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茗谈(二十二) -- 本嘉明

共:💬69 🌺74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茗谈(二十二)

在茗谈(二十)里,我们谈到中国在政治上的“以北为尊”,和市场经济上的“以南为强”。有朋友因此提出,现在中国已经转化到了“东西分块”的阶段。那么小本再说一点管见。因为这一段已经超出了“京杭运河”的主题,就另起一篇吧。不过《茗谈》属于杂谈,一次可以有多个主题,所以很快就会换跑道,大家不用嫌烦。

(一)

中国在历史上,自古以来只有南北分立,我想有几个原因:

1)冷兵器时代,想要东西分割,地理上无险可守。

2)主要外患,只有北部。东部海外,没有大患。

3)由于降雨量等关系,南北的民风大不相同,而东西之间,则无大分别。

到了抗战时期,确实出现了东西对峙的特例,东部是跨海而来的日军,西部是国军和延安的部队。但这次东西分隔,其本质,是两个海洋集团(英美集团,日本集团)的对峙,西部方面,要靠中缅公路和驼峰航线支撑,枪炮自己都不能造。

我们客观回望一下: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前,中国有没有可能亡国?

完全有可能。你再强词夺理,精神原子弹是不顶用的,汉族国家,以前又不是没亡过。

当时要亡中国,需要三大条件:

1)日本有强烈的企图心,全面侵略中国。

2)美苏两国(美是指“英美”),一个要实质支持日本,另一个要实质上不反对日本亡华。

3)中国大多数人民不愿抵抗(如面对西班牙人的印加人民)。

这三条要缺了一条,中国就不大容易亡;缺了两条,中国就不会亡。

蒋公对民族的贡献,就是号召全国抗日,不至于群龙无首。具体的手段,在此时有两点:一,诱使日本放弃稳扎稳打的“自北向南”战略,改为“自东向西”,蹂躏英美利益所在的长江流域。当时蒋的无赖,是想逼英美表态,倒向自己。

1937年尾,南京大屠杀的种种骇人听闻,由秉持基本的人性和正义感的西方记者和传教士流传到美国的时候,美国的普通人民是比较愤怒的(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气相当淳朴),但美国的统治阶层------兄弟连------直接无视。因为日本是美国的跟班,是英美在远东堵塞赤俄南下的“瓶塞子”。1937年到1941年,美国在实质支持日本侵华;而苏联出于自己的利益,虽然不反对日本侵华,但反对日本亡华,所以援助中国抗日,甚至出动了志愿空军部队,在武汉会战中苏方飞行员伤亡很大。今天的美国兄弟连,就是当时那帮兄弟连没长全屁眼的灰孙子,你不要指望如今他们进化了,对中国人民有啥子感情了,他们对中国人民币有啥子感情倒是真的。

二,蒋在最最困难的情况下(1940年),仍坚持了蒋百里的建议“胜也好,败也好,就是不跟他(日本)和”,在英美没有对日开战的一片漆黑中,蒋能坚持住,很不容易。当时TG在全国是没有号召力的,即便使劲喊抗日,也没几个人听到。

所以,蒋的民族大义,使中国拥有了以上的第三条。美国虽然在抗战头四年支持日本,但支持的力度有限;而苏联支持中国,所以中国至少拥有了第二条的一半。日本半兽人仅凭强烈的企图心和武士道的毫无人性,无法在机会大好的1940年解决中国。

当时,日本亡华的唯一机会,是日苏勾结,瓜分中国,如同德苏勾结,瓜分波兰一样。因为即便日本占领东部沿海所有港口,蒋仍然能退到重庆。而此时如果苏联自新疆侵入,经陕甘,逆时针转动南下,包抄四川(元灭南宋的路线),中华民族就完了。

所以,中国永远的致命隐患,是东部和北部同时失利。只失去东部,没有问题,即便没有多少外援,也可以支撑数年;只失去北部,也没有问题,光靠南方足以养几十年小朝廷。但在东部失守时,如果俄国自北部侵入,或俄借道给中国的敌人做大纵深迂回,则大事不妙。

