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女子宿舍 -- 马前卒

共:💬195 🌺2953 🌵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爱尔兰的东北人很多,接触过几个,都是普通人.

爱尔兰的东北人很多,接触过几个,都是普通人,还有个是我的同事.

家园 每次看到类似的事情,就对朱恨得咬牙切齿

每次看到类似的事情,就对朱恨得咬牙切齿。

朱对中国的祸害可以说是千刀万剐不为过。

听说他是唯一一个退休后提高安保级别的国家领导人,就是李都没有他那样怕遭人杀。

我也提供一个听说来的案例吧,

东北有工厂工人全部下岗,为了争夺门口的一小块地(可以开垦为农田)打架,打成重伤,失败的一方家里的生活可想而知了。

朱对中国的破坏:

1、搞小休克疗法,把那些优质国企破坏掉,让生产停顿,把成规模的生产体系拆散零卖。

(从中国东北的凄惨,大家可以想见前苏联国家搞的休克疗法对经济的破坏有多大了,朱搞的还是小休克疗法,中国还有东南沿海撑着。)

而且因为工人全面失业,导致技术传承中断(苏联也有类似问题,现在普京想恢复制造业,结果发现很多行业的传承断了,找不到技术工人来传承技术了)。

而且彻底破坏了工人对企业的主人翁精神,整个社会变为赤裸裸的尔虞我诈。

2、搞教育产业化,彻底毁掉了中国的教育体系

当年多少人上不起学啊!

教育从一个神圣的职业变为一个遭人唾弃的职业,中华民族传统的尊师重教传统被彻底破坏。

而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之所以崛起,对教育的重视是主要原因之一。

教育产业化的流毒一直到今天都在毒害着中国的教育事业。现在很多地方老师上课都不讲重点,留着收费家教讲。

3、搞医疗产业化,彻底毁掉了中国的卫生体系

当时多少人看不起病啊!

医生从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变为一个遭人唾弃的职业,中华民族传统的悬壶济世传统被彻底破坏。

医疗产业化的流毒一直到今天都在毒害着中国的医疗事业。现在很多地方的医生乱开药,中药房的人克扣斤两。

4、逼迫地方政府收苛捐杂税

朱搞两税制改革,国税地税分开。

分开也就罢了,朱的恶劣之处是把好的税种中央拿走,地方上彻底穷了,当时很多地方公务员工资都发不下来,有的地方公务员被迫下班后兼职做其他的补贴家用,例如有当镇长的骑三轮车等。

然后各地政府被迫收苛捐杂税,

对企业剥皮,对农民扒房牵牛,许多地方老百姓走投无路爆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比瓮安石首之类规模大多了。

5、收紧银根,导致私营企业逆向淘汰

和政府有关系的有门路的混得很好,相对比较独立的私企倒闭光了,导致中国的私企被逆向淘汰,做事的淘汰了,官僚附庸活下来了。

6、住房产业化

这个房地产的飙涨大家都看到了。

7、限制电力投资

结果就是电荒,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

不胜枚举,罄竹难书。

对了,听说他的儿子是高盛中国区总裁。

他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得到解释了,包括为什么高盛在中国那么红火,可以低廉价格收购那么大的国有优质资产了。

