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月亮的背面 -- 晨枫

共:💬52 🌺37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全频段阻塞是科幻,不是实战

没有什么技术能实现全频段阻塞,那要多大的总功率。 随着低副瓣天线还有mimo天线的广泛使用,电磁干扰是越来越难了。

家园 还有互相之间都只能看见一面的

冥王星和冥卫一是互相只用一面对着对方,它们的质量相近,所以很久前就互相锁定了。

家园 莫非你也看大刘?
家园 呵呵。。。这个逻辑不对。

枪械炸药之类的相比冷兵器,,,又不可靠又危险。。。冷兵器靠的就是大侠。。。。脆弱不?

家园 在战术战场上, 加密并不重要

战术战场上信息量很大, 对方如果可能截获信号的话, 会面临大量的信息过量, 等他们分辨出对自己有用的那部分的话, 情况早变了

真正需要的恰恰是传输速度, 加密会影响速度, 而且在战术环境下也没有必要

家园 让我想起了EMP

,矩阵里用过的,旋钮一横,蓝光一闪,章鱼死翘翘,世界太平了。

家园 一种可以自组网的地雷

战场感知传感器网络。

但我也有个问题,如果人可以看到那么多东西,那他该怎么分辨那些是有用的,那些是没用的。信息过多,如何有效鉴别?

家园 Information Overload

人脑是依靠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来识别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不重要,从而领悟不同信息的优先级... 现有的技术手段恐怕还没有这个计算能力来解决这个优先问题... 只能靠人工干预去“假设”...

家园 问题是数据量太多

如果不用计算机进行初步筛选,那么人就会淹没在信息里

家园 战士最高也是接收图片命令,长官按级别接收不同的图像方案

战士最高也是接收图片命令,长官按级别接收不同的图像方案,参谋部按分工不同各自监控不同的战场区域,

各阶层有各阶层的信息沟通管道。内部的信息交流不会被淹没在信息里,只会频率更高,沟通更充分。相关情报提供的更及时。

在一个点上同时接收到所有战区的所有即时情报的情况只会出现在敌方的监听中心里,能不能用信息淹死敌人就看实力了。

家园 可以通过技术过滤大部分不需要的信息

比如反坦克地雷传感器的一个功能就是只在坦克在附近的时候爆炸,卡车之类的压上去是不会启动的。早期比较简单的是压力(重量)判断,现在好像是用声音传感器区别不同种类的车辆,从而只攻击有限的几种。

同样道理。战场传感器也不会把战场所有信息都传回总部。传感器会先行过滤掉大部分信息。比如红外传感器肯定只传人(成人)的图像回去,如果再结合附近的声音传感器判断人的负重和磁场传感器,就可以排除掉大部分无武装的平民。这样一个传感逻辑网络走下来,这个位置的信息就只剩下了武装人员的数量,通过时间,方向和速度,这样的信息量就小的多了。剩下的就根据预设的威胁程度不同而决定是立刻传给指挥员,还是放在数据库里待用。

家园 写的不错。这个真的是原创吗?

对里面提的的技术细节很surprise,西西河竟然有如此专业人士。

你说的“步兵无线电”系统和蜂窝网络现在就能在双机间达到40Mbps了。Throughput实际上不是问题。再快也能达到,关键是mobility和抗干扰的问题

家园 这个真的是原创

不过非常汗颜,我只是一个票友,不是专业的。

抓住一个专业的了,你给讲讲步兵无线电和蜂窝网络吧,这个题目有很意思呢。不光军用,对民用也很有意义。

家园 information overload是一个很微妙的问

不仅军事上有,工业上也有,实际上问题更大。化工厂控制台操作工一班两个人,一个负责process,一个负责finishing,两个人每人监视的传感器可以高达几万个,常用的也有几百个,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所以信息不能完全按照原生态提供,那样需要太多的解读。信息浓缩、导向、过滤这说来话长,只能说,通过图形、声音、数据、曲线……。战场上也有这个问题,但接触信息的人更多,每一个层次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所以需要不同的终端和软件提供不同的信息浓缩、导向、过滤。高度信息化的单兵可能需要知道附近30米以内战友的位置、伤亡和武器状态,连长级就需要知道1000米内友邻的状态和远方炮兵、空中火力支援的状态,但对每一个单兵就不一定需要知道得那么具体。

信息浓缩、导向、过滤不容易。光涉及到自己人的还好办,涉及到敌人的,一旦被敌人摸出规律,骗过去,信息浓缩、导向、过滤就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里面没有什么锦囊妙计,只有经验加上敌变我变。现代信息技术是不是能做到那么快的更新和学习还是一个问号。

家园 新人吧

我等河虾在晨大的大作中吸收了多少营养!

晨大在国内一等一的军事科普作家,当然也是自控技术大拿,被你怀疑,我等河虾狠郁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