总结说,今天中国的国家安全建设,有一个最高目标,就是:可以跟全世界敌对,但不可以同时跟美俄敌对。

回头看,毛主席当年好象比较猛,对美苏一起暴骂。但到动手暴棰时,其实哪一次都是吃准一个会帮自己(或至少袖手旁观),才去动另一个的奶酪的。

(二)

接下来看西部的“三线”。

我们不谈核战争。核战争时,中国牺牲西安以东城市的假设,是不成立的。因为一旦如此了,难道战后中国以兰州替代上海,以贵阳替代广州,再重整家园?真有人炸了东部三个以上大城市,必然是全球核冬天,大家一拍两散拉倒。

那么看常规战争。如果中国要反攻成功,必须在西部囤积足够的人力和重工业布局。这需要三条:地方大,物产(含矿产)多,人口多。

中国的西北部,干旱少雨,地方够大,矿产够多,但农产品少,养不了太多人。中国的西南部,气候宜人,农产丰富,人口也算多,但地方太小。这些地方搞“三线”,不是指望它们就能捍卫中国的国脉,绝地重生。而是增加敌人的难度,以拖待变,等国际上其他大国,出于唇亡齿寒之意,来援助中国。

中国的西部地区,从水资源,宜居程度,人口密度和素质,经济总量而言,在看得到的未来,完全不能跟东部相比。你没本事守住东部,最好的坛坛罐罐都叫人家打烂了,再指望从西部反攻回来,基本是发痴。这种“以退为进,人民战争”即便能赢,那也赔大发了,是军队的耻辱。

我们在以前分析过,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搬到中部的可能性很大,搬到西部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欧亚铁路的中线(自新疆出境)能成,中亚的市场也有限。西部的经济再发展,也主要为了人均能赶上东部,经济总量不可能同东部等量齐观。不大可能有东西分裂的问题,因为西部没有对抗东部的本钱。

中国同美国一样,未来一百年里是南北问题(或者叫“涉及中国中部和东部的南北问题”),而不是东西问题。

那么,是不是永远不会有“东西问题”?倒也未必。如果欧亚铁路中线开通,中国对中亚,近东的影响力加大,等于是增加了自己西部的战略纵深。到那时,再有人从俄国借道也抄不到咱后路了。但相应的毛病,是不得不迁都,否则国家真有东西分离之虞,大有大的难处啊。

(三)

接下来说美国中期选举。小奥(或者说民主党)这孩子,真是命苦。你车技如此之差,无照驾驶,就索性撞墙把自己撞死,一了百了,比较没有牵挂。如今把自己撞成残废,小命挂了半条(失去众院,保住参院),这对于美国,对于民主党也好,共和党也好,是最最坏的局面了。

美国国运如此,看来“中美互质”,两大公司谈合并,会大大加快步伐。一切顺利的话,美元就是人民币,人民币就是美元,在我们这一代,看得到了。

黑传说:中国格局可能已经从南北转为东西了

本嘉明:【原创】茗谈(二十)-1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本大的思路像是学工科滴。
家园 蒋公的攘外还需安内事至理名言呀
家园 茗谈(二十二)-2

临时插进来一出,跟西北有关系,是“引渤海水入新疆”。

这件事的意义,不但激活新疆经济,而且作用可能比“三北防护林”还要大,能有效改善华北地区的恶劣生态环境,减少北京地区的沙尘暴。

但总的说,这个事情,小本不赞成,胆儿忒大了。

咱河里的,确实是理工科出身的多,单调古板,没那么多“九天揽月”的浪漫,好处是不容易给“水变油”之类硬气功大师忽悠。

我这民科,就问一句:这么美好的事情,海湾那些个阿拉伯国家,怎么没早试试呢?

十几年前我去阿联酋的时候,迪拜种一棵行道树,泥都是进口,每棵树排根管子每天浇淡化水,每年的开销,一棵树2000美元------当时整个城市的绿化,比上海要好。那年我刚到,迪拜居然下雨------当然是小雨------把大家感动得,先知保佑啊。当然与时俱进了,今年好象沙特下暴雨发大水了。对这帮烧钱的爷,把海水引进沙漠深处玩玩,很难吗?

