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再谈岁差——纤纤淑语到底错在哪里 -- 人间树

共:💬40 🌺120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DLE
家园 但你也会碰到一个更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逐鹿城,

逐鹿城的考古有人认为是是五千年前的,但C14的结论是BC3000-BC2400这一段.而逐鹿城黄帝城的考古符合黄帝历和史记的记录.

而现在中国考古上,上古五帝的都城大致上有一个不确定的指向,而指向的遗迹又和黄帝历和史记的记录不相符.这是为什么?

以前王威认为是考古上的经验派导致的各遗迹的年代差异.而现在考古集中在BC5000到BC3000这一段发现不少城市的遗迹.而更不明白的是至少早仰绍时代到BC2500这一段时间,中国各地出土的玉器陶器相似度很高.

出现这样的相似证明那个时候就存在相对统一的文化体系.

所以,五帝时代代表着什么?是按史记的黄帝之后的五帝还是同存的五个政权?这个是记录和考古想矛盾的地方.

关于夏,还有一个比较讲不清的是有明显二里头特征的陶器出现在三星堆的BC2000这个地层,那这和夏族的历史有什么关系这个又解决不了.

家园 是您说的这个道理

日短星昴,有种说法是回归年的冬至最先也最容易被测量到(正午时日影最长)。

岁差无非是恒星年和回归年之间的差值。恒星年标刻尺度为星象,回归年标刻尺度为太阳,有了岁差的概念后,才有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说法。

所以,既然日短星昴和其他三种星象不能调和,那么尧的年代可以在出现日短星昴的星象之后,当然也不能排除,那时冬至日的昏中正是日短星昴,但似不太可能在此之前--前提是尧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一串上古英雄事迹的综合体或者某个部族的统称。

用这个来判定年代,变数太多了。

泉畔的问题就是常常把所有不利于他的可能性一概忽略之。这不是严谨的做法。

其他的,按不做评论。

家园 这个应该不算致命把

逐鹿城的细节我不太清楚,但没记得有新闻说找到过轩辕黄帝的城市的。如果我们有很严密的证据,能证明当年的轩辕黄帝,就是住在逐鹿城的,那是一会事,但如果没有,就是另一会是了。这个陶寺的“尧舜之都”就是个例子,都没有严密证据的。

如果逐鹿的桥山(有人说历史上有2个黄帝陵,逐鹿有个山上有自然的石桥,也有黄帝陵,但后来燕云16州被割让,逐步不为人注意了)上找到了黄帝陵或者陕西黄帝陵有所发现,可能,得出个时间来可能还比较靠谱。

这里我放个卫星给老大吧,我早就已经开始猜测,轩辕黄帝就安葬在新疆清河三道海子的巨石堆里。轩辕之丘和三个湖泊的关系,我记得《尚书》还是什么里有的,三道海子的巨石堆,极有可能就是轩辕埋骨之地。黄帝升天,刻画木头黄帝像,衣冠冢之类,这是几个版本史书里都有的。而《山海经》里,轩辕之丘是个让人忌讳的地方(不敢向西射),当初黄帝可能死于西方巡游途中,其他部落首领基于保护统治需要,秘不发丧,将轩辕黄帝安葬于新疆清河县三道海子,用巨石堆封起坟墓。然后恐吓周边部落,禁止人们前往那一代。然后回到中原后,编造升天一类的故事,稳定统治。

实际上老大说的这些矛盾,如果我们换一个体系,可能都能讲通。政权的统治力,肯定是从弱到强的,是一个发展过程。

至少早仰绍时代到BC2500这一段时间,中国各地出土的玉器陶器相似度很高.

到了这个地步,应该是标准的王朝统治了,以至于中央政府已经可以强力影响各地的生活习俗了。按现有的资料假设,bc3500-3300是尧舜禹时代,BC3000-3200年造大禹陵,那么夏启征讨有扈就应该在这个时间后边不远。甘肃甘州附近地区的文化层,应该有过一次更迭。我知道,陕西姜寨在bc3000附近,变成了龙山文化类型,我认为这个是和《夏书 甘誓》就可以进行联系分析。

至于五帝时期,那么肯定早于bc 3500-3300, 《竹书》有黄帝到大禹30个世代的说法,那么,这个时间范围应该在800-2000年之间(范围放大点,那个时代人长寿也真有可能,我们不应该先想当然的就认为,黄帝,尧舜他们就是活不过1百岁吧,苗族的祝词是,祝你活过120岁,这个120岁,圣经里也出现过)。 黄帝是人文始祖,我们放在最前,就是bc 5500-bc 4000之间。

这个逐鹿之阿,我们如果把范围放大点,把兴隆洼,红山文化也看做逐鹿之阿,那么,可以说,一条完整的脉络线条,就有可能建立起来了。前2天cctv 的护宝节目,介绍了赤峰几个草根研究者,证明了人类8000多年前就进行了在牙上钻孔的牙科手术,也复原了8000年前的骨笛子,吹奏出了完整的音阶。赤峰地区距离逐鹿平原不过2,3百公里,而古代逐鹿也未必就是指今天的那个小平原,可能古代整个燕山地区都被认为是逐鹿地区,那么,这条中华文明演进线路的源头,就有了一定可能性依据了。

这个当然,依靠现有证据可能还不足,但依靠这些说黄帝开始于bc5500-bc 4000, 也已经有那么一点点眉目了吧。

家园 黄帝城的发掘,从五十年代一直到现在都有人搞,

在那里发现了一个龙底枭首的石钺,这个东西经过抛光.这个CCTV有个《发现黄帝城》的片子。

而且整个逐鹿古战场的遗迹都隐约符合史书的描述。那说命黄帝城还有黄帝历和《历记》关于逐鹿的记载是一定程度上可信的。而黄帝之死的传说到底是如何,之前西西河有一个王威有自己的想法。而黄金狮子也有自己专业的思考。

