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言以蔽之12·政改】 -- 陈郢客

共:💬797 🌺7129 🌵2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4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年印象最深是这句——“长痛不如短痛”。

“曾经有一个人,主政N年,很烦陈老头说教,胸中颇有决断定见。价格改革,其方案是“价格上涨百分之十,连涨五年即可”;最终恶性通货膨胀,民生疾苦,人心不安。……末了一搏,掀起千层浪;无数浪花,于今尚有涟漪。他的广告形象,而不是他的事实作为,定格在很多人心中。”

-------------

“长痛不如短痛”——殊不知,短痛得来也会要人的命!

家园 中国现在的经济好不好,又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不要把吃饱饭的功劳都记在最后一个饼干上,况且这饼干也不是他做的,血汗工厂的功劳不要抹杀,房地产的gdp更应该看到

贪天之功会遭天谴的。

朱镕基为应对危机时的三大经济政策,当时只是危机对策。

可惜某人好虚名而招实祸。。。

家园 很多时候,对于政治人物不得不以成败论英雄。

对革命或者英雄人物倒可不用这个标准。

家园 全国第一个发现瞒产私分的县(雷南县,今徐闻县)

1959年1月27日,广东省委书记处报告说:雷南县1958年晚稻生产有很大跃进,年底却出现了粮食紧张的不正常现象。为此,全县召开了一系列干部会议,结果查出瞒产私分的粮食达7000万斤雷南县的经验证明,目前农村有大量粮食,粮食紧张完全是假象,是生产队和分队进行瞒产私分造成的。陶铸负责的广东省委肯定了这个报告

7000万斤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查徐闻县现有人口68万,1958年时,按20万估算,那么7000万斤/20万人=350斤/人。7000万斤正好是20万人的县,一年的口粮。

当时的雷南县委第一书记是李振兴,可能还健在,应该最了解当年是个什么情况。

------------------------

一个时间序列:

1)中共广东省委 1959年1月27日送上《雷南县干部大会解决粮食问题的报告》,报告说:“目前农村有大量粮食,粮食紧张完全是假象,是生产队和分队进行瞒产私分造成的。”(即广东雷南县瞒产私分7000余万斤)

2)主席 1959年2月22日批示写党内通讯批示, 准备三月份上海开会统筹解决瞒产私分问题

3)主席 1959年2月27日在河南开会,自己戴上富农路线的帽子,谢谢五亿农民瞒产私分,坚决抵抗

显然,有1)才有2),在执行中,地方上用暴风骤雨般速度执行2);对于3),就有些置若罔闻,执行得就没有那么迅速,就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了:

1959年2-3月之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了藏富于民不见得是坏事之类的话意思显然是说,粮食是有,只是被农民藏了起来。会议以后,省委派出大批人马反瞒产。不过,省委对于能否反出粮食来,已经产生了怀疑。

-------------

1959年1月27日,赵却向中共中央报称,广东农村有大量粮食,粮食紧张的假像完全是生产队和分队瞒产私分造成的。赵建议应处分并法办拒不交待的瞒产者。毛亲笔批示了赵的这份报告并将之转发全国。毛肯定说,"(瞒产)在全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获得最高指示的赵随即在辖区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瞒产私分运动。赵在雷南县召开4000名共干参加的大会。其间他训示说,自动坦白的干部可以保留粮食,用来改善食堂伙食,不坦白的则不准回家,至说清问题为止。反瞒产所及之处,风云变色。各地组织查粮队,逐家逐户搜查粮食,甚至连农民家一罐半罐黄豆、花生、芝麻、菜种也搜刮一空。由此,广东"在20天时间内,就超额完成了公、购粮任务"

雷南县之前报的是查出7000余万斤,但主事人心里很清楚,真的要让农民把7000余万全部交出来,饿死人的事情很快就会发生。所以怎么执行呢:

1.“自动坦白的干部可以保留粮食,用来改善食堂伙食

2. 公粮么,收得快一些,超额一些就算达到目的了。

可悲的人,一个运动发起来之后,争先恐后效仿的人却未必都操着这份“清醒”的心。

通宝推:老老狐狸,厚积薄发,
家园 这个观点很新颖,能不能请您详细解释
家园 产量因地而异

按当时的种子和肥料供应状况,一两块试验田达到亩产千斤有可能,全县平均达到这个水准的概率几乎是零。

1)珠三角地区,解放前水稻亩产就过千斤了。

俺老姐当年在番禺插队,村里的地主婆告她的。当时不相信,还当是“今不如昔”的反动言论。那个地主当年确实是靠劳动致富的,人民公社以后地主婆年纪大了,还是五保户,搞笑吧?