“渤海水西送”,最大的问题,是盐碱化。把如此巨量的矿物质人为堆积在中国内陆腹地,将来万一发现是生态灾难,怎么善后处理?

中国曾有个很有名的工程,就是“三门峡水库”,修之前,千好万好,其实只有一好,敬爱的周总理记住了:三门峡水库能拦挡黄河上游水里的泥砂,使黄河下游段的水质改善。“黄河清,圣人出”,没有比这个更衬毛主席的了。结果就不说了。

今天,这巨大工程,真有可能上马,说不准。今天说投资700亿,就如今这通胀,没有1000多亿,收不了尾。这就谁都不想管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只要开打,人人有得吃了。咱单说说怎么留个后手,预防灾难发生。

小本的建议,是:U型布线。

不要搞一根直径8 米的玻璃钢输水管,搞两根直径6米的,各自独立,在渤海设两个取水口,而且两个点距离遥远,以防天灾人祸(比如大连漏油那样的),被迫关闭一个口,另一个离得远,还能取。

两个口取上水来后,其实按Y型排线,就是互相迅速靠拢,最后并排西进(但仍不接通),这样一来,一个提水站两肩挑两担,不用重复建设。最后到了新疆终点,两根水管再接通。

这是什么呢?这等于是个复线铁路。

一路上尽量修暗渠(坎儿井那样的)。就算是明渠,水泥或者防渗膜铺底;水面用玻璃钢骨架加上尼龙网覆盖,减少蒸发,防止外界异物污染水质。这项目的目的,是西北有水可用,不在于沿途蒸发和水运。蒸发倒是好,风一吹,积雨云都去了俄国中亚呢?还没本事把老天爷腐败好,总不能这么烧包吧?

如果利用旧河道自流,也要预先整饬旧河道,尽可能减少(甚至消灭)渗漏。小本的意见,其实全线半掩埋输水管,封闭运送,比较保险。如果玻璃钢的修不起,大水泥管也行啊。

那么,比如到某个绿洲城市了,要增加蒸发,小范围改善环境,怎么办?环城挖一溜人工湖(北京昆明湖那样的),设闸口,一开闸,海水灌入,水面面积大了,蒸发量当然大了。但闸关了后,没有后续海水和其他淡水加入,湖面逐渐萎缩,湖水盐份增大,人工就造出个“小死海”,当地居民来旅游,盐水浴,又是个经济增长点。水再少下去,就关了旅游景点,改盐场,晒盐。等把盐收上来了,再清扫干净,重新放水。一溜五六个湖,安排好节奏,轮流开放旅游,一年四季赚钱。

收的盐,一是自己吃,二是工业用,三是设盐仓储存,销往国内外。

海水送到乌鲁木齐了,在市郊设淡化厂,用多少就淡化多少。嫌海水多了,每天打个电话,关照渤海口今天该取多少。咱要学习丰田,倒推产量,不取一滴多余的水。

那为什么要两根独立输水管?

一,用水淡季时,可以轮流停用整修。

二,洗肺。这成年累月地输水,沿线一定有盐份淤积。再加上没有任何淡水加入这个系统,只有用渗透/蒸馏不断大量提炼淡水,各地剩下的“矿渣”(高盐份余水)怎么处理?不能随地大小便,储水罐积起来,每隔一段时间(比如半年),全线统一操作,A管继续从渤海取水,B管改为向渤海放水,形成回路,把所有的高盐份废水,冲回渤海,由海水水体自净(当然其中不得有人工污染物)。过三天,等B管出水口的水样成份分析,达到清洁标准,再恢复双管同时取水。当然这时B管取水口位置,也要移动到附近正常盐份水域。

如果这几条不做可行性研究,小本反对上马这么个“逆天工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100% a joke

for fishing

家园 华北地区缺水,为什么不用渤海水呢?

