90年代后逐渐下降.这样的一个趋势恰好与台湾自70年代末经济腾飞,确立四小龙地位,岛内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相吻合.对我们大陆来说,近5年大规模的海归潮相当于台湾90年代的回归潮.参考下面的Reference:

Many Taiwanese left home as students in the 1960s and 1970s. A large number stayed because the United States offered opportunities that Taiwan did not, as well as democracy and freedom at a time when their homeland was still under political repression.

By the late 1970s, those who had sett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had brought their families over. The Taiwanese American community has since developed a strong disapora identity, keeping both political and business ti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A number of factors slowed emigration in the late 1980s and 1990s and even encouraged some Taiwanese immigrants to return, including a more democratic society following the end of martial law in 1987, a strengthened economy that needed the diaspora’s skills, and a higher standard of living.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used to be a major destination for Taiwanese students, today more Taiwanese students are attending universities at home. Among those who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declining share settle down for the long run.

This spotlight focuses on Taiwanese immigrants resi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examining the population's siz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using data from the US Census Bureau’s 2008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ACS) and 2000 Decennial Census, and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s Office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OIS) for 2008 and 2009.

Year Taiwanese born Population in US

1980 75,353

1990 244,102

2000 326,215

2008 342,444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不同年代居美台湾人口变化:

____年代____新增人口

1980-1990: 168,749

1990-2000: 82,113

2000-2010: 20,286*

*prorate basis:(342,444-326,215)/0.8

这个数据支持了我的上述论点.

文献出处

外链出处

说到底,穷则思变.作为一个当年迈出国门的普通人,我愿赌服输.

家园 给出有用的信息和也可以呀

帮忙的方式很多种的,并非要给打个地铺才算帮的。使馆的联系和信息都广,让他很方便地找到可以接洽的人总不很费事情。这对这新来的人意义非凡。

家园 我接触得少, 感觉还不错了。
家园 想起使馆的人,就想破口大骂。

他们干的缺德事太多!!!

家园 其实说白了,孩子的文化还是你决定的

你决定留在中国,孩子必然遵从中国文化。你决定留在美国,孩子基本上就会遵从美国文化。

家园 可是你的回复继续符合犬儒主义者的定义啊

不过汉语对这个词的定义当然不会和希腊一致

家园 说一说我认识的一个兄弟吧

回国三年最后在比较牛叉的大学安家了-直到发现收入是负增长,才知道再也不能这么过。于是,有开始琢磨着在米安家了。

在收入负数的时候,我劝他,那些自我感觉賊好的研究生们你就八要带了,首先要搞清楚生活的目的-总不能赊下辈子的账来搞这辈子的社会主义建设吧?

家园 那里都是家

上有老下有小,你可承受不起剧烈的收入折腾。其实那里都是家-人犹太人不是这么活的好好的么

家园 不值

可以说是荒唐,尤其是二三十年以后再回头看。

家园 也许各地都有学联,可以帮忙!
家园 更早的时候可能比较够呛

小地方估计现在还是比较难。大一点的学校,在米国的话,最初的安顿不是个问题。但是现在至少网络提供了高度的便利呀。原来比登天还难的事情,现在也就是抬抬手就可以了。另外现在的孩子也有钱,有钱了啥都好办。

家园 中国人怎么都不被看作正式的

believer.这个拜祖宗的习俗不能算宗教吧。中国人还是讲究血统更多一些吧。木啥子个正式的宗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