广东人都精着呢,能种而不种,主要还是因为种水稻太累,没钱赚。

种水稻,插秧、收割、打禾,都是腰部剧烈运动。广东有句话,男人三大累,撑艇(划船)、打禾、xx

种甘蔗就轻松多了,砍甘蔗不用弯腰,而且不怕太阳晒(甘蔗比人高,可以遮太阳)。

糯米产量更低,但是农民愿意种,因为能卖好价钱。

60年代,真人在珠三角地区狂割“资本主义尾巴”,当地农民恨死他了

2)亩产计算

早稻的生长周期120天左右,晚稻180天,晚稻产量比早稻高100-200斤。两个相加就是亩产。

大面积种植时不会算那么多的。只有样板示范田才斤斤计较。

即使在杂交水稻广为种植,化肥足量供应的今天,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也不到千斤(约为800斤)。

水稻的产量跟纬度有很大关系。东北也能种大米,但只能种一季。

广东现在的数字我不清楚,目前杭州的平均年值是:早稻400-500公斤,晚稻500-600公斤,全年产量900-1100公斤。按最高值,70%的出米率计算,一亩地能产770公斤大米,按1.00/斤的收购价格,也就1500块钱,效益太低了。当地人都把土地包给外地人种,农民每亩还得倒贴种粮户100元。

把长江以南的双季稻和以北的单季稻加权平均,可能就变成800斤了。

3)为什么是潮汕地区

珠三角富裕地区的人历来不鸟中央政府。广东省委的干部基本都是潮汕人,珠三角的农民听不懂普通话和潮州话,陶铸要抓典型,只好拿干部的老家开刀了。

家园 说明:我说的亩产都是指单季产量

如果是两/三季相加,我使用的是“年亩产”,或“全年亩产”。

有些报道,笼统地使用“亩产”这个词,到底指的哪个意思,有时需要辨析一番。

---------------------

您说的

珠三角地区,解放前水稻亩产就过千斤了。

首先,这个“亩产”,肯定是指“全年亩产”。

其次,“珠三角地区”,应该是“珠三角某些地区”,而且是个别的,不是珠三角整体。在土质、耕作、气候良好的条件下,解放前,个别地方,两季水稻年均亩产过千是可能的,这并没有什么疑问。

----------------

广东省的问题是,在全国率先报上早稻亩产过千斤,受到了中央的表扬后,引发了全国各地放卫星的狂潮。

广东有些地方(像潮汕地区),正如您所说,本来粮食产量就不低:

1955年,广东省有潮安、澄海两个双季稻亩产千斤的县。这在全国第一份。这个“千斤”,指的也是全年亩产。——这是可能的。

1956年,潮汕平原出现澄海、潮安、潮阳、揭阳、普宁等5个粮食千斤县。同样,这个“千斤县”,指的也是全年亩产。——这也是可能的。

1957年7月,广东省报上潮汕某县(应该是澄海)全县早稻平均亩产过千斤。——请注意,这里有个“致命的”飞跃:同样是亩产千斤,前两年指的是全年亩产(早稻+晚稻),现在指的是早稻亩产。——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是一个卫星,而且是个大大的卫星。因为中国到现在,大面积的早稻亩产,过千斤的地方也有限。青争水深流河友给出一个很好的例子:

杭州的平均年值是:早稻400-500公斤。

----------------------

一点说明:

为什么我说,珠三角解放前全年亩产千斤,只存在于个别地方,而不是整个地区的情形。这里以番禹县为例。请看关于番禹县水稻亩产的报道

1950年至1957年,是番禺县水稻生产的第一个发展时期。……1957年,全县水稻总产203305吨,平均(全年)亩产349公斤比1949年总产增长48.2%,亩产增长62.3%。
1958年至1961年,番禺水稻生产连续四年呈现绯徊停滞状况。……1958年晚造和1959年早造,每亩产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2.5公斤和63公斤,减幅分别为6.6%和29.8%。
全县水稻生产从1962年开始回升,1963年至1965年水稻连续增产,其中1965年水稻(全年)亩产542公斤(1084市斤),番禺历史上第一个实现水稻亩产"千斤县"。……使1967年水稻大增产,全县稻谷总产达306853吨,平均(全年)亩产达583公斤,分别比1961年增长46.2%和46.1%。
1968年至1978年,番禺水稻生产又出现了倒退。……1978年全县水稻总产为329212吨,亩产为653公斤,比1968年总产仅增长9.1%、亩产增长14.4%。这11年间水稻亩产平均每年仅递增1.4%,是水稻生产处于徘徊停滞的时期。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工作。……1991年,全县水稻(全年)亩产达到826公斤,为番禺有史以来的最高产量,全县水稻生产又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总结一下,就有:

年份 全年亩产(kg)

1949 215

1957 349

1965 542

1967 583

1978 653

1991 826

全县,到1965年,才实现了全年亩产过千斤。

家园 唉,恨不得

恨不得我今生遽为男子乎!