中华的历史,进入朝代或者有记录,应该是黄帝时代开始。而且这个有考古证据,但黄帝到夏商,特别是商这一段,跨度达到一千一百年(按黄帝历),这段时间,不管是竹书或者史记都没有给出大致的年代演化。

如果竹书说黄帝到夏经历三十代,那么按商朝三十代的六百年的推算,那么皇帝历到现在四千七百多年,这个比较符合考古证据的。

而到底黄帝是一个朝代的开始还是一个种族的开始?这个值得去研究。

比如陕西姜寨的年代在逐鹿城之前,那它可能是什么,这个可以去推测。

而有些东西你无法推翻考古,文献的证据的,那就是皇帝。

而考古上,虽然矛盾重重。而黄帝城和文献记录的年代时间大致上相差不多。那就只好认为黄帝的历史大致是正确的。

而五帝呢?

上古中,燧人已经不可能知道是那个时代了,或者可能还在非洲。那伏曦大致有可能是贾湖遗址早期,而女娲如果是红山时期的中期,两大民族在这个时候融合,那之后出现神农,这可能是一个想法。但红山中期和贾湖遗址都在七千年前这个时间段。那么那些上古神话就有了时间和考古的依据。

神农时代,东夷也就是龙山的崛起,到神农的没落这个时间段已经是六千到五千年这个时间段。

好,剩下来就要解决五帝时代了。五帝大致是神农后期到黄帝时期。不管怎么说,黄帝一个人不可能有七百年的寿命到BC2000年夏的建立,那这段时间怎么解释。

这样想才有依据,如果你说黄帝时代到达新疆,那这肯定是不对的。新疆发现仰邵陶器的时间在4200-3900年前这一段,那么怎么可能黄帝到达新疆呢?这考古上没证据,时间上没证据。你在发散思维也不能到这个地步。要知道上古的传说,没有人知道不周山之后是什么地方。

而且,从贺兰山到红山再到龙山,或者贺兰山到半坡再到贾湖,那这都是发源于贺兰山(不周山)的羌族。那从传说,考古,人种三个方向都可以说得通。而羌人在上古是否到过新疆先不说。而贺兰山向东走,后来形成中华民族的这两群在至少很后的时间才到达新疆。

所以,有时候发散思维有利于自己的思考,但不能把这样的发散思维当成可信的证据。

其实西西河,上古到先秦有不少好文章,比如发散思考的也有,但没人走到你这个程度。

你说的关于尧舜禹的这一段,值得去认真推敲,但你必须正视考古上新石器晚期,铜的出现和使用这一段。这一段基本都集中在BC4000之后。再远到七千年的贾湖时代,那就不靠谱了。

现在中国上古史有很多东西没解决,而夏的历史也没解决。虽然没解决,但大致有有轮廓的。不管怎么发散,仰韶后期才是黄帝时期,早期是神农,这个大致是没问题的。而仰韶在中原最后时期,大致上和逐鹿城考古上的时间相对应,那么《史记》和黄帝历就可信。所以黄帝的历史不可能走得再远。

家园 还是存疑吧

你说的这些或许是对的,或许不对,反正无法证实或证伪,顶多能形成一派学说。

但在此时此刻,还是少发言吧,存疑存疑!

家园 终于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的意思是:日短星昴的记录不定出自什么时代,说他是尧时代可以,说他出自比尧时代更早的时代也可以。

自以为中文理解能力不差啊,怎么我就理解为日短星昴的记录出自殷末周初呢?歧义啊歧义。

既然这样,你和泉畔争论什么呢?争论日短星昴的记录出自尧时代还是不是尧时代吧,这不是空对空吗?谁都没有证据吧。还是就此罢手。

你和mm的争论也就此罢手算了,要懂得惜香怜玉。

家园 不是我要争论

我并不需要把尧典当论据。

是泉畔要用尧典当论据,所以我才要说明一下为什么不能这样的理由。

明白?

家园 太阳落山的时候观察昏中星

难怪您前面提到漏刻不准。不过我很好奇为什么在这个时刻观测,太阳刚下地平线的时候上中天能看到几颗星星?另外除了两分之外,或在赤道上观测,上中天与地平线上的太阳不能恰好相差90度吧。冬季小于90度,夏季大于90度。不知我的理解有没有问题。

再两个想请教的问题是:这些被观测的星体的维度(都在天赤道上么?)和古度的由来。

以上与原来的话题无关。您该说的都说了,事实再清楚不过。特别要感谢您科普了一些“常识”,呵呵。 其余不必介怀,看起象思维混乱罢。

另,老兄认真是好事,不过该糊涂的时候也要糊涂。否则直偶难觅,切记切记。

家园 多谢马兄

你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度数90度没问题,但要观测到星星,夏季太阳刚到地平线不行,还得等它再下落,所以黄昏中星测定值在夏季大于90度。冬季相反。

这个问题,古人已经认识到了,所以说

汉世课昏明中星,为法已浅。今候夜半中星,以求日冲,近于得密。

夜半中星,就没有观测问题,所以近于得密,但对时刻要有精确把握才行。

再两个想请教的问题是:这些被观测的星体的维度(都在天赤道上么?)和古度的由来。

二十个宿沿赤道还是沿黄道划分是有争议的,不过大部分学者

是认同赤道说的。维度是观测出来,没什么好说的。

古代以日行一度,而四分历一年365又1/4,所以周天总度365.25.

另外,不要再拧(您)我了,不自在,大家都是互相学习,不必客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