关键词(Tags): #朱镕基通宝推:老虎与小猫,昭阳,
家园 一个给中国人说话一个给外国人说话而已

一个是替中国人的利益说话,外国媒体根本不关心,

一个是替外国人的利益说话,出卖中国利益给外国,外国人自然要给诺贝尔奖了。

家园 海外东北人接触过一些,感觉两级分化很大

大部分是普通人,其中很多家境不好,出国目的就是打工。正儿八经读书,工作的比例比南方发达地区少很多。

少数属于不差钱的主,一掷千金的人物也见过。

明显东北地区贫富分化严重,沈阳人的比例高得出奇。

家园 这两年东南沿海普遍缺普工

50岁以上的不敢说,50岁以下的正常人,肯接受1200底薪包住宿的,一定找得到工作。老板们招工招得都快愁死了。特别是年底,劳务市场里中介比找工作的人都多。

如果象小芳那样只要求有电视机的宿舍,对工资要求不高的,那任何一个稍微大些的劳务市场,都有一个排的老板排着队等她去挑。并且肯定不会让她睡拼起来的板凳。

家园 没必要较真

这种扫堂腿似的一划拉一片的说法十有八九是扯淡,没必要认真。

家园 我在澳洲认识的东北人不少,没有一个是权贵子弟

最有钱的一个,老爸是做房地产的,喜欢用名牌化妆品和名牌包包。但是她也打工。毕业后留在澳洲,做一份普通工作,结婚买房时,还是象普通人一样只付一点首期,然后每月还贷。其他的都是家境更普通的,父母有做公务员的,也有做生意的。

超有钱跑车好几辆的那种只认识一个,海南的。

河里这么多在海外念书和工作的人,你要找的那种海外东北人显然只是少数。有可能是因为那些人和普通人不混在一起,也有可能不是普遍现象。

我自己对东北人的印象是:比较爱面子,而且脾气急的比较多。

家园 我就是在国外的东北人

在河里问权贵子弟的问题不太会有结果,那些不干正事光花钱的孩子基本不会上西西河的,跟他们接触多,认识深的也基本不会上西西河,都在外面玩呢。你去留园问吧。

对于你那个说不许跟东北人接触的朋友,我觉得他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有句话叫做:鱼找鱼,虾找虾,啥样人找啥样人。他儿子怎么会认识这么多不该接触的人的呢,我看东北人和他儿子谁把谁教坏的还不一定呢。

看得出你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很关心东北人民,尤其是那些受了不公平待遇的。但我冒昧的提醒一句,你可能从来就没在东北生活过,给你提供关于东北信息的人提供的信息也相当片面。比方说,95年,大米1块多一斤?!这是东北啥地方啊。

我在国外认识很多东北人,因为我自己就是,人以群分嘛。没有人表现的像你说的那样的,可能有钱人不到德国来吧,或者有钱人不想认识我吧。我认识的90%的东北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家里的合法收入就完全可以负担在德国的生活费,但自己也打工,平时很节俭,但也出去吃大餐,打折的时候买名牌。

朋友来我这儿的时候,我都请他们出去吃大餐,一顿比我平时半个月伙食费都多,但我不觉得这是穷奢极侈,这是礼貌,因为我去他们哪儿他们也请我。

我猜测,你说的那些嘴脸丑恶的“权贵”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权贵,只是些暴发户,甚至连暴发户都不算的普通人,只是表现的想让人以为他们是权贵而已。真正的权贵在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时候是忌讳暴露自己的身份的。

家园 这是补偿吗?

消费两通宝推荐 关闭

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4;铢钱:4。你,乐善:4;铢钱:-16。本帖花:4

家园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家园 想起了小学时看《月牙儿》的两个片段。

献花,再说说从小就埋在记忆里的一段。

那是深秋快冬天的晚上(80年代中后期),7点的新闻联播之后放的《月牙儿》。一开始几乎集集都细看,末了,不敢细看了。一怕,女主人公结局会更惨。二来,心情很沉重的。。。

记忆里最深的是2个片段:

1)有一回她母亲终于熬到了一个好心的老实人,嫁了。新学期开学,小主人公穿戴一新,欢天喜地的上学去的情景。这是个相当cheerful occassion。可是为她高兴了没多久,马上就意识到:坏事情要快发生了,但心里还是希望这个“坏事”来得晚一些,轻一点。。。

2)女主人公长大了,做着妓女。因为各种事由,被抓入牢狱多次。在牢监里,晚上只要是月朗云稀时,她还不忘了透过牢窗,凝望月亮。那凝望饱含着多少对过往经历中的屈辱,挣扎,幸福,期待,反抗,等等的回忆。更要紧的是,虽然有着这样那样悲惨的过去,女主人公的凝望里还是依稀泛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现在想想这个所谓的转型前后。比较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的道德底线和人们的自我约束还是相当高的。但是在一切可以变“现”的现在,我们能见到,社会各式各样的底线会受到不断的挑战,一步一步的往下滑。与此同时,偶们对外对内扯起了“生存是第一位的”这面大旗。当然,大旗是后来才patch上来的。。。

关键词(Tags): #月牙儿
家园 我很奇怪的是,当年也有很多人去打工啊

为何他们不选择去打工呢?