爱怜之 珍惜之

为她

宁可奔波于世俗

为她挡一切风雨

只为

每日里归家

分享她有所得的快乐

也陪伴和开解她的愤懑与忧心

通宝推:老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若有横眉者

须怀此心肠。

山有木兮:唉,恨不得

这只是最基本标准。其他具体,也可以转发给我与擎箭天使审核。

家园 中国历史4次变法,只有商鞅成功了,结果是被车裂

商鞅变法,王莽新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四人结局都是悲剧,政改就是变法,是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的。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说得没错,批评别人的时候都是最容易的,上嘴唇碰下嘴唇是最容易的,御史台的开口椒嘛,还不用负担任何责任,当年苏联不就是这样一群人搞完蛋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变法就好像山巅的一条小路,两旁都是万丈沟壑,而我们这些人只不过是山角下的看客,我们没有那个高度,能看到前面小路上那里有沟,那里有坎,那里有妖魔鬼怪;也不知道这条小路,那里该走,那里该跳,那里该一往无前向前冲。我们这些人有指手画脚的能力吗?

而现在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山脚下,向小路上走的人拍着桌子喊:快走!快走!你不走我们会怎样怎样,你不许慢,不许等,快走!!!我们这么做是不是实际上很蠢呢?

各位看客,我个人以为,我们该做的,应该是鼓励那个小路上的人向前走,让他自己看到路,自己决定怎么走。在山脚下的我们是起劲喊加油。

中国加油!

家园 不要总是拿民主自由说事好不好

政改的目的是富民,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基层民众的话语权,进行温和的社会财富重分配。

干嘛总拿虚无缥缈的自由民主说事?所谓绝对自由民主和共产主义一样都是个幌子,大家都知道,你怎么不开窍呢?我看你就是在天天做梦。

一人一票选不出理想中的领导人,只能选出会作秀的明星,不信你现在叫90后投票,能选出周杰伦当总统。民主选不出面包馒头来,那些是要靠双手创造的。绝对民主只能鼓励个人向政府无限的索取,直到政府彻底瘫痪完蛋。

家园 那你直接说现在中国野蛮落后得了。

至于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有尊严的制度,言外之义就是现在有个每一个人活得有尊严的制度,麻烦指出来让俺开开眼界吧。

俺觉得呢,心里有这样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这文明到底是啥样的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垄断的上位者呢,希望自己的权力永恒,处在中间的中小资本家呢,希望能够得到垄断者的权力,在利益中分点,而底层的人呢,希望能有更多的资源能够向自己平衡,而在底层和中小资本者之间的中产者或者说是小资产阶级呢,则恐惧要落到底层的困苦,同时希望能够有跃入真正衣食无忧的资本者的行列。

俺的说,这里没有统一的东西,你觉得无比重要的东西,对其他人未必就是重点。当然,你坑定觉得俺这种家伙简直是夏虫不可以语冰,不懂你的想法。俺的想法是,这世界呢,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啥文明之类的,只是和当时的情况有关。比如,有人称中国要引入新教理论,才能感召资本家为民行善。好了,这大概是他想象中的文明的一部分。因为这样确实可以让世界更美好不是。但是呢,这是幻想。再比如古希腊古罗马,被人所赞扬为文明,可这文明背后是不被称为人的奴隶的尸骨。你想象的几千年文明呢,那是不存在的,你的想象呢,只是和你自己处的位置有关。

最后,俺得说,你用的文明这个词呢,本意不是你想要表达的东西。或者说,你利用了这个词造出了一个新的衍生的含义。而你这个含义,和文明这个词最开始和最根本的释义,那是无法对应的。

家园 什么呀,多大的伟人都只是冒着石头过河,敢说...

高瞻远瞩?咱就是草民,看着他们,喝茶,看戏,不参与。

家园 太搞了

昔日有大煮率一干喽罗跑陈MM城下叫阵【情书汇总】陈郢客mm, 赶快嫁给我!

陈MM潜伏1年刚刚重出江湖,就引得天使mm射出一直擎着的箭,差不多要喊:“陈郢客,赶快变成男的!”。又有老太婆级阿原跟着喊:“陈郢客,赶快把我变成男的!”

陈MM,您得尽快昭告天下,让大家都歇了吧。

俺早就说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豪杰,升斗小民,陈MM通杀!

家园 其实政改必然会成功,看用什么标准而已

文革当时据说是胜利结束的,成功了。对一些受迫害者,当然就要全盘否定,谈不上成功。

国企改革当时说抬着棺材用两三年闯关,对一些人来说也成功了。对下岗工人来说才没有成功。

这次政改是什么内容?真是雷声大雨点小吗?未必,抽象地否定或抽象地肯定都是不可取的。楼主潜在地预设政改是“好事”,所以先验地不看好,没有考虑对谁是“好事”,所以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

可以肯定,至少对一些人来说,政改必然会成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