长江每年流入东海的淡水是10000亿立方米,这些专家不动这些淡水的脑筋,却要动咸水的脑筋,想造当代郑国渠?

我们可以将这个利用渤海水的概念改个面目全非:

1.将700亿立方米(占长江年径流量的7%)的长江水通过大运河,南水北调至黄河,

2. 通过黄河,将700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导入渤海,

3. 将横贯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的长山列岛(庙岛群岛)用大坝连接起来,将渤海变成一个湖,注入的长江水将使渤海成为一个淡水湖。

渤海面积是77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米,折合库容1300亿立方米,所以南水北调的700亿立方米的水加上辽河,海河,黄河的年径流量(700亿立方米),一年之内就可以置换渤海咸水。

中国当前的水库总库容不过5000亿立方米(三峡水库400亿立方米),一个渤海湖的库容就达到中国的水库总库容的三分之一,这对中国北方缺水而又无法容纳巨大的南水北调水量的北方地区(缺乏大水库)来讲将是个天赐的地理机会。

4.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利用黄河向西部调水,在河套地区,我们将水引往内蒙,在黄河兰州段,我们将水引往新疆,不要用那些玻璃管,一般水泥管就行了。

南水不仅要北调,南水还要西调,我们要开发新边疆。

现在黄河下游希望上游放水,将来渤海湖建造后,上游要靠下游供水了。

长江每年的一万亿立方米的水白白流走是不应该的。如果将20%的长江水一半引入渤海供应华北,一半通过黄河逆流而上进入西北就可以建造一个北方江南。

如果在崇明岛长江入海口建造大坝,将更多的水引入西北地区,我们甚至可以见到塞外水乡了。

在这个情况下,渤海湖的库容可能还太小,我们可以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合作,将山东半岛和朝鲜临近三八线的岛屿之间筑坝,将黄海的一部分变成一个更大的水库储存长江水(也包括鸭绿江水了)。

我们的淡水可以出口蒙古和西亚,用淡水同石油矿产资源丰富的西亚国家进行贸易,把古代的丝绸之路变成现代的淡水之路。

这是个伟大的工程,是个创新工程,可以解决我们大量的建筑产能和就业机会,保证我们的长远粮食安全,保证全国各民族同心同德,促进我们同周边国家良好互动关系。

这个工程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

怎么做才能使“中国应该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太祖语录)?中国的贡献不应该是世界工厂,而是中国的创新模式。中国的模式不是照抄和放大的四小龙。

通宝推:渡泸,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将来还可以圈太平洋
家园 大禹导水六千载,今日儿郎提水行

链接出处

思大禹 读禹贡 闻引渤入疆有感

禹门开, 壶口始。

大禹治水六千载,随山刊木浚九川。

九川归海洪水逝,华夏始安别九州。

今日儿郎来提水,风车滚滚水西行。

淡水一来雍州绿,弱水汹涌洗流沙。

九州攸同四隩宅,九川涤源四海同。

百年提得南海水,底穿昆仑出河源。

夏书·禹贡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治水工程)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古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不江,入于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家园 牛,佩服

不过可能置换海水可能比较难吧,如果是靠河水想把海水挤出去,不可能,盐分子是自己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那就完全只能封闭渤海,然后把渤海水抽出去。抽水量不能少于流入量,这个能源消耗就大了。或者把渤海加高几米,让渤海水自流进入黄海,这样不用抽水,但环渤海都要加高,而且河流会有倒灌问题。

我觉得还是靠能源淡化可能更靠谱。不过我对你最后的一段非常认同。我们的祖先写的出《尚书 禹贡》,在禹贡里,大禹就治理了我们大部分河流。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今天的人,也应该有续写《尚书》的骨气。

家园 渤海库容有误

渤海面积是77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米,折合库容应该是13000亿立方米

家园 先算算一立方米的水,

抽到2500公里远,1500米高,要消耗多少电。

家园 咸水可以排出去

渤海湾的潮汐属正规和不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为2~3米,大潮潮差为4米左右。落潮的延时大于涨潮的延时,分别为7和5小时。渤海外面的黄海潮差也是这个数值。