河南那边,我老家的情况是,女孩子出去的是很多,打工的多。至于特殊服务行业,大概是信阳等地靠南的多一些。

当然也不算没有,我bf去玩的时候天天晚上有女的给他打电话。。。

我们那边出去做特殊服务行业的,估计城市的比农村的还多。城市的大部分是艳羡浮华生活的缘故。农村的小姑娘们大部分还是老老实实的进工厂。至少我左右的亲戚朋友啥的没有去的。

沉重
家园 其实他们大可以换厂

如果他们想换的话,我可以给他们联系,条件好的多。。。

就怕这个故事不全是事实。因为我去的厂子从来没有那么恶劣的。要有的话人早就跑了。

  • -- 系统屏蔽 --。
家园 说到生存,来看则新闻——调查称三成“蚁族”出自211工程

调查称三成“蚁族”出自211工程重点高校

  书中不仅揭示近三成“蚁族”出自“211”重点院校。

  “好学生”找工作也变得艰难。

  “蚁族”所从事职业仍以商业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民企、私企仍是“蚁族”就业的主要去向。“蚁族”就业最看重收入待遇和个人发展,不太在乎职位高低和工作压力大小。  

   支出方面,“蚁族”每月平均总支出1867元,支出最多的项目是三餐,每月616元,其次房租411元,社交342元,交通107元,通讯102元。

  调查表明,46%的“蚁族”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八成“蚁族”没有结余。79.7%的“蚁族”参加工作后没有给过家人钱,其中一部分靠家里接济维持日常开销。

  与去年比较,越来越多的“蚁族”认为,“社会因素”是造成现在生活窘境的主要原因;这种归因的“蚁族”,由3成增加到6成。

  婚恋未婚者占绝大部分女“江蚁”很焦虑,婚恋问题的焦虑超出工作、收入和住房问题。

  身份认同不认为是弱势群体对未来成功有信心

  调研显示,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现在就是“蚁族”,12%的认为自己曾经是“蚁族”。

  居住可无卫生间不能缺网络

  租房可以没厨房、卫生间,但绝不能没网络,这是“蚁族”的一大特征。 

  廉思介绍,《蚁族Ⅱ》已不再局限于对这个群体生存状态的描述,不光是反映7城市几十万“蚁族”的物理存在;更重要的是揭示延伸的“蚁族”精神和心理层面,揭示一个时代的特征,即在现实的无奈与无力面前,每个人都有“弱势”感,每个人都有“蚁族”感。

再来看看12岁女孩作文拍卖得10万 将父亲比作熊猫张霖彤小朋友

妈妈为了让我上好学校,更好地学习,从小学开始边去外地工作,只有节假日和寒暑假才能回来,……

我都已经上初一了,上了个好学校,学费也贵了,一年两万多!这么贵的学费,爸爸妈妈依旧咬着牙让我上!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会挣大钱孝敬你们的!!

7城市几十万“蚁族”中又有多少个张霖彤小朋友,有多少是我会挣大钱孝敬你们的!!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给你一线希望然后断然地拿走。

前几天同学问我工作情况,我如实回答,只是混口饭吃,没什么尊严和成就感。电话那头是长时间的沉默。

古人只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没反过来说什么“知礼节则仓廪实,知荣辱则衣食足”足见其睿智。

有人如是评论眼下的中国,“全国只有一种职业:商业;人与人只有一种关系:利益关系;凡事只有一种规则:弱肉强食。”(我头一次从广播中听到,想了几秒,很偏激也很精辟,于是记下了)

关键词(Tags): #蚁族#弱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