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关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随便说两句 -- 边寒剑
越来越对《三国演义》着迷了,因为买到的是二百四十回的《三国演义》,而不是被两个老腐儒篡改大部分的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看过了之后,也终于感到为什么后金的领导层会用它来指导作战,罗贯中真的很厉害。
随便说点感受:
1、极为认同网友气概文鸯兄的看法,罗贯中对于诸葛亮基本上是否定的,当然不是明否,而是暗否。用的手法很隐蔽。对于曹操是又肯定,又否定的,至少不像两个老腐儒篡改之后的那本里面丑化的那么厉害,至少承认是个英雄。
2、吕布太可惜了,真的是一个好人啊。通过气概文鸯兄的点评,我发现罗本中给人启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对比。请对比吕布被李肃招降和徐晃被满宠招降的情况
3、周瑜这个大笨蛋,孙权的老祖宗孙坚早在江夏(诸葛亮此时在哪?庐江还是卧龙岗?我不知道)就已经从黄祖那里借了十万只箭(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里面第七回也就是孙坚死的那一回写的),诸葛亮只不过现炒现卖,孙权可能都知道他爹的伟绩,也就是周瑜对这个事情不知道。
4、与上面相同的还有连弩,七擒孟获的时候南蛮的原创嘛
5、魏延和黄忠投降刘备,为什么诸葛亮要杀了魏延?原来见面的时候二百四十回《三国演义》里面有一句话:"魏延面若赤红,极似关公"(大概意思,具体的文字记不清了)
6、《三国演义》里面尤其与正史不同的地方,那尤尤其其要关注,因为很多东西都是罗贯中自己对于战争以及政治等等方面的认识。
7、比如史书明明写着关平是关羽的儿子,为什么《三国演义》里面却非要写成养子?我的个人意见就是要进行对比,和刘封与刘备的关系进行对比,以及关羽对于刘封的态度的对比
8、魏延计出子午谷,诸葛亮却给予否定。而此回却凭空虚构了一个仲达奇袭灭孟达的战例(历史上却是虚构的),什么意思?明摆着告诉读者,奇袭绝对是正确的。
……………………
反正很多这样的地方,这么看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目前最接近原本的就是这个二百四十回的,而非被两什么都不懂的狗屁老匹夫篡改成的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真的可以堪称兵书了。怪不得皇太极用蒋干盗书就害死了袁崇焕
看了嘉靖版里面的几句感想(主要是罗贯中如何贬损诸葛亮的),另外多谢任爱杰老师提供的网页:
1、关于魏延在长沙出场的原话如此:玄(韩玄)曰:“但告者,便是同情!”刚推到门外,却才举刀,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散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韩玄残暴不仁,轻贤重色,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愿随者便来!”百姓视之,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器宇轩昂,貌类非俗,乃似关将。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
2、探讨荆州永保之计时候,诸葛亮出了什么主意?没有,什么也没有!看看原文如何写的:
却说刘玄德自得南郡、荆、襄,心中大喜,与孔明商议久远之计。忽然阶下一人,上厅献策。此人乃山阳人也,姓伊,名籍,字机伯。玄德感旧日之恩,十分相敬,坐而问之。籍曰:“要知荆州久安之计,何不求贤士以问之?”玄德曰:“愿公一言,以荐贤者。”籍曰:“荆、襄世家,兄弟五人,惟一人大贤者,眉间有白毛,襄阳宜城人也,姓马,名良,字季常。其四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其弟马谡,字幼常。后随孔明六出祁山。街亭败绩,斩之。亦异人也。”玄德遂命请之。马良至,入见玄德,礼毕高坐。玄德求久远之策,良曰:“襄阳受敌之地,恐不可久守。好令公子刘琦于此养病,招谕旧士以守之,就表奏琦为荆州刺史,以安民心。然后南征四郡,积收钱粮,以为根本。此是能保荆、襄久远之计也。”
看见没有,战略决策其实是通过伊籍引见的马良说的,不知道诸葛亮和刘备谈出来点什么?