利用潮差将咸水排除出去,渤海平均水深18米,平均潮差2。5米,那么每12小时,14%(2.5/18)的“湖水”可以排除出去,当然这个容积的排出要在汛期可以实施。

利用淡水和咸水的比重不同,可以利用底孔排出咸水,不至于造成淡水咸水过度混合。

我们的祖先写的出《尚书 禹贡》,在禹贡里,大禹就治理了我们大部分河流。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今天的人,也应该有续写《尚书》的骨气。

中国张北地区小麦亩产不过上百公斤,新疆有充沛的阳光资源却没有水资源配套---这些低于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地区,也是古代中国长城以外的防御地区,也就是非农耕区。

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因为没有水,或者是蒸腾量高于降水量。

这个渤海湖方案其实是2000年前秦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放大版--四川成都平原靠了都江堰变成天府之国,秦朝就此强大起来最后统一了中国。

瓷器的英语是China,是秦的译音,就是吃饭的家伙。秦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强大起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作为吃饭家伙的发明者,还不能解决吃饭问题的话,那是很丢人的。

美国的兴起就是靠西部崛起--其中主要靠加利福尼亚(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如果把加州看作是个国家的话)。而加利福尼亚的兴起又是靠西部的水利开发(哥伦比亚河和科罗拉多河)而起。

家园 那就更好了

中国的水库总库容从5000亿立方米一下子上升接近20000亿立方米,对中国的国民经济的影响深远巨大。

那么对长江的南水北调的流量要加大(长江流量巨大,用三年时间,每年4000亿立方米(40%年径流量)的流量就可以完成蓄水。此外也不必请朝鲜帮忙了。

中国渤海是内海,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所以筑坝建湖是内政。

天时地利人和,套在渤海湖的建造上非常恰当。

家园 【商榷】是工业工程。淡水供应只是附带

外链出处

这种工程几乎完全是建立在煤矿基础上的,当然了,未来的太阳能如果足够成熟也能参与进来(风力发电项目已经加入了)。所谓将海水引入湖泊只是把干涸盐湖作为调蓄池而已。主要是为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服务,至于农牧业和生态效益只是附带。

前期工程是引渤入锡(锡林浩特),目前已经动工,全部竣工后每年引海水3.65亿立方米,生产淡水3.1亿立方米。运转流程如下(除特别说明外,下述日生产规模为各工程的一期规模):

首先,“褐煤露天矿”每日开采6.06万吨褐煤,送往选煤厂。在选煤厂内,每日选出5.16万吨精洗褐煤送往煤化工厂,作为褐煤制气的原料。同时将洗选剩余的1万吨的中煤和矸石送往矸石电厂发电。

煤化工厂利用这些精洗褐煤每日生产:煤制天然气1370万标准立方米;农用氨水235吨;硫磺139吨;灰渣6800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蒸汽11.14万吨输给淡化制盐厂,作为淡化制盐的热动力。

由渤海经全长618km防海水浸蚀超大型玻璃钢管和隧道(九级泵站总装机容量28.08万KW),每日输往项目园区70万立方米海水(二期增至100万立方米)。这部分海水进入“海水淡化及盐化工厂”,利用“煤化工厂”产出的11.14万吨低压蒸汽,在这里每日生产精制盐1.09万吨;硫酸钙959吨;氯化钾384吨;硫酸镁959吨;溴素54.8吨;氯化镁3835吨。同时,生产出淡化水59.5万吨,除自用2.1万吨外,提供给“煤化工厂”用水 3.6万吨,“矸石电厂” 用水6.1万吨,露天煤矿用水0.1万吨,洗煤厂用水0.7万吨。剩余46.9万吨淡化水作为商品水售出。

在矸石电厂,利用中煤和矸石每天可发电720万千瓦时。这些电力就近提供给“褐煤露天矿”77万千瓦时;提供给“洗煤厂”78万千瓦时,提供给“煤化工厂”236万千瓦时;提供给“海水淡化及盐化工厂”145.6万千瓦时。其余183.4万千瓦时电力并入国家电网,用于“海水输送工程”。

煤化工工程和海水淡化制盐工程会产生大量低热质的水,本项目拟建晾水塔消耗这部分热量,但投资大,运营成本高,而且能源被白白浪费,没有得到价值的有效转换。如果用循环经济方式根据农业部规划设计院设计,可以考虑将这些低热质的水循环利用,利用其热能发展集约化农牧业,如建设温室大棚生产优质青贮饲料,为养殖业提供优质的饲草料;建设集约化大型喷灌种植饲草,饲养肉牛20万头;建设配套的沼气电站等,还可以发展相应的屠宰及皮革加工产业。通过一系列、多层次循环利用,这些低热质水的能量会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集约化农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当地沙漠化土地的使用价值,增加农牧业产品产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期是规划中的引渤济新(新疆),计划每年引海水22亿立方米,规模是引渤入锡工程的6倍。预计每天可提供510万吨淡水,相当于大半条塔里木河。

简而言之,就是缺水地区煤炭多。煤化工工厂产生大量废热,同时又需要大量的水。引入海水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霍有光教授有自己的博客,里面有许多相关文章,这是其中的一篇文章:

http://blog.gmw.cn/u/5776/archives/2010/101103.html

看他的路线方案,前面一大段路程基本是自流,后面才考虑发电。

“……1.霍方案(1900公里)比陈方案(5000公里)调水线路要节省一半还要多

霍方案第一期工程可选线路有三,其中之一是:从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水,通过管道分级提升到海拔1280余米左右(1立方米水,每升高200米,需要1度电;升高1280米,耗电6.4度),进入黄旗海(海拔1264~1266米),登上我国第二个地理台阶,形成2000 平方公里的湖泊。然后修建防渗渠道,采用若干小提扬(10~20米)工程+长距离自流的办法,由黄旗海—库布齐—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至玉门镇北的疏勒河(海拔约1300米),主干调水线路全长约1900公里。之后,利用疏勒河“自东向西流的”天然河道(大约550公里),不用开挖、衬砌,自流进入塔里木盆地之东缘的罗布泊。罗布泊(海拔780米)至艾丁湖(海拔-155米)的直线距离仅180公里,可获得930余米的落差,用来发电,意味能够补偿渤海西调工程所耗费的部分电能。

海水西调的施工策略是“量力而行,先近后远,各个击破,分期到位”:第一期工程可考虑调渤海水,经海河、永定河、洋河河谷,送至内蒙古集宁市的黄旗海、岱海盆地(两者均属咸水湖),调水高度1280米左右,调水路程440公里,形成集水配水库区2000平方公里。

第二期工程:以黄旗海(以及岱海)为集水配水中心枢纽,向海拔高度相当的浑善达克、库布齐、毛乌素三大沙漠调水,年调水150~300亿立方米。三支分水线路500公里左右,可在三大沙漠中形成1~3万平方公里的内陆“人造海”(调水数量与沙漠人造海的面积、生态效益成正比)。

“海水西调”的目的是:(1)以海水作为生态水填充干涸的盐湖,利用大面积人造湿地镇压沙尘源;(2)利用沙漠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将海水蒸发为水汽,增加露水与降雨,以增雨所得的淡水,湿润北方气候;(3)利用沙漠人造海,发展海水养殖业与海水种植业(嗜盐作物);(4)利用多梯级的人造海,逐级浓缩盐类资源,发展盐化产业。等等。

陈方案“外线调水”的特点是远离沙漠带,河床漫长而迂回。“海水西调路线基本走向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水到达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西北角之间谷地……引水渠道总长约5000公里……渠道大致走向:经内蒙跨过集二铁路线,经由内蒙后山,进入居延海,再向西入新疆,分三支:一支入北疆,一支入吐哈盆地,一支入罗布泊。海水西调工程可分三期进行。”[9]尤其是陈方案的第二期工程:“沿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形成“横贯内蒙古东西长3000公里的水渠,水面面积40000平方公里的河湖系统”。[13]仅在内蒙古境内的局部调水线路,就比霍方案的全程多了1100公里(多了58%)。不仅难以达到预想的增湿效应,而且水汽资源和水资源都将向蒙古人民共和国流失,并对内蒙古草原带来大面积的盐碱化问题。