3、黄忠武艺超群,尤其射箭百步穿杨,久住荆州的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且看战长沙以前诸葛亮如何提醒关羽的:
孔明曰:“子龙取桂阳,益德取武陵,都是三千军去。我闻长沙太守韩玄,何足为道。只是他有一员大将,南阳人也,姓黄,名忠,字汉升。乃是刘表帐下中郎将,与表之侄共守长沙,后事韩玄。虽然年近六旬,须发苍白,使一口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乃湘南将佐之领袖,不可轻敌。云长既去,必须多带军马。”
要不是黄忠念情,真要一箭射死了关羽了,上面就是孔明给关羽提供的黄忠资料,就是刀厉害,哈哈。
4、为什么说罗贯中对于诸葛亮是否定的,因为对于战略方面诸葛亮没有提出什么实际的构想,而小事上面却尽显诸葛亮的小人特色。罗贯中本来很多地方都是按照正史写的,但是在自己虚构的地方,也就是和正史不同的地方却尤其要注意,这些地方很多都是罗贯中故意的。比如一气周瑜的地方,正史上面确实东吴打下了荆州,但是由于战线过长(从淮河到荆州),兵力不足,并且这两个主要方面(合肥和荆州)都要对抗曹操,而刘备却通过此时得到荆南四郡,并且与曹操不再接壤(荆南与襄阳中间隔着东吴占领的荆州),因此东吴领导层才决定把荆州让给刘备,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小说里面,却把诸葛亮偷鸡摸狗的特点给表现出来了,这显然是罗贯中有意为之。
其实还有很多地方表现罗贯中否定诸葛亮的地方,比如借风、推荐凤雏、平南蛮、以及我主贴里面写的故意把奇袭子午谷和司马懿灭孟达放在一起等等,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真的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书啊
一点个人愚见,呵呵
这里是谁的评论吧?
如果伊籍在这时候就知道马谡的下场,实在太诺查丹玛斯了
降将多了,可是没有一个诸葛亮在第一次见面时候就要斩首,更何况还是拿下一座城池的。前面的肇志没有吧?后面的王平也没有吧(尽管王平不是献城)?
为什么单单是魏延?而且为什么两个老腐儒修改成的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里面没有这句话("极似关将")?
呵呵。这个就是网上粘贴的,现在正在上班,也无法回家去校对一下。呵呵
另外说几句:战略方面,肯定有人会说隆中对是诸葛亮的,但是前面甘宁、鲁肃等都提出过这样的思想,所以这个不算什么特别新颖的见解。而且,其实,蜀汉由盛转衰恰恰是由于汉中没有对于荆州方面给予策应,无法两路同攻造成的,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根本就没有给蜀汉集团提出过什么好的战略方面的东西。
相反,好多不好的事情还都扣到诸葛亮的脑袋上。呵呵,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网友气概文鸯兄的见解很正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主要的思想是什么?————“群策群力,推荐人才”。曹魏集团如此,孙吴集团如此,蜀汉集团曾经也如此,但是自从诸葛亮来了之后,他可曾推荐过人才?其实不光他如此,徐庶也这样,算了,以后再细说吧
先问个好
魏延的问题在于他是杀了自己原来的主公投靠新主的。三国演义里面这么干的只有两个,另一个是天下无双的“三姓家奴”...
他可是发动民众搞的:
之前在襄阳也是这样,孔明估计是看到他这种发动能力心存忌惮吧。
另外,关于马谡的那句话确实是评论不是原文:
玄德曰:“愿公一言, 以荐贤者。”籍曰:“荆襄世家,兄弟五人, 惟一人大贤者, 眉间有白毛, 襄阳宜城人也, 姓马, 名良, 字季常。其四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其弟马谡,字幼常。”玄德遂命请之。马良至,入见玄德, 礼毕高坐。玄德求久远之策。
我说过,我个人感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运用对比的地方非常多,明显的就是给人以暗示。
比如魏延杀韩玄这段,很显然就是和刚刚发生的武陵城的肇志杀金旋这段完全进行对比,但是肇志就没有遭受任何惩罚,而魏延就险些被推出去斩首,而且刘备没有发话,诸葛亮直接发话的。我没有怎么看《三国志》,但是我感觉武陵和长沙的这两个可能都是虚构的,所以我才象前面所说,越是虚构的地方,越能显示罗贯中的思想
在荆州的时候他就打算献城,结果其他人不同意,打起来了,刘备就没好意思要走了;
魏延落荒而逃,但又不直接追随刘备,大概是觉得这哥们不会有起色了,转而投靠了韩玄
现在刘备又来了,魏延想起了这支自己曾经中意的股票,又捡起来了
韩玄在他落难的时候收留了他,这事儿可没过多久,他就一刀把人砍了当投名状,
从这个意义上说,说魏延脑后有反骨可能夸张,但是说忠诚度不佳并不冤枉他:
问题是罗贯中要在这里表达什么意思?肇志杀金旋献城,没有什么。马超投韩遂,再投张鲁,最后投刘备时候也没见诸葛亮要杀了他。
我这里主要讨论的不是魏延是否忠诚度的问题,而是为什么诸葛亮要这么做?我感觉罗贯中就是故意这样丑化诸葛亮的
孟起本就一家诸侯,无所谓“投”韩遂,顺承马腾与韩遂的合作关系,继续合作而已;至于投张鲁而后投于刘备,按照演义说法,那是刘备、诸葛亮设计策反的结果,岂是文长那样,刘备这边还没啥意思,他就先砍翻了自己的领导作投名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