2.关于可能调水的数量与调水方式问题

众所周知,渤海是与太平洋相联通的。调渤海水不会改变中国大陆区域之间(如北方和南方)原有水资源的分配格局,不会因调水影响其它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调渤海水的数量是不受资源限制的,但应该调多少,必须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霍方案立足我国实际的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提出海水西调工程,每年先期提扬海水50亿立方米,以后逐步提高到每年送水300~500亿立方米,由东向西、接力棒式地输送海水到各大沙漠的基岩盆地之中,在沙漠带上形成一连串的人造海。本着“量力而行,先近后远,各个击破,分期到位”的原则,先期工程(440余公里)难度不大,施工周期短,投资较小,不仅可改善距离北京较近的浑善达克、库布齐、毛乌素等沙漠的生态环境与水环境,而且可明显改善京津唐地区的大气与生态环境质量。远期工程分步到位后,大致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改造北方8大沙漠。

陈方案提出每年调水1000~2000亿立方米(即2.8亿立方米/天~5.6亿立方米/天),[13]相当3~5条黄河的流量,没有认真考虑施工难度问题,即大口径的管道提水工程、长达5000公里宽2~10公里的河床,能否修竣?幻想色彩太浓,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一般来说,调水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与调水的数量成正比(前提条件是基底不漏水),假如实际上根本调不来那么多的海水,陈方案所描绘的各种美好愿景,显然统统都有夸大之嫌。

陈方案说:“辽西150公里提水段采用在水系支流上建百座小型水库逐级上提,支流人口稀少,移民量不大,小水库建设简易,出事故容易解决,特别是上水库渗透有下水库接纳,最下的水库渗漏在当前水利检测漏点技术和堵漏技术十分成熟。”[13]

通过对比可看出,霍方案的调水策略是:充分考虑国情,提出现实能够接受的调水数量,通过管道提扬工程,利用沙漠中现成的基岩盆地(盐湖)营造人造海,而在串珠状的人造海之间,则是用管道或防渗渠道来连接,目的是预防盐碱化。陈方案所建的“百座小型水库”并不具备防渗构造(基底),试问如果“每年调水 1000~2000亿立方米”,那么每座水库的库容要多大?“百座小型水库”,“上水库渗透有下水库接纳”意味着可能造成百处大面积的渗漏,将对辽河水系构成重大水安全威胁。海水西调实际的总提扬高度将达到1200多米,好不容易提升到高水库的海水,通过逐级渗漏,又回流至低水库,将浪费大量的能源,大大增加调水的成本。下边的水库准备接受上边水库的渗漏,新增库容应该有多大?如此易“出事故”、“易渗漏”的地基环境,怎能保证“逐级上提”的各级配电站与扬水机房的安全?至于在内蒙古境内辽阔的大草原上(具有十分发育的第四系沉积),修建长达3000公里(宽2~10公里)的河道而不采取任何防渗措施,海水的盐碱浸染,必将对周边草原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

需要指出的是,陈方案否定霍方案提出的管道提水设想,认为会对北京的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13]实在是无中生有。其实管道提水是最可行、最可靠的方案,也是当今国内外最成熟的技术(多用于输送石油、水资源、天然气等),即便万一出现事故,也可立即关闭提扬设施。目前,锡林郭勒盟拟从葫芦岛附近取渤海水,就是通过直径3.2米的玻璃钢管(管道全程600余公里)来调水。陈先生是不是也应该指责锡林郭勒盟用“玻璃钢管”调渤海水,会对辽河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呢?……”

通宝推:沧海笑一声,本嘉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哈哈哈,这是严肃的还是新版“王荊公好言利”啊。

哈哈哈,这是严肃的还是新版“王荊公好言利”啊。看你的登月帖子不象会这么说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